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史1编辑课件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第一节背景第二节皇家园林第三节私家园林第四节寺观园林第五节其他园林2编辑课件第一节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一、历史背景: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魏:220——265年,洛阳,曹丕;蜀:221——263年,成都,刘备;公元263年,魏灭蜀。西晋;265——316年,洛阳,司马炎;吴:222——280年,建康/南京,孙权。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3编辑课件一、历史背景300年,西晋出现八王之乱;304年,匈奴族刘渊起兵反晋开始;黄河流域匈奴、氐、羯jié、鲜卑bēi及羌等族,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战乱迫使一部分士族和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南迁至长江下游和东南地区。东晋:317——420年,建康,司马睿;(陶渊明、顾恺之)南朝:420——589年,建康,宋、齐、梁、陈;(范缜、祖冲之、王羲之)北朝:439——589年,16国,北魏贾思勰、宣传佛教,开凿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东魏、北齐西魏、北周534年4编辑课件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於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公元534年分裂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定都长安。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东魏,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城。隋,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位夺称帝,国号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历时369年分裂的中国再度统一。
一、历史背景5编辑课件二、文化背景动乱的社会,影响到意识形态上儒家独尊的地位,人们敢于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思想解放带来人性的觉醒。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普遍流行消极悲观的情绪,滋长及时行乐的思想;魏晋之际,皇室与门阀士族之间、士族集团之间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旦牵涉其中,荣辱生死毫无保障。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更有所发展,并导致行动上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和玩世不恭。西晋:朝廷上下敛聚财富,荒淫奢靡成风。(石崇与王恺斗富)6编辑课件玩世不恭:对政治厌恶(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和对现实不满(促成了新兴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现世学说的流行)。老庄、佛学和儒学相结合形成玄学。一些士人成为玄学家,主张自然为本。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其表现为:一是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动;二是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7编辑课件1、饮酒、服食、狂狷:目的想要暂时摆脱名教礼制的束缚。饮酒:暂时回避现实,麻醉自己。服食:吃五石散或曰寒石散(食药后浑身发热,要到郊野走动行散,增加了接近大自然的机会)理想的精神寄托:到远离人事扰攘的大自然环境中。(战乱迫使人们对老庄哲学: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进行再认识;玄学的返璞归真;佛家的出世思想;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山水是最“自然”、最“真”的,是他们心目中真善美的寄托和化身,这种“真”表现为社会意义的“善”和美学上的“美”,这就是他们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二、文化背景8编辑课件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两者关系密切。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是产生隐士、滋生隐逸思想的温床;魏晋南北朝产生大量的隐士,其成分复杂,他们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形成许多隐士集团;最著名的两个:竹林七贤和白莲社(最大,僧人慧远在庐山发起,庐山东林寺)。9编辑课件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启导着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大自然山水再认识和理解,于是社会上又普遍形成了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晋室南渡后,江南一带的优美的山水风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东晋和南朝的游山玩水之风更盛。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上升到较高层次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兴盛。(同步发展)10编辑课件两晋南北朝时,山水艺术(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有了很强劲的发展势头。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功力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后世传统的美学思想核心。文人士大夫通过直接鉴赏大自然或借助于山水艺术的间接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11编辑课件东晋提倡信仰佛教,当时有名的僧人:法显、慧远等,随着佛教勃兴,佛寺建筑大发展,木塔、砖塔在南北朝兴起。伴随佛教而来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取得重大成就:(北魏)敦煌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是中国艺术的宝库;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东晋)顾恺之绘画:《女史箴图》;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等。