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方法2_第1页
经济学研究方法2_第2页
经济学研究方法2_第3页
经济学研究方法2_第4页
经济学研究方法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研究方法

方法论讲义大纲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经济学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与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中的

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方法论是一门以人们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为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运用怎样的观点考察经济活动,并把认识加工成为系统化的理论结构的方法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认识规律的支配,促使人们不断努力了解自己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也受到经济活动的特有规律的影响经济学方法论就是要从人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和经济活动特征的结合上,探讨人们怎样获取经济知识、怎样将这些知识构建为理论以及理论的结构与发展方式等规律经济学中的归纳主义方法论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地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归纳推理在归纳主义的研究纲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归纳主义并不仅仅是主张在研究中采用归纳的推理方法,更主要的是它代表着归纳推理中所体现出的认识观念,是关于知识获取方式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归纳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弗朗西斯·培根当时许多演绎主义思想普遍持有的观点是,如果赋予科学更多的实践性质就会贬低科学。培根希望科学能够结出“果实”,为此就必须把知识的来源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培根非常赞同所谓主客观的区分。我们考察的客观事物就是自然,要达到对这个客观事物的了解,主观主体,即作为考察者的人们自身,必须与客观事物发生接触。对于科学的方法论来说,必须保证在主客观相互接触和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发生主观对客观的歪曲认识,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归纳主义的思想渊源培根主张研究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时不能带有任何偏见。为了保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必须摒弃头脑中已有的幻相。培根提出,有四种幻相妨碍着我们对自然研究的客观性第一种被称为“部落幻相”。指人们考察某一现象时,总是怀有一种试图寻求那种不切实际的秩序和规则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于人们力图在事物之中寻求统一性的强烈愿望。第二种被称为“洞穴幻相”。意思是说,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洞穴里,这种洞穴就是个人特有的气质、教养、阅历以及他尊崇和赞赏的人所具有的权威等对人们形成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会妨碍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归纳主义的思想渊源第三种称为“市场幻相”。指人们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在交往中使用着社会共同的语言。语言的形成方式使得它可能含有不明晰、定义错误的意思,从而妨碍着人们建立科学的努力第四种幻相被称为“剧场幻相”。指不同学派制造出的理论教条,根据自己的一套理论,构造出一个想象的世界,被置于舞台的中央,由此产生的信息误导和错误分析使人们在考察客观世界时产生谬误归纳主义的思想渊源培根把研究活动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摒弃幻相,真正敞开思想,对于观察结果不做任何预先判断,逐步达到对外部世界如实的认识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为所要说明的现象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对于所搜集的材料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检查,以保证它们确实是关于所要说明现象的写照。通过对许多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进行观察,最终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公理在这个过程中,归纳起着关键作用,而演绎则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只有在这一过程完成后,人们才可以真正把理论和事实区分开来归纳主义的思想渊源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的真正特征。对于现象的真正特征,培根称为“形式”(Form),即由事物本质决定的真正特征培根认为归纳不能采用枚举法,而要采用排除法,即通过排除偶然联系的方法来确定本质联系。例如:在人们经常举出的关于白天鹅与黑天鹅的例子中,枚举法只是通过列举出所观察到的天鹅的颜色,对天鹅的颜色作出结论而排除法则要求同时考察天鹅的产地、季节、习性等,从中发现区别,排除与本质特征无关的因素,最终发现哪一因素决定着天鹅的颜色归纳主义的基本主张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等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归纳主义反对单纯依靠思辨的方法提出对客观世界的各种结论,把实验、观察等手段作为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要求在观察时摒除头脑中一切先人为主的见解,反对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做出任何预先的判断归纳主义的基本主张把归纳法作为发现规律、建立公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归纳主义所说的观察、实验并非只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属性,而是要充分利用人的理智、技巧,对观察、实验方式进行安排,使这一过程真正达到正确合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目的认为,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事物的属性,发现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建立经得起客观事实检验的一般性科学理论。认为演绎法只是用来证明已有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归纳主义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中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尔萨斯,以及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与结构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理论。