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政策与法规_第1页
社工政策与法规_第2页
社工政策与法规_第3页
社工政策与法规_第4页
社工政策与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分析与应试技巧辅导丁美方法律援助申请地确定

类别申请地国家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社会保险、低保、抚恤金、救济金请求机关所在地赡养费、抚养、扶养费义务人所在地劳动赔偿义务人所在地见义勇为被请求人所在地军人死亡抚恤

一次性死亡抚恤(低标:少尉排级)荣誉称号与增发额度

类别金额类别金额烈士80个月中央军委35%因公牺牲40个月军区30%病故20个月立功级别一等功25%二等功15%三等功5%定期抚恤金父母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生活地于平均子女未满18岁或者上学或者残疾弟妹未满18岁且由其供养军人残疾抚恤(1-4级供养终身)集中供养分散安置(护理费)住房、医疗、生活予以全面保障(免护理费)因战、公一二级50%三四级40%因病30%彩票公益金构成比例返奖发行费彩票公益金50%15%35%彩票公益金中央:地方50:50设立基金会的条件级别原始基金活动权限全国性公募800全国公募地方性公募400注册地公募非公募200注册地私募失业保险领取缴费时间领取金额间断可以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24个月1-5年12个月5-10年18个月大于10年24个月因工伤残待遇伤残等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后续服务一至四级分别24、22、20、18个月本人工资本人工资的90%、85%、80%、75%达到年龄退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五至六级分别16个月、14个月本人工资70%、60%,个人缴纳应缴纳的社保本人提出可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及就业补助金七至十级分别12、10、8、6个月本人基本工资合同期满或本人提出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及就业补助金。新农合的筹资标准变化2003年:个人出10元,地方资助10元,中央财政补助10元2006年:个人出10元,地方财政资助2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2008年:个人出20元,地方财政资助2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2009年:个人出20元,地方财政资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2010年:个人出30元,地方财政资助6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一、课程介绍《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以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社会政策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民生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章。

二、考试特点

选择题:全部属于理解运用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大纲要求】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1.社会政策的特点2.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3.社会政策的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2.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五)社会政策的发展1.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2.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要点详解】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一)政策的含义与特点1.政策的基本含义(1)狭义的政策: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2)广义的政策:“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2.政策行动及其特点(1)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2)政策行动的特点:①有组织的活动;②有目的和方向③明确的内容。④制定与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相结合。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二)公共政策的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1.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3.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1)经济政策;(2)社会政策;(3)环境政策;(4)国防政策;(5)外交政策;(6)其他一些特殊的政策。

(三)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实质: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四)社会福利的特点1.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

“社会福利”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1)广义:“社会福利”常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2)狭义:“福利”一词有时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2.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3.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联系----两个概念在行动领域中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区别----社会福利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及相关实际操作模式;

社会政策主要反映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有意识的行动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现代都市环境下解决城市居民,尤其是贫困者住房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公共教育政策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011:1.某社区有一下岗工人,家庭生活较困难。后来经社区服务中心介绍参加了就业技能的培训,并找到一份工作。此处涉及的是()社会政策内容。

A.失业保险B.公共医疗卫生政策C.劳动就业政策D.公共住房政策【C】解析:依据题意,因下岗工人获得了就业援助,这个是属于劳动就业政策的范畴,故选C。

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有一些政策行动重点针对某些具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其中重点包括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的专门化社会政策行动。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我国的社会政策还包括优抚安置政策、社区建设与管理、民间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政策、婚姻家庭政策和司法矫治政策等重要领域。

三、社会政策的特点

1.社会性目标2.全社会共有的价值3.向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满足需要4.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5.福利性(关照与补偿)

6.协调性

四、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一)满足民生需要1.人的需要的特点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人的需要”,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和社会存在物为维持生存、发展、享受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对各种外部条件的依赖及其获得这些条件的主观愿望。人的需要的几个特点:社会性--层次性--发展性--多样性

