统计从业资格培训 《统计实务》部分(2013-7)_第1页
统计从业资格培训 《统计实务》部分(2013-7)_第2页
统计从业资格培训 《统计实务》部分(2013-7)_第3页
统计从业资格培训 《统计实务》部分(2013-7)_第4页
统计从业资格培训 《统计实务》部分(2013-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统计实务》部分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胡容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单位企业一套表主要统计指标Contents企业主要统计报表基本单位统计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财务统计生产活动统计

统计标准统计标准的相关概念常用统计标准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基本单位统计生产活动统计能源统计财务统计劳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统计实务》历年考题分值分布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综合应用合计2007年9题9分5题10分5题10分3题24分—532008年10题10分5题10分5题10分3题24分—542009年17题17分10题20分8题8分—2题8分532010年15题15分10题20分7题7分2题8分502012年9题9分3题6分7题7分1题10分32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单位企业一套表主要统计指标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实施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是关于统计指标、统计表式、统计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等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分为: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注意多选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识记识记【2012.多】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涵义: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1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调查方法。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注意主体识记周期性普查制度人口普查:10-0经济普查:10-38农业普查:10-6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的。我国周期性调查制度确立于1994年。2003年,我国对国家普查项目及其周期安排进行了调整。(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1、周期性普查制度【涵义】周期性普查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1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调查方法。【2012.单】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2、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现行的经常性调查制度共40余项(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涵义】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实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3、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涵义】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理解】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满足管理需要,搜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情况而实施的各类统计调查。内容涉及农、林、建筑、房地产、交通、旅游等多个方面。(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涵义】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二、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机构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国家统计局:管理和协调国家、部门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理和协调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县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管理和协调同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识记三、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一)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原则掌握关键词(二)统计调查项目的事后监督充分准备、兼顾-经费、论证试点、切合实际、符合规定、内容-方法、衔接-不重复、协调一致、成本原则、绩效评估各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定期公布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情况,定期检查各项统计调查是否办理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手续,检查统计调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识记凡通过抽样调查、行政记录、重点调查能够满足的,不得组织开展全面调查未办理审批手续的统计调查项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开展统计调查,一律视为违法统计调查。四、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常设在国家统计局,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普查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实施当地的普查工作。地方普查机构聘用或抽调具有资格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负责培训合格;普查员负责组织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检查普查员的工作;基层普查机构以本地区现有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经核查形成普查单位名录;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组织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掌握识记(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由上级统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培训会议布置到下一级统计部门。下一级统计部门一般采取“条块结合”的组织方式收集资料。条:利用同级各有关业务部门已有的统计渠道、资料和行政记录等,按报表要求,由各部门组织调查或资料整理,最终形成统计报表或数据。块: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根据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对没有主管部门或没有统计基础的统计调查单位,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计资料。四、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级统计部门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调查对象逐一调查。抽样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部门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信息。

重点调查是对一些特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全面调查的组织方式有2种:1、政府统计部门直接调查,取得基础资料;2、政府统计部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逐级布置,直到调查对象,再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第二节统计单位一、统计单位的概念【统计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对若干标准化单位的统称,指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

