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建设价值选取问题及完善,法理学论文价值的法律化是立法活动的本质,运用价值分析的方式方法对我们国家现行教育法律进行价值评价,分析现行教育法的价值冲突,并构成合理的教育法制价值取向,引导教育法制进一步发展,对实现教育法的良法之治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教育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概念在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应是以一套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包括相应的法律运行机制和法律文化在内的法律系统。教育法制的价值是指教育法制所能实现的效益,在社会现实、主体需要、教育发展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教育法制的价值呈现多元化状态,不同的价值目的代表着教育法制所能实现的不同的效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当中,权利主体对教育法制所能实现的效益寄予不同的期许,权利主体通过设立一套价值标准对不同的价值进行排序、取舍之后,构成对教育立法及教育法运行的价值观念,并将这种价值观念用以指导教育法制建设。因而,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就是权利主体基于一定价值标准做出的价值判定。教育法制建设价值取向包括三个方面: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教育司法的价值取向与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教育立法是教育法制建设的主要活动,立法主体基于一定价值理念、标准、原则,对不同价值进行排序、选择构成对所立法律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贯注于立法决策上,就是立法的价值取向。立法价值取向包括两层含义:基础位面的含义是基于对待处理的社会关系及利益能否具有立法的需要的价值判定;上层位面的含义是基于对价值冲突的取舍、排序的价值判定。广义的教育司法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按照法定程序和职能,详细应用法律处理教育违法类案件或纠纷的专门活动。教育司法是解决纠纷、维护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法律理念得以实现的核心制度。教育司法决策是一个价值判定的经过,具体表现出着决策主体对案件的审讯结果所能产生的效益的倾向,因而教育司法的价值取向就是司法决策主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案件审理做出的价值判定。教育法律文化是一国法律文化的一部分,指人对教育法律的认识、观念、意识等。法律是社会中的法律,是缓慢发展、逐步构成的复杂系统,根植于一国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之中,法律文化环境强烈影响着法律的适用性和施行效果。教育法律文化建设是指在扬弃一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对人的教育法律意识进行积极的改造,提高教育法制的认同程度,构成权利意识,营造共同守法、护法的气氛,鼓励大家利用合理的方式维护权利、实现利益。教育法律文化建设同样包含一定的价值判定,国家希望法律文化能够实现何种效益,必然会根据维护这种效益实现的价值观念引导教育法律文化的发展方向。二、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现在状况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建设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教育立法方面,立法技术逐步完善,教育法的体系已经初步构成;在教育司法方面,随着各类教育诉讼的出现及其受理,教育司法活动作为一种必然出现的现象成为教育法律活动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法律文化方面,教育法律的普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步加强,对教育法的作用寄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望。利用价值评价的方式方法对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寻找教育法制建设的提升空间,构成愈加合理、适用的价值取向。(一)教育立法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偏失随着社会变革和不同主体对教育需要的变化,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需要做出调整,以指导教育立法应对新型的教育内外关系、知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对教育的要求。当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滞后性或者偏离了社会进步的轨道,就会对教育立法活动产生损害。我们国家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整体呈现合理化的演变趋势,但对现行教育法律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囿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教育法律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失。第一,重效率,轻公平。教育效率是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在法学视角,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和平等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统一分配资源,优先考虑国家社会利益。教育作为产出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存在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战略之中。国家优先将资源分配于高等教育、中心城市、重点中学等,造成教育公平受损。教育法律将国家意志固化,呈现出重效率,轻公平的价值取向。2003年以后,我们国家开场推行教育公平政策,教育法制建设中过于重视效率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现行法律的内容来看,仍需要增加更多保障教育公平的条款,才能够知足人们对于公平的需要。现存法律中,除(义务教育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包含的教育公平因素较多之外,其余法律均具体表现出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当前与教育相关的宪法法律总计612条中,具体表现出公平的条文只占9.8%的比例;在我们国家当前生效的教育相关行政法规中,法条总数为846条,具体表现出教育公平的条文占19.9%的比例。从数量上来讲,具体表现出公平的条文较少。在这些法律中,仅(义务教育法〕确立了教育公平的立法原则。以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构造以及由经济构造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我们国家教育立法的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正是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与人对教育平等强烈需求的矛盾造成的。