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难免会消失一些事故,为了避开事情愈演愈烈,经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1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政府应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力量,建立健全应对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大事(以下简称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准时掌握和最大程度地削减饮用水源突发性水污染大事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民生和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饮用水源环境大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国务员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看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永丰县区域内发生的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预警、掌握和应急处置,均适用本预案,详细包括:
(1)化学性污染。以剧毒、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如氰化物、砷、汞、六价铬、亚硝酸盐、农药、氨氮、石油类、磷、铊等)污染饮用水源,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污染大事。
(2)生物性污染。以水源为传播途径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污染饮用水源,由此可能导致或已经消失腹泻病、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的污染大事。
(3)其他突发事故。如藻类暴发、干旱、洪水、季节性断流等。
1.4大事分级
根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严峻性和紧急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级)、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I级)、较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II级)和一般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V级)四个级别。预警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
1.4.1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
(1)因突发性大事造成主要水源地大范围严峻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100人以上;取水必需马上中止或在12小时内中止的,连续中止时间估计在5天(含)以上的为特殊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Ⅰ级)。
(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峻影响;
(3)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严峻恶化,失去饮用水源地水质功能;
(4)县城饮用水源爱护区水域消失大面积“水华”等状况,影响饮用水源水质,造成5万人以上供水连续停止72小时以上;
(5)因危急化学品(含剧毒品)贮运中发生泄漏,污染饮用水源,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峻影响。
1.4.2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
(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3)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严峻恶化,主要水质指标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的要求;
(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或估计在12小时后需要停止取水的,且连续中止时间估计少于5天多于48小时的;
(5)县城饮用水源爱护区水域消失大于1/5面积的“水华”等状况,影响饮用水源水质。
1.4.3较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
(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
(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恶化,饮用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的要求;
(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
(5)饮用水源爱护区水域消失大于1/10面积的“水华”等状况;不经适当处置可能影响取水口正常运行的;造成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主要水质指标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镇1万人以上供水连续停止24小时以上。
1.4.4一般饮用水源污染大事((IV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饮用水源污染大事:
(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10人以下;
(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特别,饮用水源地部分次要水质指标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的要求;
(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
(5)饮用水源地爱护区水域消失大于1/20面积的“水华”等状况,造成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指标仍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工作原则
(1)预防在先,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防范意识,把应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各项工作落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预防预警措施,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应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各项预备工作。
(2)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管理体系。建立县、乡镇两级应急处置预案,分级响应,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范围做好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3)依法管理,措施坚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饮用水源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使应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处置过程中做到反应快速,措施坚决,准时掌握。
(4)依靠科技,加强合作。重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科技投入,采纳先进的监测、猜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措施,充分发挥专业科技人员作用。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应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
二、组织体系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发生后,依据应急处置需要,成立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的应急处置行动。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局。
2.1指挥机构及职责
2.1.1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县政府分管生态环境、卫生、住建、应急管理、政法、水利工作的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主任、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县卫健委主任、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县民政局局长、县财政局局长、县水利局局长、县住建局局长、县交通局局长、县工信局局长、县气象局局长、县公安局副局长。
2.1.2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负责启动本预案。
(2)指定现场指挥、副指挥、专家和工作人员。
(3)贯彻落实县政府有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处置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4)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处置行动。
(5)负责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处置决策并进行指导监督。
(6)负责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新闻宣扬工作。
(7)讨论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8)依据大事的进展趋势与处置效果,准时调整应急行动或适时宣布应急结束。
(9)指导大事的善后处理工作;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2.2办事机构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工作。
2.2.1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办公室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担当;办公室副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住建局分管副局长担当;日常事务由县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股、综合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负责办理。
2.2.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汇合上报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信息和应急处置状况。
(2)贯彻落实县指挥部的应急处置决策,落实相关部署,协调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发地政府有关工作,有效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大事。
(3)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的打算,做好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新闻宣扬工作。