作为初期的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理论还不可能具有严密的逻辑和概念体系,它主要是以经验总结的方式提出自身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威廉·配第经济理论的方法论明显地受到归纳主义的影响。配第生活的时代,正是培根唯物主义哲学已经形成并引起意识形态领域重大变革的时期配第著作的特点是,尽量以经济事实为依据,探讨经济现象中的一般规律。他在其重要著作《政治算术》中“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诉诸人们的感官的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配第研究政治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比重商主义更深一步。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形成对各个经济事物的一般性认识,进而建立相应的经济概念范畴。这表明,配第的归纳法中已经具有抽象法的因素。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建立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经济学家。斯密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斯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同时又要使这种对内部结构的理论说明与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各种现象一致起来。这种目的使得在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中,不仅内容是二重的,而且研究方法也是二重的。一方面,斯密运用科学抽象法,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揭示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又采用现象描述的方法,力求把现象与现象相互联系起来。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归纳主义的方法对20世纪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强调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性的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经济统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来认识经济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规律性,成为20世纪经济学家们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索洛、肯德里克、丹尼森、库兹涅茨等人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弗里德曼对货币理论的研究等,都是从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中归纳和总结出自己的理论认识。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经济计量学,事实上是归纳主义方法论借助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经济计量的方法用一组方程式或数学关系式来估量一种经济变量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用以概括国民经济、部门、厂商活动的规律性这种用数学关系式表示的经济模型,是根据大量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数学回归分析建立的。它的基础就是对实际经济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和统计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20世纪,宏观经济学从原有的经济学体系中独立出来,以明确的方式将宏观经济运动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更强调对实际统计资料的搜集和运用。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是归纳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归纳主义方法论还是20世纪出现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思想来源。实证经济学强调只按照实际过程来描述经济规律,只反映“是怎样”,而不反映“应该怎样”。它力求使经济理论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成为一门严格精确的科学对归纳主义的批评查尔默在《科学是什么》一书中,对于归纳主义所主张的在观察之前要首先摒除思想的各种幻相这一点提出批评。他怀疑人们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人们在看待任何客观对象时,总是受到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判断的影响,不可能真正地腾空自己的头脑。他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观察绝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映射在自己头脑中的事物,而是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对事物的基本判断影响下积极地对事物做出反应而且,当人们对经验事实进行观察后,对观察结果进行阐述时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用以安排经验事实的理论结构。因此,归纳主义完全排除事先的假说,把事实与理论截然分开是不正确的对归纳主义的批评亨普尔在《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中,对于归纳主义方法实施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归纳主义方法论主张,研究者要首先搜集“所有”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事实,但实际上应当是与研究有关的“所有适合需要的事实”。可是,什么是-适合需要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头脑中存有一定的问题,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假设。这样,才能使研究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对什么是“适合需要的”事实做出判断在实践中,人们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首先总是根据预先的某种判断和设想,选取已经有的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在这一基础上,研究者才可能对所研究问题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见解对归纳主义的批评米达沃认为,归纳主义没有解决关于建立理论的动机问题为什么人们会选定某一类现象进行研究,而不对另一类现象进行研究呢?