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支持为目标完善生育政策,人口学论文_第1页
以家庭支持为目标完善生育政策,人口学论文_第2页
以家庭支持为目标完善生育政策,人口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家庭支持为目标完善生育政策,人口学论文生育政策也称计划生育政策,是我们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调节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单项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们国家开场执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的控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近四十年,不仅对我们国家人口构造、人口质量、劳动力构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作为民众基本生活单位的婚姻家庭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学界对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后果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口变动以及因人口变动带来的经济问题等方面,较少牵涉生育政策对婚姻家庭关系及婚姻家庭行为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导向性功能。考察计划生育政策对婚姻家庭产生的影响,能够在政策制定和施行经过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本文以婚姻家庭为视角,探求其所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并以地区调研成果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二、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特点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单项政策等各效力层级、各地方性规定的规范综合体。梳理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经过,能够发现我们国家生育政策的立法及施行具有下面特点:〔一〕生育政策具有稳定性我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施行近四十年,始终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为目的,生育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自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以节制生育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政策开场在我们国家推行。1980年发表了(关于控制我们国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表示清楚独生子女政策确立。同年9月10日通过的(中国婚姻法〕〔第二部婚姻法〕将计划生育作为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在夫妻关系中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此后,各省市根据详细情况制定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条例或办法,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完善。2002年9月1日,(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下面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开场施行,标志着计划生育政策被正式纳入法制轨道,实行计划生育,成为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计划生育政策从提出到正式立法,经历了逐步完善的经过,期间虽有变化,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始终未变,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独生子女政策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二〕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详细政策有适度微调固然以节制生育为基本目的的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但在详细施行中,各省市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1.基于少数民族人口现在状况的考虑,对少数民族的生育限制适当放宽。2.基于城乡差异不同,适当放宽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3.基于人口状况的差异,各省市在生育间隔、再婚生育、独生子女婚姻生育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存在差异。〔三〕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能够要求布置生育第二个子女。从条文字面意义上看,计划生育的核心内容独生子女政策是提倡,但在详细施行经过中,该政策具有一定的强行性。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利益导向与惩罚两类措施。利益导向主要是对遵守计划生育的公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生育假期的增加、相关费用的减免以及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惩罚性的措施主要是要求超计划生育的当事人承当一定数额费用,早期称为罚款,现改为社会抚养费。除此之外,针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特定身份的人,违背计划生育还可能遭到一定的行政处理惩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开除公职。可见计划生育的施行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三、计划生育政策对婚姻家庭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人口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华而不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总和生育率的降低,而总和生育率的降低对婚姻家庭产生了较大影响。详细表现为:〔一〕家庭构造发生变动家庭构造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方式、比例关系和互相作用的状态。[1]婚姻家庭构造的变化包括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的变化。计划生育的施行导致家庭构造发生了重大改变。1.