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交通工具中,动力设备不是热机的是() A.远洋轮船

B.载重汽车

C.战斗机

D.电动摩托D2.(2016济南)在煤炭市场中,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矸石粉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销售,为了避免上当,用户购买煤炭时可以检测它的() 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B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4.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及其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B.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k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4.6×107JC.物体含有内能的多少叫热量D.一台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0%,表示这台机器所做的功中有用功比额外功多40%B5.(2016北京)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D6.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 A.体积变小

B.内能变大

C.密度变大

D.比热容变小B7.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乙冲程是排气冲程

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是吸气冲程C8.(2016沈阳)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 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C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 的内能减小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 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 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图丁,气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时,气体的内能增大9.(2016衡阳)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 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 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 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B10.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B11.(2016扬州)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甲丙两图

B.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乙丙两图

C.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乙丙两图

D.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可以选择甲乙两图12.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 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 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 温度时,它们吸 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 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2016永州)如图所示,小华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增大做功14.某内燃机有四个冲程,如图是内燃机的

冲程,活塞上升时,气缸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减少”或“增加”)。压缩增加15.在火电站内,燃料的化学能经锅炉、蒸汽轮机和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蒸汽轮机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机械能。若锅炉、蒸汽轮机和发电机的效率分别为50%、70%和80%,则火电站的效率为

。内28%16.(2016荆州)露天燃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环境。若将秸秆制成“秸秆煤”可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秸秆煤的热值为2.1×107J/kg,完全燃烧10kg的秸秆煤可放出

J的热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这些热量的30%被250kg、20℃的水吸收,则水温能升高到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g=10N/kg]2.1×1088017.(2016南平)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和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热传递比热容汽化18.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 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 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 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

,这与 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min内,汽油机完成

个工作循环。增加压缩120019.用煤油气化灶把100kg、初温为20℃的水 加热到70℃,消耗煤油1L。已知水的比热容 是4.2×103J/(kg·℃),煤油的热值是4.6× 107J/kg,ρ煤油=0.8×103kg/m3。水吸收的 热量为

J,煤油气化灶烧水的效率为

。2.1×10757.1%三、实验探究题(20题10分,21题10分,共20分)20.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选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A确保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升高的温度秒表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 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 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 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 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 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2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 (1)观察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小组同学是通过测量

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

(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 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是

;A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质量温度计天平 (3)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粗略测得这支蜡烛的热值q=

J/kg;[质量为m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Q=mq,c水=4.2×103J/(kg·℃)]1.575×107 (4)本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更

,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完全吸收四、论述与计算题(22题6分,23题10分,共16分)22.(2016福建)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2016年三明市迎来了天然气时代。完全燃烧0.035m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取q=4×107J/m3)(2)由Q吸=cmΔt可得,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后可加热水的质量:解:(1)完全燃烧0.035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Vq=0.035m3×4×107J/m3=1.4×106J。答:完全燃烧0.035m3的天然气放出1.4×106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6.67kg的水温度升高50℃。2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 “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洋底部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千米,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已经查明的储量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三分之一。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m3可燃冰可转化生成164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