(4)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警机制,制订、修订和管理本预案;
(5)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备工作;
(6)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人员培训和应急学问普及工作;
(7)担当县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2.3成员单位职责
(1)县政府办:承接饮用水源污染大事报告,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按总指挥指令通知指挥部有关成员按要求到达指定地点,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第一次调度指令;准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应急处置进展状况,落实上级领导同志关于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的指示和批示。
(2)县生态环境局:履行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接到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县政府主任报告,接县政府办第一次调度指令后通知各成员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对污染大事进行等级评估,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组织对由于水质污染引起重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大事的排污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进行水质监测分析,对防止污染集中提出对应措施;负责跟踪污染动态状况,掌握污染,并协作事发地政府,做好相关善后工作;负责组织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提出看法。
(3)县应急管理局:参加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负责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处置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实施工作提出看法或建议。
(4)县公安局:参加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负责对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人为大事的应急处置和案件侦破;组织指挥消防部门做好危急化学品污染事故的灭火、防爆等处置工作,负责现场及救援场所的治安,组织指挥交警部门做好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5)县卫健委:负责组织协调对生物病原菌污染饮用水源事故的应急处置;组织突发污染大事的医疗抢救和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管,负责污染物毒性分析,提出污染掌握对策建议;组织抢救伤员和中毒病人,保证救治药品和抢救器材的供应,组织对相关病原体的检测、检查,提出疾病防治措施,防止和掌握疾病传播扩散。
(6)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调配应急车辆,确保应急工作人员及物质调配用车,组织供应指挥部成员集中办公的生活物资。
(7)县民政局:负责组织调配应急抢险生活物质的调配,发放各种救灾物资。
(8)县财政局:负责供应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和系统建设运行经费的保障,做好经费使用状况监督检查工作。
(9)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对饮用水源藻类暴发、干旱、洪水、季节性断流等事故的应急处置;在大事发生过程中,供应饮用水源污染预警和处置所需的水文资料和联系水质监测部门取得水质监测数据;开展对相关河流、水体的应急处置;提出启用备用水源和使用地下水应急供水的时机;参加饮用水源地善后处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10)县住建局:负责监管县供水公司做好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加强对饮用水源爱护区的巡查;大事发生期间,依据县应急指挥部的看法,督促县供水公司实行停水、减压供水、启用备用水源供水等应急措施,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11)县交通局:负责指导大路部门在饮用水源爱护区范围内的危急路段设置大路防撞栏;负责组织人员准时排解通往饮用水源地的沿途路障,为应急交通工具供应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快速到达。
(12)县工信局:负责协调大事处置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依据大事处置需要,协同做好对企业的限水、停水工作。
(13)县气象局:负责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发生地气象状况与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供应气象要素变化猜测看法。
(14)其他单位依据各自职责担当相应工作。
2.4应急专业组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依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处置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专业工作组。主要包括:
(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有关程序打算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饮用水源及有关河道;指导污染区域警戒工作,确定大事处置的技术措施;提出调整应急处置措施或结束应急行动的建议;负责对外沟通协调、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状况。该组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县政府办、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参加。
(2)事故掌握组:负责快速掌握污染源,排解险情,抢救伤员,消退或削减污染危害,对事故现场予以有效掌握;准时将险情进展状况或救助进展状况报告现场指挥组,并提出下步处置建议。该组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参加。
(3)监测监察组:负责查明大事的发生缘由、污染种类、危及范围、影响程度和人员受害等状况,猜测大事进展趋势,提消失场处置建议方案;严格掌握污染点源排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准时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实行防护措施;做好突发污染大事的调查取证,监督指导现场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该组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环境监测站、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县疾控中心、县供水公司等单位参加。
(4)案件侦查组:负责对危害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的人为大事的现场勘查、取证、侦控、缉捕、情报等任务。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负责,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参加。
(5)医疗抢救组:负责组织医疗抢救队伍,紧急抢救伤员和中毒病人;检查、监测相应区域内饮用水、食物、农作物等受污染状况;实行有效措施,防止和掌握人员中毒现象。该组由县卫健委牵头负责,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单位参加。
(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器材准时到位,应急经费准时足额拨付,电力、通讯设施安全畅通,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该组由县工信局牵头负责,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局等单位参加。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受害人进行救助和理赔,对水源地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开展污染消退和生态恢复工作,进行大事调查和责任追究。该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县消防大队等单位参加。
(8)专家询问组:负责重要信息研判,参加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等级评定,猜测大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负责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为县应急指挥部供应应急响应行动、防护措施、应急响应终止、善后工作的询问看法和建议。该组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依据大事性质,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与具有丰富阅历的工作人员参加。
三、预防预警
3.1预防
3.1.1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巡查与水质监测。水厂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日常巡查,严格做好入厂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县生态环境局应加强饮用水源爱护区及上游点源、面源污染的监督检查,定期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监测;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卫健委等部门应定期联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检查,发觉污染隐患和水质感观指标突变,必需实行必要的整改措施并上报;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部门在饮用水源爱护区及取水口适当位置,逐步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进行预警。
3.1.2加强饮用水源环境风险评价和信息库建设。县生态环境局等主管部门应摸清全县城乡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基本状况、分析可能造成水污染的主要缘由,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风险评价管理。注意收集饮用水源水质常规监测数据;采集与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相关的信息资料,建立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数据信息库系统,为应急指挥和决策供应询问依据和信息保障。