生育率的降低,导致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居民家庭规模呈不断缩小的趋势。2020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②,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家庭户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而到2020年户均规模仅为3.02人的水平。中国已成为平均家庭规模较小的国家。分析以为,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当代化、寓居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但不能否认,因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出生率降低与家庭规模缩小有着直接关系。2.家庭类型日趋多样化,空巢家庭增加。相关研究表示清楚,近年来我们国家单亲家庭和夫妇家庭比例上升,核心家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干家庭比例在下降,而联合家庭近于消亡。[2](中国家庭发展报告〕证实了上述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中国计划生育家庭为3亿户左右,约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晚婚晚育的要求促使代际间隔的拉长,子女由于求学、就业、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家庭,使家庭的空巢期提早来临。[3]3.失独家庭成为特殊家庭类型。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带有很大风险的决策,这种风险就是独生子女的意外伤亡对家庭带来的致命创伤。假如是成年子女意外死亡,则父母丧失了补偿性生育的时机,其晚年生活状况可想而知。根据我们国家生命表死亡概率推算,至少8%的独生子女在55岁以前因患疾病或者非正常原因死亡,大约牵涉800-900万个家庭。[4]本次调研信息与上述分析基本一致。多数访谈对象家庭为核心家庭。而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已成为上海市计生工作关注的重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当前上海计划生育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这类家庭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500户,伤残家庭和失独家庭占独生子女家庭的0.8%.当前,上海市符合发放十分扶助金条件的伤残居民有33000多人,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接近8000户。能够讲,在我们国家强迫推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产生失独家庭的直接原因。〔二〕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遭到冲击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红利期逐步消失,我们国家构成了未富先老的人口现在状况,养老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传统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子女对父母的奉养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下,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加大,家庭养老形式陷入窘境。在经济方面,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场步入婚姻,高房价、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及抚养教育支出,使这一群体承受着宏大的经济压力。上有多老的情况下,任何一位老人的疾病都可能使新组建的小家庭陷于经济上的窘境。在时间和精神上,这一群体处于事业发展期和生育期,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处在压力最大的阶段,不仅不能分身照顾父母,还多需要父母协助抚养子女,承当养老职责显然力不从心。正因如此,居民的养老形式和养老观念已经开场改变。由于缺乏多子女可能给予的照顾,居民养老已经更多依靠于社会保障制度。〔三〕家庭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家庭关系是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维度。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也对家庭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详细表现为:1.人际关系趋于简单化,家庭稳定性遭到冲击。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家庭构成了4-2-1的家庭构造,即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父母2人和子女1人,家庭关系日趋简单化。而且这种倒三角形的家庭构造并不稳定。2.代际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晚婚晚育使女性初婚和初育年龄大大延长,导致代际间隔拉长,原有家庭中的子孙诸多、家长独尊的局面被颠覆。独生子女成为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代际关系的重心发生下移,由原来的尊老趋向抚幼,由此导致了过度溺爱子女晚辈问题的出现。3.计划生育政策对夫妻关系也有所影响。子女数量减少减轻了家庭劳务负担,增加了夫妻相处的时间和时机,提升了婚姻质量。但生育期缩短也导致家庭养育子女功能弱化,情感维系功能越来越重要。当子女成家立业之后,中老年人离婚遭到的阻力较之以往减小很多,更多的人不想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委屈自个,这客观上促进了中老年离婚率的上升。[5]生育政策也会成为引发夫妻矛盾的诱因,如受制于独生子女政策,夫妻会因性别偏好发生矛盾;在计划生育政策变动、允许生育二胎时,夫妻可能会由于能否生育二胎发生矛盾,甚至导致离婚。四、以家庭支持为目的完善生育政策及相关公共政策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单位,国家对家庭的发展承当重要的责任。如计划生育不能知足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会引发多重社会矛盾。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生育政策加以修正完善。而公共政策是一个整体,各项政策之间需要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消减计划生育政策对婚姻家庭已经产生和将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要修正现有的生育制度,也要完善与生育相关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一〕生育政策的修正1.生育政策的理念应有所改变。