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云居寺景区发展策略研究1目录2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寺庙文化的发展现状寺庙文化的发展趋势3我国历史遗传而现存的寺庙存在四种发展模式——历史文化传承类这个类型的寺庙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承,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主要特点代表型为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西宁塔尔寺、开封大相国寺等。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大相国寺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等。典型代表我国历史遗传而现存的寺庙存在四种发展模式——特殊认知类5这种类型的寺庙能被人们熟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认知。主要特点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和禅宗名扬天下。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苏州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闻名。北京卧佛寺以寺内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而闻名。九华山素以供奉肉身和尚闻名于世。典型代表我国历史遗传而现存的寺庙存在四种发展模式——寺庙建筑类6宗教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科学结晶,是宗教精神内涵所表现出的依托于物质形式的产物,必须作为时代性的丰碑来认识。历史上的古刹名寺,除了他们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部分都在建筑风格上具有一定特色,反应当时的建筑艺术特点。主要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五台山的南禅寺、河南登封的篙岳寺塔等。典型代表悬空寺南禅寺我国历史遗传而现存的寺庙存在四种发展模式——山水风景类7这种类型的寺庙大都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水之中,山水风景的名气与寺庙的名气平分秋色。寺庙和山的组合吸引力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动力之一。来寺庙的人大部分香客也是奔着秀美的山水风光来的。主要特点代表类型为山西香山寺、泰安灵岩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典型代表香山寺五台山我国重建或新建寺庙则在突破、创新等方面亦存在四类模式——寻找特殊认知,弥补文化空白类8在这一类型的景区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山东省庆云县的海岛金山寺,该寺是2004年杭州居士,在故乡弘扬佛教文化,斥资重建的,现已经成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特点寺庙重建之后,根据传说、故事、典籍等,挖掘出以前未有的文化内涵,弥补了文化空白,为寺庙带来了较大名气。典型代表海岛金山寺我国重建或新建寺庙则在突破、创新等方面亦存在四类模式——创新空间格局类9中台禅寺,建筑上摆脱了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由一幢大厦建筑和若干裙楼组成,主要的佛事功能都集中在主体大厦里进行,这种垂直立体的建筑体现“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以及“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宁夏石嘴山贺兰山脉新建的大佛寺,大佛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开放型的三层塔形建筑,是目前我国第一个全堂佛的寺庙建筑,是我国佛教建筑的一大创新。主要特点这类的寺庙根据对佛教的理解和自然环境条件,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建筑布局打破了中国汉地寺院院落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的传统模式。典型代表大佛寺中台禅寺我国重建或新建寺庙则在突破、创新等方面亦存在四类模式——创新建筑风格类10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台禅寺,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了古今中外宗教建筑精华于一体:翻翘的斜屋顶体现中国建筑特色,莲花型屋檐暗喻“千叶宝莲”的华藏世界,高耸的禅杖以示中国禅宗。此外,还与天主教堂、伊斯兰、希腊、埃及金字塔等多种宗教建筑元素结合,充分表达出了佛教建筑多元、开放的宗教思想。主要特点当代的寺庙建筑很多都打破了传统佛教寺院建筑的单调性的特点,体现当代佛教的继承性、包容性和时代感。典型代表我国重建或新建寺庙则在突破、创新等方面亦存在四类模式——创新游客参与方式类11无锡的灵山胜境就设计了八大特色参与活动,使游客在参与中体悟佛教的吉祥内涵。主要特点这种类型的寺庙,游客除了来寺庙里除了烧香拜佛之外还可以参加很多能够让游客深刻体会佛教精神和神圣意境的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给游客一个更丰富的旅游文化体验。典型代表序号名称1摸“天下第一掌”增福添寿2观“九龙灌浴”饮八功德水福慧双增3瞻拜神州第一大佛“灵山大佛”4平安抱佛脚,保佑一生平安5爱车祈福活动,为所有游客赠送开光车贴和车挂灵山的部分活动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寺庙文化的发展现状寺庙文化的发展趋势12未来我国寺庙景区文化的发展主要呈现六大特点(1/2)特点描述在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产品的开发上要兼顾不同的目标市场群体的需求例如佛教徒客源市场、非修行爱好者市场、银发市场、儿童教育市场等。