2.当代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内容(1)民生需要的特点①民生是人们的基本需要。②应该按照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去界定民生需要的总体水平和标准。③满足基本民生需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民生是政府的责任。④应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2)中国的民生问题①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②就业的需要。③健康的需要。④教育和发展的需要。⑤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⑥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⑦其他方面的需要。

2011:61社会政策目标之一是满足民生需要,中国的民生问题包括()A.保护人权B.解决社会问题C.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D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

E.健康的需要【CDE】解析:中国的民生问题包括:(1)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2)就业的需要;(3)健康的需要;(4)教育和发展的需要;(5)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6)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7)其他方面的需要。

3.社会政策在满足基本民生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社会政策提供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其次,以扶贫济困为社会保障重点。再有,减弱收入差距,提高民生水平。最后,建构民生保障的社会服务体系。

(二)保护人权1.什么是人权人权,简单说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人根据宪法和法律所具有的各种基本权利的总和。2.中国保护公民经济与社会权利的行动(1)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2)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3)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4)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5)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

(三)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社会政策的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高的价值目标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通过各项社会政策来实质性地体现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四)解决社会问题1.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2.社会问题的特点(1)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2)社会问题具有主观性特点(3)社会问题具有社会性的特点。(4)社会问题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3.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社会不平等与贫困问题。(2)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3)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4)社会歧视问题。(5)健康与疾病问题。(6)居住环境中的问题。(7)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4.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1)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2)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3)从具体行动上看,社会政策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4)社会政策采取必要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使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具有法律和公共行政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5)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可以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够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以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礼会问题。

(五)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政策在社会层面上的重要目标,并且是更加长远和根本的目标。

【例题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

A.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B.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C.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D.政府的各项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力求兼顾社会中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E.政府的各项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总体的利益,并兼顾人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答案】B

五、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

(一)经济功能1.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式。(1)在投资途径上:增加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的服务(2)在投资方式:市场化服务、公共服务。2.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1)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尤其是增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2)直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3)防止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社会动荡。3.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

(二)社会功能

1.收入再分配功能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3.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中控制人的不良行为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及其危害的制度和机制。社会控制除了需要通过法律规范以及道德和社会教化以外,还需要通过为老百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各项社会服务。(三)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是指它在政治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1)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在就业、收入、住房、教育与健康等(2)维护社会公平

(3)解决社会问题来促进社会管理;

(4)政府与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来实施有效管理。

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例题1.3】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包括()。A.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B.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C.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D.收入再分配功能E.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答案】ABC

六、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4.社会保护的原则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七、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

社会政策及其各个环节运行的制度化方式就被称为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主要包括:

1.资金的筹措方式资金筹措方式是社会政策资源调动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政府财政开支是社会政策资金最重要的来源。

2.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1)政府:经营机构直接服务。(2)民间组织,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3)政府向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福利补贴

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为服务提供付费。(1)福利性模式是指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社会服务完全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来付费,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2)准市场模式是指在社会服务的提供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增加服务使用者的付费。第二节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法规的含义和特点1.法规的基本含义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从广义上看,法律体系、规范性文件。(2)从狭义上看,“法规”有时也指除国家正式的法律体系之外的规范性文件2.法规的特点:规范性和强制性。

(二)法规与政策的关系

1.法规与政策的关系(1)广义上的关系:政策行动体系包含了相应法规体系。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法规是政策的规则系统。(2)狭义上的关系:法规和政策属于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2.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法制化水平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发展总的趋势是要不断提高其法制化水平,但由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并且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文件。(尚不健全);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政府法规和政策文件。

(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1.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2.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3.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4.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5.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6.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7.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8.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9.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1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12.规范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一、法规体系)宪法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二)政府政策文件(三)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

(四)各类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在效力方面(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3)上级大于下级(4)平级相同2.在约束力程度方面(1)法律、条例、对法律和条例的解释和实施细则,都具有完整的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2)政府的政策文件在权威性和规范性方面总体上不及法规文件,但它们在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题1.4】下列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A.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的效力是不一样的B.根据立法法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D.地方性法规、规章高于所有行政法规的效力E.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答案】D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1.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1)规范社会工作的行业组织与行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社工发展提供了保障(2)法规和政策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了领域、条件和资源。

