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吸收光谱法Contents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仪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抑制197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某市的一栋宿舍楼里,突然发生爆炸,炸死两人,重伤一人。
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很明显,那是屋里的火炉爆炸所造成的。火炉里烧的是劈柴、煤,怎么会爆炸呢?不难断定,一定是炉子里有爆炸物。
这样的“断定”,只不过是理论上的推断。要想用事实证明这一“断定”,却不那么容易。在零乱不堪的现场,公安人员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没有发现爆炸物的痕迹。好不容易,才算找到爆炸的斑痕和细碎的金属屑。
经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从那斑痕中查出了炸药“黑索金”和铅。那金属屑经过光谱分析,表明是铝。
案情终于查明:采煤时,不小心把一支未爆炸的雷管落到煤中。这雷管在这家的火炉中爆炸了,造成了不幸!概述一、历史发展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AAS)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
太阳的连续光谱上有非常多的暗黑吸收线,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就有二万多条,这些吸收线几乎全起源于光球层。由太阳的吸收谱推断,太阳的大气至少含有五十七种以上的元素。此处的太阳光谱过长无法容在同一带上,故将光谱由紫光至红光切割成十等份,每一片光谱的右端续至下一片光谱的左端。
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Varian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第四阶段——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二.原子吸收法的特点:(一)原子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原子发射法的区别三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Beer定律。
1.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区别
1)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原子吸收法:蒸汽相中的基态原子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溶液中的分子(或原子团)
2)吸收光谱的不同原子吸收法:锐线光、线状吸收,半宽约0.01Å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单色光、带状吸收2.原子吸收法与原子发射法的区别
1)定量分析的基础(依据)不同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对特征锐线光的吸收程度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发射的特征频率辐射的强度
2)测定元素的原子状态不同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
(二)原子吸收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10-8-10-10g/mL~10-12-10-14g/mL2.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差(RSD)达1-2%~0.1-0.5%3.选择性高
4.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5.应用广泛岩石、矿石、土壤、大气飘尘、水、植物、食品、生物组织等试样中70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间接测定S、N、卤素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6.缺点
1)不能对多种元素进行同时
2)某些元素测定灵敏度较低(稀土元素、Zr、W、U、B),某些成分复杂的样品干扰较大。AESAASAFS第一节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一、一般分析过程
火焰单色器检测器放大读数助燃气燃气原子化系统试液空心阴极灯二、基态原子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一)基态原子的产生
MX试样溶液雾粒喷入高温火焰中发生蒸发脱水、热分解原子化、激发、电离、化合等一系列过程脱水气化
1)MX(湿气溶液)MX(s)MX(g)
原子化
2)MX(g)M(g)
+X(g)
(二)吸收光谱的产生
激发态能级基态能级图1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之间的关系S0S1S2Sn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互相联系的两个相反过程。光的发射是原子中外层较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较低能级(低激发态或基态)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光的吸收是当基态原子受到外界一定能量作用时,原子外层电子就会从基态向较高能级跃迁,这时就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即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图1)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图2钠原子的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图波长(nm)
2000
1000
800
500
400
300
