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17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17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17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17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章绪论授课人:XXX2019.09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十七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

目录一、网络媒介素养二、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范式转换三、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拓展,是在网民与新媒体关系中产生的新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因互联网的特性而增广。除了与传统媒体相同的信息使用与批判素养外,还包含网络信息生产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网络媒介素养的含义网民素养的内容网络道德伦理素养1、网络媒介素养的含义“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概念中的“literacy”从“literate”一词派生出来。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根本目标是达成与媒介关系中的批判性自主(CriticalAutonomy)。媒介素养作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被视为一个“赋权”(Empowerment)的过程,即教育和引导受众以自己本该拥有的传播权力重新调整和平衡与媒介传播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尽到参与社会的公民责任。它关注两个方面:受众如何处理所接触的媒介信息(特别指向是否具有质疑和批判意识)和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到媒介内容的生产和创造。1、网络媒介素养的含义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指接触、理解、参与、使用、批判和创造的对象是全新质态的媒介,而且指针对这些新媒介技术(基于Web2.0)的掌控和运用的能力,对内容的生产与消费能力,对海量信息的理解与批判能力,对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与应对能力,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参与能力等,这是在人与新媒体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素养。在新媒介所建构的参与式文化中,网民的批判、生产信息素养与参与、交往的素养是网络媒介素养有别于传统媒介素养的很重要的两个方面。2、网民素养的内容“网民素养”是指上网者在接收、发送、传播信息时综合呈现的能力与素质,包括价值观、态度或心境等的修习涵养。网络兼具媒介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包括网络基本应用素养、网络信息生产素养、网络信息消费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2、网民素养的内容(1)网络基本应用素养。新媒体总体呈现出便捷、轻巧、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等特征。网络基本应用素养,是指网民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一方面网民需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要防止误用或滥用新媒体等不良现象,如网络犯罪与网络沉迷等。具体可参见左侧2017.12-2018.06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的情况。2、网民素养的内容(2)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素养。网民作为网络内容的积极生产者与建设者,是构成网络媒介素养独特方面。生产,包括负责地发布信息和言论素养,负责地进行信息再传播素养,如网上信息发布、网络出版、基于信息加工的信息生产、网站建立等。“负责”是就积极的社会建设层面而言。微博信息要做到真实、准确,并对社会负责,关键在于发微博公民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2、网民素养的内容(3)网络交往与协作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的基本面,“是对个别的交往对象的判断、选择与关系的维持,即交往关系的单一链条的构建。而更高的层面,则表现为有效的人际交往网络的构建与维护能力,即利用互联网来有效扩张自己的交往网络的能力。网络交往素养的最高层面,是对自己的社会归属的选择及其获得归属的能力。2、网民素养的内容(3)网络交往与协作素养。网民协作素养,包括与协同工作的其他人达成一致目标的能力、为自己在协同系统中定位的能力、执行协同任务的能力与有效沟通的能力等。2、网民素养的内容(4)网络社会参与素养。网民社会参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网民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让网民在网络社区积极理性有所作为,是网民社会参与素养的重要内容。参与公共事务时,网民尊重他人发言权利、包容多元价值观是良好素养的表现。网民站在普通民众的主场以建设性态度进行参与,是理性成熟素养的表现。3、网络道德伦理素养网络社会并非处于真空,而是相间于现实生活中,所以网络伦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解决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如何调适、转换和兼容的问题,关键在于寻找两者之间契合点。本节总结了四个原则:无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并认为无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是两个基本原则。

二、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范式转换第一代范式:立足于道德维护立场,视大众媒介为传播不良意识和诱导劣行的罪魁祸首,表现出极大的担忧,需抵制并提升公众的免疫力。第二代范式:强调提升公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力,媒介教育的“分析范式”。第三代范式:重点在于加强受众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能力。第四代范式:内涵是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即由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转为通过“赋权”促成健康的媒介社区。趋势:媒介素养的研究已从简单的作为媒介消费者的公众的素养研究,开始转向作为媒介的建设者的公众的素养研究。

三、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据2015年国家网信办统计,目前官方认可的常用的网络法有:“法律1件,人大常委会决定2件,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28件,司法解释13件,规范性文件32件,共86件;还有时常适用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28件。”这说明,“中国构建起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治理体系。”1、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1)香港的实践。香港媒介素养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酝酿,真正兴起于香港回归后。虽发端较晚,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很快,成绩不俗,并形成独特的发展风格。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是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和青年工作者中的“新中产阶级”专业人士,他们批判消费文化,争取改善媒介制度和表现,希望通过提高大众媒介素养,达到“批判的自主”、反对社会操控目的。1、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1)香港的实践。从事媒介素养教育机构和组织:①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重要推动力量;②有关的政府组织,起有限监管与培育公众的作用;③以香港电台为代表的公共媒介,连接媒介和公众的重要桥梁。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阶段:①1997-2006年,主张“社会参与模式”,具有强烈的“赋权”意识。目标是训练精明的媒介消费者,在个人层面,让他们达到“批判自主”;在社会层面,让他们能监察媒介,改善媒介环境。②2006年后,由“接收式内向型”延展至“参与式外向型”,目标是利用互动分享的媒介,训练反思式媒介使用者,扩展公共空间,重点研究“如何(How)”进行媒介素养教育。1、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2)台湾的实践。三个时期:理念推广(20世纪90年代)、政策确立(2002年10月)、政策执行(2002年后)。先由下而上宣传理念,促使上层制定政策,再由上而下执行政策,形成从理念到政策到实践的发展。1、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2)台湾的实践。推广主体:以媒体识读教育基金会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台湾公共电视台为代表的媒体和以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为代表的学界。目前,台湾媒介素养教育已贯穿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阶段,主要通过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课程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来实施。1、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3)中国大陆的实践。在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研究阶段,实践仅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进行,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的内容:①了解媒介,会用并善用媒介,以批判性眼光解读媒介内容;②如何使媒介为养成健全的人格服务。教育的对象:广泛,不仅包括媒介从业人员,大、中、小学生,还扩展到公民视野,含国家公务人员。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并逐步开始从高等教育机构向中等和初等教育机构扩散。2、网络与新媒体时代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成功,必须具备八大因素:(1)媒介教育必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草根式”运动;(2)编写适合老师和媒介教育者使用的本地媒介教材;(3)有足够的师资培训课程提纲给在职教师及媒介教育者;(4)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