满足个性化需求以人为本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佛教导览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是传授佛教精神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提升旅游质量,如改善佛教斋饭的质量,住宿环境以及条件,重视佛教导览系统等。出色的导览可以成为佛教特色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未来寺庙旅游的开发越来越重视游客的参与性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动。现代旅游活动越来越重视旅游者的参与,以及旅游者个人的自我实现,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听、观、看。越来越要求自身的价值在旅游的活动中得到自我的实现。13未来我国寺庙景区文化的发展主要呈现六大特点(2/2)特点描述倡导健康、健身、绿色环保的理念。拓展佛教文化的内涵,使其体现出现代健康、低碳等一系列的理念,更能得到现代人的认可与追随,更能体现出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现代理念注重节假日营销创新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佛家有很多节日,例如佛诞节、浴佛节等,在这些重大的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报纸、媒体、网络)等进行宣传,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丰富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开发建筑艺术旅游产品、节庆活动旅游产品、宗教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佛教音乐专项旅游产品等。例如开发气功和斋菜开辟坐禅练气功、养生治病的有益旅游项目。邀请有名的佛教气功师作专场表演和指导。这对非常注重身体健康的老年游客非常具有吸引力。14目录15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云居寺是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已获得多种荣誉16区位及历史云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的白带山下,距北京市区约70公里。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11年)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1985年和1998年进行修复。所获荣誉1961年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被北京市认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云居寺景区通过多次发展规划描绘了宏伟蓝图,设计了诸多项目17相关规划2008年《云居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年《云居寺文化景区规划研究》《房山区大石窝镇云居寺文化景区总体规划》《石窝镇旅游设施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房山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总体规划》宏伟蓝图云居寺景区位于大石窝镇周张路以南,规划面积约4800亩,计划总投资42亿元,建筑面积测算为7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8年,主要建设包括石经博物馆、舍利塔、石经碑林、石经主题酒店及配套商业设施、莲花艺术中心和居士林等。项目预计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项目名称介绍石经碑林占地面积42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石经碑林广场、碑林及相关附属设施,预计2013年完工。石经博物馆占地面积18.69亩(12460平米),计划投资1.3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场地平整、博物馆主体建筑和红线内室外工程。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舍利塔占地约45亩(30081平米),建设面积18000平方米,拟投资3亿元,分地上展示部分和地下存放部分(地宫)石经酒店及配套商业项目项目分南北两个区域,总投资预计为3.92亿元,北部为旅游接待及商业区,南侧为酒店区,北部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18000平米,投资0.72亿元,南侧是为了配合整个园区建设而开发的酒店区,占地240亩(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000平米,投资3.2亿元回迁楼工程规划总建设用地175.2亩,建筑面积8.8万平米,投资约2亿元云居寺在北京寺庙中的知名度较为靠前,但经济效益与知名度却并不匹配18云居寺在北京寺庙中的知名度排名知名度考前从百度词条搜索数量来看,云居寺在北京22座寺庙中排名第十,居于中上游。效益不足但云居寺的旅游人数却与知名度不相匹配。以2008年数据为例,云居寺和红螺寺、潭柘寺的知名度近似,但旅游人数仅为后两者的6.6%和12.5%。云居寺与红螺寺和潭柘寺比较云居寺的旅游存在环境亟待整治、旅游产品缺乏、游客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等三大问题19旅游产品缺乏云居寺旅游问题环境亟待整治游客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云居寺的旅游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小摊随意占道,停车场缺乏规划,地面垃圾清理不及时。这严重影响了云居寺的旅游形象。云居寺的旅游配套不完善,包括住宿、吃饭、游玩、休憩等,无法让游客逗留更长的时间,无法充分释放游客的消费潜力。云居寺的旅游产品有限,无法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无法给游客更多的旅游选择,不利于旅游品牌和口碑的塑造。旅游理念落后是导致云居寺发展存在上述不足的核心原因20根本的原因在于旅游理念落后,当前仅是“就寺说寺、就佛说佛”,缺乏对景区的深度开发和联合开发,缺乏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更缺乏有效地营销渠道,从而无法形成云居寺的区域性品牌,无法将云居寺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精华转化为经济效益。拥有超前的旅游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发挥旅游的经济价值,释放旅游的经济潜能,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支撑区域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先进的总体目标。目录21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22无锡灵山梵宫浙江普陀山陕西法门寺山东海岛金山寺灵山梵宫——奢华与庄严并存、佛光与艺术共生的无锡灵山梵宫有中国的梵蒂冈之称,是近几年新建寺庙中的翘楚之作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境中的景点之一,坐落于烟波浩淼的无锡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灵山梵宫2006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2009年基本建成,总投资是约16亿元。