12编辑课件文学:魏晋时期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出现了大量山水诗文(名士游山玩水为山水诗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园林成为诗画艺术的载体,构园时讲究意境的创造,标志着我国园林从写实向写意过渡,升华到一个新阶段。(山水诗文与山水风景互相浸润启导)。代表作品:谢灵运的山水诗《山居赋》,庚信的《小园赋》,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编辑课件敦煌石窟14编辑课件敦煌石窟石窟: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15编辑课件大同云冈石窟16编辑课件大同云冈石窟17编辑课件洛阳龙门石窟18编辑课件洛阳龙门石窟19编辑课件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20编辑课件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21编辑课件甘肃炳灵寺石窟22编辑课件甘肃炳灵寺石窟23编辑课件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被利用而纳入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另外,建筑技术的进步与观赏植物普遍栽培,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树木作为观赏对象:晋人稽含《南方草木状》(有关岭南所产花卉的专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论及花卉栽培的情况。24编辑课件木结构的梁架、斗拱已趋于完备。木结构建筑已完全取代了两汉的夯土台榭建筑,单层或多层,大量的木塔建筑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准。砖塔是砖结构技术进步的标志;石工技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石窟开凿。建筑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园林的规划有粗放转变为细致精密的设计,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25编辑课件第二节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都城进行宫苑建置。其中建都比较集中的几个城市有关皇家园林的文献记载较多: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这三个地方的皇家园林大抵都经历了若干朝代的踵事增华,规划设计上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一、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漳水北岸;曹操封邑、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之都。1、相传为春秋时期齐桓公所筑。2、战国魏文侯派西门豹为邺令,兴修水利,千里荒原变成丰腴之地。3、东汉末年,曹操开凿运河,沟通河北平原的河流航道,形成以邺城为中心的水运网络,盛产稻谷。再经以后历朝的经营而成为北方的稻米之乡。26编辑课件因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曹操以此为割据政权的根据地,进行城池、宫苑之建设。(1)城市建设城市结构严整,宫城为中心,具有南北轴线;东西干道把全城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居住坊里,北区为宫禁及权贵府邸(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寓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漳河穿城而过,提供居住坊里和宫苑用水(长明沟之水引入园内,开凿水池创为水景兼作养鱼)。27编辑课件坊里长明沟28编辑课件(2)宫苑建设:铜雀园毗邻宫城之西,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相传为曹操打算“铜雀春深锁二乔”。该园西北筑有三台:金虎台、铜雀台和冰井台(贮藏冰、炭、粮食),三台之上有飞阁连接,凌空而起宛若长虹,达到了我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曹操父子在此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建安风骨”的美誉。另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是一所兼有军事坞堡性质的皇家园林。阁道:又称飞阁,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阁道29编辑课件4、后赵宫苑建设(1)铜雀园335年,石虎继位,迁都邺城,修葺三台,铜雀台加高二丈。(2)华林园:位于城北石虎所筑。园内开凿大池“天泉池”,引漳水,与宫城的御沟联通成完整的水系。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注入天泉池。三月上巳,皇帝、皇后百官临水宴游。园内栽植大量果树。5、前燕慕容熙兴建御苑:龙腾苑。6、538年,东魏扩建邺城南部,新城为旧城的两倍。7、571年,北齐后主高伟在南邺城西郊兴建仙都苑。30编辑课件31编辑课件周围数十里,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封土堆筑为五座山,象征五岳;引漳水分流四渎为四海——东、西、南、北海,再汇为大池/海。海中仍有三个洲岛,象征三神山,这种象征手法较前又推进了一大步。整个水系延绵长达12.5公里,可泛舟通船。北海之中建密作堂(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物),每层用木雕成歌姬、乐伎、仙人、菩萨、力士等,体内装机枢以动作。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建筑群:城堡和贫儿村。其余楼台亭榭之点缀,不计其数。意义: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是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象征手法的发展;从建筑的名称看出,形象相当丰富,密作堂、城堡和贫儿村等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32编辑课件二、洛阳:曹魏、西晋、北魏(南北朝时期)的都城。1、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有名的有芳林园(1)城市建设参照邺城的宫城规制,以太极殿、尚书台为外朝,其北为内廷,再北为御苑“芳林园”,与从南宫门到南城门的御街铜驼街构成城市中轴线,开创了皇都规划的新格局。对洛阳的水系又作了一次全面的整治,在城的西北角增建金镛城,加强宫城防卫能力。(2)园林建设:芳林园(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相当于“大内御苑”。园的西北堆筑土石山——景阳山,山上广种松竹;东南为池陂“天渊池”(挖作流杯沟,曲水流杯最早出现于魏),引榖(gu)水,创设各种水景(流水与禽鸟雕刻小品结合于机枢运用而做出各式水戏),提供舟行游览之便;池中有九华台,台上建清凉殿;养蓄山禽杂兽,多有楼观建置,初步形成了一处以水景为主的宫苑,全面移缩大自然山水景观。殿宇森列并有足够的场地进行上千人的活动和表演“鱼龙曼延”的杂技。仍保留着东汉苑囿的遗风。33编辑课件2、西晋时,城市和宫苑多沿曹魏旧制,新的建树不多。