当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家为受教育权的实现提供更高层次水平的法律和物质保障,法律上为国家设定的保障标准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对受教育权的立法损害就产生了。只要在立法层面,矫正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公平配置资源,施行不带歧视的无差异不同保卫,才能够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人权。第二,重秩序,轻自由。法学视角的教育秩序是指通过法律方式调节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进而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的稳定状态。法学上的自由是与权利联络在一起的,教育自由是指在法律保障、维护、规限下根据自个的意志进行教育活动的权利,是受教育者选择接受何种教育以及教育者组织、开展教育的权利,是人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权利。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是实现公平、正义、自由、人权等其他法律价值的基础和前提,是法的直接追求。秩序对于人的自由享有和实现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作用,过度注重法律的秩序价值必然会对人的自由权造成损害。过于注重教育法律的秩序价值,会造成国家教育权对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个人受教育的自由权的损害,使权利和权利之间发生冲突。自上而下形式的教育法律设计,使教育法律呈现出明显的威权特征,容易导致行政权利的失范与学校、个人权利的弱势。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法律中强调国家需要和行政主体权利的多,规范行政行为的少;规定学校及受教育者义务的多,配置权利的少。教育法律对于违规所承当的法律责任很少提及,缺乏详细的问责制度。多是从便利于教育行政主体对教育机构、教育活动以及受教育者进行管理的角度而制定的,突出了行政主体的权利,忽视了对其权利的规范(包括决策、程序与合法性审查的规范)。在实际的运行经过中,行政主体的权利实现更为充分,而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处于弱势,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实体权利义务设置上具有不平衡性。在将来教育法制建设中,应当注重保障教育自由。第三,重实体,轻程序。实体法所规定的公民具有的受教育权,并不必然转化为一种现实权利。怎样在宣示权利的同时,配置救济的各种程序,完善公民受教育权的程序法保障,使受损的权利得到及时的补偿和救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受教育权无异于画中之饼。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关于程序保卫方面的建设仍亟待加强,对程序价值的忽视集中于下面三个方面:第一,教育行政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方权利的滥用或不作为是损害受教育权的情形之一,造成行政权利强势的原因众多,但直接原因是教育法中规范行政权利运行的程序性内容缺位。教育法在宣示国家义务和行政权利的基础上,必须对行政权利的运行做系统、细致的程序性规定,依法行政首先要有法可依。第二,权利救济有待加强。(教育法〕第42条固然规定了受教育者具有申述权和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但没有法规或规章对学生申述制度做进一步的详细规定。(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设置模糊,又致使很多维权诉讼被拒之门外。而受教育权作为宪法权利,当前仍缺乏可诉性。应创设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多种维权途径,加强权利救济。第三,立法的民主性有待加强。教育立法的单向运行形式,没有为一般民众积极介入法律运行提供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讲明。加强立法的民主性,为公民介入法律运行提供条件,才能够从立法层面加强价值认同,以确保法律顺利施行。而立法程序本身能否最大限度的牵涉民主也是法之为良法的最根本的保障。(二)教育司法价值取向模糊从外表看,教育司法经过是运用宪法、教育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规范对案件及纠纷做出的判定。从本质看,教育司法的经过是合目的性的价值判定,司法判决中蕴含着司法主体的价值需要。法官从案件的受理直至案件的最终判决,都有可能运用价值判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司法活动。由于教育法律的滞后性、抽象性,教育司法所面对的很多案件都是所谓的疑难案件,这些案件无法通过法律与案件的直接对接得到解决,只要将双方的权利冲突上升到价值冲突的高度,运用法的价值原理对双方权利代表的不同价值进行排序,进而得出司法判决的结果。为人所熟知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都是法官运用价值原理受理案件,进行司法判决的案例。由于我们国家教育法律本身存在的一些价值偏失,致使司法价值取向模糊,对法官个人的依靠性较大,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司法参与教育法的范围是教育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遭到影响的情形,所处理的纠纷一般包括: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与学生的纠纷,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与老师的纠纷,国家行政机关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纠纷。教育司法价值取向的模糊容易导致在处理这三种纠纷的时候构成两极分化的偏向,关注在现实中弱势的一方,或偏向法律设定中强势的一方例如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往往偏向学生一方,而在学校与学生的行政管理纠纷中偏向学校一方也就是讲,没有构成一套系统的、普遍的价值判定标准。以案件受理为例,案件的受理是司法活动的开端,在一些性质一样的教育诉讼案件中,有的得到受理,有的却被拒之门外,其直接原因是教育法缺乏程序保障和相应的救济途径,但其根本原因则是未对教育诉讼案件的受理构成一套统一的价值判定标准。司法是具体表现出法律公平、实现法律正义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法律创设、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传统观念以为,在成文法国家,司法活动对法律发展的促进效果不甚明显。事实上,由于成文法国家愈加注重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往往立法程序烦琐,立法周期较长,法律的创制、修订的周期无法紧跟法律实践的需要。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各项权利保障的需求,以及对司法的终极信任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司法活动需要突破法律的硬性限制,使用价值判定的方式方法帮助人们实现权利主张,修复受损利益。一些创造性地运用法律的里程碑式的司法案例成为推动法律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具体表现出着法律正义光芒的法律判决文书为司法判决上升为判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鉴于教育法的滞后和缺位与教育司法之间的矛盾,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清楚明晰、系统的司法价值取向,排除教育司法的偏向性和随机性,将教育司法作为保障教育法律主体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三)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尚未构成一方面,教育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期望教育法律文化产生如何的效益,决定着国家期望教育法律主体构成如何的教育法律观念、意识。