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长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她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各拉丹冬雪山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学习目标1、理清本文游踪,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和所感。2、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3、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1997年,作家出版社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集出版,命名为《走过西藏》。第1课时字词学习裸露()黧黑()骤然()草坝子()酝酿()冻疮()霹雳()砾石()虔诚()恭顺()蠕动()豁然()凄凉()蜷卧()腈纶()líluǒlùzhòubàyùnniànɡchuānɡpīlìlìqiánquánrúhuòqījīnɡlúnɡōnɡ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粗短而结实。熠熠:形容闪光发亮。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无规律的变化拟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通读全文,划分段落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冬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各拉丹冬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精读课文,思考问题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

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作者在各拉丹冬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

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作者在文中描写最主要的景观是什么?

冰塔林。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1)文中几次描写了冰塔林?三次(2)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填写下面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冰塔林。角度句段特点第一次描写:远望(总写)5、6自然段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冰山像屏风,雕刻着各种图案;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奇美,令人眩晕,自成一天地第二次描写:近观(细致描绘)10、11自然段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像长发披肩;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冰纹如岁月的年轮。琼瑶仙境

晶莹洁白

冰体多样

光彩夺目

时光永恒从作者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中,我们可欣赏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异壮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的惊叹和自豪之情。(3)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对冰塔林的景观不再着笔,只是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冬)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冬的一组成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冬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冬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抒写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写作特点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2、写景优美,融情于景。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在这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巧、准确、传神的语言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自始至终都在表达心中对大自然的礼赞、敬畏之情。无论是精彩的描写,还是幽默的调侃,或是观景的感受,都是礼赞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种表现。文章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各拉丹冬独特的气候和地域特点,展现了它的雄奇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礼赞之情。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将写景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受思绪融为一体,用平实又精准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使文章流畅自然、张弛有度,耐人寻味。拓展延伸阅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增加对藏北、西藏的认识。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板书设计在长江源头各拉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