统计单位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通过调查形成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既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的基础,也是进行统计估算的依据,同时对于改进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识记二、统计单位的划分(一)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成员组织法人、其他法人。我国的统计单位按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涵义】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债务,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识记领会(二)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能够提供收入和支出等相关资料。二、统计单位的划分【涵义】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三)个体经营户【涵义】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领会识记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关系】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两者存在着隶属关系,即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管理和控制单产业法人单位多产业法人单位大多数法人单位都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营活动,其本身便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若法人单位位于一个以上的活动场所,或从事一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并能提供各自的业务情况和财务收支资料。领会,常考点,注意!【2012.判断】第二节统计单位三、统计单位的统计原则(一)在地统计原则经营地与行政登记住所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单位,归入该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经营地与行政登记住所不在同一县级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单位,原则上归入经营地所在地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经营地的统计单位,归入主要经营地所在的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对含有多个法人单位的多法人联合体,应分别对每个法人单位开展统计调查,不能将多个法人单位作为一个统计单位。领会【2012.单】三、统计单位的统计原则(二)视同法人单位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独立经营场所。以该分支机构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该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向当地纳税。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根据统计调查的需要提供财务资料。对法人单位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经与分支机构上级法人单位协商一致,并经国家统计局认可,可视同法人单位处理。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凡视同法人单位独立报送统计数据的分支机构,其上级法人单位的统计数据不再包括该分支机构的统计数据。第三节企业一套表一、企业一套表的概念【涵义】是一种以企业为基本统计单元,将需要采集的统计调查内容集中设置并统一布置和收集的统计报表制度。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附属活动。填报单位:法人单位。(一)基本定义识记【2012.单】企业一套表——“四个转变”分散设计分散布置自行确定调查单位间接采集层层上报统一设计统一布置统一确定和管理调查单位直接采集同步共享企业一套表按照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协同运作的一体化理念,消除交叉重复,依托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和联网直报系统,实现统计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一、企业一套表的概念(二)相关概念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1、统计范围领会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的工业法人单位。【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的零售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的法人单位。【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能源消费】除上述规定外,还包括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1万吨标准煤的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统计范围领会,注意金额!【2012.判断】(二)相关概念(续)2、调查单位确定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统一确定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单位。(二)相关概念(续)3、统计内容4、统计原则辖区内的统计范围内的各统计调查单位按照在地原则进行统计。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按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和信息化情况等。(二)相关概念5、数据采集采取联网直报方式严格按照企业一套表规定的各表上报时间报送数据。采用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编码,应严格执行。按相关法律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相关数据原则上按月(季)度日历天数统计上报。6、数据处理分级、分专业审核和汇总。第三节企业一套表二、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意义规范:统一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减轻:调查对象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的有效手段。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内在需求和长期研究探索的结果。识记第三节企业一套表三、实施企业一套表的规划和目标

2011年,国家统计局制定并下发了《全面实施企业(单位)一套表工作总体规划》。企业一套表工作应该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分阶段实施的办法。Step1:2011-2012,在工、建、批零、住宿、房地产等行业以及科技、能源等主要专业的全面调查企业范围内实施一套表;Step2:2013年,将一套表的范围扩展到国民经济行业的抽样调查企业,并将工资等专业统计纳入一套表范围;Step3:2014-2015年,全面实施一套表。将生产价格、服务业统计等抽样或重点调查内容纳入一套表范围,初步建立起国家核心统计指标体系和基于元数据标准的统计调查报表管理体系。识记第三节企业一套表四、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思路4统一+规范+制定标准统一:设计报表制度。统一:确定和管理调查单位。识记以需求为导向,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貌为目标,以统一规范为目的,以企业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原生性指标为重点,统一设计企业一套表制度。按“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要求所有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范围的调查单位,由名录库主管机构统一提供和维护管理。四、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思路统一:数据采集处理方式。识记要求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单位要统一采取联网直报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或国家统计局认定的省级统计局数据中心报送原始数据。按照“统一但不唯一”的原则,国家统计局向各地推荐可以用于企业一套表工作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制定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基本业务需求框架,作为各推荐软件共同遵循的规范。国家统计局和各级统计机构对基层上报数据进行分级分专业的在线审核、查询和加工汇总。根据上述数据处理的要求,统一制定实施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工作方案,研究确定设备、技术数据标准和环境要求。四、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思路规范:统计工作业务流程。识记6个环节【统计设计环节】包括制度设计和软件设计,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企业一套表制度和分行业的统计报表。【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环节】明确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的办法及工作流程。【任务部署环节】在软件系统上分专业定制报表,同时对企业一套表进行布置和培训。【调查单位数据采集环节】明确调查单位的内部分工和数据填报方式。【数据审核验收环节】明确一套表数据采用分级、分专业审核验收的方法。【数据加工汇总环节】明确一套表数据加工汇总和管理要实行分级、分专业负责的方法。四、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思路统一布置和分专业负责相结合。制定并推行:企业一套表统计元数据标准。识记要在统一的一套表制度、统一管理基本单位、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方式的基础上,各级统计机构统一布置企业一套表工作。

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从统计指标的基本属性、管理属性和数据属性三方面进行规定和定义。