这是因为,这类现象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影响,这种关联和影响恰恰使人们事先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一定的想法人们的研究必然是带着这种想法进行的。米达沃还指出归纳主义存在的若干其他问题,例如,归纳主义过分强调认识中的证实,对实验方法的作用只局限于从中获取信息等对归纳主义的批评对于归纳主义方法论人们还提出一个更为基本的认识论问题,即人们根据对经验事实的归纳所得出的知识和结论,是否能够用来说明超出归纳中所使用材料范围以外的事实。在方法论史上,这个问题叫做“归纳问题”。它首先是在18世纪由大卫·休漠提出来的。休漠认为,过去的经验事实只能说明过去,如果我们试图把从过去经验得出的结论用于说明未来,就会出现疑问归纳问题反映的不是结论合理与否的问题,而是结论的可靠性问题。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推理的特点。正因为这种方法论上的缺陷,使得运用归纳方法得出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会出现失灵对归纳主义的批评密尔斯认为,在经济学领域中人们所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关于数量方面的知识具有平均数的性质。经济学家必须明确认识这一点,不能因为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出现偏差就放弃对经济理论的信任归纳主义方法论存在的问题还引起人们对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批评,一些学者认为许多经济计量模型在运用抽样资料时,表现出完美的拟合,但一经用于实际就漏洞百出在运用观察、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及运用这些研究的结论时,必须对它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要认识到它反映的是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趋势,不能处处把它们当作确定无疑的绝对真理演绎主义在科学方法论史上,演绎主义是同归纳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方法论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但是演绎主义方法论并不限于使用三段论法,而是主张借助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演绎逻辑的推理思想,通过思维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演绎主义的方法论又分为公理化演绎和数学化演绎,它们都是通过演绎逻辑来获取知识的方法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渊源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来自于17世纪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的方法首先从怀疑开始,怀疑是他的方法论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笛卡尔认为对于每个论点的前提及结论都要仔细考察,运用推理的方式考察它们的明确性。任何不能使人绝对信服的论点、命题都必须拒绝笛卡尔提出以下逻辑,意识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切事实的基础,对事实的研究就是看它们是否清晰地符合我们的推理,如果意识认为某一事物在我们的研究中是清楚的,那么这一事物就是真实的。他提出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所有清晰、明确的概念都是真实的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渊源为了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笛卡尔提出了四条准则:凡是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在没有达到无任何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之前,不能认为它是真实的。运用“分析”的方法,把要研究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更简单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从每个局部进行考察,从而使整个问题的解决更容易思想应有条理,必须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对象开始,逐渐达到更复杂的知识。也就是说,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路径要注意推理的各个环节,不能遗漏任何基本的过程经济学中的演绎主义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数学是保证演义推理严密性的工具。数学由于其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它在保证演绎的逻辑严密性方面会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因此,笛卡尔认为科学认识在于用数学一演绎方法把握自然的本质规律性笛卡尔的演绎主义方法论排斥归纳主义方法论。他认为,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感官在很多情况下是会骗人的。他认为,“确实性不在感官那里,而仅在具有清晰知觉的理智那里”苗卡尔的方法论中不需要对知识的经验证明。笛卡尔甚至还批评培根的方法使人们搜集大量多余的细碎的资料,其中的原因就是培根没有建立演绎的真理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18世纪出现的重农主义理论,首先采取了演绎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理论。以后,李嘉图在自己的理论中更严格地贯彻了逻辑的方法,使得英国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所能达到的科学程度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奥地利学派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用演绎的方法系统地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边际革命以后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演绎主义方法论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公理化道路。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演绎出一整套理论体系。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以微观经济学的形式在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在方法论上,西方学者认为李嘉图的理论是一种公理性的、不借助于经验的理论体系李嘉图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运用抽象的理论推理,从价值这一基本范畴开始,运用一元化的劳动价值作为理论的基础,从逻辑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租、租金、市场价格、工资、利润、资本积累等经济范畴做出了说明李嘉图总是希望通过运用可靠的例证和不言自明的原理,如土地收益递减律,推导出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经济规律。