2.社会工作的实践要促进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社工是专家,又是实践者:实践、实施、研究、倡导第三节社会政策的发展一、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1.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发端于欧美国家。2.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42年英国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贝弗里奇报告)西方福利国家的蓝图。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英国的社会政策发展道路最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主流是按照“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路,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的责任相结合;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和相互促进;强调社会政策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而提高其运行效率。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政策的特点

没说这个词,在干这个事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1.社会政策基本体制的变化:从经济——到社会;从单位制——政府主导社会化;普遍——选择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变化:开支增加

(三)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2.确立社会政策新的目标体系: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质量3.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1)兼顾效率与公平(2)协调是市场与社会的关系。(3)强调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4)城乡一体化4.加强社会政策各个领域中的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一)社会政策的主体及类型

1.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含义: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过程的主体

立法机关

直接主体

行政机关

执政党类型:

利益集团

间接主体

公民

其他政党

(二)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

1.主动性2.多元性3.权威性

(三)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1.政策制定者2.政策实施者3.政策评估者4.政策调整者5.资源提供者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1.社会政策的对象及类型(1)社会政策的对象:目标所指—实施受众——接受者。(2)社会政策的类型普遍性对象:意味着某项社会政策将惠及全体公民或国民。选择性对象:意味着某项社会政策将只惠及部分公民或国民。

2.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1)被动性(2)差异性(3)连带性

3.社会政策对象的角色(1)政策诉求者(2)政策接受者(3)信息提供者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

人力财力物质社会政策【例题2.1】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来讲,政府一般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调动社会政策资源。

A.征税

B.专项收费

C.征收社会保险费

D.发动与利用志愿者服务

E.募捐

【答案】ABCD第二节社会政策的过程

一、社会政策的制定(一)社会政策制定及其内容

1.社会政策制定是指社会政策主体为了满足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或者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的过程。2.社会政策主体尤其是直接主体要对以下内容或事项作出决定:(1)确定社会政策的优先顺序(2)确定社会政策的对象(3)确定社会政策的标准(4)确定社会政策的资源(5)确定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生产劳动社会支持确定议程设计方案审查方案政策制定行动审议与批准(二)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步骤

(三)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1.社会问题2.政策资源3.社会成本4.社会事件5.社会精英6.传播媒介7.执政理念【例题2.2】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基于对社会福利的负面评价以及国家的财政状况,保守党开始削减社会福利,推行社会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倡导私人购买服务。这说明社会政策的制定受到()。A.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B.政府资源限制C.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影响D.社会成本考虑E.社会事件的影响【答案】BCD

二、社会政策的实施

1.社会政策实施的意义(1)社会政策实施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关键。(2)社会政策实施是检验社会政策的试金石。(3)社会政策实施是沟通社会政策主体和社会政策对象的桥梁。2.社会政策实施的一般过程(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3)资源准备(4)组织准备(5)先行试点(6)全面推进(7)协调与监控3.影响社会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1)机构的因素(2)人的因素(3)政策本身的因素(4)政策以外的因素

三、社会政策的评估1.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及技术标准对社会政策方案、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判断。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1)发现问题(2)了解效果(3)监控过程

2.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1)政策方案(2)实施过程(3)实施效果

3.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1)价值标准价(2)事实标准(3)行动标准(4)收效标准(5)效率标准

4.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1)定性研究(质性研究方法)(2)定量研究(量化方法)(3)整合研究(综合的研究方法)(4)个案评估(5)制度分析(6)比较分析

2009:1社会政策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实施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分析

B.结果评估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答案解析】c。本题考核的是社会政策评估所采用的方法。选项A比较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使研究者改善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实践。选项B不属于社会政策评估方法。选项D制度分析是对总体制度环境的分析。选项C个案评估是透过单一的研究对象来加深研究者对社会政策情境、具体实践过程和特定效果的深入理解。故选项C正确。