3.1.3加强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力量建设。县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应做好大事监测技术、人员、装备等应急预备工作,加强饮用水源污染监测设备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力量。加强环境监察队伍的软、硬件建设,提高预警和处置突发污染大事的力量。建立战略备用水源地,做好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必要时启用备用水源或地下水,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3.2猜测
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应整合信息监测、猜测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监测、猜测、预警系统,收集在本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饮用水源污染大事信息,加强风险分析和动态监测、猜测,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置。
3.3预警
3.3.1任何单位或个人一旦发觉饮用水源水质污染迹象,应马上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供水公司等部门或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饮用水源污染大事信息。(生态环境局电话:2219192水利局电话:2511898供水公司电话:2520302)
3.3.2县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应通过监测、猜测、预警支持系统,对报警大事的风险系数、进展趋势等准时分析,科学猜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准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3.3.3县应急指挥部应依据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分析结果,准时向县人民政府提出预警建议。预警信息按规定准时向社会公布。
3.3.4信息发布以新闻发言人、网络群发、电视播放、电台广播、报纸刊登等渠道进行,必要时实行人工手段传递预警信息。为快速告知受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影响的社会群体,县城内各媒体应协作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免费准时发布大事预警信息。
3.3.5进入预警状态后,县应急指挥部、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实行以下措施:
(1)马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
(3)组织对饮用水水源地加密监测,亲密留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地的影响。
(4)指令各应急处置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5)针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饮用水源及有关河道。
(6)调集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顺当开展。
四、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4.1.1发生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马上组织力气进行先期处置,防止污染扩散,掌握事态扩展,并向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报告。同时启动本乡镇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案。
4.1.2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接到饮用水源污染大事报告后应马上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污染源掌握、抢救、警戒等基础处置工作;第一响应责任单位还应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准时报告县政府。
4.1.3县政府依据职能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报送的基本状况,快速做出综合分析,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实施先期处置。
4.2分级响应
4.2.1发生一般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由县生态环境局确认,启动县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需市有关部门救济的,报请市相关部门启动相应预案赐予支援。
4.2.2发生较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由市生态环境局确认,启动市级相应预案。
4.2.3发生重大或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由市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确认,市应急指挥部报请启动省级相应预案。
4.2.4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辖区内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应急处置工作。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发生后,事发地乡镇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案必需马上启动。启动高级别应急预案时,低级别应急预案应先期启动。县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预案启动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同时启动相应预案。
4.3响应程序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饮用水源污染大事报告,须启动本预案时,按以下程序响应:
(1)开通与事发地乡镇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领导、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把握事态进展状况;
(2)马上向县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县应急指挥部派出领导和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
(3)准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大事基本状况及应急处置进展状况;
(4)组成专家组分析状况讨论应对措施,为应急指挥工作供应技术支持;
(5)派出应急救援力气和专家赶赴现场,参与和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的救援力气实施增援。
(6)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可能影响到下游县(市、区)时,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准时向下游县(市、区)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通报状况。
4.4信息报送
4.4.1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发生后,大事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应在1小时内向县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报告。
4.4.2县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应立即派出人员赶往现场调查状况,掌握事态,对大事级别作出初步推断,并在2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报告;发生重大、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可以同时向省生态环境厅和国家生态环境部报告。
4.4.3上报饮用水源污染大事要快速、照实,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于初步推断属较大级别以上的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饮用水源污染大事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三类。
(1)初报,从发觉大事起1小时内上报。初报可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状况、水源受害面积及程度、大事潜在的危害等初步状况。
(2)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状况后随时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大事有关准确数据,发生的缘由、过程、进展状况、危害程度和实行的应急措施及效果等基本状况。
(3)处理结果报告,在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处理完毕后准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采纳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大事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大事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等具体状况。
4.5指挥协调
4.5.1指挥协调机制
(1)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依据大事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状况,通知相关部门和大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派出领导、专家到现场指导和协调应急处置行动。依据应急处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组,现场指挥组在县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指挥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类保障力气,实施现场应急处置行动,调集应急处置物资器材,反馈大事及应急处置状况,必要时提出恳求人员、物资、设备支援的建议;发生重大、特殊重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在上级工作组的指导下,乐观开展应急处置行动。
(2)相关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后,马上派出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组统一指挥下,根据各自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指挥组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需在指挥部领导同志的指挥协调下,坚决、快速地实施应急处置行动,坚决掌握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掌握事态,严防二次污染、次生和衍生大事的发生。
(3)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后,专家组快速对大事信息、事态进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县应急指挥部决策参考;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危害范围、进展趋势作出科学猜测,参加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等级判定,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供应技术依据;指导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对大事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
