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_第1页
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_第2页
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_第3页
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_第4页
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离骚》的忠君爱国

Summary屈原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他忠君为国、九死无悔,却惨遭奸佞小人谗言;他竭忠尽智、振兴邦国,却多次被破驱逐流放;他心怀美政、整修法度,却无力改变黑暗现实;他举贤授能、培养新秀,却无奈众芳随波逐流;他好修自得、坚守本心,却惨遭他人冷眼无视,他承受着政治斗争和自我矛盾的双重压力,蒙冤受屈,讣告无门,最终以投江自沉结束自己的生命。《离骚》的创作与他的性格、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借花草意象表示自己的洁身自好,以此表达心中的美政理想,他借历史典故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以此警谏楚王修身以治国。纵观屈原一生都是围绕忠君和爱国思想进行的,二者密切不可分割,他为祖国安危牺牲自我的精神成为后世爱国志士的楷模。Keys屈原;《离骚》①;忠君思想;爱国思想一存君兴邦的家国情怀屈原多次在作品中强调对祖国的热爱,主要表现在他对楚国时政的关注、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对楚国故土的依恋、对楚王为政的期待、对楚民生活的关怀以及对楚国文化的热爱上,他以先贤圣哲观照现实,以历代兴亡之理对楚王提出了一系列忠告和企盼。《离骚》开篇即从出身写起,屈原回顾其一生的成败得失,心怀热忱,表现自己九死不悔的态度和砥砺前行的信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起句即奠定根基,屈原捧出华夏人民的始祖——高阳氏,凸显自己和楚王本属同宗的关系,说自己身上有着楚皇族的血脉,就连出生的时间寅年寅月寅日也是大吉之时,名和字也是公平、灵善的美好寓意,以此表明楚国的危亡对他来说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而后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荣历史使屈原认为楚国与强秦强齐一样有着统一天下大业的资格,正因为屈原有如此进步的政治思想,所以才会切中楚国政治时弊,提出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表现了他富有远见的政治眼光。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屈原在诗中选用古代帝王兴衰的实例劝说楚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楚王要以前贤为榜样,切勿因循守旧,阻断政治革新而耽误国运进程,两个“恐”字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未来的焦虑以及对国君处境的担忧。为了确保政治主张能够顺利实施,他培养新秀、修德任贤,他的目的从来不是以己之力来“导”,而是培养更多贤能主动去做导路人。在以史为鉴劝导楚王的同时,他表明愿意伴君左右,披荆斩棘,助君开启圣贤之路,实现以楚之力一统天下的理想。他的忠君思想与追求美政的理想紧密结合,表现了屈原爱国主义的深刻性和进步性。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坚守,他以饮食、服装、配饰的特立独行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用楚地界沁人心脾的香花香草,象征自己虽身处黑暗的政治漩涡中而不被邪恶势力所吞噬;他用自然界皎洁无瑕的荷花菱叶,意涵自己虽身处污浊的凡尘俗世中而一尘不染的高雅节操;他用人世间纯净高雅的晨露秋菊,展示自己即使餐风饮露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他用无畏生死的人生态度与浊世争斗,表达自己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铮铮誓言。屈原注重人格修养,自尊自爱,自珍自励,好修独醒于混浊之世;他一生正直伟岸,坚持原则,保持独立,不随大流不苟同合污。屈原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何地,好修自爱都是他一生所要秉承的处世原则,这种好修自德的情怀,与其提倡的“美政”理想相应和,将屈原的爱国情怀推向更深层次。屈原一生忠君为国,他为存君兴国、统一中国的美政理想不懈努力着,虽然连遭打击,但仍不改初衷,虽然遭受不公,但仍没冲淡流其对楚王及楚国的忧虑,无不体现他的爱国之切和忧国之深,忠君思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离骚》中有三处关于屈原痛哭流涕的描写,一曰民生多艰,哭自己生活之艰与楚民生活之难,将个人命运同楚人命运视为一体,是忧国与忧民思想的集中体现;二曰时之不当,哭个人的生不逢时,为朝政的黑暗腐朽与美政理想的难以实现而哀痛;三曰高丘无女,哭人在楚国既无贤君重用,且无知己一起实现美政理想。几处痛哭的描写实质上都是屈原对祖国前途和君王命运的担忧,他为国忧虑,为君担心,为民垂涕,浓浓的爱国之情使他无法抛弃祖国和人民而出走异地,他坚持理想,上天下地,探求真理,表达着他对理想的狂热追求与对祖国的真挚热爱,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俞平伯先生说过:“屈原一生行事,为着一个政治理想而生,为此被流放,为此而自杀,这个政治理想,也是他用全部生命力所集中表现的主题。”②屈原为了存君兴邦,用其一生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他同挑拨是非的腐朽贵族作斗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他同难分忠奸的糊涂楚王作斗争;“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而独不予听”,他同结党营私的凡人势力作斗争;“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他同随波逐流的变质新秀作斗争。“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现实黑暗,还妄图开辟一片美政的新天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他明知怀王愚昧,还妄想引他走上美政的新道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明知国臣腐朽,还企盼培育新秀共创美政的新社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他明知新秀变质,还意图凭己之力扭转乾坤大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明知大势所趋,还企图楚国早日统一中华大地。一直到死,他都难平对楚君和臣的埋怨和愤恨,一直到死,他都在为君王着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不难理解,像屈原这种自命清高之人,国破家亡的现实摆在面前,他既无法融入那个黑暗的社会,又不愿置身事外、苟活于世,那只有以死殉国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站在国家层面来看,不管是选择忍受痛苦、继续战斗也好,还是抱石投江自尽也罢,都表现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浓浓的忠君之意。但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实为以卵击石,不自量力,既然政治腐败已成定局,既然已经为改变腐败政治做过努力,既然做过的努力不起作用,既然知道接下来的努力仍然会失败,为什么要继续干这件事情,他完全可以就此放弃,另谋新生,可是他没有,这大概就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吧。综上所述,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贯穿其一生,无人倾诉之下全部倾注于作品中,他的一生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其为了楚国存亡、楚王安危和楚民命运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成为后世爱国义士效仿的典范。他用死将忠君爱国思想撒向祖国大地,此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其人格思想推向更高的境界,表达了他一生永恒的追求和为国身殉的坚贞,表现了他与祖国同休戚、与楚君共存亡的真挚情感,一生坚持不懈的战斗历程和令人概叹的悲剧结局,是屈原对忠君护主、与国同存的最完美诠释。Reference[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马茂元、王从仁、曹旭.楚辞研究论文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