只要给定了变量就可以按照这种规律揭示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果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卡尔·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奠基人。他认为,抽象演绎法是研究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历史归纳法只是研究理论经济学的辅助方法。人们对经济现象可以从理论、历史或实用等多种角度观察,因而经济学也相应地分为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和实用经济学,其中理论经济学对其他两种经济学具有基础和指导作用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一般性质与联系,它的任务是发现与经验规律相区别的精确的规律,建立一般的、普遍适用的经济法则。所以,理论经济学不能采用经验的、实用的方法,必须采用严密的抽象演绎方法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中的演绎主义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一般均衡分析等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学,把微分学和其他一些数学方法引人了经济学。到20世纪30年代,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用以说明人们对不同资源选择的数量界限1947年,萨缨尔森出版了《经济分析基础》一书,该书进一步扩展了数学推理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在西方学者中,数学方法几乎成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主要经济学刊物中充满了数学表达式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本框架的微观经济学体系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体现微观经济学从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边际生产力递减等基本假定为出发点,演绎出关于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生产与成本、市场结构、要素价格以及一般均衡等理论,并且借助数学工具把上述理论以简洁的形式加以表述,使之成为一个至少从形式上看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对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批评现代方法论学者不断地指出片面推崇演绎主义方法在经济学发展中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学领域的演绎主义方法论,试图将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的经济学变成像某些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科学。这一目标使得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论,过分追求演绎逻辑的严密与对称,使得理论日益成为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抽象模型,忽视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特有历史性和社会性,成为外形美观但脱离实际的理论体系对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批评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1983年编辑出版了《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科学》一书。为该书撰文的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学在方法论中遇到的问题是过度演绎化怀尔斯明确讲到,“正象弗里德曼指出的,没有抽象,就无法处理大量复杂的经济数据。但是抽象总要比较严格的限制,超越这种限制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形式上的,太多的舍弃会使这些结果不可信或不实用。但是很高和无用的抽象似乎在经济学中很有用,也许能从过度省略中找到这种抽象的根源”对演绎主义方法论的批评对经济学中的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另一些批评集中在经济学的过度数学化上一些学者认为,尽管数学在经济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在这方面走得太远。在《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科学》一书中也有一些数学教授的文章,他们对经济学家使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怀疑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理论的数学化,许多经济学家采取了削足适履的方法,以改变理论内容来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建立起的许多数学模型,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缺乏任何应用价值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的作用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两种基本途径归纳主义强调知识对于外部世界的依赖性,主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直接接触、认识和了解外部世界。归纳主义重视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认为只有在充分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才能总结出关于外部世界的规律和法则演绎主义则强调思维活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作用,认为逻辑是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的规律,因此,逻辑的力量能够引导人们沿着一定的思维轨道,从已经认识的真理出发,根据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出其他各种未被认识的真理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的作用从本质上看,关于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究竟哪一个是认识真理的正确方法这一问题的争论,是认识论中关于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之间同一性关系的问题在方法论领域的表现存在规律是指客观世界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思维则是人类大脑的运动机能或属性,思维规律是指人类在发挥大脑机能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分别是客观世界和人类大脑运动的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之间关系背后的实际内容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的作用事实上,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被动反映和映射外部世界的过程。