(4)大事责任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准时主动向县应急指挥部供应与应急处置行动相关的基础资料,供讨论应急处置方案参考。
4.5.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消失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派出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应急处置的现场指导;
(3)协调各专业应急力气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5)依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转移、疏散群众的范围准时间;
(6)向县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等部门报告应急处置进展状况;
(7)负责饮用水源污染大事信息的对外统一发布工作。
4.6应急措施
依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等级,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实行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1)采纳调水引流、人工增雨、设置围堰、水体增氧、藻类打捞等措施,改善局部水域的水质。
(2)供水公司强化自来水的深度处理,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必要时实行限水、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等特别处理措施,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3)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实行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削减污染物排放,从严从重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4)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启用战略备用水源地,采纳地下水应急供水等措施保证正常供水和饮用水安全。
(5)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提出可能产生的疫情和防治信息。
4.7应急监测
4.7.1监测组织
建立由县环境监测站、县疾控中心、县供水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全县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监测网络,实行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相关监测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测,并准时向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状况分析报告。必要时可恳求市环境监测站或省环境监测中心支援应急监测。
4.7.1监测方式
(1)依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性质、污染集中速度和大事发生地的气象、地形特点,确定污染危及范围,布设相应监测点位。大事发生初期,依据监测力量和污染程度,根据从多从密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集中状况和监测数据的变化,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猜测并报告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进展趋势和污染物变化状况,为应急指挥和决策供应科学依据。
4.8扩大应急
4.8.1因饮用水源污染大事次生或衍生出其他突发公共大事或已有的应急救援力量不足以掌握大事进展态势,县应急指挥部应准时向县政府报告,恳求县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8.2已实行的处置措施无法掌握和消退其严峻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县应急指挥部可提请县政府恳求各方力气及驻县部队的支援。
4.8.3已实行的处置措施无法掌握和消退其严峻危害,并有可能危及下游县(市、区),县应急指挥部可提请县政府恳求市应急指挥部及邻县应急指挥部增援。
4.9安全防护
4.9.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依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实行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觉场规定。现场监测、监察和处置人员应依据需要配备过滤式或隔绝式防毒面具,在正确、完全配戴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大事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4.9.2受影响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组负责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依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实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2)依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10信息发布
4.10.1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信息发布应当准时、精确 、客观、全面。在大事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状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并依据大事处置状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4.10.2特殊重大、重大、较大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信息发布,由县委宣扬部会同县生态环境局管理,负责做好媒体接待工作。
4.10.3亲密关注国内外关于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新闻报道,准时消退媒体中消失的有关不正确信息造成的影响。
4.10.4除县应急指挥部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外,其他各成员单位及各救援力气均不得以任何名义通过任何方式对外供应、发布有关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信息。
4.11应急终止
4.11.1应急终止条件
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饮用水源污染大事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退,污染状况得到完全掌握,发生污染大事的水系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本次饮用水源污染大事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退,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4.11.2应急终止程序
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终止应根据以下程序进行:
(1)现场指挥组组织有关专家依据应急监测结果,确认大事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报请县应急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组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应急终止通知后,宣布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
(3)必要时,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发布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终止的公告。
(4)应急终止后,相关应急专业工作组应依据县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状况,连续进行监测、监控和评价工作,直至本次大事的影响完全消退为止。
五、后期工作
5.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乡镇政府或指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供应必要的支持。对饮用水源污染大事造成的损害人员准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赐予抚恤,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赐予补偿;准时实行心理询问、慰问等有效措施,消退突发大事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5.2大事评估
县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大事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对污染区的清理、污染物的处置、后续影响的监测、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提出对策和措施,并指导做好污染清除和生态恢复工作;对大事应急处置行动进行评价,总结阅历教训,指出下步需整改的工作和本预案需修改的内容,编制应急处置评价报告,报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5.3结案归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大事应急处置工作总结,对整个大事有关的资料,包括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监测记录、检验报告、信息分析、决策记录、执法文书、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等进行整理、补漏、分类、归档。
六、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
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应急成员单位应建立和调整充实专业应急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和实战演练,把握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应急学问和方法,提高应急处置力量和水平。
6.2医疗卫生
县卫健委应建立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掌握资源动态数据库,明确应急医疗救治队和医疗中心的分布及其力量、专业特长等基本状况,并依据应急需要,制定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方案。
6.3治安维护
县公安局应建立警力分布动态数据库,制定维持治安秩序、实行警戒和交通管制的警力集结、布控、执勤等工作方案,加强对重点区域、重要物资设备的爱护,依法严峻打击大事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4交通运输