一般而言,同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线要比吸收光谱线多得多(图2)因为吸收光谱的大多数谱线是原子中的价电子从基态到各激发态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而原子发射光谱中除了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还包括不同激发态之间的相互的跃迁。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它们都简称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三、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关系一定火焰温度下,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火焰中基态与激发态原子数的比例关系服从Bolzman分布定律:Nq/N0=(gq/g0)×e-Eq/KT=(gq/g0)×e-hf/KTNq、N0:分别是激发态、基态原子数
gq、g0:分别是激发态、基态统计权重
K:Bolzman常数(1.38×10-16erg/K)
T:热力学温度
h:普朗克常数f:光的频率1)同一原子,T高,Nq/N0比值高
2)同一T(火焰温度)下共振线波长越长的原子Nq/N0比值越大
3)Nq/N0比值很小,即与基态原子数相比激发态原子数很少。不同温度下某些元素的Nq/N0比值(理论值)
元素共振谱线nm2000K2500K3000K
K766.491.68×10-41.10×10-33.84×10-3Na589.009.86×10-61.14×10-45.83×10-4Ca422.671.22×10-73.67×10-63.55×10-5Fe371.992.29×10-91.04×10-71.31×10-6Cu324.754.82×10-104.04×10-86.65×10-7Mg285.213.35×10-115.20×10-91.50×10-7Zn213.867.45×10-156.22×10-125.50×10-10四、谱线的轮廓及其变宽1.谱线的轮廓:入射光的强度随频率而改变。如果入射光不是绝对的单色线,则吸收线的频率也是变化的、非单一的。从理论上,原子中电子能级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其发射或吸收谱线应该是单频的。但是实际上原子吸收线并不是严格单色和无限细的,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在中心频率f0处吸光最强、透光最少。若以吸收光强度与频率作关系图即可得到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图。是一个围绕f0并且具有一定频率宽度的峰形吸收。
峰的最大吸收系数Kf0所对应的频率就是原子的特征吸收频率即中心频率f0,而峰值吸收系数一半处的频率范围△f称为吸收线轮廓的半宽度。常被用来表示吸收线的轮廓。约为0.001-0.01nm。Iff0fKfKf01/2Kf0△ff0f透光强度(If)—频率(f)
的关系曲线吸收线的轮廓2..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1)自然宽度无外界影响时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10-5nm(2)多普勒变宽10-3nm
也称热变宽。是由于原子受热后在空间作无规则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变宽。其值与原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与火焰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3)压力变宽也称碰撞变宽。原子蒸汽中的气体压力升高会使粒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机会增加,而引起吸光原子与蒸汽中的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稍有变化,使吸收频率变化而导致谱线变宽。洛沦兹不同元素原子碰撞10-3nm
赫鲁兹马克同种元素原子碰撞10-3nm(4)自吸变宽在空心阴极灯中,激发态原子发射出的光被阴极周围的同类基态原子所吸收的自吸现象也会使谱线变宽,同时使发射强度变弱。自吸变宽随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5)场致变宽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五、原子吸收的测量——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1.积分吸收与原子数(浓度)的关系由于原子吸收光谱中共振吸收线和共振发射线都不是单频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频率宽度的峰形吸收(或发射)。因此应用Beer定律来描述吸光度与原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显然不够严格。常采用积分吸收或峰值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Kfdf=K’N0
公式表明:积分吸收值与单位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这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原子吸收谱线的带宽仅0.001-0.01nm,要在如此小的波长范围内测量它的积分系数实际上很难进行,因为:
1)对单色光的纯度要求很高,一般光源不能满足
2)对仪器的分辨率要求很高(50万倍),一般仪器不能满足2.锐线光源
Walsh(1955)提出:在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峰值吸收(即吸收谱线中心波长的吸收系数)同被测原子浓度也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中心波长吸收的测量代替积分吸收系数的测量。同时,锐线光源的出现解决了测定峰值吸收的难题。锐线光源是指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1/5的辐射线。它所发射的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一致,都在f0处。
由于吸收谱线与发射谱线的中心频率(波长)重合,而且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带宽△λ’要比吸收线的带宽△λ小得多,可以认为在发射线带宽△λ’范围内原子吸收系数为常数,并正比于中心波长λ0
处的吸收系数。△λ=0.001-0.005nm△λ’=0.0005-0.002nmλ0(f0)λ(f)火焰中的吸收线与空心阴极灯的发射线比较I
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Kf0)在一定条件下与积分吸收成正比,可以代替积分吸收。由于峰值吸收系数Kf0与基态原子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在实际中不必求Kf0值,根据Lambert定律A=lg(I0/I)=kN0