灵山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23总体背景中国梵蒂冈2009年灵山梵宫成功承接了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奢华与庄严并存,佛光与艺术共生的灵山梵宫获得了国内游客的一致认可,有中国梵蒂冈之称。灵山梵宫——建筑特色是灵山梵宫最大的特色,将佛教、文化、艺术、科技、建筑完美而和谐地融为一体外观来看,梵宫呈现五朵盛开的金色莲花。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24整体建筑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梵宫的镇宫之宝,它由160块1米×0.5米的琉璃构件组成,总宽8米,高10米,外部镶嵌一个青铜边框。琉璃是佛教“七宝”圣物之一文化精华梵宫中拥有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例如飞天等。同时黄金佛像涉及镶嵌、錾活、花丝等多种中国传统工艺。灵山梵宫——多样的旅游体验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灵山梵宫的另一大特色梵宫重视提高游客参与度,设计了多种游客参与性的活动,包括为游客祈福、平安抱佛脚等。25旅游体验贴心服务梵宫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旅游服务,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例如,25元票价的电瓶车,可以一天之内,在任何地方、任何路线随时上下车。多种产品梵宫中拥有诸多旅游产品,既有参观游览的各种展览,又有采取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声、电、光等形式完美演绎的舞台表演。尤其是特色表演,已成为当地一绝。梵宫既有参观游览功能,又有会议、展览等功能,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多种功能灵山表演——吉祥颂灵山梵宫——梵宫所在的灵山景区已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深度挖掘的运作模式被称为“灵山模式”26盈利模式经济效益自建成开放以来,灵山景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000多万人次,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入园人数及综合收入连续3年名列江苏省单一景区前茅。灵山文化旅游集团灵山胜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灵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灵山景区经营有限公司灵山房地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灵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灵山食品有限公司灵山香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在灵山胜境周边,灵山公司主导并形成了包含文化主题酒店、五星级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中心、温泉、高尔夫、度假别墅、古镇小镇、乡村休闲、拓展培训等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形成了以灵山胜境景区为核心、方圆33平方公里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灵山模式灵山胜境文化旅游创意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被誉为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灵山模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普陀山——中国四大佛山之一的普陀山号称震旦第一佛国,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近13平方公里。27总体背景旅游特色古寺——普陀观音道场始建于咸通四年(公元863年),现存最早寺院为不肯去观音寺。普陀山的寺庙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沙滩——普陀山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南海观音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管理体制是普陀山旅游景区的最大特色浙江省专门成立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的开发、运营和管理,实现专人专管。28设立管委会出台条例2008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条例》,对管委会的定位和管理权限、风景区的规划制定、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管理和利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景区的管理理顺了体制。品质普陀山活动组织活动普陀山管委会经常组织各类服务活动,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塑造园区品牌。2012年管委会组织了普陀山饭店业“品质普陀山”服务提升季活动。此次活动从5月份开始至年底结束。活动以“满意游客、品质饭店”为主题,选取了祥生大酒店、雷迪森庄园、息耒小庄、普陀山大酒店、中信普陀大酒店、普陀山庄等6家酒店作为示范点,带动全山各饭店开展多形式的交流和培训,通过特色品牌塑造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动全山饭店业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升普陀山旅游服务业整体品质。普陀山——景区联合开发和完善服务配套使普陀山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普陀山共安全接待海内外香游客52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6%;旅游经济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3%,均创历史新高。29经济效益运营模式联合开发——普陀山以自身寺院为核心,联合周边诸多岛屿例如桃花岛等,形成旅游大景区。完善配套——普陀山修建了普陀山大酒店等4星级酒店以及诸多其他酒店,并有海鲜村等美食集聚区,形成了吃、住、玩一条龙服务。