县交通局应建立交通运输工具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制定交通运输工具调用方案,并会同公安交警部门规划应急交通管制线路,确保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发生时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6.5装备物资
县住建局负责建立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县工信局负责建立大事应急物资信息数据库,做好相关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
6.6技术保障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建立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数据库,组织相关专家对水源污染大事的预防、预警、猜测和应急处置方法进行讨论;注意引进饮用水源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技术装备,适应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6.7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处置经费,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饮用水源污染大事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由县生态环境局提出预算,经县财政局审核后列入年度县级财政资金预算。大事处置所需财政负担经费,根据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
七、监督管理
7.1宣扬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协调饮用水源爱护科普宣扬,做好饮用水源爱护政策法规、水源污染大事预防与避险常识的宣扬工作,增加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心理预备,提高公众防范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力量。
7.2培训
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应加强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训练有素的大事应急处置、监测、检验等特地人才。
7.3演练
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实战演练,磨合机制、熬炼队伍、完善预案,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实战力量。
7.4奖惩
对参与饮用水源污染大事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赐予表彰和嘉奖;对在饮用水源污染大事的预防、报告、调查、掌握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漏报、瞒报重要状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赐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8.1预案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的变化,或者在应急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状况,县生态环境局应会同成员单位准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县政府批准。
8.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8.3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应对乐清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处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高效、有序地组织预防、掌握和解除大事危机。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大事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浙江省饮用水水源爱护条例》
(6)《温州市突发公共大事总体应急预案》
(7)《温州市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
(8)《乐清市突发环境污染大事应急预案》
(9)《温州市市级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即淡溪水库水源地、十八玍水库(含仰根水库)水源地、钟前水库水源地、大荆溪石门潭饮用水水源地、白石水库水源地(备用水源)、福溪水库水源地(备用水源)的水源爱护区、水源爱护区边界向上游连接水体及周边汇水区域上溯24小时流程范围内的水域和分水岭内的陆域,最大不超过汇水区域的范围发生的突发环境大事。环境大事主要包括:
(1)由于工矿企业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使得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地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
(2)由于暴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难的发生使得污染物进入水源地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
(3)由于恶意破坏等人为因素使得污染物进入水源地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
(4)其他意外大事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等。
1.4分级标准
参照《温州市市级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结合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级别:重大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I级)、较大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II级)一般饮用水水源源突发环境大事(III级)。涉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重大环境大事(Ⅰ级):患病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库区水源严峻污染,且取水口水质经过自来水厂处理仍无法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造成市级饮用水源地取水被迫中断,严峻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2)较大环境大事(Ⅱ级):患病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库区水源较严峻污染,取水口水质经过自来水厂处理虽然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仅能供应部分区域用水,造成市级饮用水源地局部供水中断,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
(3)一般环境大事(Ⅲ级):患病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库区水源污染,但取水口水质经过自来水厂处理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影响市级饮用水源地正常取水。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乐观预防。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员伤亡;乐观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监管工作,完善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预备和应急响应力量,加强群策群防机制的建立,发动群众准时报告突发性水源地大事及其隐患,准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不同缘由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3)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大事的应对工作,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由于生产经营单位缘由造成的突发环境大事,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掌握事态、减轻后果,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
(4)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环境大事报告后,假如推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大事,要准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共同应对突发环境大事;实行信息公开,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力量。
(5)依靠科技,规范管理。乐观鼓舞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2、风险评估
2.1水源地基本信息
淡溪水库于1958年建成运行,水库总库容4029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3650万立方米/年,为淡溪镇、虹桥镇、蒲歧镇、南岳镇在用水源,乐清市区的备用水源。十八玍水库(含仰根水库)总库容共159万立方米(其中,十八玍水库库容103万立方米,仰根水库库容56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300万立方米/年,供水范围为乐清市市区。大荆溪石门潭饮用水水源地为大荆镇和雁荡镇建成区集中供水区域,服务人口约为20万人,供水量达1095万立方米/年。钟前水库于1960年建成运行,水库总库容2134万立方米,是柳市镇、白石街道、北白象镇、翁垟街道的补充饮用水水源;白石水库于1958年建成运行,水库总库容1197万立方米,白石水库为柳市镇、白石街道、北白象镇、翁垟街道的备用饮用水水源,设计供水量3650万立方米/年;福溪水库为乐清市仙溪下游区域、虹柳片区的备用水源,1973年建成关闸试蓄,水库正常库容2270万立方米。
2.2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历史发生状况
依据20xx-20xx年乐清市环境状况公报,乐清市未发生因饮用水水源地引起的突发环境大事。
2.3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将来消失概率
淡溪水库水源地、十八玍水库(含仰根水库)水源地、大荆溪石门潭饮用水水源地、钟前水库水源地、白石水库水源地(备用水源)和福溪水库水源地(备用水源)均已完成水源爱护区划定、标志标识牌设置,并在水源一级爱护区安装隔离防护网,实现了封闭管理。针对危化品车辆穿越饮用水水源爱护区问题,《浙江省饮用水水源爱护条例》、《温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爱护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已经进一步规范了各部门在水源爱护区危急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方面的职责,切实加强了各饮用水水源爱护区危急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为有效预防危急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事故发生供应了制度保障。