统计分组和目录元数据标准:从基本属性和管理属性两个方面进行规定和定义。第四节主要统计指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产量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指标之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一)基本定义【GDP】GeneralDomesticProducer,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常住单位:国有、集体、外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从全社会看,GDP是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中间产品。领会(二)核算方法核算时长:季度核算&年度核算。核算价格:现价(当期的价格)&不变价(固定基期的价格)。核算范围:年度GDP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

季度GDP按照17个行业分别核算。农业5个行业工业39个行业建筑业4个行业第三产业46个行业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统计指标之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领会(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调查的统计资料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行政管理资料:财政收入和支出决算、税收收入和税务登记资料等;会计决算资料。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年度(季度)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数。统计指标之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全国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常以百分数表示。反映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研究经济周期运行状况。统计指标之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领会类型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全国工业,按年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规模以上企业,按月统计。(二)统计方法方法: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即本期现价工业增加值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与基期增加值对比的增长速度。具体步骤见P152:现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统计和计算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由各级统计局依据本区域的基础数据分别统计和计算。统计指标之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领会(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资料:通过国家“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年报表获得基础数据;调查范围: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共约10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全面调查,采用逐级上报的方式,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将联网直报方式推广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工业生产增加速度,省级统计局公布省级工业增长速度。统计指标之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逐级审核、上报的方式。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ConsumerPriceIndex

,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统计指标之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领会【2012.单】统计指标之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编制方法

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分别编制全国、省市县级CPI;采用国际通用行的链式拉氏公式,编制定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序列。对比基期5年调整1次,现行对比基期为2010年。领会【2012.判断】CPI编制方法确定一篮子居民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8个大类的商品(服务)。确定篮子中各类商品及服务的权数(每5年更换一次,5年期内各年度适度调整)。确定调查市、县和调查网点。编制各类CPI,每月编制1次。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CPI资料来源

国家调查队系统负责CPI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现场调查员按照“定人、定时、定点”原则直接收集基础数据。CPI数据公布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发布,每月一次。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是综合反映住宅商品价格水平总体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由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组成。统计指标之4——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二)编制方法

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各类住宅销售价格指数。采用国际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编制定基指数序列。对比基期5年调整1次,现行对比基期为2010年。领会领会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分设两个类别:

保障性住房和新建商品住宅(每月编制1次)分别计算各城市各基本分类(含保障性住房)月度环比指数;分别计算各城市各基本分类(含保障性住房)上月度环比指数;由月度定基指数再计算同比指数。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根据面积分:≤90m2;90-144m2;>144m2(每月编制1次,方法同新建住宅)

根据面积分:≤90m2;90-144m2;>144m2(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全国指数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每月1次。统计指标之4——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全国70个大中城市全部使用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由国家调查队系统向各有关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房地产经纪机构收集相关数据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PPI】

ProducerPriceIndex,是工业生产产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统计指标之5——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两个部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领会(二)编制方法

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全国和省级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采用链式拉氏公式,编制定基指数序列。对比基期5年调整1次,现行对比基期为2010年。领会(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每月一次。统计指标之5——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国家调查队系统负责PPI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选定近6万家调查企业;市级国家调查队向调查企业布置调查任务;各调查企业按月填报,企业原始资料经市级调查队、省级调查总队审核后报送国家统计局。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是农村居民纯收入按照农村住户常住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的收入总和。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统计指标之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全国或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该指标属于年度核算指标。领会(二)统计方法以国家和省为总体,采用三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抽取调查住户,由抽中的住户进行记账,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定期收集账本并进行面访,对调查户账本进行整理、编码、录入审核后,直接上报省调查总队,汇总后上报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之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户纯收入之和÷调查户常住人口总和领会注意综合应用题型的考察(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统计指标之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组织各级国家调查队将账本发送到抽中的7.4万住户,由县级调查队进行培训;通过日记账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被抽中的居民家庭通过填报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和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帐的方式提供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和各省数据,每月一次。识记识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某户农村居民家中常住人口4名,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家庭总收入为10万元,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2.2万元,税费支出为3000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2400元,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14000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学习指导P91(1)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2)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可采用的方式包括()。(4)抽取农村的调查住户时,采取的方法为()。(一)基本定义【涵义】将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后,按照居民家庭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统计指标之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家庭中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内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不包括出售财产收入和借贷收入。该指标标志着居民的购买力,用以衡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领会(二)统计方法相关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依据各级国家调查队直接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超级加权汇总而获得。统计指标之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确定记账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获得样本;确定调查户权数(同一类县市中,各调查户的权数相同);计算每一记账户的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口数;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和省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领会具体方法(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每季度一次。统计指标之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制定《城镇住户调查方案》,逐级对各级国家调查队进行培训,调查对象填报数据后由调查员收集、整理、编码并录入,再逐级上报国家统计局。识记识记【涵义】指全年的粮食生产总量,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是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除薯类(鲜薯)以5:1折算粮食外,粮食产品一律按脱粒、晒干后的原粮折国家标准含水量计算产量。统计指标之8——粮食产量统计方法由国家统计局计算并定期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产量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派驻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调查总队计算并定期公布。分为:农业生产经营户全年粮食产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全年粮食产量。基本定义领会领会