即用锐线光源测得的吸光度A值与基态原子数(浓度)N0成正比。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框图结构和原理1.结构: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记录仪2.原理: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从光源发射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通过原子化器中的基态原子,部分作用光被待测原子的原子蒸气吸收,分析光进入单色器,再照射到检测器上,产生交流电信号,经放大后在读数指示器显示(吸光度)。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主要不同点在于光源辐射的作用光被旋转折光器分为两束光强相同的光,其中一束通过原子化器(通过样品),另一束不通过原子化器,作为参比光束。之后两束分析光都通过单色器、检测器。通过测定参比光束光源强度的波动,达到消除光源强度不稳定所引起的漂移,使测量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3.特点:(1)光源是特殊的锐线光源。(2)样品室是能使被测样品原子化的原子化器(3)分光系统的作用只是选出分析线,同时减少背景干扰二、光源1.对光源的要求:
1)稳定性好
2)发射强度高
3)使用寿命长
4)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且其半宽度要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5)背景辐射小空心阴极灯、蒸气放电灯、高频无极放电灯和可调激光器均可满足以上要求,其中空心阴极灯较常用。高频无极放电灯可调激光器用不同的待测元素作阴极材料,可制成相应的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这种只能发射一种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单一元素空心阴极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由阴极高速射向阳极,在此过程中,电子与惰性气体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造成对阴极表面的猛烈轰击,使阴极表面的原子被溅射出来接着又被这些粒子或电子撞击而被激发到激发态,但很跨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并同时辐射出该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的作用光.影响谱线性质之因素:电流、充气种类及压力。电流越大,光强越大,但过大则谱线变宽且强度不稳定;充入低压惰性气体可防止与元素反应并减小碰撞变宽。三、原子化系统原子化: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变成气态的能吸收特征辐射的基态原子的过程。要求:原子化效率高,记忆效应小,噪音低原子化系统:完成原子化过程的装置。也称原子化器。可分为:
1)火焰原子化法:应用化学燃烧火焰使试样原子化的方法。
2)无火焰原子化法:靠热能或电加热手段实现原子化的方法。1.
火焰原子化器全消耗性:将试液直接喷到火焰上予混合型:将试液雾化后再喷到火焰上原子化效率高,固常采用预混合型原子化器包括雾化器和燃烧器两部分
1)雾化器包括喷雾器和雾化室,雾化器将试样溶液雾化,喷出的雾滴碰在撞击球上,进一步分散成细雾。要求雾化效率高、喷雾适量、雾滴细微均匀且重现性好。雾化器效率除与雾化器结构有关外,还取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助燃气压力、流速和温度2)燃烧器分孔型和长缝型两种,为了加长吸收光程多采用长缝型燃烧器。燃烧器可以上下、左右调节,使空隙阴极灯发出的共振光束能准确地通过火焰原子化层。3)原子化过程:(1)
溶剂转移阶段:溶液在喷雾器中被雾化成细小雾珠,一部分脱溶剂后进入燃烧器。(2)
蒸发阶段:在燃烧器的火焰中,雾滴经历脱溶剂、溶融、蒸发等过程变成了气态分子(3)
原子化阶段:气态分子变成原子,原子化过程伴随离解、电离、化合、还原等一系列反应。4)火焰类型和火焰状态的选择火焰温度的选择:
(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最高温度2600K能测35种元素。按火焰燃气和助燃气比例的不同火焰分为三类: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stoichiometric)、富燃性火焰(fuel-rich)和贫燃性火焰(fuel-lean)。化学计量火焰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此火焰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又称还原性火焰。火焰呈黄色,层次模糊,温度稍低,火焰的还原性较强,适合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refractoryoxide)元素的测定。贫燃火焰又称氧化性火焰,即助燃比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氧化性较强,火焰呈蓝色,温度较低,适于易离解、易电离元素的原子化,如碱金属等。★常用的火焰状态①中性火焰:a:b=1:3②富燃性火焰(还原焰):a:b>1:3③贫燃性火焰(氧化焰):a:b<1:3a—C2H2b—氧化剂中性火焰:层次清晰,温度高,背景低,干扰小,火焰稳定。适用于大多数元素测定。富燃性火焰(还原焰):温度较低,噪声较大。适用于测定易氧化而且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如铝、钛、钼、铬等。贫燃性火焰(氧化焰):火焰燃烧充分,氧化性强,适用于测定不易氧化的元素。如碱金属等。2.无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1)结构无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atomizationingraphitefurnace)。石墨炉原子化法的过程是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以产生高达2000-3000℃的高温使试样经过干燥、蒸发和原子化。石墨炉组成:包括电源、保护系统和石墨管三部分。电流:10~25V400~600A温度:可达3000K以上取样量:1~100ul液体或数毫克固体样品Ar或N2冷却水石墨管石墨管示意图进样阀(2)原子化过程干燥温度oC时间,t净化原子化灰化虚线:阶梯升温实线:斜坡升温a.