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生育政策的理念立足于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一理念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符合我们国家现实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施行,我们国家民众的生育观念已发生重大改变,生育意愿趋于理性。因而,控制生育孩子的数量不应再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部内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念应从降低人口出生率转向维系家庭完好和功能实现、促进家庭幸福。2.生育政策的详细内容应有所调整。生育问题事关民众个体的幸福和家庭的完好。研究报告显示,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构造、家庭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独生子女语境中固有亲属称谓的缺失,也必然冲击固有的家庭伦理秩序。在人口构造老龄化、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意外事件频发的现今社会,独生子女政策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正因如此,近年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二孩,有利于稳定家庭构造,减少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加强家庭成员奉养和照料老人的能力,对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也有积极作用。〔二〕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施行人口战略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家庭施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现实问题,能够采取一些弥补性质的措施,如建立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国家对因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济责任。近年来上海市推行的针对失独家庭的十分保障措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除给予失独家庭以十分的经济扶助外,自2020年起,上海开场逐步将失独家庭的帮扶纳入社会养老保障格局之中,并给予优先保障。详细措施包括:〔1〕失独家庭收养子女可得到优先照顾。上海户籍中申请收养市儿童福利院弃〔婴〕儿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符合收养有关规定的,优先布置家庭评估、优先予以配对试养、优先进入收养登记程序。〔2〕失独家庭可获得特殊关爱殡葬服务。凡上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至少一方是上海户籍、年满70周岁或医学界认定身患危重疾病不能逆转的,能够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受权委托本市殡仪单位对身后事进行布置和处理。〔3〕失独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十分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4〕市计生协会与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共同筹建了具有社会公募资质的生育关心专项基金,重点针对失独家庭在内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对象进行帮扶。〔5〕通过购买服务,为失独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6〕失独的60周岁及以上本市户籍老年人,申请养老服务补贴时,不需要经济状况审核,直接进入身体状况评估程序,经评估结论为生活自理有障碍的,即可获得相应标准的养老服务补贴。同时为生活自理出现困难的失独老年群体,优先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三〕劳动保障政策的完善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有利于家庭构造的完好和家庭关系的稳定,但也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华而不实之一就是加大了女性权利保卫的难度。由于生育〔包括抚育〕行为主要由女性承当,生育政策放宽会直接影响女性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承当了主要的社会服务职能,从幼儿抚育到医疗卫生都能在企业内部解决,女性因生育而遭到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影响并不明显。但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要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承当全部生育成本,不仅缺乏根据,也不具有可行性。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等原因给用人单位带来的人员紧缺、工作开展不畅,甚至因寻找替代劳动力而增加经营成本等实际困难也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在当前一胎政策下,企业对女性员工休产假带来的损失是可预期的。但二胎政策放开后,企业面临着女性员工第二次休产假的风险,企业能够承受女性员工休一次产假,恐怕很难承受休两次产假。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企业不愿选择女性,十分是正处于生育年龄的未生育女性。随着二胎政策的施行,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在今后一段时期可能会愈加严重。要减少因生育政策放宽而给女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合理分配生育责任与生育负担。在国家与个人之间,需明确生育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更不是女性的私人事务,而是事关种族繁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公共利益,国家理应承当人口再生产的主要成本。为降低生育政策放宽而带来的就业歧视和限制,国家应有所作为。在这里建议采取下面详细措施:1.为企业分担接受女性就业而增加的成本,即对女职工到达一定比例的企业予以适当的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倾斜。企业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一般不愿意雇佣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女性就业的难度。对此,国家能够采用补贴或税收政策倾斜的方式,鼓励企业雇佣女性员工。2.劳动保障政策中具体表现出社会性别意识。首先,建议增设男职工的生育护理假或育婴假。当前,部分地方性政策已有规定,如上海市晚育者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3天,河北省晚育者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10天等。