法门寺——法门寺景区是我国佛教景区中经济战略最为明确的景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文化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建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30总体背景经济战略定位法门寺的基本定位是陕西法门寺旅游经济区,包括行政管理特区、佛教文化主题经济特区、文化经济发展示范区;法门寺景区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包括两点:1、打造国际级宗教旅游经济圈;2、从旅游经济到区域经济,即旅游经济—→文化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一脉传如来——佛祖朝圣中心——唯一性一教通天下——佛事交流中心——国际性一山四海会——佛教旅游中心——大众性一指法门开——佛学应用中心——创新性功能定位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文化经济佛缘经济朝圣佛事体验生产创新法门寺——法门寺项目运营主要坚持六大策略31区域化运营就是将项目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考虑,最大化的整合区域内有用的资源。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佛文化资源等,根据各类产业的不同特点和属性,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确保区域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一是有形资源价值化,如土地等有形资产就应当从土地向价值转变,变成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源;二是无形资源有形化,如把户外广告经营资源变成有形的广告牌;三是资本运作市场化,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土地开发。项目应当完成由宗教文化品牌到产品品牌、最终实现区域价值的全面提升过程,从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是宗教理念运营。项目各产业区充分挖掘历史宗教文化的内涵,利用宗教文化的影响力扩大项目的传播力。其次是利用宗教渠道运营,充分利用各类宗教渠道,如宗教协会、宗教募捐、宗教产品市场化开发。概念化运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设计概念化,通过丰富产品的内涵,提升产品的价值;二是产业规划概念化,凸现新的产业特色;三是营销推广概念化。以旅游文化为产业的原发点,形成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拉伸,建立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确定产业线的宽度和广度。产业化运营概念化运营宗教化运营品牌化运营资本化运营区域化运营法门寺——法门寺从三个角度考虑盈利模式32旅游门票赢利模式。游憩产品和特殊产品服务赢利模式。一方面,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宗教信仰特殊产品,如提供功德牌位、佛像供养等获得收益。旅游综合服务赢利模式。商业赢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有形资源资本化赢利模式。利用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资本化的手段展开经营。通过“城市经营”思路迅速提高土地等有形资源的赢利水平。在法门寺旅游区尚未完成开发之前,有形资源资本化赢利模式是最核心的赢利模式。无形资产价值化赢利模式。将城市的无形资产,如户外广告经营权、街道桥梁冠名权以及其它公共事业运营权等,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城市经营要素的有偿使用。以景区经营赢利为原始模式以城市开发赢利为主导模式以品牌运营赢利为补充模式商品制造赢利模式。从旅游运营商延展到生产商,生产相关的品牌旅游商品。品牌输出赢利模式。将品牌(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本输出,收取品牌使用费用。管理输出赢利模式。将管理经验乃至管理团队进行输出,收取管理顾问费用。商务合作赢利模式。指提供旅游或关联产业的商务中介服务,获得中介利润。关联经营赢利模式。比如咨询、广告、物业管理等。法门寺——综合功能是实现法门寺文化景区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332010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共接待旅游人数134万人次,跻身2010年“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位居第70名。经济效益功能布局法门寺文化景区分东、西两区。东区为佛文化展示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西区为综合服务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将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大剧院、购物一条街等,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名称内容佛文化商业街佛文化商业街位于综合服务区商业黄金地段,总体规划长度500米、占地15亩,由佛韵茶街、佛香花街、佛味素街、佛色玉街等元素构成,以仿唐建筑风格为特色,形成法门寺文化景区特色的商业纽带。温泉度假宾馆位于佛泉养生区,规划占地92亩。其利用法门寺文化景区地下特有温泉资源和法门寺作为著名佛教圣地的影响力,结合优良的生态环境,开发现代沐浴文化、温泉旅游文化、佛教养生文化为目的多功能酒店。素食养生会所位于佛泉养生区商业核心地段,规划占地面积12亩。项目在传承传统的宫廷素食精髓同时,又增加了佛教文化在其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素食文化。禅修堂位于佛泉养生区南部,温泉度假酒店西侧。是一个融国际性、生态化、佛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综合别墅区,项目占地面积93亩综合服务区的盈利性项目海岛金山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针对性的营销让重建后的海岛金山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海岛金山寺景区隶属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景区占地700余亩,于2004年依托海岛金山寺而重建,包括佛事活动区、商业区、景观区三部分。34总体背景发展成就2006年营业以来,景区游客接待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09年景区游客数量突破30万人,2010突破50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景区先后被评为市十佳景区、好客山东贺年会祈福胜地等荣誉称号,2009年正式升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鲁北地区首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海岛金山寺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开发了多种特色旅游产品,成为景区发展的一大特色。