结合历史状况分析,乐清市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消失概率较低。
2.4现有应急资源调查
乐清市及市生态环境局具有应对乐清市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监测力量、应急队伍等社会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应急监测力量。乐清市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各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在发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时,进行应急监测,并对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直至事故污染消退,警报解除。
环境应急队伍。乐清市生态环境爱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直至污染消退,警报解除。同时还拥有水体污染防治类和应急处置类专家,可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相关决策供应科学依据。
应急物资储备。乐清市水利局和乐清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都储备了应对突发环境大事的物资和技术。
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组织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和专家技术组组成。
3.1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乐清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
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饮用水水源爱护的副市长担当组长,市政府联系应急和饮用水水源爱护相关工作的副秘书长、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局长担当副组长。
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扬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支援大队、市供水集团和属地政府。
3.2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平常设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局长兼任。突发环境大事发生后,依据应急响应级别和现场应急处置需要,市领导小组准时转为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转为指挥部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改称指挥部办公室。发生重大级别突发环境大事时办公室改设在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联系应急工作的副秘书长兼任,人员由各单位抽调。
办公室职责:执行市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打算和指示;负责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向市领导小组(指挥部)提出处理建议;对各单位履行应急预案中的职责状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担当编制、评估、修订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处理应急预案的详细工作;加强与毗邻地区的联系,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协作机制;组建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家组;办理市领导小组(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3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扬部:负责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发生后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等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对危害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人为大事的处理和案件侦破,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受水污染区域社会治安的稳定和道路交通的通畅;帮助相关部门对危害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人为大事进行处理。
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大事中群众应急生活救助工作,核查上报相关信息;负责应急救援款物接收、管理和安排并监督使用。
市交通运输局:参加由交通运输事故造成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负责组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及所需车辆的征集与调用;负责前往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现场大路的抢修保通工作;负责优先支配应急物资运输,保障疏散人员道路通畅;协作做好污染区域国、省道干线大路交通管制工作。
市水利局:指导供水单位做好水库运维管理和水质爱护,参加分析市饮用水水源污染缘由和对污染大事进行调查取证;参加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供水预警、应急处置以及善后处置、生态恢复等后期处理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参加由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动物疫病等造成的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处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加由森林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等造成的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处置。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应急监测;分析市饮用水水源污染缘由,提出处理处置看法,防止污染扩大;对污染大事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污染大事责任单位做出惩罚;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担当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参加由危急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处置;协作做好因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引起的供水中断过程中的应急供水工作。
市供水集团:负责组织下属水厂水质安全日常巡查管理,帮助相关部门做好市饮用水水源爱护;负责管理范围内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物资筹备、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市消防支援大队:负责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救援,协作做好因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引起的供水中断过程中的应急供水工作。
其他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处置相关工作。
属地政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市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行政区域内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预警、应急、后期处理工作。
3.4应急工作机构
市领导小组按需转为指挥部后,其下同时成立应急监测组、新闻宣扬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专家技术组6个现场工作小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监测组: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属地政府和有关自来水厂联合组成应急监测组,主要通过对市饮用水水源地水文水质状况监测、水厂水质监测为预警和应急处置供应科学决策的依据。
新闻宣扬组:由市委宣扬部牵头,主要通过把握全市舆论导向,指导各新闻单位做好相关报道工作协调、监督市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预报、预警以及公众信息的引导、传播工作,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应急处置组: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供水集团和属地政府等组成,主要通过分析市饮用水水源污染缘由,确定污染源,提出处置看法,经市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处置工作;对污染大事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污染大事责任单位做出惩罚;通过合理水源调度,确保供水安全。
后勤保障组:由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供电局和属地政府组成,主要通过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调度以及电力供应、通信畅通的保障为应急和后期处理供应物资和能源支撑。
善后处置组: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和属地政府等组成,开展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工作,消退饮用水水源污染带来的影响。善后处置的详细工作由属地政府负责。
专家技术组: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依据需要聘请饮用水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专家成立专家技术组,主要通过对大事缘由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为现场应急指挥部决策供应关心,并指导应急处置行动、应急工作评价、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4、应急响应
4.1大事报告与通报
生态环境、水利、卫健等相关部门和有关水厂要建立和完善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预警信息监测网络,实施信息监测与报告制度,并根据“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市饮用水水源预警信息、常规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发觉特别状况马上报告属地政府,并准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可能受到影响的供水单位。
4.2大事调查
