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14.水调歌头编号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教材分析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水调歌头》是人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古诗文。学习古诗文,应以诵读为主,除了诵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比较、鉴赏古诗词。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表达的内在情感。学情分析古诗词篇幅短,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和音律美。学生们喜欢读。但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特别是缺乏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懂得如何鉴赏诗歌的美,以及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成为了重中之重。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法或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自制课件、语文课本。教学媒体选择分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图文作者简介AA知人论世2自制文字诗词大意DH理解诗意10自制文字分析用典作用GB用典7自制文字思想感情IG惆怅落寞6自制填表说明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教学过程环节及学习内容对应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活动新课导入目标11.播放背景音乐《明月几时有》(王菲)导入新课。2.交流作者,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创设情景,引入此词。完成作者填空。自学指导目标2目标1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2.听范读。注意字音,句读dòu和重音。3.抽学生展示朗读,其它学生点评。注意字音,句读dòu和重音。4.分角色朗读。二、疏通诗意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不理解之处可同桌交流。2、学生提出不理解之处,全班交流3、老师抽查口译情况,强调重点词语。(1)把酒:端起酒杯。(2)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3)不胜:经不住。(4)何似:哪比得上。(5)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6)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三、品月论文1.在你所学的古诗词中,有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呢?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2.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3.了解苏轼的生平,进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4.男生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6.“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何理解?多形式诵读诗歌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不理解之处可同桌交流,评价。小组讨论目标2(女生)朗读下片,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小组讨论交流对下片中千古佳句的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展示汇报目标21.小组汇报:(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2.总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围绕月亮,借助月亮,上片:望月(写景,下片:怀人(抒情)。一方面抒发了仕途上的失意,另一方面也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遭贬谪,在中秋之夜不能和亲人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你能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积极、乐观。豁达的胸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拓展探究目标31.如同苏轼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了这首词,你会怎样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呢?用如下句式写话。当我遇到( )时,我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