四、社会政策的调整1.社会政策调整的意义(1)保持政策连续性

(2)促进政策不断完善

(3)保证政策有序运行

2.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

(2)政府方面的原因

(3)社会方面的原因

3.社会政策调整的层次(1)修订:局部修改。(2)改革框架作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3)终止:废除

4.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1)政策目标(2)政策方案“政策方案”是指实施社会政策的各种手段、步骤、途径、方法和措施的总称。(3)政策效力第三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1.倡导者2.实施者3.评估者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1.典型示范2.建言献策3.间接服务4.直接服务5.外部评估6.内部评估

2011:2.小黄是某地一个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于一个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一天,他上班时,机构负责人告诉他区里下发了一份文件,征求人们对政府提供购买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小黄坐到办公桌前,研究文件后提出了六点修改的意见建议。此后他离开办公室到多功能室为老年人开展自我认知的小组活动。在此,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A.倡导者:B.评估者C.服务提供者D.信息提供者

【A】解析:根据《教材》可以看出,“倡导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角色。题中政府出台文件并征求社会的意见建议,小黄作为机构的专职社会工作者,研究文件后提出了六点修改的意见建议,正好符合该定义,故选A。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1.城市低保的对象

【例题3.1】享受城市低保的人员具体包括()。A.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B.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C.领取最低工资或领取基本生活费或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D.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的E.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的

【答案】ABC

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但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2009: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是认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主要依据。以下应当计算为家庭收入的项目是()。A.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B.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C.因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D.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答案解析】A。本题考核的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依据,即家庭成员收入。家庭成员收人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人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但不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选项B、C、D都不属于家庭成员收入。故选项A正确。

2.城市低保的办事机构城市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1)民政部:全国城市低保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管理工作;(3)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具体管理审批工作。(4)居民委员会:日常管理、服务工作。3.城市低保的资金来源(1)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地方)(2)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专项补助。(中央)(3)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低保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资金。(社会)

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1.《条例》做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2.城市低保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3.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常用方法(1)基本需求法(又称菜篮子法)(2)恩格尔系数法(3)比例法

三、城市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例题3.2】北京市朝阳区的王某申请领取低保金,一般要经过()程序。A.王某向住所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B.社区居委会核实并报街道办事处C.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D.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审批并发放E.北京市民政局复核备案

【答案】ABCD户主——镇级政府申请、证明材料,填表按月:差额、全额镇街30日申请审批发放

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一)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

1.镇街: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2.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3.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4.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5.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二)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

1.对出于故意应保不保,对不应保而保的以及侵犯居民最低保障款的工作人员处罚:(1)批评教育;(2)行政处分;(3)追究刑事责任。

2.对骗保的和当变更不变更居民的处罚:(1)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低保款物;(2)情节恶劣的,处以罚款。2009:4.城市居民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A.居民委员会B.街道办事处C.镇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答案解析】D。本题考核的是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处罚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低保款物。第二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国务院于2007年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该通知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农村低保的对象、保障标准和资金来源

1.农村低保的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2.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确立的依据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3.农村低保的资金来源财政预算/中央补助

二、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核和审批

三、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和办事机构

1.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随时调查、随时调整

2.农村低保的主管部门和办事机构民政部门:主管乡(镇)人民政府及受其委托的村民委员会具体办理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受理和审核,并提出审批意见。县级民政部门负责最终的审批。民政村受托接受申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户主申请受理与审批审批第三节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修订)一、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

【例题3.3】郭庄村的某甲今年55岁,他惟一的儿子今年30岁,智障,无劳动能力。现在某甲想申请享受五保供养,请问某甲是否能够获得五保待遇?()A.不能获得,因为某甲55岁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B.不能获得,因为某甲有法定赡养人C.可以获得,因为某甲的法定赡养人无能力赡养某甲D.能否获得要看村委会有无能力供养E.不可以获得,因为某甲有一个已成年的儿子

