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作业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0分)1.《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命题试士。”士子多半只读程朱课本,甚至只能背诵程文墨卷。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2.明朝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此规定的意义是(
)①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②有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造成世家大族操控政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委员制’指的是(
)A.三省体制 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 D.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4.武则天称制及称帝二十一年,前后任宰相者达75人;唐中宗时,曾有19人同时为相。唐朝群相制的实施(
)A.导致了冗官问题 B.强化了君主权力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完善了监督机制5.两汉地方以“二千石”官(郡太守级)为重,其在荐举“贤士”时,首先要服从“贵戚书命”,然后再选一位社会上知名人士,“以报国家”。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地方豪强的崛起 B.选官方式的弊端C.王国势力的膨胀 D.外戚干政的恶果6.汉代天子举贤良方正的诏令,会将"直言极谏"四字系于"方正"之下,其中还有"以正朕之不逮”之言。因而应举者之对策能大胆直率,切中时弊者。由此可推知,汉代(
)A.重视士子议政素养 B.重视士子个人声望C.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D.儒家教化功能增强7.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央与地方失去联系,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的制度亦无从推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魏推行(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
)A.军功爵 B.分封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017.224.546.1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与完善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度创立和发展10.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显示了这样三个理念:第一,人品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人品是可变的;第三,人品高下应该与官位官阶相应。这一制度应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对此的认识是(
)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 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12.《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下列选项体现了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13.均田制被破坏,权贵之流再次在损害农民的情况下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为基础的,帝国不断增长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为此唐政府实施了(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摊丁入亩 D.租调制14.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最初,各郡国对推举“孝廉”并不重视,有的郡不荐一人。武帝下诏督责,规定:二千石不举孝,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按不敬论罪;不举廉,就是不胜任,应当免官。这一规定(
)A.有利于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B.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C.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变革 D.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15.东汉河东太守史弼,主持察举公道,不理宦官侯览“书命”,遭侯览诬陷入狱,欲置之死地。由此可知,当时(
)A.宦官威胁中央集权 B.士族政治腐朽堕落C.选官制度遭到破坏 D.法律制度有待完善二、材料分析题(共0分)16.中国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方式,经历了长期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主要由地方州那长官,按科目要求(如秀才、尤异、孝廉等科)定期地、不定期,或即时地向朝廷贡推荐符合相应标准的士人。这些被推荐的士人,大多无需考试,就可以担任相应官职;只有不定期进行的一些人才项目,如贤良方正等,被推举到中央后,须经“对策”方能授官。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按“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握,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已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事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综合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等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即,一律按才学标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普遍实行科举制,凡举士,皆重考试。由此,九品中正制度被完全废止。通过科举考试,一些家庭出身低微的士人也可以中举,可与世家大族、官宦人家通婚,重视门第出身的风气越来越衰落。这是中古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唐末以来,“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有鉴于此,宋太祖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综合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邓之诚等著《中华二千年史》、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等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行察举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制度兴起之初,为西汉选拔了大量人才。请举出2个例子加以说明。(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创设的本意是什么?随着这一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弊端?(3)根据材料二,为解决士人的“选举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改革?唐宋科举制改革,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触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后汉书·左黄周传论》材料二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材料三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士子多半只读程朱课本,甚至只能背诵程文墨卷。”可见明代的科举制逐渐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C项正确;明朝科举制逐渐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不能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A项;科举制下,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社会的统治基础,但材料未体现此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可知,明朝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①②③正确,选择A项;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世家大族操控朝政的局面,明朝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打击了世家大族特权,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采用的是“领袖制”,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委员制”指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符合“委员制”特点,C项正确;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中外朝制,排除B项;唐代“委员制”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皇权,但最终决策权仍在皇帝,不可能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武则天时期大量设置宰相,这样削弱了相权,加强和皇权,B项正确;群相制度涉及的群体数量有限,并不会导致冗官问题,排除A项;群相制度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宰相没有监察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汉代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根据材料“要服从‘贵戚书命’”,可知察举制下,选官一定程度上受到权贵的控制,这反映了选官方式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所述“贵戚”确实与地方豪强有关,但材料主旨不是地方豪强的崛起,而是权贵影响选官,排除A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王国势力膨胀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权贵影响选官,与外戚干政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根据材料“直言极谏”、“因而应举者之对策能大胆直率,切中时弊者”可知,汉代天子举贤良方正的诏令要求士子具有议论时政的能力,这说明汉代重视士子议政素养,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贤良方正应举士子针砭时弊的能力,而孝廉要求道德和声望,排除