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专题_第1页
哈工大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专题_第2页
哈工大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专题_第3页
哈工大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专题_第4页
哈工大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专题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一、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尽管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无疑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涵,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纵观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人口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二是"空间城市化"观点。该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三是"乡村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乡村与城市(镇)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就是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镇)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鉴于城市化过程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从理论上讲,一个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测度方法应该采用复合指标法,即尽量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考察城市化进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复合指标法却往往行不通。一方面,反映不同内容的指标不能直接进行加减乘除;另一方面,即使可以采用一些复杂的数学手段来解决上述矛盾,但还应看到,城市化的某些内容(例如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是不可能直接作定量分析的。因此,在实际测度城市化水平时都采用主要指标法,而不采用复合指标法。主要指标法是指通过几个最具本质意义、最具象征性,而且便于统计分析的个别指标来反映和描述城市化水平。1、土地利用指标用土地利用指标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具体方法,是计算一定时间内非城市性地域转变为城市性地域的比率。2、人口指标用人口指标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具体方法,是计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式中,Y表示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U表示城市人口;R表示农村人口;N表示区域总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一、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它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革命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几个经济特性使然,以及所谓的“最低临界值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要素流动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空间匹配关系产业关联1、最低临界值原则最低临界值原则,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要达到这个临界值,那么投资者就可能会因其有利可图而作出投资决策。2、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作出的决策是以这个城市现在提供什么为基础的。也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是指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看作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发展阶段。由此可见,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经济规律所驱使,就导致了这种不可逆转的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的倾向,从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呈现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城市化的“接力棒”从此传到了第三产业的身上、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这种后续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公共服务的增加。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的作用,有着显著的不同。如果说,工业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城市数目的增多,即主要是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那么,第三产业促进的是城市软硬体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主要是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这就是二者区别之所在。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诸多动力机制当中,可以分解出两大基本力量,即以农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推力”,和由工业化与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拉力”。这两股力量一“推”一“拉”,使得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不可避免地发生和发展着。世界城市化进程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首先是从发达国家,准确地说,首先是从英国开始的,然后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第一个城市(FirstCities)3000B.C.城邦国家-Mesopotamia河谷人口:25,0002000B.C.巴比伦人口:50,0002000B.C.尼罗河谷(Memphis,Helipolis,Thebes)3000-2000B.C.危地马拉Tikal贸易城市(MercantileCities)1中央集权权力从大量的封建主手中集中到少数国王手中导致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伦敦250,000人口那不勒斯240,000人口米兰200,000人口巴黎180,000人口此外还有许多像罗马、里斯本这样的人口在100,000的城市贸易城市(MercantileCities)2远距离贸易权力集中贸易限制取消(如关税)海洋探险新市场的拓展与开发转口贸易、转运贸易伦敦里斯本利物浦内陆城市则出现衰落(如佛罗伦萨)城市化进程的扩展源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从175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7%~19%提高到了23%。随着技术的扩散和工业革命的广泛传播,城市化进程也由近及远地扩展到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地区:首先是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城市化进程大约开始于1770~1800年;其次是德国和奥匈帝国,起点大约是1800~1830年;再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直到1850~1880年才开始城市化,最后是东欧和南、北欧的其他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被纳入了这个扩展序列。美国是一个例外,在1840年前后,美国掀起了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10.8%,以后每10年大约增加4.5~5.0个百分点,到1880年时,美国的城市化水平(29.5%)已经赶上了欧洲(29.3%)。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1工业革命的角色农业革命制造业革命建筑业革命运输革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2农业工业革命机械化农业生产力↑制造业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形成规模经济大规模分工与生产城市间运输汽轮、火车交通成本↓城市内运输城市规模变大市内交通变得更加迅捷交通成本↓建筑模式摩天大楼、钢结构、电梯土地高度利用、楼宇内垂直运输可行性二、发达国家与“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又称“反城市化”,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退。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在城市化水平继续缓慢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市区中心吸引力下降,郊区成为人们主要的聚居区域。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分散化的原因汽车的大量使用导致人口和就业的郊区化.收入增长、偏好等原因.恶劣环境的扩散导致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过程.城市人口百分比Source:UnitedNations,WorldUrbanizationProspects:The2001Revision(mediumscenario),2002.城市化的趋势世界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主宰世界。当前,世界各地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在发达地区和拉丁美洲,超过70%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在非洲和亚洲,城市人口不到40%。到2030年,亚洲、非洲城市比例将超过50%。到2030年,世界会有60%左右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城市化趋势的说明第三世界城市化问题城市化的一般性标准城市化=居住在城市人口%1950--16%;1985--30%;1995--43%;2000--47%到2005年世界范围城市人口开始占主导地位大城市数量的增长>1百万人口31in1950146in1985486in2025>4百万人口5in195028in1985114in2025欠发达国家(LDCs)的特征-特大城市数量世界的