【答案】C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2)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人;(3)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人。2.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1)吃: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穿: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3)住: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医: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对于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为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1.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一般原则-----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增长机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标准的制定(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2)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2.农村五保供养的资金(1)财政预算、补贴

(2)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

(3)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

3.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1)集中供养(2)分散供养。

【例题3.4】经申请,张某获得了农村五保供养的待遇,张某选择在家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审批与核销

1.农村五保供养的办理机构

1、负责全国的管理、监督---民政部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管理、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3、负责具体管理实施----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4、协助实施----村民委员会5、捐助和服务----社会组织和个人

2.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1)申请与评议(2)审核与审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3.农村五保供养的核销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核准后

四、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1.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管理

1、提供设备、资金和工作人员

2、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制度3、培训工作人员

4、开展农副业生产5、签订供养服务协议

6、委托照料--村民委员会委托村民

2.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1)制度监督。(2)资金监督管理。(3)审计监督。(4)接受社会监督。(5)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监督第四节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患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2003年《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2005年《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2009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一、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1)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2)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及其它特殊困难群众。

2.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1)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

(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贫困农民。

3.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的最新扩展:其他困难人员

2009:6.居民陈某,身体虚弱,经常打针吃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低保对象王某,身体健康,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李某,因家中失火,财产损失殆尽,本人严重烧伤,欠下巨额医疗费用,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上述三人中属于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是()。A.陈某和王某B.王某和李某C.陈某和李某D.陈某、王某和李某【答案解析】D。本题考核的是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城市医疗救助意见》指出,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所以陈某、王某和李某都属于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故正确选项为D。

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1.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城市医疗救助原则:多方筹资、多种方式、量力而行。三种主要形式:(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2.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1)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2)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3)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3.城乡医疗救助形式的新发展2009年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医疗救助应实行多种方式救助。

【例题3.5】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主要有()A.社会力量资助B.合作医疗C.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D.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E.医疗保险

【答案】ACD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城市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1)申请:社区居委会(2)核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们政府)医疗救助部门(3)审批:区(县)民政局2.农村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1)申请:村委会(2)审核:乡镇人民政府(3)审批:县级民政部门3.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的新要求2009年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中提出了城乡医疗救助应简化程序的要求: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医疗救助费用的办法。第五节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4年民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教育救助的对象和目标等内容。

一、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和教育救助工作的目标

1.教育救助的对象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低保、特困家庭子女//其他

2.教育救助的目标

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中小学免费低保、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二、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和教育救助的资源

申请调查核实(本人/监护人)(村居委会)

复核、审批审核(县民政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民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提供

第六节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3年颁布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2007年签署、施行《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一、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与保障面积(一)困难家庭----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符合当地政府条件要求(二)负责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发展改革、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三)保障方式货币补贴、实物配租(四)保障面积1-2.以保障标准和现有住房面积差距补贴货币或保障面积。3.新建廉租住房≤50㎡(五)保障资金及房屋来源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部分土地出让金廉租住房租金收入社会捐赠等

2009:7.市民老闫的儿子大学毕业,未找到工作,将户口迁回了家里。女儿离婚后,也把户口迁回了家里。一家四口住房拥挤。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出台后,老闫一家看到了希望,准备申请廉租住房保障。根据《城镇最低收人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儿子、女儿是新增家庭成员,由儿子和女儿向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B.儿子、女儿是新增家庭成员,由儿子和女儿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C.老闫是户主,由老闫向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D.老闫是户主,由老闫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答案解析】D。本题考核的是城镇最低收人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规定,提出申请时应由申请家庭的户主作为申请人,向申请人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老闫的儿子和女儿不是户主,所以不能作为申请人,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二、城市低收人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与审核(一)申请廉租住房应提供的材料

家庭收入证明//家庭住房状况证明家庭成员身份证明//其他所需材料

(二)申请与审核程序一般要经过五个程序申请、受理、审核、公示、登记

三、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管理(一)监督管理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

(二)退回(原因)

----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居住的

-----累计六个月未缴纳租金

(三)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第七节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是指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政府提供给他们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法律依据------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