人的大脑并不是以外部世界各种信息的原始形式接受和储存这些由观察得来的信息。它必须按照自己特有的思维规律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变成相应的概念、范畴,并依概念、范畴之间的互相联系、作用、转化等方式,按照一定的结构加以接受和储存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的作用离开思维规律,仅靠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对知识的了解。事实上,归纳主义方法论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必然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才能使观察到的各种事实变成一般性的知识,才能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人们在对某一类客观事实进行系统观察时,不管是否意识到,总是以一定的判断和设想为前提的,否则,不能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类现象进行观察。因此,观察、实验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才能把握观察、实验的方向和目的,达到预期的结果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方法论的作用人类长期活动使得思维规律取得了不依赖客观规律的主观独立形态,因而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思维逻辑是大脑本身的产物。尽管如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思维逻辑仍然不能代替各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动规律在经济学研究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了解社会生产关系的存在形式、运动形式,从而形成经济学特有的方法论。那种只强调演绎逻辑,认为只须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形成一门学科的完整认识的观点,实际上是用一般思维逻辑代替对研究对象特有规律的专门考察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及相应的科学方法论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及相应的方法论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是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哲学观点,它反对关于知识是来自于外部世界实际材料的观点,强调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本原作用,认为思维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可以达到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不同于演绎主义的主张。演绎主义认为,人们的知识是通过运用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从少数已经存在的确实的知识推演出来的。波普尔则是强调理性思维中的批判能力,通过人们对已有的知识、理论进行批判,实现人类知识的增长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证伪主义,按照证伪主义思想所形成的科学方法论即猜想一反驳方法论,它把现有的知识看作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猜想,人们从发现现有知识、理论中的错误人手,否定旧的理论,建立新的理论科学是一种猜想或假说自17世纪近代科学出现以后的很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的任务就是探索自然规律。归纳主义方法强调人们必须从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开始,其中系统的观察方法之一就是对观察对象进行受控实验,系统地记录观察结果归纳主义方法论遇到的自身难以克服的逻辑困难,即所谓“归纳问题”,即由个别观察得出的具体陈述不论怎样多、怎样真实,从逻辑上都不可能概括出不受限制的普遍结论。人们之所以能够从许多个别现象的归纳中得出普遍结论,不是基于逻辑推理,而是归结于人们的心理倾向“归纳问题”说明,被看作对客观世界可靠解释的科学,实际上竟是建立在一个可靠性不能被验证的基础之上科学是一种猜想或假说波普尔关于科学性质的认识是根据“归纳问题”所产生的困难提出的。他认为:科学不是观察的汇总,而是人们针对问题提出的大胆猜想和假说人类自身具有一种寻求规律性的原始心理倾向,人们所说的客观世界规律性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存在于客观世界本身,而是这种心理倾向的表现人们所发现的客观规律,不是因经验事实反复出现而被人们归纳出来的,而是人们主动提出来并强加给外部世界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人们头脑的创造,科学是人类头脑的创造物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基于对科学的基本看法,波普尔对如何判断一项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做出论述,提出了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标准问题人们之所以不能从观察、资料搜集活动中证明一项理论是真理,困难之一来自于前面提到的“归纳问题”。如果严格按照逻辑推理的要求,人们并不能从观察、实验中得出有关研究对象的普遍性认识,也就不能用这种“普遍认识”来与已有的理论进行对比。所以,也就不可能用证实的方法证明一项理论的真理性既然人们无法通过观察、搜集资料对理论与外部世界加以对比的方法来判别一项理论是否与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相一致,那么,如何确认该理论的科学性呢?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波普尔提出了他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作为判断理论科学性的手段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证实手段不能证明一项理论的真理性这一点,表现为证实与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对于一项猜测或假说,即使搜集到再多与之相一致的经验证据,也不能证明它是真理,但是,只要有一项经验事实与理论相反,就可以证明该理论内容与事实不符人们可以用证伪的方法来排除那些不反映客观事实的理论。通过不断从人们的认识中排除那些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理论,建立没有被客观事实所否定的理论,就能够使人们的认识向真理接近。因此,虽然人们不能达到绝对真理,但却能够运用证伪的方法修正错误,向真理迈进根据证伪主义思想,波普尔认为,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够被经验事实证伪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伪科学。这就是波普尔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所谓伪科学,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经验证伪的知识命题,这一概念所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错误理论,也不是说这种知识命题没有用处。它是说,这一类知识命题不具备波普尔所说的科学命题所应有的性质。