大城市城市化周期城市化周期第1阶段–

初始阶段:耕种社会,很少的生产剩余第2阶段–

加速阶段:开始发展,增长集中在城市,农村向城市移民第3阶段–

最终阶段: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化稳定在服务经济与通讯技术上城市增长过程1城市化的发展遵循S型曲线,但是依城市不同其倾斜程度会有差异。对于纽约来说,150年时间人口才增加到800万。而以下城市在1980-2000期间人口都有快速增长。Dhaka--8million Lagos--9millionBombay--10million Karachi--7millionDelhi--6million Manila--61/2mil.Jakarta--7million城市化过程2低水平发展人口高速增长亚洲、非洲的未来城市化加快城市增长的源泉60%的增长来自人口自然增长.高人口增长率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8%-15%增长来自边界变更(行政区划)和重新分类25%-32%增长来自城乡移民。许多欠发达国家已经高度城市化了。

在低城市化水平下,其城市增长主要来自移民,而后期则来自自然增长。非洲=33%;拉美=75%;亚洲=38%严峻的问题过度城市化:城市化已经超过了城市所能提供工作的经济容量?成本/收益?大规模集中的成本是否超过了收益?优先?大城市支配城市体系的状况是否已经造成的中等区域中心发展的代价?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总是伴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但是城市化的步伐正在超越创造新工作机会的速度。在第三世界城市中,非正式部门占据就业的1/3到1/2。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正式部门就业机会情况下人们仍然向城市移民?集中的成本vs.收益收益大城市可以将国家贫乏的资源聚集起来。大城市对国家收入贡献巨大。如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1%,财政收入占18%;Lagos制造业产品占Nigeria50%;墨西哥城GNP占整个墨西哥的1/3。市场巨大-规模经济大城市提供广阔范围的货物与服务,是理想的商业区位和地理位置。

成本水供应不足,以及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空气与水质量恶劣交通拥堵与运输问题政治不安定与社会不稳定-

“haves”vs.“have-nots.”住房短缺-1/5到1/2人居住在贫民窟“informalshelters.”城市优先一个城市支配城市体系。美国不仅有NY,LA,&Chicago在城市体系顶端,而且还有Atlanta,Boston,Philadelphia,Seattle,Denver,&Phoenix这样的区域中心,再有就是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许多欠发达国家具有由大城市和很多小城镇组成的城市体系,结果是缺乏区域中心。为什么拥挤和服务不足情况下城市化进程仍然不能停止?“过度城市化”原因农村贫困全球化;出口的需求;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成为重要因素信息不完全,如工作机会对于雇主而言,存在冗余劳动力的优势城市化的某些成本在个体水平上没有被认识到“过度城市化”后果城市化过程中的贫困化上世纪90年代末,拉美地区每10个贫困人口就有6个住在城市。2002年,拉美地区的平均实际收入仅相当于1997年的水平,与1997年相比,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增加了2000万人,总数为2.27亿人,占总人口的44%。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拉美的收入分配已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