干燥:温度80-120度,时间:20~30秒。先用小电流加热,以除去样品中的溶剂,溶剂为水的需加热至100℃左右除去水分。以防止试样突然沸腾或渗入石墨炉壁中的试液激烈蒸发而引起的飞溅。
b.
灰化:温度:350-1200度,时间:20-60秒。升高温度使试样中盐类分解并赶走阴离子,破坏有机物,除去易挥发基体或其它干扰离子。即除去共存的有机物质或低沸点无机物烟雾的干扰。c.
原子化:温度1500-3000度,在高温下使以盐类或氧化物存在的试样待测元素挥发并解离成基态原子。原子化阶段的基本考虑是怎样以一定的速度使分析元素的信号峰从基体中分离出来,因此在所选定的条件中应保护热量、原子化时间、停留时间等足够稳定。d.
净化(热除):温度3500度,时间3秒。除去石墨管中残留物质,消除其记忆效应,以便下一个试样的测定。(3)特点优点:A.灵敏度高:不稀释、不损失,因此原子化效率比火焰法高几百倍,原子蒸气在原子化器的停留时间约1s或更长,测定绝对灵敏度很高,因此灵敏度高达10-12克,有的元素高达10-14克。B.干扰小:它没有火焰引起的噪声,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控温(最高温度可达3000℃),噪声低。对于能在低温蒸发的干扰元素,可先将其分馏除去,然后升温至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温度,使温度不太高,从而使得待测元素的激发、电离和其它化学反应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C.特别适合测定易形成氧化物的元素,由于采用惰性气体除氧技术、石墨管本身提供大量碳,使得样品处于强还原状态中。D.样品用量少:液体、固体试样都可以直接测定,液体试样1-100µl,固体试样20-40mg。缺点A.重现性较差:由于进样量很小,偏差较大,一般都要进行背景校正。B.操作较麻烦,要求配套条件较多:要求低电压高电流的电源、水冷却、石墨管、惰性气体或高纯度氮气等设备,费用较大;时间较长。C.记忆效应的影响:特别是难熔元素测定时,石墨管经一定次数使用后记忆效应会加剧。3.低温原子化法低温原子化法又称化学原子化法,其原子化温度为室温至摄氏数百度。常用的有汞低温原子化法及氢化法。a.汞低温原子化法汞在室温下,有一定的蒸气压,沸点为357C。只要对试样进行化学预处理还原出汞原子,由载气(Ar或N2)将汞蒸气送入吸收池内测定。b.氢化物原子化法适用于Ge、Sn、Pb、As、Sb、Bi、Se和Te等元素。在一定的酸度下,将被测元素还原成极易挥发与分解的氢化物,如AsH3
、SnH4
、BiH3等。这些氢化物经载气送入石英管后,进行原子化与测定。4.原子捕集技术一种在火焰中预富集被测元素以提高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灵敏度的技术。冷凝管捕集法缝管捕集法A.冷凝管捕集法将一根石英或金属捕集管置于预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的火焰中,管内通冷却水,当由雾化器喷入试液时,待分析物被冷凝在捕集管的外表面。排出捕集管内的冷却水,捕集管升温,使凝聚在管外表面的分析物迅速蒸发、原子化,在捕集管的上方提供很高的原子密度,产生高的吸光度,从而达到提高测定灵敏度的目的。B.缝管捕集法是一种延长试样在火焰中停留的时间来提高灵敏度的技术。将一个具有狭缝的石英管狭缝向下置于火焰中,原子蒸气由狭缝进入石英管,光束通过石英管内的原子蒸气进行测定。由于自由原子在石英管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又有较长的吸收光程,因此,可提高灵敏度。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方法一、定量分析方法1.样品前处理的一般方法消化(干法、湿法)2.样品液的测定及计算a.