一项理论如果不能被证伪,那么,作为一种猜测或假说,就失去了对它的判别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天会下雨”就是一个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即使今后一年不下雨,人们也不能证明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因为即使第一年不下雨,第二年、第三年……也可能下雨。这个命题所阐述的事件发生概率为1,因此不能说这个命题是错误的。但是这一命题没有给予人们以任何确定的信息,所以不属于科学范畴的命题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再一种情况是,那些不能就其内容来判别它是真实还是不真实的命题,也是非科学的例如一些宗教的观念,人们并不能从经验上证明它们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很有影响的理论,它们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不能被证伪,波普尔也把它们归于伪科学的范畴非科学的理论并非没有意义,例如,形而上学的理论不仅可能有意义,而且实际上可能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检验它,它就缺乏经验证据,因而也就不能看作是科学的三个世界理论与客观知识传统上我们把整个世界的各种现象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基本部分波普尔则把所有各种现象重新划分为三类,这三类现象构成波普尔哲学思想中的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分别是,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三个世界理论与客观知识物理世界包括自然宇宙间存在的一切客观物质实体及其现象,各种物质的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就发生在这个世界里精神世界包括人的意识状态、精神活动、心理活动以及非意识状态和活动等客观知识世界,是由人类意识活动的创造物独立化而形成的客观存在物所构成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各种应用技术、制度法规、文艺作品等。它们以书籍、资料以及光电介质的形式存在,但并不是构成这些载体的物质本身,而是这些载体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三个世界理论与客观知识由人们意识创造出的思想、理论以及文学、艺术等,一旦取得了独立化的形态,便成为世界三中的各种客观实体。思想的客观化使人的思想意识不再仅仅是存在于个人私有精神世界之中,而是转化为存在于公共领域的共同财富这时的思想意识已经不需要借助人的大脑就可以独立存在于客观世界了。它们的独立存在使它们具有了与原有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它取得了可以借助物质媒介跨越时空进行传播的方式。虽然每个人出生时除各种本能以外,并不掌握任何人类知识,但是,借助书籍、影像等工具,我们可以读到、听到、看到在我们出生前存留下来的世界三的各种内容波普尔的方法论规则波普尔根据他的证伪主义原则,提出了以下的方法论规则:一项理论的科学性质是由它的可证伪性决定的;如果一项理论面临被拒绝的威胁时,不要试图为它找出可避免被证伪的内容来挽救这一理论;一项理论若要被人们接受,必须比以往的理论包含更多的经验事实;一项被接受的新理论应该能够解释以往理论所能成功解释的所有情况;理论必须接受各种可能的严格检验;任何被经验否定了的理论必须放弃;任何被放弃了的理论不能在以后重新加以接受;具有内在不一致的理论不能被接受;在理论中使用的公理要尽可能最少;任何新理论必须能够独立地加以检验。证伪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意义在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中,把批判与变革作为人类科学知识增长的首要动力。知识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这一思想把传统上人们认为的科学知识是采取渐进、平缓的方式积累起来的观念,转到了以批判、变革、用新知识代替旧知识这样一种方式认识人类科学知识增长的道路这一理论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增长的道路,而且,它灌输了一种主张变革的思想。这一思想要求人们打破传统认识的权威,在批判中实现科学的进步。波普尔把宇宙现象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科学、知识、理论等的客观性,为研究除物质与精神以外的人类创造物开辟了思路波普尔的方法论与经济学在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以后,他的思想在经济学界有了更多的反映哈奇森是最早试图把波普尔的理论介绍到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学家。1938年他出版了《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说》哈奇森对于当时经济学方法中过分的公理化倾向和演绎主义方法非常不满意,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借助波普尔的理论把经济学引导到更为经验化的方向波普尔的方法论与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利普西在其写的《实证经济学概论》中,曾有一段具波普尔主义色彩的话,他说“如果我们真的想显示我们珍爱的理论是一项好的理论的话,我们不应当问‘能不能找到大量事实与该理论相吻合’,以此来证实这一理论。而是要问采用怎样的检验方法才可以把这一理论置于有很大可能被否定的位置。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检验,这一理论就更能令人满意”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波普尔理论的极大兴趣和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界的影响。但是,到80年代后,这种影响逐渐减退,上面提到的《实证经济学概论》在1983年出第六版时,作者已经把上面的话删去波普尔的方法论与经济学英国的经济学方法论学家马克·布劳格把波普尔的理论放在了经济学方法论中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他的《经济学方法论》一书中,他用“证伪主义者,整个20世纪的故事”作为题目,论述20世纪发生在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论争他认为,波普尔的理论对经济学界有着重要的间接影响。但他认为,当代的经济学家乐于讲述证伪主义,但不愿意实践证伪主义众多的经济学家并不赞成波普尔方法论中的极端主义倾向。从经济学界对待理论的方法看,大部分经济学家仍然是寻求对自己理论的证实而不是证伪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方法论