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国家推行的文化观念能够做出判定,选择顺从或是漠视,也就是讲,基于对教育法律的认识每个人都会构成个性化的教育法律观念。国家推行的教育法律文化与个人的教育法律观念的统一程度,或者讲个人对教育法律的认同程度,是教育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能否合理的标准。教育法律文化推行的主要方式是教育法律普及和教育法律的积极的社会效果的实现。教育法律文化的功能是加强人们的教育法律观念,构成知法、守法的气氛,并促进教育法律的运行。华而不实,构成教育法律观念是教育法律文化的核心功能,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引导下,国家期望人们构成不同的教育法律观念。在我们国家高度专制的封建时代,法律是封建王朝的意志具体表现出,统治者推行高度义务本位的法律文化,人们的法律观念被塑造成为忠于儒家伦理道德的形态,崇尚无讼。在社会法治社会,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具体表现出,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国家愈加重视推行权利本位的法律文化,尊重基本人权,鼓励维权,通太多种途径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同。由于教育法的价值偏失及制度缺陷,人们的教育法律观念遭到消极的影响,进而还没有能构成正向群体合力促进教育法律的运行。详细地讲,一方面,国家需要营造依法治教、依法维权的积极社会效果,进而推动人们构成高度的教育法律认同;另一方面,教育法律本身存在权利义务设置得不平衡,缺乏权利救济途径等问题,造成这些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较低,使教育法律难以构成公信力,进而降低了人们对教育法律的认同。例如,国家推行的教育法律文化包括使公众对教育法律的施行能够保障教育公平,但实际上一些诸如异地高考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等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还无法通过教育法的运行予以解决,又如一些受教育权遭到损害的案例还无法通过诉讼等手段得到救济。教育法律文化决定教育法律的适应性,高度的教育法律认同能够通过提高教育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使个人的教育法律观念与国家推行的教育法律文化观念统一,构成合力,进而构成合理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教育法律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构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教育法律的运行。三、完善我们国家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一)完善我们国家教育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价值取向是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原则对诸多价值进行权衡、排序、取舍进而做出的价值判定。完善我们国家教育立法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根据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形态,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根据国家、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价值判定的标准,精到准确地布置诸多价值在教育法律中的权重,解决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详细就是解决好秩序和自由、公平和效率的冲突,并加强程序保障,具体表现出程序正义。1.转变教育法秩序观,保障教育自由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凯尔逊将法律秩序看作法律规范的等级体系或法律规范的总和。还有一些法学家将法律秩序看作是法律实现的结果。而在庞德那里,法律秩序是法律运行的经过。法学家们对法律秩序价值的重视,充分讲明了秩序之于法律的重要性,能够讲,其他法律价值都必须以包含秩序属性的法律规则的形式才能够实现。因而,教育自由的实现并不是要摒弃教育秩序,相反,是用一种革新的秩序观念去布置、保卫、实现教育自由。在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秩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的、建构的秩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教育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治目的的手段,较少的考虑个人的、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确实立,职能转型,社会和个人对于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追求自由、要求自由是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之一,过度的限制和干扰不利于人的创造活动,过度重视教育的经济、政治等功利性功能有可能造成教育构造失衡,影响教育的持续发展。不同主体对教育的复杂需求以及教育本身发展的复杂程度,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建构性的计划秩序。教育法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对理想的教育的法律折射,教育法除了要知足权利主体对教育的功用性目的,同样也必须包含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这个层面看,哈耶克讲的自发秩序,愈加符合能够保障教育自由实现的秩序类型。自发秩序是复杂组织自我生成的,依托能够促进组织积极发展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并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没有预设的目的。能够讲,成认教育的自发秩序,就是成认计划秩序的有限性,成认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种种自由权利。当然,教育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这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的秩序是计划秩序和自发秩序所共同维护;第二,教育的自由是遭到法的调节的,是不可滥用的。教育自由的边界应该是在规范权利的基础上,依法享有的自由的权利。2.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公平和效率是一对与利益分配直接相关的法律价值,法律对于利益的分配及其结果能否使权利主体获得公平的体验,是评判法律能否正义、良善的最基本的标准。教育公平和效率并不呈现绝对矛盾的状态,是能够协同存在的。