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绵长的记忆和乡愁《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从中可以领略文化散文的魅力。/读后感范文台湾文坛巨擘--------余光中阔别八年老友激动重逢,流沙河保驾余光中(右)/读后感范文谐趣机智的余光中余光中汨罗江畔祭屈原“乡愁诗人”余光中“原乡行”来福州参加“二00三海峡诗会”/读后感范文六十年后与老班长再见面格外激动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做学术报告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奥华大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与政治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并以富尔布莱特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讲学四年。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6年。作者简介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余光中的翻译以诗歌为主,也包括小说与传记;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台、港上演。
余氏所得奖项,包括各种文学奖的诗歌奖、金鼎奖的歌词奖与主编奖、时报新诗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年度最佳书奖(1994、1996、1998、2000);大陆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香港的年度十大好书、霍英东成就奖、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余光中深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作为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具有神奇的魅力.余光中深深懂得其中的奥妙.让我们来看看他那传遍了华人世界的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呢?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大陆意象情感亲情
爱情
亲情
乡土情、爱国之情
本文为什么以”冷雨”意象为题?余光中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是如何传达的?(在文中找关键词句)雨:冷:
第一段,“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安慰孺慕之情”。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是远在台湾的赤子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情思!
第二段,“他的思路……而是金门到厦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这里已经明确是远在台湾的赤子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情思!
第三段,作者那“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就是在“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第四段,“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眷恋!
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眷恋!
第五段:“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这不正是浓浓的乡愁吗?
第六段:“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看云看雨还是中国的好!
第六段:“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看这美好的山水也融入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深思索!这是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本文为什么以”冷雨”意象为题?余光中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是如何传达的?(在文中找关键词句)雨:冷:思乡、爱国、感喟生命、思慕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情丝1、春寒料峭(自然)。
2、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内心)。
在阅读散文特别是比较朦胧的散文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从中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必杀技
对表现文章的主旨起到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叫关键句。关键句往往是议论、抒情的语句!位置往往在篇首篇尾,段首和段尾。关键句
请大家把文章的主旨概括一下,写在你的本子上,注意语言要贴切、简洁。(通过……表达了……)
参考:作者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一)由雨季的开始,满怀深情地联系到祖国。(1)(二)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描写独特的体验,抒发浓浓的相思。
1、(2-4)写在文化、文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
2、(5-10)多角度的描写,突出了听雨的主题,描写了残缺的回忆,抒发了深藏的哀愁。
3、(11-14)写台北的雨,以及在雨中的各种记忆。(三)思绪回到现实,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沉淀。(15)结构请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3、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手法,别致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1、句式长短变化多端,文言口语和欧化语法参酌互用,伸缩自如而紧凑连贯。如:“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引起读者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其境。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一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B.第二自然节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了的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离怨乡愁。
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得更形象。AD余光中的乡愁诗与光中是台湾现代诗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和十分特别的人物。说其重要,因为他是台湾现代诗三大诗社之一“蓝星”的发起人及《蓝星》诗刊的早期主编,经历并参与了台湾现代诗发韧、成长及蜕变的全过程。至目前止,在前后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余光中创作了数百(也许近千)首高质量的现代诗,出版了至少十八本诗集(至1998年);说其特别,原因是余光中在台湾现代诗人中,是上世纪五十、六年代“全盘西化”滚滚的浪潮下,第一个觉醒并回归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大家诗风;再者,余氏“左手为文,右手写诗”人称“诗文双绝”,同时在散文、评论包括诗歌理论等方面成就卓著;作为英文系的毕业生及后来的英文系教授,其在英美文学(包括诗歌)翻译方面更是成果丰硕。笔者认为,余光中对台湾及中国现代诗的贡献,无论是创作实践和理论建树等方面,到目前台湾现代诗人中仍无人能出其右。
余光中的乡愁诗,基本上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主要集中在他去美国留学、讲学的那段日子。刚到美国的余光中,去乡万里,人地生疏,带着丧母的哀痛、初为人父的责任和对娇妻的惜别,带着与现代诗同仁激烈争论的惆怅,还有对气候、环境等诸多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丰沛的青年诗人是最容易患“思乡病”。正如余光中在一篇文章里说:“出国数年,我带着减轻了十多磅的身体和两本诗集回来。”这两本诗集,应该是《万圣节》和《五陵少年》,这是余光中第一次出国。第二次出国又有诗集《敲打乐》等。
余光中的乡愁诗,不是单纯的直诉思乡之情,而是采用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等多种手法来表达。大到故国山河,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小到在鞋底从故乡带来的一粒尘埃,也弥珍足贵.余光中的乡愁诗,不仅仅是对故乡、故人的思念,更有对国家统一、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又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时,台湾现代诗人普遍主张“全盘西化”,而大陆这边的“文化大革命”却要“扫除一切传统”)如何继承和发展的忧患意识,因而,表现为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渲泄,更有人文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乡愁“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响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音乐,滔滔,朝东”当我死时听听那冷雨-段落大意
全篇大意:借由描写「雨」的意象,抒发对故国──中国的种种印象及思念。段落大意:第一段由雨季的开始,联想到中国。第二、三、四段在文化、文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第五、六段以美国西部干燥高寒的地理环境,衬托出中国潮湿蓊郁的山水气象。
第七段古诗的联想第八、九段雨落在屋顶上的声响第十段细密的雨(七~十段皆为雨声的联想)第十一段黄梅雨、台风、雷雨、西北雨第十二、十三、十四段:感慨于时代的变迁,追思过去回忆的自然纯朴、及初恋的真摰美好。第十五段思绪回到现实,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沉淀。感想心得感想:余光中在文使用的意象、联想多得吓人,许多体会实在难以言喻,所以写出来的大意真的省略掉很多东西(汗)。作者将「雨」和「思乡」的心情紧密结合,整个文章的铺叙、转折都很自然、有层次,每读一次就有更深一层的感受,实在另人佩服。暖暖我很欣赏于光中后期的作品,有时气势磅礡、有时典雅隽永,读他的怀乡作品可感受到他对故国的深情,令人一再回味。「听听,那冷雨…」,彷佛就在耳边,深沉的节奏,正一步步走向内心。蔡孟言诗质的散文内容的多义:
1、横的地域感(怀乡、思乡,中国情)
2、纵的历史感(中年人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古典美)
3、纵横交错的现实感(渗透了对永恒的理想追求)在雄浑华丽的色彩的外表下,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更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文中情绪多变,内容多变,都深蓄着苍凉与感伤。艺术:1、结构因着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公司融资借贷协议书8篇
- 6 老山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 16弹簧里的学问(教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0 Unit 1 He was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1 外研版(三起)
- 《少年有梦》 初中班会 教学设计
-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社戏教学设计 冀教版
- 城市道路快速通道工程钢箱梁现场焊接方案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分式9.3 分式方程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无创通气常用模式与参数调节
- 清远市城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
- GB∕T 8427-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 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申请书
- 广州国际文化中心详细勘察报告正文-171229end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解读
- 全国同等学力工商管理大纲重点整理
- 机耕道监理实施细则完整
- 年产万吨碳酸饮料厂的工艺设计
- 浙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第七章参数估计概率论课件教学教材
- 绿化工程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