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方法论库恩也是从对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否定开始,提出一套不同观点。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像归纳主义方法论者所说的是通过单个人的观察,一点点地搜集资料,形成科学的认识,通过这样一点点的积累,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得到发展。在库恩看来,科学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对客观事物的系统认识,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的科学研究活动,就是将观察到的事实纳人到这种世界观框架中去。这样,科学家就可以对客观事物作出内在统一的解释。科学家按照统一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去解释各种客观现象,不断地完善和扩展一种既定的认识模式。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经验事实的积累,而是人们用以考察客观事物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人们又会形成对客观事物一套新的理论认识库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重要概念范式范式是库恩的科学方法论的中心范畴。但是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性的解释。根据后人的理解,范式的含义大致为,一套公认的信念、标准、思想方法、统率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范式是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人们对研究领域事实的内容、结构的一个基本判断,以及由这一基本判断所决定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工作模式等这种判断不是一种猜想性的,而是一种结论性的判断,因而,它成为对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基本指导库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重要概念范式在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式为人们在某一领域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一种范式,人们的认识活动就只能停留在搜集资料的层次范式使人们在基本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上取得一致,这样,持有同一范式的人们之间就可以免去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争论,使研究能够更集中在具体的问题上范式还为人们所研究的领域指出方向,它说明在这一领域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为科学研究规定了研究方向库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重要概念科学共同体指一批采用共同范式的科学工作者,它们未必组成有形的组织机构,但是,面对共同的问题,采用共同的思想方法、判断准则、研究手段等,使他们成为在科学研究上的共同体成员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基础,库恩认为,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就是学习一种范式,以便加人到某一科学共同体中去。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会持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在重大的基本原则问题上不会出现严重分歧例如,在经济学领域新古典的范式中,尽管研究同一问题的不同经济学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是,他们共同持有以下看法,即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更有效地使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库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重要概念常规科学常规科学是指两个科学革命之间科学发展的状态。所谓常规科学就是在一定的范式基础上所形成的一整套科学活动。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的首要任务不是从根本上发明新理论,而是要用已有的范式把所发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加以解释。在常规科学状态下,已有的范式规定了什么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它引导科学家按照已有的范式来解释这些问题。在一种范式指导下进行的科学活动,被称为常规科学。由于一种范式在形成初期是不全面、不完善的,所以,常规科学的任务是根据范式所给予的方向、手段去搜集新的事实,以证明这种范式的正确性在常规科学状态下,一种范式为科学家提出了研究方向,从而留下了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常规科学状态下工作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按照范式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扩大这种范式的应用范围,提高范式应用的精确性。常规科学阶段是一种范式下知识的积累阶段库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重要概念科学革命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一种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向另一种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的转变,就是所谓的科学革命在常规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一些在已有范式下难以解释的问题或“反常”现象,力求通过对原有的理论的调整来解释反常现象,使反常现象不再反常当反常现象越来越多,与原有范式发生越来越多的矛盾时,人们无法通过调整已有理论以至现有范式,将反常现象包容在常规科学的成就之中。这时,原有的范式就面临着危机,危机迫使人们放弃原有的范式,建立和采用新的范式,于是就发生了科学革命,使科学领域中的理论观点发生根本性的重大转变库恩的科学发展观在传统的归纳主义方法论观念中,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着关于客观世界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人们得出科学理论,回答人们面对自然的各种疑问,理论的发展就是已知事实的累加库恩对这样一种科学发展观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渐进式的积累过程,而是通过科学革命的方式,从一种范式的常规科学转变到另一种范式的常规科学来实现的一种范式经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逐步过渡,正是成熟科学的通常发展模式。科学的形成首先不是积累资料,而是形成一定的范式。范式规定了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所持有的基本信念,在科学领域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应选取哪些资料作为研究的材料,运用何种手段来进行研究,按照怎样一种标准来评价研究的成果等问题。范式形成以前的科学,只是科学发展的史前时期,只有形成了特定的范式,科学才真正成为科学库恩的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发现新的事实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常”的事实,科学家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调整理论,使理论与事实更好地吻合起来,使已有的范式能够容纳“反常”的事实,使它不再“反常”。