生态环境部门或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马上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第一时间对污染源及可能产生污染的水域进行应急监测,实行初步应急处置措施,并对污染大事缘由、危害程度和范围作出初步推断,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
4.3信息报送
4.3.1信息类别
大事信息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由生态环境部门或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在发生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后1小时内报送市政府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若确认为重大、较大环境大事(I级、Ⅱ级),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续报由生态环境部门或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依据处置进展状况准时上报市政府和市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若确认为重大、较大环境大事(I级、Ⅱ级),市领导(指挥部)小组办公室准时将处置进展状况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在大事处理完毕且响应结束后,由生态环境部门或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上报市政府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若确认为重大、较大环境大事(I级、Ⅱ级),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市饮用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在处置过程中级别发生变化的,根据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由生态环境部门或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根据重大(I级)或者较大(Ⅱ级)大事的报告程序上报。
4.3.2报送方式及内容
初报可先用电话简洁报告,随后马上补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大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状况、大事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状况和可能受到突发环境大事影响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采纳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准确数据,大事发生的缘由、过程、进展状况及实行的应急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和处理的相关事宜及其他需上报的事项。
处理结果报告采纳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大事的措施、过程和结果;大事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责任追究、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具体状况。
4.4发布预警
市领导小组应快速对收到的报告进行分析推断,确定预警等级和响应级别。预警根据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的严峻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三级。
I级预警:有可能发生重大环境大事的。
Ⅱ级预警:有可能发生较大环境大事的。
Ⅲ级预警:有可能发生一般环境大事的。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扬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别人群以及学校等特别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实行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进入预警状态并确认响应级别后,市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应马上发布预警公告,并启动对应的响应程序。
5、响应程序
5.1Ⅲ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环境大事时,实行Ⅲ级响应,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以下措施:
1.开通通信联系。马上开通与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通信联系,随时把握环境大事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状况。
2.启动市级预案。督促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本预案。
3.落实应急措施。督促下游相关乡镇、街道实行必要的措施,减小受害范围;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发生在市级边界时,经市政府同意后,通报相邻县(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求有关水厂做好水质应急处理,确保正常供水。指令市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机构和环境执法机构及市级其他相关部门进入待命状态,为应急处置供应必要技术和物资支持。当大事超出本级处置力量时,准时报请上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赐予支援。
4.强化水质监测。组织生态环境、水利、卫健等部门加密对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亲密留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的影响。
5.宣布响应终止。依据突发环境大事处置进展状况择机宣布响应终止和预警解除。同时,督促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环境大事影响评估,上报评估总结报告。
5.2Ⅱ级响应
当发生较大环境大事时,实行Ⅱ级响应,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以下措施:
1.开通通信联系。马上开通与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通信联系,随时把握环境大事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状况,并准时向乐清市人民政府、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2.快速启动响应。依据突发环境大事处置的详细状况,市领导小组适时转为市指挥部,统一调配应急监测组、新闻宣扬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专家技术组,确保应急处置救援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必要时可将事故状况通报武警部队恳求支援。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水利、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要快速派人赶赴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爱护和证据收集工作,公安部门针对大事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3.开展调查监控。应急处置组和应急监测组携带环境大事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马上赶赴现场调查,进一步确认推断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可能缘由以及污染源性质、种类、数量和污染影响人群数量和分布等状况。应急监测组第一时间开呈现场布点监测,尽快确认污染物种类,并帮助应急处置组划定污染区域和影响范围;实行停水、减压供水,通知沿途居民停止取水、用水。应急监测组要跟踪监测污染状况,准时报送监测数据,直到确定污染消退。
4.开展应急处置。专家技术组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污染处置方案和建议。应急处置组依据指挥部看法实施处置,如实行封堵和疏散相结合的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封堵即污染源封闭在较小范围内,并通过打捞、吸附、疏导、稀释污染物等有效措施,消退污染源,必要时可打坝封堵隔断已受污染水体与可能被污染的水体,防止污染扩大;疏散即依据各水源地周边水系状况,开启相关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安全区域,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
5.落实应急保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好应急物资、电力供应、交通工具、救援设备、通信联系等供应和调度工作,确保应急供应保障到位。
6.宣布响应终止。依据突发环境大事处置进展状况择机宣布响应终止和预警解除。同时,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突发污染大事影响评估,上报评估总结报告。
5.3Ⅰ级响应
当发生重大环境大事时,实行Ⅰ级响应,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以下措施:
1.开通通信联系。马上开通事发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和市级突发环境大事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把握突发环境大事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并准时向市政府和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告动态状况;同时向上级恳求支援,建议启动市级应急预案。
2.快速启动响应。市领导小组马上转为市指挥部,统一指挥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统一调配应急监测组、新闻宣扬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专家技术组,供应应急处置救援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马上将事故状况通报武警部队恳求支援;市生态环境乐清分局、水利、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要快速派人赶赴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爱护和证据收集工作,公安部门针对大事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3.开展调查监控。应急处置组和应急监测组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马上赶赴现场调查,进一步确认推断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可能缘由以及污染源性质、种类、数量和污染影响人群数量和分布等状况。应急监测组第一时间开呈现场布点监测,尽快确认污染物种类,并帮助应急处置组划定污染区域和影响范围;实行停水、减压供水,通知沿途居民停止取水、用水;事发地马上启用备用水源供水,地区自来水厂启动相应供水应急预案。
4.开展应急处置。专家技术组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污染处置方案和建议。应急处置组依据指挥部看法实施处置,如实行封堵和疏散相结合的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5.落实应急保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好应急物资、电力供应、交通工具、救援设备、通信联系等供应和调度工作,确保应急供应保障到位。