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海岛金山寺根据区位特色和资源特色,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成为景区成功的关键。发展特色海岛金山寺——金山寺从三个方面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35地宫。依照台湾著名画家江逸子先生所绘《地狱变相图》为蓝本,将木雕、彩绘、造景、环境装饰与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巧妙结合在一起,将传说中的地狱景象艺术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二十四孝蜡像馆。国内规模较大蜡像馆,用蜡像艺术将二十四孝故事以实物场景表现出来。佛家生活体验游。组织游客与寺内法师一道吃佛家饭,穿佛家衣,诵传统经典、参加佛事活动,使游客亲身体验神秘的佛家生活。少年唐僧传说。景区管理部门与县文化部门一道对此传说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现已被评为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延陵台。2004年,县文化部门将流落到附近村的古延陵台碑、高墓台玉皇庙碑(皆为清康熙60年立)运回寺院中存放。2010年8月份,在有关方面积极努力下,在玉皇殿南侧专门为两块古碑修建的碑亭竣工,古延陵台重现新颜,为景区又添一特色文化景点。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旅游项目挖掘古海岛金山寺的资源开发系列节会旅游产品金山庙会。每年春节期间,由庆云县文化旅游委员会组织,期间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佛事及娱乐活动,既有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面又带有现代商贸的气息,活动中伴随大量的佛教祈福,民间杂耍和小商品贸易等。庆云县文化旅游购物节。由庆云县文化旅游委员会组织举办。在举办丰富多彩文艺演出同时,开展旅游商品促销活动。活动的举办,在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景区购物市场的繁荣。海岛金山寺——金山寺从六个方面设计品牌营销策略36作为新开发景区,海岛金山寺景区实行零门票定价,只有内部景点收取门票,对景区快速启动及培育旅游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景区内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海岛金山寺景区积极开展景区之间合作,加大与河北吴桥国际大世界、滨州市惠民县孙子兵法城、乐陵市碧霞祠等周边景区合作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展整体营销,极大提升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设计了景区旅游标识、主题词等宣传载体,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持久性。在景区销售旅游商品上加盖景区旅游标识,多方式对景区旅游标识开展宣传。以金山庙会、庆云县旅游购物文化节、宝艺服装节等我县知名节会活动为招商平台,组织举办区域旅游合作洽谈会、旅游发展论坛等宣传促销活动,丰富旅游招商成果。扎实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以创建作为完善不足、提升景区品质重要抓手,先后开展了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了景区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高标准建设游客中心,在景区显眼处放置宣传展板,制作了丰富的景区宣传影像资料,免费发放给游客;围绕“热情服务”核心工作理念,想游客所想,思游客所思,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发挥景区、游客的宣传载体作用创建活动将节庆活动的宣传招商平台设计旅游标识、主题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低门票培育旅游市场目录37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发展思路紧抓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云居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历史沉积优势,坚持“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的原则,秉着做大旅游圈、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做好“五个提升”——旅游区地域的整体提升、旅游产品的提升、旅游理念的提升、目标市场的提升和开发运转理念与机制的提升,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石经和佛教传统两大特色资源的发展,促进旅游产品创新,实现旅游市场的高端化发展,提升区域品牌,最终将云居寺旅游景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商务会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38五个提升39旅游区地域的整体提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包装设计等手段,推动地价上浮,从而激发包括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自发地出现由低到高的产业置换,最终使本地区旅游市场向高端市场提升,并使旅游环境大大优化。旅游产品的提升充分挖掘佛教传承与石经等特有资源,设计包装成特有旅游产品,并设计石经抄送、诵经体验等旅游产品,将名不见经传的云居寺旅游产品提升为国内外小有名气的层次。旅游理念的提升由简单的走走看看旅游向体验游、度假游、品牌游等转变,同时塑造云居寺的场所意境,打造自身的品牌。目标市场的提升由当前的中低端、低密度客户群向高端客户群演变,提升至国际国内高低多元,并且向高端客户群倾斜。开发运转理念与机制的提升旅游风景区应当建立一个主管旅游业的管委会,对旅游区内的土地、城建、水利、市政、园林、环保、交通、文物、房地产等,施行一元化的领导。总体定位——中华佛法圣城40定位阐述利用石经和佛法历史传统的两大优势,构建全球华人佛教聚会圣地,吸引全球华人、僧侣来此参观、体验、祭奠中华佛法传统文化,欣赏云居寺景区的山水景色,成为中华佛法交流、佛法盛典的重要举办地。关键词千年:突出云居寺的悠久佛缘朝拜:突出云居寺福地的客源动机,并暗示此地的神奇与灵验古刹:突出云居寺的文化底蕴,文化代表了内涵,提升了休闲度假的档次佛光:将云居寺福地神化,突出佛教传统蕴含的深刻的佛缘、禅意,增加神秘背后的原生性大云居寺景区的功能布局和项目设计要体现四大文化41佛教文化要充分体现云居寺悠久的佛教传承,体现佛教的多元性、包容性,体现佛教圆融通达的精神,因此设计佛教艺术表演,展现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等事件。