标准曲线法:其缺点是基体影响比较大,只适合组成简单的试样分析,在高浓度处常出现弯曲。b.
标准加入法:当试样基体复杂,难于配置与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时,利用外推法求样品中元素含量。步骤:将待测样品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已知浓度为C的溶液0、V、2V、3Vml然后稀释到一定体积测定A值并作C-A图将曲线外推,外推线与横轴交点CX即为样品浓度特点:a.
能消除分析中的基体干扰,但只有干扰因素对不同浓度的元素影响一致才有效。b.
该法不能扣除背景干扰c.
所加标液应与被测样品中元素浓度尽量一致,d.
吸收值尽可能在线性范围和适宜的读数范围内二、测量条件的选择1.
空心阴极灯电流:空心阴极灯的发射特性取决于工作电流。灯电流过小,放电不稳定,光输出的强度小;灯电流过大,发射谱线变宽,导致灵敏度下降,灯寿命缩短。选择灯电流时,应在保持稳定和有合适的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工作电流。通常选用最大电流的1/2-2/3为工作电流。实际工作中,最合适的电流应通过实验确定。空极阴极灯使用前一般须预热10-30min。2.
分析线通常选择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在分析被测元素浓度较高试样时,可选用灵敏度较低的非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如镍在232.0纳米处的共振线,但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341.48纳米作为分析线。3.进样量进样量过小,信号太弱;过大,在火焰原子化法中,对火焰会产生冷却效应;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会使除残产生困难。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验测定吸光度值与进样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进样量。4.狭缝宽度狭缝宽度的选择要能使吸收线与邻近干扰线分开。当有干扰线进入光谱通带内时,吸光度值将立即减小。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为应选择的合适的狭缝宽。原子吸收分析中,谱线重叠的几率较小,因此,可以使用较宽的狭缝,以增加光强。在实验中,也要考虑被测元素谱线复杂程度,碱金属、碱土金属谱线简单,可选择较大的狭缝宽度;过度元素与稀土元素等谱线比较复杂,要选择较小的狭缝宽度。5.火焰类型的选择:原则是A:在火焰中易形成难离解化合物或耐热氧化物可用高温火焰,如氧化亚氮-乙炔焰。B.对于易电离和易挥发的碱金属等可采用低温火焰,如空气-丙烷火焰。C.一般元素可采用空气-乙炔火焰火焰高度的选择火焰:火焰按高度可分为三个区A.氧化焰B.过渡焰C.还原焰A.氧化焰6-12毫米适合大多数元素的测定,该区火焰稳定、温度高、干扰少、对紫外吸收不太强,但灵敏度稍低。B.过渡焰
4-6毫米,该区稳定性稍差,干扰多,但灵敏度较高,适合于铅、锡、硒等低灵敏度元素测定。C.还原焰4毫米以下稳定性差,干扰多,但灵敏度最高,适合于长波段元素分析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抑制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可分为三类:一、光谱干扰二、物理干扰(基体干扰)三、化学干扰一.光谱干扰光源在单色器的光谱通带内存在与分析线相邻的其它谱线,可能有下述两种情况:
1.1.与分析线相邻的是待测元素的谱线。这种情况常见于多谱线元素(如Ni、Co、Fe)。如镍的分析线232.0nm附近有231.6nm的光谱线,由于吸收系数不同,使工作曲线弯曲。消除的办法是另选分析线或减小狭缝宽度以滤去不必要的谱线。1.2.与分析线相邻的是非待测元素的谱线。如果此谱线是该元素的非吸收线,同样会使欲测元素的灵敏度下降,工作曲线弯曲;如果此谱线是该元素的吸收线,而试样中又含有此元素时,将产生“假吸收”,产生正误差。这种干扰主要是由于空心阴极灯的阴极材料不纯等,且常见于多元素灯。若选用具有合适惰性气体,纯度又较高的单元素灯即可避免干扰。1.3空心阴极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主要来自灯内杂质气体或阴极上的氧化物。连续背景的发射不仅使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弯曲,而且当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处于连续背景的发射区时有可能产生假吸收。灯的连续背景发射是由于灯的制作不良,或长期不用而引起的。可将灯反接,并用大电流空点,以纯化灯内气体,经过这样处理后,情况可能会改善。否则应更换新灯。2.与共存元素的光谱线重叠引起的干扰可选用待测元素的其它光谱线作为分析线,或者分离干扰离子来消除干扰。3.与原子化器有关的干扰