但一般时间较短,且主要针对晚育的配偶双方。建议扩大适用范围和假期时间,只要是计划内生育的,其配偶都能够享有护理假,时间可规定为一个月。这一个月可由当事人自行布置,能够根据需要间隔休假。其次,对已有规定的产假和哺乳假,在假期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当事人选择由女方或男方请假。3.完善婴幼儿看护机构,加大对公益性幼托教育事业的资金支持。当前入托、入园难已成为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公立托儿所已经极少存在,3岁半下面的孩子很难进入公立幼儿园的幼托班,父母要么选择费用高昂的私立幼儿园,要么求助于双方老人。商业化的幼托机构非工薪阶层能够负担,由老人抚养幼儿不仅存在养育理念的相对落后问题,也加重了老年人的负担。因而,国家加大对幼儿看护机构及幼教机构的资金投入,完善婴幼看护机构则特别必要。〔四〕婚姻政策的完善在婚姻关系内部,同样牵涉生育成本的分担问题。生育是婚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而怀孕分娩以及对婴幼儿的抚育主要由女性完成,生育对妻子生活、工作的影响远远超过丈夫。因而,无论是生育政策还是婚姻政策都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别意识,尽可能避免因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本质不公平。1.充分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权,并给予切实有效的保障。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因能否生育二胎而引发的夫妻纠纷会日益增加。由于两性客观存在的生理差异,受孕后能否完成生育行为牵涉女性对自个人身的支配,因而,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充分保障女性的自主选择权。我们国家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妇女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能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处理。上述规定明确了女性的生育选择权,有积极作用。但华而不实关于夫妻因能否生育产生纠纷而导致感情破裂的规定,在适用中应持慎重态度。不宜将夫妻对能否生育子女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形,直接视为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否则在男方希望生育的情形下,女方要么选择生育,要么只能接受结束婚姻,所谓的生育自主权难以具体表现出。2.以维系婚姻稳定为价值取向完善夫妻财产制度。近年来,我们国家婚姻立法和司法实务中呈现了注重个人权利保卫、弱化婚姻共同利益的倾向,尤其是在处理夫妻财产纠纷时,注重财产来源而忽略夫妻共同生活中的相互协助作用,没有能给予承当生育职责及主要家务劳动的女性以充分保卫,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陷入职业发展和婚姻生活的双重窘境,部分职业女性甚至不得不放弃婚姻或生育。要改变这一现在状况,我们国家婚姻立法应以维系婚姻家庭稳定为目的,充分考虑生育行为对女性本身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完善法定夫妻财产制。我们国家现有法定夫妻财产制为婚后所得共有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具体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协力;认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获得财产的行为,与另一方的协助不可分;旨在鼓励夫妻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助、安危与共,不仅符合我们国家传统的婚姻理念,也有利于提升婚姻家庭的保障功能,解除女性对生育的后顾之忧。但由于现行婚姻立法条文过于简单,不仅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夫妻财产现在状况,甚至还引发了法官和学者对法定夫妻财产制性质的争议。而为弥补婚姻立法缺乏而制定的司法解释,又出现了价值取向偏离婚后所得共有制的情形。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进行细化、完善,并明确规定:夫妻一方婚后所得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应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同时梳理现有司法解释中牵涉财产归属的规定,根据夫妻一方获得的财产能否与另一方的协力相关的标准界定婚后所得财产的性质,避免出现将婚姻财产关系等同于普通财产关系的做法。3.完善离婚救济制度,尽可能避免因婚姻关系破裂而导致的单身母亲贫困化现象。在当前的立法框架下,适当放宽离婚经济帮助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承当抚育子女责任的当事人有所救济。离婚经济帮助的适用条件是离婚时一方有困难,另一方有能力,单从文义上理解适用范围应该较广,但由于司法实务中对一方生活有困难采用了非常严格的认定标准,即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根据这一解释,只要请求方无法通过自个的全部财产和收入维持当地最基本生活水平,才属于生活困难,即通常所讲的绝对困难标准。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城市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无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能够通过低保政策得到保障。如以此为标准,则绝大多数请求帮助人都会被视为不具备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这一条件。显然,不能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这一标准大大限制了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也无法将夫妻离婚后的子女抚育行为纳入考虑因素,这样规定显然不妥。当前,我们国家离婚率呈逐年攀升态势。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只需承当一定数额的抚养费。整体上看,法院判决支付的抚养费数额偏低,直接抚养方承当的义务更重。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取决于子女的实际需要、当地的生活水准和父母的负担能力。审讯实践中,对子女实际需要的判定,一般很少考虑年幼子女的特殊照顾需要。当前我们国家职业女性享有的产假只要100天左右,而孩子能够送入幼儿园的年龄要接近4周岁,这期间幼儿需要全天的照顾,即便能够雇请保姆,抚养方对幼儿的照顾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给抚养方带来的经济、劳力及精神上的压力远大于不直接抚养幼小子女的一方。而在离婚经济帮助制度适用中,抚养年幼子女并不当然构成一方有需要在抚养方有工作的前提下,一般也不认定其有帮助的需要。这一问题看似对离异后负责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都存在,但根据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