(一)法律援助的对象-----经济困难的公民(二)法律援助的范围1、行政、民事案件代理(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社保、低保(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两金(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三费(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报酬(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见义勇为2、委托刑事辩护或诉讼代理(1)犯罪嫌疑人未聘请律师(2)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3)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指定刑事辩护人(1)被告人有意愿委托辩护但无经济能力负担代理费

(2)被告人是盲、聋、哑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3)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4)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2011:5、依照《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除()无须申请法律援助外,其他两种情况的公民要想获得法律援助均须提出申请。A.公诉(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B.代理C.刑事辩护D.民事诉讼【A】

二、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一)申请两种不同申请事项有两种不同的申请方式:1、第一种事项-----即行政、民事案件代理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1)请求国家赔偿的

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3)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4)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5)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2、第二种事项------即委托刑事辩护或诉讼代理申请法律援助的,(1)一般情况-----应当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2)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协助提供。

3、公民申请民事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1)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2)经济困难的证明;(3)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4)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二)审查

1、审查----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2、补充或说明、撤销----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3、视为撤销----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3、查证-----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4、决定或告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三)实施指派辩护人或律师1、通知书送交法律援助机构----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审判的,可以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2、指派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或者安排本机构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据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安排其所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3、回复法院---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五)结案程序

1.提交结案材料------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在案件结案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

2.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结案材料后,应当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六)法律咨询服务1.即时办理----法律援助机构对公民申请的法律咨询服务,应当即时办理;2.预约择时办理-----复杂疑难的,可以预约择时办理。第八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3年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及内容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对象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例题3.8】下列选项中,属于救助站可以给予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有()。【答案】CA.在某村流浪乞讨的城市居民某甲B.在某村流浪乞讨的农村居民某乙C.在某市流浪乞讨的农村居民某丙D.享受低保但仍在某市街头乞讨的城市居民某丁E.享受低保但仍在某村街头乞讨的农村居民某戊

2.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与机构

1、主要形式-----救助站救助(1)设立救助站-----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2)告知向救助站求助-----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3)护送到救助站----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2、性质----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3、救助期限-----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

2011:

65、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的内容不包括()。A.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B.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C.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D.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职业培训E.责令适龄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义务教育【DE】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见《教材》第88页(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进医院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综上,D和E项不符。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1.提出求助需求(自愿原则)2.救助站核实基本情况,并予以登记3.救助站决定是否实行救助4.终止救助(1)救助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2)终止:流浪乞讨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自愿放弃、擅自离开救助站的第九节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6年《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

一、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自然灾害救助包括三个方面的救助:一是灾民生活救助二是灾害应急救助三是灾区民房恢复重建

灾民生活救助即春荒、冬令灾民救助,有七个基本程序:调查荒情、上报需救助的情况、核查评估分析和救助计划的制定(10或1月15日、地市五天后、省市级五天后,民政部2月5日或11月5日)、救灾资金的申请办理和拨付、灾民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效果评估

二、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灾害应急救助

-----是指从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到灾情基本稳定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相关工作。

法律依据-----国务院颁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民政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灾害应急救助程序:

1.收集掌握和上报灾情、

2.灾害应急响应(县、地市、省、民政部四级响应)、

3.监督和管理注意:1.县级民政部门第一时间报告制度。2.地(市)级、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都是---2个小时报告制度。

3.救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1)民政部与省级都是督促与检查预案、措施、物资、资金、管理(2)地级民政部门①督促和检查县级救灾预案的实施情况。②督促和检查县级落实各项救灾措施的情况。③督促县级民政部门在5日内将救灾应急款物发放到灾民手中,并进行通报。(3)县级民政部门①督促和规范救灾款物的发放。②县级民政部门要将每笔救灾应急款物的发放时间、去向用途、使用效果等情况登记、建档,以备查核;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救灾资金发放台账;县级民政部门必要时可聘请救灾工作监督员,监督救灾资金的发放。