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产量;各地统计局公布各地粮食产量。统计指标之8——粮食产量资料来源数据公布现行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涉及全国848个国家农产量调查县、8890个村、6万个地块和48万个农户,有近万名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从事相关调查工作。识记识记【涵义】简称单位GDP能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该指标能直观综合地反映能源消费所获得的经济成果,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但无法全面反映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能耗率降低等状况。统计指标之9——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核算主体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的单位GDP能耗;各地统计局:核算本区单位GDP能耗。领会由能源消费总量和GDP两个指标计算而得。核算原则: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不得重复计算,可以从供应和消费两个角度进行。指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间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统计指标之9——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核算方法领会统计指标之9——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国家季度核算和年度初步数据的核算,采取能源供应量的方法核算方法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期初库存量-

期末库存量)国家年度最终核实的能源消费总量数据依据能源平衡模型编制的能源平衡表,分别从能源资源供应、加工转换、最终消费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核算取得。领会统计指标之9——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国家统计局公布,每年一次。资料来源数据公布

能源消费总量中有关能源工业产品产量、产成品库存量的数据——通过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统计调查表,从全部生产企业调查取得的。

能源进出口量数据——海关;

流通企业库存数据——通过批零企业能源购进、销售与库存统计调查报表,从全部能源批零企业调查取得的。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称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发布口径由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每年发布一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由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构成,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统计指标之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领会(二)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负责统计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地统计局:负责统计全国本区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报经上一级统计局评估。统计指标之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全国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对全国68000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获得数据,一年发布一次。领会(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一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数据;每年公布一次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各地投资统计数据由地方统计局公布。统计指标之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全面调查获得数据。跨省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农户投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指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该指标反映国内消费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也能基本反映居民和社会集团对实物商品消费需求的总量和变化趋势。统计指标之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会

商品:包括售给个人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二)统计方法限额以上批零、住宿和餐饮企业:全面调查,计算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下批零、住宿和餐饮企业:抽样调查,推算消费品零售额;在上述调查基础上,结合其他统计方法核算全行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限额以上”的规定参见P167统计指标之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会(三)资料来源(四)数据公布统计指标之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国家统计局通过网站按月发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地统计局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后,在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数据后,对本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发布。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一套表企业报表制度》、《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基层统计机构承担企业数据采集,逐级上报至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计算。识记识记(一)基本定义【涵义】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不包括私营单位)的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该指标表明一定时期内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实际情况;是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是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建立赔偿制度的基础数据。统计指标之1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领会(二)统计方法工资总额:各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形式为货币还是实物,均包括在内。全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单位在内的160多万家城镇单位。统计指标之1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取得数据;采用逐级汇总的方式取得。领会强调税前工资统计指标之1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度全国数据;各地统计局公布本区域的数据。资料来源数据公布由国家统计局通过地方统计局向全国城镇约160万家单位布置统计报表,按照季度、年度等收集数据,由地方统计机构进行汇总,在规定时间内将汇总数据逐级上报到国家统计局。识记识记第九章统计标准统计标准的相关概念常用统计标准第一节统计标准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标准的定义【统计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标志将重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体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统计分类标准】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一般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统计分类标准化】指由统计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一系列统计分类标准,并在统计工作中贯彻实施这些统计分类标准,以适应统计信息采集、处理及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要求,实现统计的功能和统计的最佳效益。识记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组成-规范-前提-对比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记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是统计分组的规范;是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概念、核算原则和方法、基本表式和账户、统计分类标准一系列要素组成。统计信息作为全社会公有的财富,也只有实现了统计分类标准化后,才能借助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达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科学性与系统性统计分类标准适用于各类统计调查。识记统一性与强制性通用性与稳定性分类标准以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由专家起草,经有关部门反复协商一致后,由主管部门实施。统计分类标准对每个分类对象的名称、定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和代码等都作了统一规定。统计分类标准由主管部门发布后应保持稳定,尽可能使用较长的时间,避免由于频繁地修订而影响统计资料的可比性第二节常用统计标准一、组织机构代码8种分类,注意归纳