3、北魏孝文帝(493)在考察建康城市建设情况后制定了新洛阳的规划方案,开始大规模的改造、整理和扩建工程。(1)城市建设功能分区更明确,规划格局更完备。“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动的中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建筑体型的变化形成一个强烈节奏感的完整的空间序列,以此突出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象征。这个城市的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三套城垣:宫城、内城和外城;外城大部分为居民坊里。城市内供水设施更完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而城市园林十分兴盛。34编辑课件35编辑课件(2)园林建设:华林园利用曹魏华林园的大部分基址改建而成。蓬莱山上的仙人馆与钓鱼殿之间“并作霓虹阁,乘虚来往”;姮(heng)娥峰上则“飞阁相通,凌山跨谷”霓虹阁:架设在建筑物之间的高架廊道,好像虹一样拱起,即飞阁。作用:为游人提供来往交通之方便;丰富了建筑群体的轮廓形象,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增加园林仙境气氛的用意。景阳山南的百果园,栽植不同种类的果树林。意义:华林园历经曹魏、西晋至北魏200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成为当时北方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一定地位。36编辑课件37编辑课件三、建康建康即今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建都之地。1、城市建设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和军事上的地位。吴:西苑、太初宫、显明宫;修整河道和供水设施,先后开凿了青溪、潮沟、运渎和秦淮河,改善了城市的供水和水运,城市日益繁荣;出城之南至朱雀航,居住官府衙署,居民宅室延绵西至长江岸;大体奠定了此后建康城的总体格局。2、园林建设:东晋:作新宫,称建康城/台城;城北的人工湖:玄武湖,对宫苑建设至关重要。宋以后,皇家园林历代均有新建、扩建和添改的,梁武帝时臻于极盛的局面。侯景之乱,皇家园林破坏殆尽,陈立国重新加以整建。皇家园林特点:规模不太大,规划设计上比较精致,内容豪华:文人笔下“六朝金粉”的主要表现。38编辑课件39编辑课件代表园林:(1)大内御苑: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不断经营,成为贯穿南朝的南方重要的皇家园林。引玄武湖水入园。东晋,开凿天渊池、堆筑景阳山、流杯渠、修建景阳楼,园林初具规模,显示一派有若自然天成之景观。梁代,达到鼎盛时期。景阳山上建通天观,以观天象,当时的天文学家何承天、祖冲之都曾在此工作过。陈,重建,在光昭殿前为宠妃张丽华修建著名的三阁:临春、结绮和望仙,其间有飞阁相连。(2)行宫御苑:乐游苑
覆舟山南麓,又名北苑,始建于刘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山借景,北临玄武湖。是台城的重要屏障。苑内藏冰,与邺城铜雀台冰井台之藏冰、洛阳北魏华林园之藏冰有着同样的用意。40编辑课件南朝的玄武湖: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加以人工筑造而成的山水园。41编辑课件皇家园林综述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的功能,规划设计更加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有用石堆叠山的做法,选稀有石材;水体的形象多样化,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再运用机枢而创为各种特殊的水景。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一定的比重;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观阁等多层建筑物以及飞阁都是沿袭秦汉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台不多见。佛寺和道观等宗教建筑偶有在园林内建置的;寺在汉代本来是一种驿站建筑物,这时开始引进宫苑,变成点缀园景的园林建筑。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造园的主流仍然追求皇家气派,但在时代美学思潮影响下,或多或少透露出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东晋华林园)42编辑课件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有时还有著名文人参与营造。曲水流觞(民间的游憩活动,原出于先秦的修禊xi活动,这时已成为盛行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诗酒酬唱的社交聚会。)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应用了一些写意的手法,园林的创作方法由写实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上代的“宫”“苑”外,称“园”的也较多了。大内御苑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供皇帝就近日常游憩,捍卫皇居,对隋唐以后皇都的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43编辑课件曲水流觞44编辑课件第三节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雅好自然虽成为社会风尚,但那些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而且要付出长途跋涉之艰辛。为了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兴起私家造园之风。南朝尤为突出。文人士大夫爱好园林、热忠于造园,必然善于鉴赏园林,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南朝时,这种心态才完全成熟起来。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其中有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山水风景地带的庄园、别墅园。45编辑课件一、城市私园——宅园、游憩园1、北方城市宅园:以北魏洛阳诸园为代表北魏迁都洛阳(494)后,进行全面汉化并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人民因北方的统一而获得暂时的休养生息;洛阳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人口增多,居住坊里共200多个,大量的私家园林就散布在这里;洛阳外城西部的“寿丘里”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手段。宅园:假山、水体、花木、多种园林建筑(形象丰富、多种功能)。46编辑课件47编辑课件代表:北魏张伦宅园(孝明帝时官至大司农少卿)