6.跟踪监测污染。应急监测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依据监测数据猜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跟踪监测污染状况,准时报送监测数据,直至突发环境大事影响消逝,预警解除。
7.宣布响应终止。依据突发环境大事处置进展状况择机宣布响应终止和预警解除。同时,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突发环境大事影响评估,上报评估总结报告。
5.4响应终止及预警解除
5.4.1响应终止的条件
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突发环境大事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退,污染状况得到基本掌握,发生突发环境大事的水系水质得到恢复。
2.本次突发环境大事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退,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5.4.2响应终止程序
1.依据环境污染大事危害监测和初步评估结果,由市领导小组(指挥部)打算终止时机,同时发布响应解除公告。
2.应急状态终止后,市领导小组应依据实际状况,打算是否连续进行环境应急监测等工作。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市指挥部负责协调事发地镇(街道)、事发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主要对大事造成伤亡的人员准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赐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当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受损的设施根据规定赐予补偿。对受灾状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评价,对现场及周边可能患病污染场所的清理净化、废物的处理、后续影响的监测、生态环境恢复等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并将结果报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6.2责任追究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突发环境大事的性质,由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立案查处。
6.3评估总结
一般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由市指挥部牵头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专家技术组,对大事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应急决策水平、预警预防力量、现场处置力量、应急保障力量、恢复重建力量等进行调查评估,提出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的改进措施建议,形成报告后上报市政府和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及相关主管部门;较大以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由上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市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协作开展调查。
各地各部门要仔细总结阅历教训,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大事的重复发生。
6.4结案归档
突发环境大事结束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大事有关的资料,包括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监测记录、执法文书、采送样单、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等进行整理,结案归档。
7、应急保障
7.1物资、装备保障
各相关应急部门要加强应急预备,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包括医疗抢救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水收集装置、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对一些不便自己储备的设备(物资),则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落实民间调集征用的渠道,保证应急物资准时调集。
7.2队伍保障
市生态环境局和有关饮用水水源地爱护管理单位要加强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的素养和力量,保证在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发生后,能快速参加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7.3通信保障
有关通信运营企业负责为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供应所需的通信保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有关单位建立通讯联系,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单位联络畅通。
8、监督管理
8.1宣扬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生态环境爱护科普宣扬和教育工作,广泛宣扬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预防与避险常识,增加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怀理预备,提高公众的防范力量。
8.2培训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和有关类别生态环境大事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突发环境大事应急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育一批熟识生态环境应急学问、充分把握各类突发环境大事处置措施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
8.3演练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的实战演练应急演练,并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完善与更新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力量。
8.4嘉奖与责任追究
对在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赐予表彰和嘉奖。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状况的有关责任人,或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对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有关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赐予行政处分,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9、附则
9.1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担当,依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大事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准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9.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负责解释。
9.3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乐清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乐政办函〔20xx〕24号)同时废止。
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应急预案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XX区XX镇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的防范和处臵工作,有效预防、准时掌握和消退饮用水源突发环境大事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和国家、公民的财产安全,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大事的应急处臵工作,提高综合防范力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4、《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方法》
5、《XX区街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爱护区划分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文家冲水库、吼水湾水库,因环境威逼或造成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突发大事的预警、掌握和应急处臵。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浸染大事包括:
1、生物性污染。一切以水源为传播途径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污染饮用水源,由此可能导致或已经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ASTM TS 52949:2025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s - Qualification principles - Installation,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IQ/OQ/PQ) of PBF-EB equipment
- 2024年秋季艺术品展销会交易合同3篇
- 2024年私人房屋租赁管理服务合同3篇
- 笨氯苯课程设计文献
- 游学课程设计培训总结
- 甜点面包烘焙 课程设计
- 环保课程设计理念有哪些
-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 研学课程设计国风艺术
- 粽子酱的制作课程设计
- 数据中心电力设备调试方案
- 2024年度国际物流运输合同3篇
- 新入职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课件
-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基础篇)(含答案)
- 2024年人力资源个人年终工作总结(6篇)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及分类汇编-考点25:磁现象-电生磁
- 研究生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范文
- 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静脉导管维护
- 年度先进员工选票标准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