意义:对单位法人实行组织机构代码和自然人实行社会保障号码制度,是国家整个经济和社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制度。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发布并于2009年实施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组织机构代码】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识记特点: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银行、税务、财政、公安、统计等部门。实施: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组织机构代码组成:8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本体代码+1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校验码,两者之间用“-”分隔。注意【2012.单】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984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1年第3次修订。【行业分类】是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进行的标准分类。类别数量:20门类、96大类、432个中类、1094个小类。包括国际组织。96个大类代码分别用两位阿拉伯数字01—96表示。常考点,选择和判断识记三、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识记2012年12月,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A类BCDE类除ABCDE外的其他行业类型四、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县级以上的代码(1-6位)统一采用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县以下区划代码(7-12位)按照GB/T10114-2003《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村级代码编制规则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编制工作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库。123456789101112识记,注意是两种标准【2012.单】五、城乡划分代码内容: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代码规则:在12位区划代码后,延展5位代码组成17位代码。1314151617城乡属性代码城乡分类代码由各地统计部门编制不直接编制,通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属性代码转化生成统计用区划代码识记【2012.判断】六、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2011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适用对象: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种组织形式的法人企业或单位。适用范围:行业分类中除JPQST以外的15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划分标准: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微型4种。简单应用。常考点,注意!【2012.判断】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大、中、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附表中各行业的范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准。(尤其注意不包括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从业人员:指期末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工、建以及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限额以下批零企业——商品销售额;限额以下住宿餐饮——营业额;农业——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用资产总计代替。七、企业登记注册类型2011年,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整;内容:调整后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8个中类、25个小类。【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私营、其他企业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识记八、企业控股情况划分2005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以法人企业为对象,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实际出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其他识记【企业控股情况划分】某企业的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40%的股本,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述问题:学习指导P98(1)该企业属于(国有控股)。(2)我国的企业控股情况可分为(6)类。(3)该材料中涉及到的常用统计指标是(企业控股情况划分)。(4)该企业若实施改制,改制后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则此时该企业属于(国有控股)。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基本单位统计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财务统计生产活动统计第一节基本单位统计一、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基本单位统计是一项基本的统计工作,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在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是有区别的。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全面调查;准备阶段:单位清查,掌握基本情况,形成基本单位名录库;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调查范围:<普查年度的范围;组织方式:无具体规定,常由各地区统计部门根据国家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识记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1、组织机构代码:已领取法定代码: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能使用临时代码,应根据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识记,共15个方面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9位校验码填“B”。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识记2、单位详细名称:企业——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填写;行政、事业单位——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其中一个,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3、行业类别:根据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分类。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识记4、单位规模:《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5、单位负责人:涵义: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又称“法定代表人”;不同的单位的负责人根据各自单位的所属性质具体填写。6、开业(成立)时间:分7种情况,注意第3条。机关、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有3种情况:新设立的单位——新设立时间;恢复设立的单位——以前设立的时间;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没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最早成立时间。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识记7、联系方式8、登记注册情况:登记注册机关名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编制部门、民政部门、国家税务部门、地方税务部门及其他;登记注册机关级别(4级):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县(区、市、旗)。9、登记注册类型涵义:指企业或企业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识记10、企业控股情况根据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11、隶属关系12、营业状态类型:营业、停业(歇业)、筹建、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其他等。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以领导为主的一方来划分中央属或地方属。【2012.判断】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识记13、执行会计标准类别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其他;14、机构类型分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和其他组织机构。包括:执行相应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15、产业活动单位数涵义:指法人单位所属的全部产业活动单位按统计专业分组的单位数。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第二节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一、从业人员统计两大类三个指标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属于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一)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一、从业人员统计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领会【涵义】在本单位工作并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不包括:A、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B、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一)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在岗职工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农村户籍人员)。处于试用期的人员。编制外招用的人员。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挂职锻炼、外派等)。包括【2012.单】(一)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劳务派遣人员【涵义】指根据劳动法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不填报3、其他从业人员【涵义】指本单位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即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教师、编辑等(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年、季度、月)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综合应用,重点内容,注意计算方法【涵义】以报告期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得到。【2012.判断】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在计算时应以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计算月平均人数的注意事项综合应用【例10.2】某企业4月6日成立,成立之初有从业人员100人,15日新进大学生15人,23日接受合作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25人,求该企业4月份的平均从业人员数。(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年平均人数年内新成立的单位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12【从业人员统计】某企业2007年12月8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6人。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学习指导P109问题1:该公司2007年末人数为()。问题2: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为()。问题3: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问题4:该公司下列员工中,不应该计入在岗职工总数的是(ABCD

