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要点总结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问要点总结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问要点总结

初二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漂浮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静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一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相互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竭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静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穿插掩映,有时间或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详细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风光?找出详细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

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仆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方法买书来读,经常向保藏书籍的人家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荣照射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情愿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教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温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艳羡的心思,由于心中有足以欢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难就是如此罢。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沟通,(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出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答案

1、本文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难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难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在教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虚心求学的态度。3、用一句话概括其次段的内容表达了奔跑求学之苦。

4、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比照更足以突出不慕富贵,用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学问,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当学习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难,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虚心有礼的美妙品质。

8、与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日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教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1、造饮辄尽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若3、兹若人之俦乎俦:类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5、先生不知何许人或许:地方6、每有会意会:领悟

7、亲旧知其如此旧:朋友们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爱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悟的时候,就快乐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欢乐。

三、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画,使一位缄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记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得意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莫非4、其真不知马也其:唯恐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且:尚且等:一样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出名马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出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纳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唯恐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非常。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消失。

3.为坻,为屿,为坻:水中高地。屿:小岛。:不平的岩石。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5.然不动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清:凄清。居:停留。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严寒。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快乐。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殊清亮。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晰。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叉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23.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围着,静静静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安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登记来便离去了。三、

25.课文按什么挨次写?巡游挨次。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7.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伤肤浅。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擅长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孤独、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孤独境况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比照”和“衬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比照,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衔:连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宏伟景象。10)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2)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连月不开开:放晴。国: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21)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26)不以物喜以:由于。心旷神怡怡:开心。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其次年,政事顺当,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妙风光,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欣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思念家乡,担忧遭到诽谤和挖苦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非常哀痛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开心,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快乐到了极点。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也许人们肯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写本文的缘由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认为览物之情应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政治理想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围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密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予。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10.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归:回家。从:跟从。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富强滋长。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叉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23.太守谓谁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来宾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愿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观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悟了,而后把它寄予在喝酒上。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地窖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黄昏。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黄昏回城,四季的风光不同,欢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叉,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来宾们欢快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来宾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快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欢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画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写山间早晨风光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黄昏风光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暗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顾“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

1.恶能无纪恶:怎样。纪:通“记”,记载。2.冻风时作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初。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突然。6.柔梢披风披:分散。

7.毛羽鳞鬣之间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8.夫能不以游堕事堕:耽搁。

9.麦田浅鬣寸许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端着酒杯。蹇:骑驴。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1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旷,若脱笼之鸽。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略微潮湿,放眼望去,空旷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1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亮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薄冰开头溶化,水波开头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亮看到河底,亮晶晶的,似乎镜子刚刚翻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伸展没有伸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常常有。

16.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闲得意,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全部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闲适拘束,羽毛鳞鬣中间,都布满了欢快气氛。

17.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置身于大自然时舒服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扩展阅读: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五单元学问点复习归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复习文言文学问点及练习汇总【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艳丽漂亮。落英:落花。3、甚异之。异:对……感到惊诧。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叉相通。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8、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0、到处志之。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寻:查找。向:从前(的)。志:标记。12、闻之,欣然规往。欣然:快乐的样子。规:规划。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津:渡口。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芳香的野草艳丽漂亮,落花处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叉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小孩都布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翻译:这个人具体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10、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了。”翻译:这里的人告知他说:“这里的状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查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12、后遂无问津者。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三、答复以下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状况下偶然发觉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风光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抱负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表达桃花源人热忱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怀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缘由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气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抱负社会?目的是什么?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安静,人人得意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亮比照,表达了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阔人民对美妙生活河抱负社会的憧憬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斗频繁,依旧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发?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需经受一些困难苦难”答复即可。16、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说明桃花源可望而不行即,给桃花源增加奇异颜色,也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无力转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亮比照,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熟悉,突出了桃花源是抱负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18、你如何对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害,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当起来抗争。(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美丽、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安静,人人得意其乐的抱负社会。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始终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抱负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方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地。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光明,也比方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像的成语。)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方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妙的风光,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21、怎样对待陶渊明笔下的抱负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亮比照,是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予,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是有肯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肯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梦想,是不行能实现的。四、习题精选:

(一)201*年吉林省阅读《桃花源记》,答复以下问题:8、本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闻名诗人,《》是他的闻名诗作之一。9、解释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风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缺乏为外人道也!”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属: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语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15.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抱负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抱负社会。(三)08年湛江市阅读《桃花源记》,答复1720题。17、解释词语。(4分)(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3)到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19、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分)

20、阅读思索,简要答复:(1)文中的桃花源是虚构的抱负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示意,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其次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妙的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

(四)201*年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得意,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意。②融然:和悦欢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24.解释词语:(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抱负生活形成剧烈反差的句子。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27.翻译以下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第22课《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名:知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德馨:美妙的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二、翻译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学问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答复以下问题1、《陋室铭》一文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舒适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表现陋室仆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方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9、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10、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四、习题精选:(一)201*年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谈笑有鸿儒(4)无丝竹之乱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安静和室内仆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明了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只要环境清幽安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分)(二)201*年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解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进步。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以下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依据语境推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每天地

16.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共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详细谈谈你的看法。(3分)《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得意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漂亮而不端庄。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5、陶后鲜有闻。鲜:少。6、宜乎众矣。宜:应当。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二、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宠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宠爱牡丹的人固然就许多了。三、答复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名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方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表达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妙形象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比方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仆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照,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方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本文采纳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妙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如:赞成

两种都有道理。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当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地更高。

10、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四、习题精选:201*年海南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19、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得意者甚蕃(pān)B、出淤泥(xū)C、濯清涟(zhū)D、不行亵玩焉(xiè)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l)香远益清益:(2)亭亭净植植:(3)陶后鲜有闻鲜:(4)宜乎众矣宜: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译:(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22、从对莲花的宠爱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追求?(2分)

第23课《核舟记》

一、解释词语:

1、奇巧人:指手艺奇异精致的人。2、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根据(材料原来的)外形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仿照,这里指雕刻。4、尝贻余核舟一:贻(yí),赠。

5、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的。兴,起。8、如有所语:似乎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比,靠近。10、绝类弥勒:类,像。

11、矫首昂视:抬头仰视。矫,举。

12、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不相类似。13、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楚可数的样子。

14、若听茶声然:似乎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似乎……的样子”。

15、其船背稍夷:夷,平。

16、勾画了了:了了,清晰明白。

17、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二、通假字:

1、诎(qū)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选择)

4、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育和谐(气氛)。

3、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4、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子:子女。

5、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归:女子出嫁。6、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8、是谓大同是:这。大同:抱负社会。二、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育和谐(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翻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三、习题精选:08年深圳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抱负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复习文言文学问点及练习汇总【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

一、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疾:快。5、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素湍:白色的急流。6、绝:极高的山峰。

7、飞漱其间。漱: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10、属引凄异。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翻译: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翻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

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翻译: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盘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水清,树荣,(茂密),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

片凉爽和安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特别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伤动听,很久才消逝。三、答复以下问题1、《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风光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风光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用原文答复: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

6、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7、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光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风光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风光清冷安静,水枯气严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

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i

9、把以下句子的划线局部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最终成功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绽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很多山峰锁住的奇妙画卷。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很多峰。

四:习题精选:08年福建宁德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2)良多趣味。良:(3)直视无碍。碍:(4)窥谷忘反。反:6、翻译以下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亮。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第27课《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共】一起。【谈】谈论,观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动。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加,这里指观赏。二、问题探究:

1.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看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骄傲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颜色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布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颜色深厚。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悠闲的人。4、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叉,纵横。盖:原来是。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翻译: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漫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亮透亮,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叉,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适的人罢了。三、阅读理解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的旷达心境。

4、全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5、“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怎样微妙简单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闲逛的闲适,种种微妙简单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现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开心的简单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骄傲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观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奇妙的境地?

此句用比方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亮透亮,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奇妙境地。“积水空明”比方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亮。“藻荇交横”比方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亮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舒适、闲适。

8.写景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

9.想像一下与张怀民漫步是什么心情。闲适得意、无忧无虑。四、习题精选:(一)201*年浙江省(衢州卷)《记承天寺夜游》19、解词。

⑴遂至承天寺()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