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第五章新国际贸易理论第一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一、规模报酬递增理论(theoryofincreasingreturnstoscale)1、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产量会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增加,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也会随之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经济”。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报酬将达到最佳顶点,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种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随后,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将会因为规模过大,管理与合作效率下降而上升,这种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2第二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企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下降。3、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生产、信息收集、产品销售、辅助性服务等方面的成本就会降低,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生存发展能力。3第三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不变规模不经济O成本产量企业产量与收益曲线产量O收益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不变第四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总结规模报酬递增,尤其是内部规模报酬递增会破坏完全竞争,导致独占和倾销,但这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因为规模收益能够产生比较优势。案例分析:温州打火机案的启示

5第五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tradetheory)

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⒈主要论点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的60、70年代,国际贸易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型。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明显的相似性,即高度发达的、类似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中,横向制成品的贸易增长快速,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相反。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利用规模经济。6第六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⒉产业内贸易——

相似的或相同的产业内相似产品的交换贸易。⒊产业间贸易——

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的产品交换。二、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及制约因素复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解释:⒈同类产品的异质性(垂直差别与水平差别)

每个产业部门内部,因为产品的质量、性能、规格、设计、装潢等各不相同,形成无数有差别的产品系列。而各国为获得规模报酬,都只能生产某些差别化的产品。由于消费的多样化,造成需求也多样化,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波音飞机公司的产品国际化生产7第七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⒉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有外部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分类,而开展内部规模经济将导致垄断、寡占、独占等形式的不完全竞争。不能取得比较优势的厂商将被淘汰,为取得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各国只得专注于某些产业的某些差别化产品的生产。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各国就要开展产业内贸易。若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越有可能生产更多同类型的产品,产业内贸易量将会增长。⒊经济发展水平(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方面都将推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案例分析:日本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发展三、总结8第八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或称创新与模仿理论,由波斯纳于1961年提出。一、主要论点技术差距论主要内容技术的进步或创新,能使同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获得更大的产出量,从而改变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进而影响各国的比较优势,影响国际贸易格局。9第九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0创新国取得技术优势创新国出口技术领先产品技术外流,他国模仿他国自行生产,创新国出口下降他国规模生产,创新国进口产品第十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1二、理论解释QTt2t3t0A国的生产t1A国出口B国进口B国出口A国进口B国的生产需求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滞后模仿滞后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提出,该理论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一、主要论点理论认为凡是制成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在此期间,产品的创新国在开始时出口这种新产品,但随着产品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创新国逐渐丧失优势,最后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12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创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新生期——成熟期——衰退期又可细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二、理论的解释技术差距论只解释了技术差距为何会消失,无法说明贸易量的变动与贸易结构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论分析了在产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各国的贸易地位变化过程,从而解释了技术变化对贸易的影响。13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4时间净出口净进口新生期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其他工业国发展中国家新生期技术领先国出口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总结1、由于技术的传递和扩散,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地变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像波浪一样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推进。2、该理论成为对二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模式和国际直接投资解释的动态理论。它考虑了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贸易国比较利益的支柱转移及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及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具有指导意义。15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6经济发达国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国家研发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熟练劳动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比较优势动态模型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案例分析I:日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举措案例分析II:杜邦公司纤维产品开发策略17TY扇形发展周期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该理论试图归纳国际贸易理论各学派的观点,被认为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综合与发展。美国经济学者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90年代出版了三部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论述了“竞争力”的问题,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波特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竞争优势18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迈克尔.波特教授简历生于1947年,是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6岁起便任教于哈佛大学商学院,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职位,是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麦肯锡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并兼任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咨询顾问,是当今世界有关竞争策略与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之一。波特在《竞争战略》(1980年出版,再版53次,被译为17种文字)中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在《竞争优势》中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理论”,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1、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迫切需要重建其国际竞争力(欧共体、日本、四小龙)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不足迫切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有关国际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的佐证(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国家国际竞争力报告)20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形成竞争优势的创新机制(1)微观竞争机制(2)中观竞争机制(3)宏观竞争机制2、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5)政府(6)机遇21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与国家竞争力提高相关的因素(1)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国内产品在全球的需求规模(3)国内某些产品的消费需求层次(4)国内消费者与他国的需求攀比程度4、各国的竞争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别,一国最多只能在某些特定的产业中获胜。5、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1)要素推动阶段(2)投资推动阶段(3)创新推动阶段(4)财富推动阶段22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完整的“钻石”模型23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需求状况要素状况相关及支撑产业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生产要素

基本要素——先天拥有或者代价低的要素;高级要素——需要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2、需求情况

市场的特征在促进企业持续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大于市场的大小3、相关和支撑的产业

相关产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可互补性产业;支撑产业——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该产业向下游产业供应原料或中间品。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24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该理论首次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阐明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确切内涵,提出国家优势形成的根本在于竞争,在于优势产业的确定,从而对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该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比较成功地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第二,该理论发展了传统贸易理论对于在要素禀赋形成优势的静态观点,突破了就单项因素或其简单组合为出发点来展开理论分析的不足。第三,该理论充分反映了竞争的丰富内涵。第四,该理论着重对产业和企业的研究,使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有了微观基础。第五,该理论强调国内因素对于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性。第六,该理论使用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分析思路。25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国的竞争优势是创造出来的,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各国只有创造竞争优势,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国家必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重视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案例分析:芬兰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26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六节偏好相似理论一、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原因的探讨是在假设两个国家偏好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一假设将需求因素排除在外,对国际贸易原因的探讨只考虑供给因素,因此,比较利益必然发生在供给因素的差异之上,从而得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且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越大,其贸易量也就越大的结论。但这一理论却无法解释战后日益增多的要素禀赋差异不大国家间(工业国家间)贸易发生的原因。27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偏好相似理论的简介最早试图对当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作出理论解释的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B.Linder)。他一反从供给方面寻找贸易根源的作法,第一次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发生的原因。28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他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AnEssayonTradeandTransform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TheoryofPreferenceSimilarity),又称重叠需求理论(TheOverlappingDemandTheory)或代表性需求重复理论,是战后解释工业国之间贸易的著名理论。29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内容1、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解释工业品的贸易,后者需要从需求的角度即借助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进行分析。2、国内需求是制成品贸易的前提条件:(1)国内需求是企业决定生产的直接动因;(2)国内需求是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