石经文化充分挖掘石经这一特有资源,在项目设计融入石经的传承和历史,将石经文化发扬光大,造就云居寺独有的旅游品牌。休闲文化推动旅游由简单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体现旅游的闲适性和长期性,使游客愿意留下来甚至住下来。绿色文化利用大石窝镇位于郊区的特点,发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精神,设计特色农业旅游项目,体现大云居寺景区的绿色、和谐。发展目标42经济目标未来5年年均接待100万人次;未来5年年均游客消费达2亿元;2017年,云居寺游客人数在北京寺庙中进入前10名;未来5年,云居寺新创造旅游产品10个以上;综合目标5年内成功申请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5年内成功举办两次以上世界级佛教大会;5年内直接和间接带动旅游从业人员2万人;目录43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主要发展任务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创造崭新旅游产品改革旅游管理机制增加旅游营销渠道44设计云居寺特色旅游标识、纪念物、标志性建筑等根据云居寺的资源特色、历史特色和区位特色,设计独特的旅游标识和纪念物,增强旅游地域品牌的形象性和易读性。45旅游标识、纪念物根据云居寺的定位,修建独特的酒店、雕塑或佛塔等,成为云居寺地标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定期开展旅游形象整顿工程46加快推进云居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绿化、停车场等。景区建设服务管理以“学雷锋,做云居寺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以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改善环境面貌、维护公共秩序、为云居寺增辉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志愿服务组织,到车站、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等开展旅游咨询、义务导游、清洁环境、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整治旅游市场积极参与占道经营综合治理。配合城市执法、建设、规划以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对镇区主次干道违法占道车辆、经营摊点拉网式排查治理,确保道路畅通。开展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会同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占卜欺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强行拉客、尾追兜售及强行为外地游客介绍食宿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旅游交通畅通工程47对景区、景点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进行调查摸底,更换一批影响城市形象、设置不规范、不符合标准的交通设施;对安全设施缺失的路段,及时增设和完善交通设施;积极配合规划、建设等部门,加快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大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规范停车秩序完善全镇停车秩序规范化管理机制,积极向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会同区直有关部门,整合现有临时停车场、停车泊位,抓好停车泊位规划论证、修复补划工作;探索旅游旺季开放单位停车场的可行性,提高社会参与力度,有效解决停车难、停车乱和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对超速超载、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停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禁行车辆违法驶入禁(限)行区域、非法改装车辆、非法挪(套)用机动车号牌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提升交通文明形象。主要发展任务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创造崭新旅游产品改革旅游管理机制增加旅游营销渠道48结合云居寺景区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特点,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深入挖掘旅游资源49佛家生活体验与寺院管理方共同开展的一种特色的修学旅游形式。组织游客与寺内法师一道吃佛家饭,穿佛家衣,诵传统经典、参加佛事活动,使游客亲身体验神秘的佛家生活,感受别样的生活方式。云居寺法会结合景区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特点,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宣传指导、完善接待流程等措施培育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每逢初一、十五由寺院管理方组织,为僧侣自修或祈福而举行。活动举行时,由僧众诵读经典,信徒随众礼拜,再由有德法师开示佛法,其后并于寺院中用斋等。并且在国家有大型灾难例如地震时可举行大型的祈福法会。开发系列节会旅游产品,打造景区节会旅游品牌50庙会每年春节期间,可由大石窝镇文化旅游委员会组织,期间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佛事及娱乐活动,既有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面又带有现代商贸的气息,活动中伴随大量的佛教祈福,民间杂耍和小商品贸易等。文化旅游购物节每年固定时段,可由房山区旅游局、城管局和商务局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活动以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宣扬云居寺的佛教文化为目的。为今后房山区乃至北京市旅游商品企业发展提供了销售平台,为外地游客提供了购物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区旅游商品资源的整合,和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整体、创新、弘扬。