)。A.外籍人员B.实习学生C.兼职人员D.内部退养人员第二节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二、工资总额统计两大类三个指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涵义】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数值: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性质:税前工资,包括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包含的形式:货币支付或实物形式。二、工资总额统计(一)从业人员工资总额领会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人员的病假、事假等情况扣款,单位在填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四项构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应项目注意细节(一)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涵义】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4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2012.多】1、基本工资也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构成2、绩效工资也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员工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

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提成工资和年底双薪等。

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和各种资本性收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构成3、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4、其他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2、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一)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涵义】指时间用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3、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涵义】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涵义】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二、工资总额统计领会【例10.3】某平均从业人员为300人的企业,在2011年为企业员工发放基本工资110万元,绩效工资168万元,工资性津贴和补贴70万元,同时补发2010年工资12万元,求该企业2011年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第三节财务统计【涵义】指通过搜索和整理不同类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统计资料,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为宏观、微观两个领域的经济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的统计活动。识记资产负债统计损益及分配统计人工成本及增值税统计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统计主要内容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一、资产负债(一)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重点考核部分注意细节内容内容框架(二)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二、损益及分配(一)营业收入(二)营业成本(三)所有者权益合计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四、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一、资产负债(一)资产总计【资产总计】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性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票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简单应用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合计+无形及递延资产小计+其他资产1、流动资产合计(一)资产总计可归为流动资产的情况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等。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预计在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2012.多】1、流动资产合计(一)资产总计【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等。注意:存货具有实物形态,不属于无形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尚未销售的商品房都属于“存货”。【固定资产合计】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固定资产合计(一)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合计是一个时点指标,表示固定资产经过扣减折旧、减值准备后的期末余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固定资产相关概念【累计折旧】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本年折旧】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在建工程】企业在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发生的支出。(二)负债合计【涵义】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按偿还期限分: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一、资产负债简单应用【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1、流动负债合计(二)负债合计可归为流动负债的情况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清偿;企业无权自主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日后一年以上。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2、非流动负债合计【涵义】指流动负债之外的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简单应用【2012.单】(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人享有的剩余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实收资本】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股本)总额,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相关概念按投资主体分: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简单应用【营业收入】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二、损益及分配(一)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第三节财务统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领会(二)营业成本【涵义】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时所发生的成本总额。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金、财务费、工会经费、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相关概念包括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二、损益及分配领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广告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企业经营除主要业务外的其他业务实现的利润(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建筑业企业销售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维修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和其他经费;房地产企业销售费用:转让、销售、结算和出租开发产品等。管理费用税金差旅费工会经费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相关手续费等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投资收益、营业利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包括:实际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收到的定额补贴(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活动的所得中缴纳的税金(二)营业成本二、损益及分配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应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第三节财务统计【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识记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第三节财务统计【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思考:哪些活动可以增加货物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四、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第三节财务统计【涵义】指用于土地,以及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支出。固定资产应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包括: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支出运输工具:指运载人或物品的工具的支出。其他费用:指除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外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识记【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