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背景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生活于高宗、中宗至玄宗年间。中宗神龙时,以诗文创作显名于京师文坛,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不过,至今仅有《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两首诗传世。【选文】

春江花月夜

(选文请参见课本第59)【导读】1.作者是如何将“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连缀在一起的?《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主要形象是春、江、花、月、夜,在这样一组给人无穷想象力的意象中,展开对人生、爱情、思乡等情感的描述。作者选取了一个贯穿全诗的意象“月”作为时间线索,以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展现时间的流程;选取江作为空间线索,依次描写婉转的江流旁的花、树、楼和游子、思妇等。以春夜这样温暖而又悠邈的氛围作为意境的整体基调,用花作为视觉和嗅觉的线索,把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以及游子等一一展现出来。春天、夜晚、花香、江水只是一幅淡墨渲染的背景,而那些不时浮现的生活形象如望眼欲穿的思妇、翘首望乡的游子,则是浓墨勾勒出来的重点。背景只是渲染烘托,而人物的情感则是抒写的核心。我们阅读这首诗,很容易在眼前浮现出一幅浓淡相生的水墨画,感受到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2.作品如何虚实结合建构美轮美奂的意境?

这首诗歌的虚实,表现在对情感和景物的处理上。景物的虚实可以用浓淡来烘托,而情感、哲思等的表达要与景物结合起来,在对景物的叙述中,不经意间融入了情感因素,在那些历历在目的物象中,融入了化不开的情感体验。

作者写道“滟滟随波千万里”时,突然发出“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反问,把读者带入到对整个宇宙有限与无限的思考中,这句看似普通的反问,却把对景物的实写虚化为对天地万物的思考,宕开了诗歌的表达空间。接下来的景物因作者情感色调的加重而变得幽深冷清,与开头的空旷辽远形成鲜明的对照。江楼、镜台、玉帘、衣砧、落花、江潭、斜月、海雾、碣石等冷色调的景物,衬托出思妇、游子的孤寂和冷清,仿佛浓墨浸染而成,使人萌生出一份沉甸甸的感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夜的思考,一夜的期待,一夜的想念,在月尽江树的意境中嘎然而止,作者未能从思绪中解脱出来,依然痴痴地在问:到底几人在月夜实现了团圆?

3.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什么?其能配乐而唱,具有怎样的特征?

《春江花月夜》本是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歌》,原本多与宫体诗有关,是体制短小,格局拘束的短歌。但张若虚借以此瓶装了新酒,突发异彩,将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整首诗韵律宛转悠扬,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又给人的感觉像轻梦,像丝雨,轻轻飘过,却又久久地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这种将臻景、真情、妙理水乳交融的弥合在一起,即有澄澈空明的诗境,又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还有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堪称美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知识链接】

1.乐府。乐府为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其起源于秦,到汉时沿用秦时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