人工叠山理水,“有若自然”。
大假山景阳山(土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已经能够把自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地表现出来。园内高树成林(历史悠久,可能是旧园的基址),蓄养多种珍贵禽鸟,则尚保持着汉代遗风。在洛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规模不可能太大,唯其小而又能全面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必须从写实过度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创作手法的一个飞跃。48编辑课件2、南方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享受也为了争奇斗富,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绮靡的园林景观。代表:(1)茹法亮的私园吴兴武康人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息,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49编辑课件(2)南齐文惠太子--玄圃南齐的文惠太子(南齐武帝之长子)于建康台城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园内“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一千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到梁代,成为了南朝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50编辑课件(3)梁朝湘东王萧绎的湘东苑以真山水为蓝本,以山水为主题
湘东王(梁武帝的弟弟)造湘东苑,穿池构山,跨水有阁、斋、屋。斋前有高山,山有石洞,蜿蜒潜行二百余步。山上有阳云楼,楼极高峻,远近皆见。或倚山、或临水,或借景于园外,山水主题十分突出,是南朝的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
这个时期的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51编辑课件城市私园的特点:(1)多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亦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2)设计精致化出现置石、石砌筑水池驳岸、水景多样(理水技巧成熟);用树木与山水配合分割园林空间;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通过窗户的“框景”沟通室内外的空间。(3)规模小型化讲究小而精的布局以及小中见大的设计。造园的创作手法由单纯的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过度。52编辑课件1、北方郊野庄园别墅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即金谷园。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作乐的场所。
金谷园是为游赏并兼有地主庄园性质的园林,主题是以池沼花木为重点,风景更显静雅。
二、郊野的庄园、别墅53编辑课件2、南方郊野的庄园别墅会稽谢氏庄园是当时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谢灵运《山居赋》(当时山水诗文的代表作之一),对这座别墅的开拓过程,如何利用山水风景地带而“相地卜宅”经之营之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布局如何收纳远近借景。“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开启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54编辑课件第四节寺观园林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东汉,佛教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指定洛阳白马寺庋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但未受到社会的重视;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的局面,思想的解放为各种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条件。外来的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受到人民的信仰;同时也得到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扶持。于是流行起来。55编辑课件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道教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正符合于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留恋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流行,同时也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利用而兴盛起来。佛、道盛行,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山野地带。56编辑课件1、寺观园林的特点随着佛教的传布,逐渐被儒学化,佛寺建筑亦逐渐被汉化,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无根本的差异。宗教建筑的世俗化,意味着寺观建筑无非是住宅的放大或宫殿的缩小。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二、寺观园林的特点与布局57编辑课件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美学思潮(自然美)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58编辑课件59编辑课件60编辑课件“舍宅、舍宫为寺”,从而使寺观园林与皇家、私家园林无一些实质性的区别。