教育效率是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利益,但与纯粹经济学视域下的利益有所区别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投入成本所获得的利益并不仅仅仅是直接可见的、可度量的经济利益,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收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收益,以及通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功能所实现的政治、文化等其他无形的、不可测量的利益。通过推行教育公平,能够使人人获得普遍的、平等的受教育权,能够使受教育者享遭到公平配置的资源,使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使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获得补偿,从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构成、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提高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效率也没有主从之分,在法理学的视野,华而不实一方对另一方没有绝对的优先权,教育的公平和效率是教育立法都必须予以具体表现出的价值目的。以为,社会生产关系决定了该社会中的公平观念和标准。计划经济时代绝对化的平均主义曾经对效率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不利于社会经济、文教事业的发展。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初期,将效率目的置于优先地位,又会对公平造成损害,有违社会法治、道德的内涵。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资源会根据市场需要和效益最大化的方式配置,追求效率是由这一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同时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只要同时追求合理的平等和效率才能够实现教育、社会、个人共同发展的目的。3.加强权利救济,具体表现出程序正义实体法和程序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共同构成法律体系。教育法律所规定的详细权利以及国家行政权利只要也必须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实现,缺少程序保障的权利必然沦为一纸空文,缺少程序规范的权利容易过度扩张、随意行使,对教育法的自由、公平等其他价值的实现造成损害。教育法的程序价值是由两个方面、四维目的构成的。教育法程序价值的两个方面包括程序的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其目的价值是指教育法的立法、救济和司法程序对于实现教育法实体正义的积极的作用;其手段价值是指教育法运行的各个环节所设计的程序本身所具有的正当性。实现教育法的程序价值主要是为了到达四个目的,第一,立法正义,即决策程序的正义;第二,救济最大化,即创设多种权利救济途径,实现实体权利;第三,控制权利,即限制、规范行政权利在教育活动的行使;第四,司法正义,即通过及时、合法、公正的司法程序规范司法活动,保障权利实现。程序的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只要当程序作为一种手段本身具有正当性时才能够充分保障结果正确。(二)明确教育司法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司法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建立一套价值判定的标准,降低由于现行教育法的缺位、操作性差等问题所造成的司法活动的随意性、随机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根据司法的经过,教育司法的价值判定应该遵循下面几个标准:第一,统一案件受理的范围。为了保证司法对解决纠纷、恢复受损权利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司法参与对教育自由的损害,案件受理的范围应该以教育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遭到影响为界线。也就是讲,将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纠纷、主体间的冲突归类,纳入到行政法、民法甚至刑法所规定权利义务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行使救济权利。第二,在审理经过中遵循中立原则、人权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中立原则就是要求司法人员抑制感情,不偏向任何一方,做出公正的判定;人权原则就是在司法活动中充分重视受教育权;而合理性原则是要请教育司法审查不仅要运用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正当的原则,也要强调学校管理行为须遵循教育本身规律,保障受教育者权利,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三)建立以维权为核心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教育法律文化建设根据如何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法律文化的形态。教育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第一,构成国家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个人依法维权的教育法律观念。教育法律文化的核心功能是构成知法、守法的大环境,促进教育法律的运行。在现代,国家应十分注意推行依法维权的法律观念,建立维权的正面形象,具体表现出教育法的实效,从根本上提高公众对教育法的认同。同时,以维权为核心的法律观念非但不会损害国家形象,反而会使人们亲身感遭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以及对权利的尊重。第二,提高教育法律认同,加强教育法的公信力。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不能只依靠法律普及这种单向的方式,只要个人对教育法律构成较强的认同,才能够与国家推行的教育法律文化构成合力,促进法律运行。第三,扬弃传统的法律文化。教育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期学习总结模板
- 合伙开矿合同
- 2025年舟山b2货运资格证考试题库
- 《正压式呼吸器》课件
- 2025年揭阳交通运输从业资格证怎样考试
- 2025年乌鲁木齐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解析大全
- 2025年江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兰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锡林郭勒盟货运考试题库
- 《坝上草原风光》课件
- 物流行业疫情应急处理及防控措施预案
- 江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孕早期nt检查课件
- 第十届CAD制图大赛试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组”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青岛科技大学《宪法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题及答案(单选+多选+判断)
- 2025年会计专业考试初级经济法基础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 公文写作题库(500道)
- 2023年《安徽大学学生手册》在线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