B项;诏令中的“以正朕之不逮”只是天子表达求贤若渴的意图,权力并非受到削弱,排除C项;材料是汉代选官制度的要求,未能体现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解读材料可知,时局动荡,察举制已经无法正常推行,选官制度缺失,导致用人标准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以陈群为尚书,掌吏部用人事,陈群始设九品中正制,A项正确;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是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不是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科举制始设于隋朝,唐代发展后成为自唐至清的选官制度,不是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该制度主要依靠门第选官,材料中的“拥护门第”“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C项正确;军功爵是商鞅变法中以军功的大小来授予官职,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把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地方做诸侯,排除B项;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官标准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材料图表信息体现了从隋朝开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入仕的机会,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主要推行于汉朝,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之下,选官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门子弟很少有入仕的机会,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将人品量化为不同的等级,按其高下授予相应官位官阶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C项正确;军功爵制的授官标准是军功,并非人品高下,排除A项;察举制下人品与官位高低,不能相对称,排除B项;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不是人品等级,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根据材料“墨敕斜封官”“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和所学知识可知,墨敕斜封官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墨敕斜封官是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体现,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三省分权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A项;“墨敕斜封官”是非正式的中枢机构,不是打击藩镇势力,排除B项;隋唐的科举制在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说明唐太宗赞成由宰相处理国政,同时行政决策应由多人集思广益共同决策切不可由一人独断专行,与三省六部制有关,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排除B项;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到唐德宗统治时期,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和租调制的基础,而材料已经明确描述是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实行的租税制度,排除AD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排除C项。故选B项。14.C【详解】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初年,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后来汉武帝下诏书,要求郡国必须举孝廉,这有利于察举制的形成和贯彻,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的变革,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形成于魏晋时期,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内朝,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排除B项;汉武帝创建刺史制度,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史弼主持察举选官时,因不理宦官“书命”,遭诬陷入狱,可知选官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材料中的宦官破坏选官制度,而非威胁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士族政治腐朽堕落,排除B项;材料强调宦官破坏选官制度,而非法律制度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16.(1)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但是,西汉依然受到内部的王国问题和外部的匈奴问题威胁,需要人才辅助皇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巩固皇权和中央集权,维护西汉安全)(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回答问题。其他合理答案)人才:董仲舒、张骞(卫青、霍去病)(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本意:按照人才的门第、德、才划分人才的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弊端:中正官自身“未必定有衡鉴之才”;选材范围,局限于“门第”;贵族门阀把持选官渠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任答2方面)。(3)创新:改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任答两点即可)(4)改革:全面通过考试选拔士人;不分士人贫富与出身;严格考试程序(任答2方面)。积极影响: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选才范围,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任答两点即可)(5)启示:选拔人才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任答两点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回答问题。如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但是,西汉依然受到内部的王国问题和外部的匈奴问题威胁,需要人才辅助皇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巩固皇权和中央集权,维护西汉安全)等等。人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为西汉选拔了大量人才,如董仲舒、张骞(卫青、霍去病)(2)本意:根据材料“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按‘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可知,按照人才的门第、德、才划分人才的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弊端:根据材料“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已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正官自身“未必定有衡鉴之才”;选材范围,局限于“门第”;根据材料“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门阀把持选官渠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3)创新:根据材料“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可知,改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不同:根据材料“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可知,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根据材料“一律按才学标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知,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4)改革:根据材料“唐朝普遍实行科举制,凡举士,皆重考试”可知,全面通过考试选拔士人;根据材料“通过科举考试,一些家庭出身低微的士人也可以中举”“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可知,不分士人贫富与出身;根据材料“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知,严格考试程序。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选才范围、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5)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选拔人才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而且要多方面考查;人才选拔方式的多元性和创新性;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等方面说明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17.(1)问题:参与察举的人员急剧增加;举荐者选官不实、弄虚作假。目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2)标准:门弟、家世。评价:削弱了中央集权;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安全分析课程设计
- 物联网课程设计安防
- 课程设计淘宝类目
- 足球假摔课程设计
- 2025年教育机构全职教师任聘合同样本3篇
- 2024版投资返租合同3篇
- 2024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信用证业务法务风险监控与预警合同3篇
- 2024数控机床买卖附带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办公场所租赁合同参考模板3篇
- 上海南洋模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函数与导数专题讲座课件
- 心电图基本知识
- 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消防接警员应知应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2024风电场在役叶片维修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