3.1原子化器的发射来自火焰本身或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可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倍噪比。3.2背景吸收(分子吸收)
来自原于化器(火焰或无火焰)的一种光谱干扰。它是由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以及高浓度盐的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所引起的。它是一种宽频带吸收。(包括火焰本体吸收、金属盐颗粒吸收、光散射损失)例如,碱金属卤化物在紫外区有吸收;不同的无机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波长小于250nm时,H2SO4
和H3PO4有很强的吸收带,而HNO3和HCl的吸收很小。因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多用HNO3和HCl配制溶液。3.3背景校正方法一般采用仪器校正背景方法,有邻近非共振线、连续光源、Zeeman效应等校正方法。(1)邻近非共振线校正法背景吸收是宽带吸收。分析线测量是原子吸收与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AT,AT在分析线邻近选一条非共振线,非共振线不会产生共振吸收,此时测出的吸收为背景吸收AB
。两次测量吸光度相减,所得吸光度值即为扣除背景后的原子吸收吸光度值A。(2)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法目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一般都配有连续光源自动扣除背景装备。连续光源用氘灯在紫外区;碘钨灯、氙灯在可见区扣除背景。D2lampbackgroundcorrection(3)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法利用谱线在磁场的分裂(塞曼效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克服了氘灯法扣背景的局限性,适用波长范围宽(190—900nm),扣除准确,扣除能力强,高达1.7吸光度也可扣除,并且基线稳定等。当光源置于足够的外磁场中时,光源发出的每一条光谱线都将分裂成几条波长相差很小的偏振化谱线,这一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强磁场中-+
分线的偏振方向与磁场平行,波长不变,作分析线;-和+的偏振方向与磁场垂直,波长稍有不同。基态原子对分线产生吸收,对-和+分线无吸收,而背景对-、、+分线均有吸收。用旋转式检偏器把、±分线分开,用分线吸收值减去±分线吸收值
A待测=A线-A线=A待+背-A背塞曼二、基体干扰(物理干扰)指试样溶液在输送、雾化、溶剂的蒸发和挥发等过程中由于溶剂或溶质的物理性质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干扰。如溶液的粘度会影响进样的速度表面张力的变化会影响雾滴的大小及雾化效率溶剂的蒸气压会影响试样的蒸发速度和凝聚损失。克服的办法是配制相似溶液或用标准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货运代理与清关服务协议
- 墓碑制作技术规范及保障方案
- 2024年创业贷款合同模板
- 2024年企业数据共享与安全保护合同
- 2024年全新版短期汽车租赁协议
- 2024年吊车安全操作保证协议
- 2024年LED产品订购协议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代运营复杂协议
- 医院防汛应急处理及病患安全方案
- 2024年大型火力发电厂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和分析 课件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生涯发展展示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学课件
- 小学课爱国主义教育教案
- 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亭、廊、榭、舫75页PPT课件
-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用法PPT参考幻灯片
- 钢结构网架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 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 少先队鼓号队常用鼓号曲谱
- 土方运输次数登记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