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模型的应用课件(1)-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函数模型的应用课件(1)-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函数模型的应用课件(1)-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函数模型的应用课件(1)-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函数模型的应用课件(1)-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环节三函数模型的应用(1)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例3,思考相应的问题.问题1如何利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1950~1959年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追问1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y=y0ert”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参数?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答案: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y=y0ert”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y表示经过t年后的人口数,t、y都是变量;y0表示t=0时的人口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y0、e、r都是参数,其中e是已知常数,y0、r是待定的参数.知识应用追问2如何根据我国的数据求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中的参数y0、r的值?答案:要建立我国在1950~1959年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因为y0表示时间为0时的人口数,所以y0为1950年末的人口数55196万,即y0=55196.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有67207=55196e9r,由计算工具,得r≈0.021876.知识应用追问3

根据前面问题的结果,你能写出我国在1950~1959年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吗?并说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函数?其自变量是什么?定义域是什么?答案:根据前面问题的结果,我国在1950~1959年期间的人口增长模型为

y=55196e0.021876t,t∈[0,9],这是一个指数型函数,其自变量是经过的时间t(年),定义域是t∈[0,9].知识应用问题2由问题1所得的人口增长模型与我国1950~1959年的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追问1如何检验所得模型与我国1950~1959年的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知识应用答案: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我国在1951~1958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然后利用问题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列表从数据上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我国在1951~1958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数据对应的散点图,和人口模型的函数图象,观察它们的拟合程度,从图象上进行比较.知识应用追问2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我国在1951~1958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如表1中第二行的数据所示.

利用问题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填入表1中的第三行,并比较数据.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表1年份实际人口总数/万计算所得人口总数/万知识应用答案

分别取t=1,2,…,8,由y=55196e0.021876t可得我国在1951~1958年间的各年末人口总数,完成的数据表如表2所示.从数据上看,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基本相符.表2年份实际人口总数/万计算所得人口总数/万例1

知识应用追问3根据表1中的数据,画出实际人口总数数据对应的散点图,再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55196e0.021876t,t∈[0,9]的图象,观察散点图与函数图象是否相符?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案

观察可知,散点基本在函数y=55196e0.021876t,t∈[0,9]的图象上下浮动,并且紧密贴合着函数图象.由此可以得出,所得模型与1950~1959年的实际人口数据基本吻合.图1例1

知识应用问题3

以问题1中的模型作预测,大约在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答案:将y=130000代入y=55196e0.021876t,由计算器得t≈39.15.所以按照问题1中的模型增长,大约在1950年后的第40年(即1990年),我国的人口就已达到13亿.追问:事实上,我国1990年的人口数为11.43亿,直到2005年才突破13亿.对由函数模型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你有何看法?知识应用答案马尔萨斯人口模型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我们只是依据1950年末和1959年末的数据建立的模型,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处于自然增长状态,因此所得的模型与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基本吻合.而1990年的实际人口数据与模型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在1990年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的人口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增长的.知识应用事实上,因为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过快,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矛盾,所以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条件并不符合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的条件,自然就出现了依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知识应用2010年,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一条水坝的建筑材料(草裹泥)上提取的草茎遗存进行碳14年代学检测,检测出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能否以此推断此大坝大概是什么年代建成的?追问1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满足什么变化规律?据此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来推断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水坝的建成年代?例4知识应用答案:因为死亡生物机体内碳14的初始量按确定的衰减率p衰减,属于指数衰减,所以应选择函数y=kax(k∈R,且k≠0;a>0,且a≠1)建立数学模型,其中a=1-p.追问2

已知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由此你能确定上述函数模型中的参数值吗?例4知识应用答案

根据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将y=k和x=5730代入上式可得k=ka5730.

于是a=,所以例4知识应用问题4

通过追问1,我们建立了利用样本中的碳14的残留量来推测水坝大概建成年代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再结合所给条件,你能推断出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水坝的建成年代吗?例4知识应用答案

由样本中碳14的残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可知,k()x=

55.2%k

.由计算器得

x≈4912.因为2010年之前的4912年是公元前2903年,所以推断此水坝大概是公元前2903年建成的.解得x=例4课堂练习1.物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来描述:设物体的初始温度是T0,经过一定时间t(单位:分)后的温度是T,则T-Ta=(T0-Ta)·e-kt,其中Ta称为环境温度,k为比例系数.现有一杯90oC的热水,放在26oC的房间中,10分钟后变为42oC的温水,那么这杯水从42oC降温到34oC时需要的时间为(

)A.8分钟 B.6分钟 C.5分钟 D.3分钟练习

课堂练习解:由T-Ta=(T0-Ta)·e-kt可得,当90oC的热水,放在26oC的房间中,10分钟后变为42oC的温水时有:42-26=(90-26)·e-10k,解得则当水的温度由42oC下降到34oC时,34-26=(42-26)·e,化简得:,对上边的式子两边取对数得:解得:t=5.故选:C.课堂练习2.一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1500mg以上才有效,而低于500mg病人就有危险.现给某病人注射了这种药2500mg,如果药在血液中以每小时20%的比例衰减,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利用价值,那么从现在起经过(

)小时向病人的血液补充这种药,才能保持疗效.(附:lg2=0.301,lg3=0.4771,答案采取四舍五入精确到0.1h)A.2.3小时B.3.5小时 C.5.6小时 D.8.8小时课堂练习解:药在血液中以每小时20%的比例指数衰减,设从注射了这种药开始经过x小时后,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为ymg,根据题中条件可得

y=2500×(1-20%)x=2500×0.8x,这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1500mg以上才有效,则

2500×0.8x=1500,

0.8x=0.6,两边取对数得:lg0.8x=lg0.6,所以

xlg0.8=lg0.6,可得:

故选:A.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类型的函数模型?给定函数模型,如何根据实际数据确定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