适应旅游发展趋势,开发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51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省、市也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支持鼓励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增加,人们拥有更多的收入和时间参与旅游等休闲活动。当前,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在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目前世界旅游市场中休闲旅游已占62%----人们不仅仅重视“观光”,更注重休闲度假。观光度假游成为发展趋势开发农家乐、采摘等旅游产品适应这一旅游业发展趋势,依托景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云居寺景区管理处加强与周边乡村合作,开发了农家乐、采摘游、农业旅游等新型的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了传统文化游与农村旅游的组合拳,进一步丰富了景区旅游内容,完善了景区旅游产品体系。主要发展任务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创造崭新旅游产品改革旅游管理机制增加旅游营销渠道52制定云居寺景区管委会管理条例,增强管委会的管理服务能力53申请房山区政府支持云居寺管委会制定景区管理条例,明确管委会的定位和职能,赋予管委会合法的法律地位,确定景区的管理和开发权限归属,明确景区的保护和建设、管理及利用,为云居寺景区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景区管理条例提升景区管理权限为促进景区更好更快发展,建议房山区赋予云居寺管委会区一级管理权限,主要包括建设、土地、城市管理、人事等多个方面。建议对管委会的书记和主任实行高配,以便于调动资源,更好的区里各部门协调,促进景区发展。改革资本运作方式,对经营性项目,采取BT和BOT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54经营性项目主要包括各种新建景点、酒店、会展、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具有比较明确的受益对象,具备收费条件。运营与操作模式标准公有公营MC公有私营BOT准BOTTOT政府的激励手段将运营业务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以合同的形式向社会招标,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由投资者出资,基础设施建成后并运行若干年年限,所有权移交政府由投资者和政府共同出资,基础设施建成后并运行若干年年限,所有权移交政府政府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评估后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转让资产和特许经营权,合同期满后收回在项目建设期或运营期提供一定的补贴性资金;作为项目股东投入资本金且追求投资回报;在一定期限内对项目的债务性资金(银行贷款、债券、信托贷款)提供全部或部分贴息;向项目提供无息或低息(或使用费)的财政贷款;在一定期限内(如建设期或还贷期)为项目债务性资金提供担保;直接购建使用权归项目公司、所有权归政府自身的资产主要发展任务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创造崭新旅游产品改革旅游管理机制增加旅游营销渠道55品牌营销的总体思路56融入、借势、分流、突围关键词:融入一是融入京西南旅游黄金环线营销体系,二是融入北京市旅游营销体系,三是融入中国华北地区旅游营销体系。借势融入三大旅游营销体系之后,充分调用各方面资源为我所用,构建客源共享、游客互送、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一是借周边成熟景区之势,二是借旅游中介企业(如旅行社、各大旅游网站)之势。分流近期主要以分流京西旅游黄金环线上的核心景区游客量为主,优先分流潭柘寺和十度方向之游客。突围在成功分流游客之后,开始着手开拓和培育新的客源市场,特别是中远程客源市场和新兴专项旅游市场。联合大石窝镇附近的旅游景点和景区,共同对外推广,形成旅游市场整体营销合力57当前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周边各县市都存在加强旅游合作的内在愿望。作为周边地区龙头景区,云居寺景区应积极开展景区之间合作,加大与十渡、龙仙宫、仙峰谷、皇姑坨、上方山云水洞等周边景区合作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展整体营销。联合营销共同开发市场,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实施同步的宣传促销活动,设计区域共同的对外旅游线路产品,发送共同的宣传推广手册,联通旅游网;联合营销搞好对接服务,建立旅游资信库、旅游信息发布制度和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方面上,在尊重业界规则的基础上给予对方最大优惠。云居寺十渡龙仙宫仙栖洞上方山云水洞皇姑坨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投入力度58网络营销在知名搜索网站例如百度、搜狗、谷歌等上面购买关键词排名,使云居寺在寺庙文化和寺庙旅游的搜索中排名靠前,尽量增加云居寺的曝光度。电视营销请知名导演拍摄云居寺宣传片,在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周边省市的电视台播放,提升云居寺的知名度。报纸营销在国内知名报刊上刊登广告,宣传云居寺的景点、节庆、项目等。实施低门票策略,培育市场和人气59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作为发展不甚理想的旅游景点,云居寺景区可实行零门票定价,只有内部景点收取门票,这对景区快速启动及培育旅游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景区内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零门票当云居寺景区具备了一定得市场和人气之后,景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已具备一定基础,但经济效益有限。可实行全价门票,以门票收入带动景区经济发展,为景区的发展建设提供财政支撑。全价门票当云居寺景区已成为相当成熟的旅游景区后,景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已相当发达,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门票收入对景区而言已是可有可无,此时可继续实行零门票。零门票目录60寺庙景区发展背景研究1云居寺价值认知与判断2基准案例借鉴3发展思路与目标4主要发展任务5项目设计6项目设计思路61战略要点设计思路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出形象聚人气显特色提档次入口形象展示旅游要素集聚特色佛经文化高端休闲商务佛文化体验区旅游集散中心寺塔石经区高端商务区佛教生活体验园、云居寺纪念塔、庙会、法会等静琬广场、滨水餐饮、酒店、文化旅游购物节等石经博物馆、石经长廊、农家乐、采摘园等云居山庄、云居会展中心、石经山庄等云居寺景区共分为四大功能区——“一心三区”62旅游集散中心寺塔石经区佛文化体验区高端商务区一心三区一心云居寺旅游集散中心三区佛文化体验区寺塔石经区高端商务区旅游集散中心——静琬广场项目63设计理念以佛教典型花卉“莲花”为设计意向。