如果在已有范式的容许范围内,不能再吸收“反常”事实,人们已经不能在原有的范式指导下积累事实、扩大范式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精度,与之竞争的范式就会出现,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观念、方法来观察和解释事实,使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全面改观库恩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的转变,而且是世界观的转变。在革命前后世界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它在人们的眼里发生了变化。人们用新的世界观观察世界,从而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看法科学就是通过一种范式取代另一种范式,循着范式形成——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的范式形成)——常规科学……这样一条道路向前发展的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经济学自其产生以来,经历了若于次重大的发展。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直至今天的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此外还有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等,都是人们在经济领域认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成果除了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的这些发展以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理论体系,是以自己特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做出的深层次理论阐经济学领域的这些发展是否可以用库恩的科学发展观来解释呢?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否如同库恩所描述的那样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套用库恩的理论,把经济学几百年发展的历程硬性地塞到库恩阐述的理论框架中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类似于库恩科学发展模式的情况。国内有些学者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三次革命与三次综合三次革命分别是指,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对重商主义思想的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三次综合则是指,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萨缨尔森等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的综合革命一般是指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在经济理论上的革命应当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对经济世界的看法。上面提到的几次重大变革,确实使经济学界的思想观点发生了重大的改观。但是,这些变革都未脱离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因而只是西方经济学内部发生的重大变革。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赞同经济学领域发生过类似于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的学者们,认为从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革命是从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转变的范例到20世纪初,已有许多学者开始发现,与处在正统地位的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相对照,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处于反常状态。这些学者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对这些反常现象的研究上约翰·霍布森、拉尔夫·霍特里、约瑟夫·熊彼特、瓦西里·克莱尔以及米契尔等注意到经济周期现象与新古典的理论不符;20世纪20~30年代,瑞典的许多经济学家如冈纳、缨尔达尔、伯尔蒂尔·奥林,也提出了若干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30年代初期,卡莱茨基提出了比凯恩斯更为完整的关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的出版,使得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眼里不必纳人研究重点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摆到了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一种“范式”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库恩认为,当科学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一种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按照这种范式进行工作。他们按照这种范式确定的规范来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范式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一种规范波普尔和库恩都否定科学是单纯积累人类所记录的客观事实的产物。波普尔认为,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猜想,科学发展是用事实证伪和否定原有理论,用新的猜想代替原有理论的过程。库恩则认为,科学发展是一种范式代替另一种范式,从而由一种常规科学代替另一种常规科学的过程。其理论的合理之处就在于,强调了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对一种范式来源的正确说明,人们就有可能把范式看作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打个比方,范式只是人们用以观察事物的一副眼镜,随着这副眼镜的颜色不同,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呈现不同的形式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学“范式”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还是发展的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一种范式代替另一种范式的结果。那么,在常规科学阶段范式是否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呢?如果范式只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只是人们用来整理客观事实的一种先验意识结构的话,那么,一种范式就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如果它可以容纳较多的客观事实,就可以吸弓匣多的科学工作者,如果这种范式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常”,那么这种范式的命运就是等待着新的范式来取代它如果我们用辩证畦物主义的认识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