三、灾后重建的内容和程序灾后重建----即灾区民房恢复重建,是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灾区群众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要重新建设和修缮的过程。

法律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灾区民房重建工作规程》。

(一)灾后重建的基本程序:倒损房屋情况的统计核定、组织实施恢复重建、监督管理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第一节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五个老有”老有所养-----满足衣、食、住、行需求;老有所医-----满足看病治病需要;老有所学-----满足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老有所为-----满足继续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作贡献的需要;老有所乐-----满足文体活动需要。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一)婚姻家庭权

家庭赡养与扶养、特殊的供养与照料、居住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

(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生活保障权、医疗保障权、文化教育权、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

(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发展权

1、国家和社会尊重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2、国家和社会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3、国家和社会鼓励老年人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2011:13、一些地方为老年人乘车提供免费服务,这主要是保证老年人的()。A.健康权B.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C.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D.文化教育权【C】解析:本题考核的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108页“4.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

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1.一般性方法(1)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3)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4)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2.具体方法(1)行政保护(2)司法保护(3)社会保护第二节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政治权利

是指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现形式:一是在人大代表中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二是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担任领导成员。2、文化教育权

是指妇女在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实现形式:一是父母或监护人必须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二是保障女性适龄儿童少年修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三是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地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的权利。

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是指妇女在岗位录用、薪酬、晋职晋职、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现形式:一是录用女职工应当坚持与男女平等的原则;二是不得安排妇女从事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三是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4、财产权利----是指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实现形式:一是妇女拥有家庭共有财产;二是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三是丧偶的妇女有处分继承财产的权利;四是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5、人身权利----是指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人身权利。具体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权等权利。6、婚姻家庭权----是指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具体包括:婚姻自由权、生育权、财产权、子女监护权。2011:15、某家庭丈夫死亡,丈夫的父母以妻子没有能力抚养为由,拒绝妻子对孩子的看护与照料,这主要是损害了妇女的()。A.人身权利B.婚姻自主权C.财产权D.子女监护权【D】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113页“(六)婚姻家庭权利”。

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一)行政保护---各级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负有责任。

(二)法律保护1、立法保护2、司法和执法保护3、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4、法律服务和援助

(三)社会保护联、工会、共青团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负有责任。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生存权:生存权是指作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类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和存在的权利。生存权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2.发展权:发展权是指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和接受与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的权利。3.受保护权:受保护权是指依法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特别的爱护,使其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的权利。4.参与权:参与权是指参加各种社会生活和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活动并通过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对其产生影响的权利。第三节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1、家庭保护1)监护和抚养;2)关爱与引导;3)教育与培养;4)民主与尊重。2、学校保护1)实施素质教育;2)关爱与尊重;3)开展成长教育;4)确保健康与安全;5)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实施专门教育。3、社会保护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维护受教育权;3)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4)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5)预防网瘾;6)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7)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8)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9)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10)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与生命安全;11)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12)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13)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14)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利成果与名誉权;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4.司法保护(1)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2)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3)在继承与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4)依法强化父母或监护人的监护与抚养责任。(5)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009:18.小程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早就把小程送到农村老家一所寄宿中学上学。从初二开始,小程因交友不慎,多次参与盗窃活动并屡教不改。此种情形下,除小程父母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申请送小程进工读学校进行矫治。A.当地公安机关B.当地司法行政部门C.当地村民委员会D.小程就读的中学【答案】D。本题考核的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故小程就读的中学有权提出申请。应选D。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内容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行预防犯罪的法制教育。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责任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司法行政部门、共青团、少年先锋队、职教机构、用人单位、少年宫、青年活动中心、居(村)委会、父母及其他监护人都是责任人。

(二)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包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监控、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社会环境监控与管理、传媒与出版物管理。

(三)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1、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九种违法行为:打架、携带管制刀具、拦截他人抢财物、传播淫秽物品、进行淫乱、多次盗窃、参与赌博、吸毒、其他严重行为。2、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包括:工读学校的矫治、司法矫治、社会包容(社区矫治)。(四)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措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