项目构思①广场用不规则石块铺面,分白和深灰两种颜色,整体构成“莲花”图案,广场面积约60000㎡;②广场中间为石刻浮雕(金刚经),配合有花草绿植,形成景观轴线;③广场中心为如来佛雕像,高15米;④将来可作为房山区大型公益活动的表演场所;⑤广场的前面为生态停车场。核心功能文化景观展示、大型活动场所、交通集散。建筑体量投资概算广场60000㎡生态停车场20000㎡如来佛雕像高15米旅游集散中心——滨水美食区(仗引河美食区)64设计理念在仗引河两岸,构建美食区。项目构思①两岸根据规划修建两排标准美式餐厅,可采用佛教的明黄色或灰色;②两岸采取完全不同的饮食风格,一侧主要提供佛教斋饭,另一侧则主要提供大众通用美食,例如成都小吃、KFC等快餐;③餐饮店门口提供座椅,供游客休憩;④在河两岸,种植特色树种,例如统一的垂柳等,提供优美风景。核心功能聚集人气、餐饮服务、休憩场所。旅游集散中心——佛文化旅游购物节65设计理念在静琬广场,举办佛文化旅游购物节,聚集人气。项目构思①每年固定的时间节点举办,可以与佛教重大节日重合,例如观音的生日、释迦牟尼佛的生日等;②主要出售房山区的旅游产品、佛教开光的小挂件、云居寺石经雕塑、石经纪念品等;③提供场所,让游客现场临摹或抄写石经,并由得道高僧开光祈福;

④搭建祈福许愿墙,供游客许愿、签名;⑤举行梵音艺术表演。核心功能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佛文化体验区——佛教生活体验园66设计理念为想体验僧侣生活的游客、香客提供生活和起居服务。项目构思①严格按照僧侣的日常修行制定作息时间,让体验者有一个充分的自我静修的环境和历程;②安排得道高僧为体验者讲经说法,分析问题,使体验者能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解开心结,继续向前;③受众为生活较为富足、对我佛有向往精神的普通民众;④收入来源有两类,一是门票,所有体验者均收取门票钱,门票价格根据体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不同;二是布施,当体验者在园里在得道高僧的指点下,感觉到心结已解、心情宁静、生机勃勃之时,有可能会对我佛产生感激之心,从而主动提供布施。核心功能增加收入、提升知名度。佛文化体验区——魔幻光影传奇史诗壁画表演67创意理念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玄奘取经等历史为依据,通过现代声光电及雾森技术手段,将史诗画面投影在穿上洞右壁上,形成震撼的魔幻光影视觉效果。项目构思题材准备: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和玄奘取经为题材,甄选其中的主要事件制作成相应的表演题材。场景及道具准备:表演墙幕、表演平台、表演者、表演遮挡墙、投影灯、背景音乐、观众看台、场景道具等。表演方式:演员拿着各种场景道具在表演台中表演,由投影灯将表演场面投影至表演墙幕,并配合各种场景音乐,形成魔幻光影及音乐效果,为游客提供一场视觉、听觉、知觉的魔幻盛宴。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由表演遮挡墙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观众只看到表演墙幕内容,而看不到演员。表演时间:夜间表演墙幕画面效果示意场景布局及表演示意图68表演墙幕(洞壁)表演平台表演者投影灯观众看台表演遮挡墙墙幕效果佛文化体验区——石经博物馆69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云居寺珍贵的石经素材,揭示云居寺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项目构思①位于下庄村,占地面积18.69亩(12460平米),计划投资1.36亿元;②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场地平整、博物馆主体建筑和红线内室外工程;③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藏品库房、展品陈列室、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及设备用房;④预计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工。核心功能增加收入、提升知名度、展示石经文化。佛文化体验区——中轴寺庙群70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云居寺佛文化特色。项目构思①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场地平整、主体建筑和园林工程。②项目严格按寺庙规制修建,分为入口景观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③建筑风格以汉传寺庙规格,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方米左右。④项目预计2014年开工,2016年完工。核心功能增加收入、提升知名度、展示佛教文化。佛文化体验区——莲花艺术中心71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云居寺的建筑特色。项目构思①该项目为演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场地平整、主体建筑和园林工程;②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左右;③项目预计2015年开工,2017年完工。核心功能增加收入、举行大型表演活动、展示佛教文化。东方艺术中心的莲花造型寺塔石经区——舍利塔72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云居寺佛文化特色。项目构思①舍利塔拟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尼伯尔佛教文化相结合,采用现代钢架结构,塔身以白色和金色为主,主体塔高约60米;②该项目为云居寺文化景区起步区核心项目,位于大石窝镇下庄村,占地约45亩(30081平米),建设面积18000平方米;③拟投资3亿元,分地上展示部分和地下存放部分(地宫),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场地平整、舍利塔基座、塔身主体建筑和室内工程;④预计2012年上半年开工,2014年底完工。核心功能增加收入、提升知名度、展示佛教文化。寺塔石经区——石经碑林73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云居寺石经文化特色。项目构思①占地面积42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石经碑林广场、碑林及相关附属设施,预计2013年完工;②石经碑林功能分区拟分为政要刊刻区、高僧大德区、名人书法区、文物展示区、参观体验区;③碑林项目按照“精选石材、精美设计、精湛雕刻”为原则,将云居寺内现存珍贵的石经碑刻或名人题词,聘请高僧大德或中国书法家会员以上的大家、大名人来誊抄、临摹雕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