如河南登封,崇岳寺→北魏皇家的离宫。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北魏修建时把庙宇修建成园林的形式。61编辑课件62编辑课件63编辑课件64编辑课件2、寺观园林的布局佛教建筑在总的布局上,有供奉佛像的殿宇和附属的园林部分,这和私家园林居住与园林部分类似,因此构成佛寺园林。寺观园林的三种情况: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65编辑课件1、前导部分:山林寺庙中从普通的外围环境——寺庙主体建筑、尘土凡界——净土过滤。图2、崇拜部分:寺庙中的主体建筑部分,占据主要部位,按宗教的强弱来排列。图三、风景区寺庙的组成66编辑课件67编辑课件68编辑课件69编辑课件70编辑课件71编辑课件72编辑课件73编辑课件74编辑课件75编辑课件3、生活部分:方丈室、僧室、斋室、厨房、浴室、禅房、客房建筑等。图4、游览部分:寺庙对外的游览区域及外围的自然风景区。各个寺庙的建立,引导着风景区的开发,如九华山、庐山等76编辑课件灵隐寺77编辑课件崇圣寺三塔
78编辑课件79编辑课件80编辑课件81编辑课件82编辑课件四、寺庙选址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洁净场所。1、选址的原则:①靠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②靠近树林以便采薪,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③地势向阳背风和良好的小气候、易于排洪。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地段往往自然风景比较好,“深山藏古寺”就是寺观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83编辑课件84编辑课件85编辑课件86编辑课件a.据山而设寺庙(山小寺大,如虎丘)b.置于山巅(泰山绝顶碧霞祠)c.藏于山坳(杭州灵隐寺)d.隐于洞壑(温州雁荡山,观音洞)e.滨临江湖(温州江心寺,普陀寺)2、寺庙选址的类型87编辑课件虎丘88编辑课件89编辑课件碧霞祠90编辑课件碧霞祠91编辑课件灵隐寺92编辑课件观音洞93编辑课件94编辑课件
普陀山95编辑课件五、寺观园林与风景名胜区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佛寺园林不同于一般帝王贵族的苑囿。寺院丛林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帝王臣贵各造苑囿宅园,独享其乐,而穷苦的庶民百姓,只有到寺院园林中去进香游览。由于游人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施舍,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如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泰山、杭州西湖等的开发。96编辑课件很多寺庙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以文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逐步形成以寺观园林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地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精舍”是东汉至魏晋时期隐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97编辑课件浙江普陀山98编辑课件浙江普陀山99编辑课件浙江普陀山100编辑课件峨眉山101编辑课件102编辑课件峨眉山金顶103编辑课件山西省五台山104编辑课件山西省五台山105编辑课件山西省五台山106编辑课件安徽省九华山107编辑课件安徽省九华山108编辑课件北地:敦煌、洛阳、大同、天水依赖皇家,以石窟形式出现佛教之地南地:江苏、四川、浙江以禅宗为主灵隐寺、浙江普陀山普济寺、镇江金山寺等。栖霞寺南京栖霞山,红叶杜牧《山行》:“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图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109编辑课件莫高窟北区石窟110编辑课件敦
煌111编辑课件112编辑课件113编辑课件洛阳龙门石窟114编辑课件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115编辑课件杭州灵隐寺116编辑课件杭州灵隐寺117编辑课件杭州灵隐寺118编辑课件119编辑课件镇江金山寺120编辑课件镇江金山寺121编辑课件122编辑课件123编辑课件舍利塔124编辑课件千佛岩125编辑课件126编辑课件127编辑课件第五节其他园林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清新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一次江南名流的雅集盛会。梁昭明太子:“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情意”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的公共性质的园林。“曲水流觞”128编辑课件129编辑课件130编辑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内贸易企业聘用合同
- 校园防火安全协议
- 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律师招聘合同
- 餐饮企业司机招聘协议
- 舞蹈学校舞蹈服装租赁协议
- 钢筋施工营销协议
- 智能电网箱涵施工合同
- 物理化学博士研究员聘用合同
- 2024年度三方货物运输合同与报关服务范本2篇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协议及廉洁诚信条款3篇
- 2024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测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修汇报
-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经典例题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数学基础12》形考任务(1-4)试题答案解析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文
- 数字电子技术(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课件
- 手术室标本丢失的应急预案
- 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题大全1000题
- 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大学
- 公司驾驶员岗前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