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信给巴特勒的信16书信给巴特勒的信161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2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背景透视5.相关资料6.检查预习7.听读课文9.句段品析10.疑难探究11.板书设计1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拓展延伸15.教材习题讲解4.文体知识8.整体感知12.本课主旨16.课后作业布置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背景透视5.相关资料6.3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体会反语的强烈讽刺效果。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信中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重点)(难点)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的情感。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4来自《点拨》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自《点拨》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5来自《点拨》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人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1860年10月18日,来自《点拨》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6来自《点拨》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于1861年11月25日写了这封回信,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同时对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寄予了深切同情。来自《点拨》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7来自《点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时隔一年之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借此机会以书信的形式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巴特勒等人沉重一击,给予中国人民以深切的同情。来自《点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8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勒”当“拉紧、系紧”讲时,读“lēi”,如“勒紧”,其余情况读“lè”,如“勒令”。一
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赞誉琉璃珐琅晨曦瞥见箱箧给予制裁勒住yùliúlifà
lángxīpiēqièjǐcáilēi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勒”当“拉紧、系紧”一读一读字音9二
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zāng()物huǎng()若眼花liáo()乱惊hài()
jié()掠
zhuì()满
chóu()缎赃恍缭骇劫缀绸二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zāng()物10三
记一记词义部分来自《点拨》1.赃物:2.箱箧:3.制裁:4.荡然无存:5.不可名状: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子。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三记一记词义部分来自《点拨》1.赃物:贪污受贿或11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给巴特勒的信》课文朗读。圈点要求1.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描绘圆明园的语句。2.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有谴责性的词语。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12部分来自《典中点》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部分来自《典中点》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3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部分来自《典中点14部分来自《典中点》
【答案】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讲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表现了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这些文字中包含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分来自《典中点》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这些文字中包15部分来自《点拨》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
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部分来自《点拨》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16部分来自《点拨》
重点品析第3-5段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
【答案】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突出圆明园的世界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以“美”衬“丑”,突出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部分来自《点拨》重点品析第3-5段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17部分来自《点拨》3.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
【答案】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
场、圣母院相提并论,突出圆明园在世界艺术
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
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热爱。部分来自《点拨》3.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18部分来自《点拨》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
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
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
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
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
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
[本册书《囚绿记》中也用到了此方法。]部分来自《点拨》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19部分来自《点拨》5.“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蕴含着无比愤慨的情感。部分来自《点拨》5.“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20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
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语的作用是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加强烈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这里运用反语是为了达到一种讽刺效果。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21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
作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作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22给巴特勒的信课件23部分来自《点拨》6.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答案】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部分来自《点拨》6.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24部分来自《点拨》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部分来自《点拨》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25部分来自《点拨》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禁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部分来自《点拨》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26部分来自《点拨》【答案】
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作铺垫。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另外,文中还大量使用见解独到、言简意赅的反语,更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幽默、深刻,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手法探究】本文内容精湛,见解精辟,语言精美,爱憎分明。在学习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艺术特色?部分来自《点拨》【答案】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尽情27给巴特勒的信交代写信缘由
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剪影
谴责英法联军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与控诉之情主体强盗洗劫、焚烧圆明园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以美衬丑
给巴特勒的信交代写信缘由赞美圆明园——世界谴责英法联军呼应28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291.反语手法的运用,极具嘲讽意味。作者巧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例如:“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即为反语,属褒词贬用。接着又称劫掠焚烧圆明园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1.反语手法的运用,极具嘲讽意味。作者巧用了反语302.想象丰富,对比强烈。这封信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秀丽,然后再写侵略者对其洗劫焚烧,这样写,以美衬托丑,越写圆明园的美,就越能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至极。给巴特勒的信课件313.观点明确,感情充沛。全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作者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控诉。作者希望有朝一日将圆明园被盗财物归还中国,表现了他的正义感。给巴特勒的信课件32
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愫所支配,但他没有一点奴颜媚骨,更没有迎合政府当局,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是很了不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们不能不为他宽广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们要学习雨果的这种宽广。让我们记住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愫所支配33一、针对巴特勒的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也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二、略。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应根据所要表达的感情把握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在朗读课文第三段之前,应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探究,品味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烈赞美之情。
一、针对巴特勒的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34三、1.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更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讽刺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的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手挽手,笑嘻嘻——生动形象地讥讽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鄙视之情。3.“文明”对“野蛮”——运用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毁灭。所谓“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给巴特勒的信课件354.赞誉——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赞誉”,其实是有力的谴责、控诉。点拨:此题在说明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时,应点明其词语义和修辞义的差别。这些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语就是“说反话”。四、《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上所有的国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都不应视为仅是某一国家的财富。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国际社会有责任加以保护。点拨:本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重点的句子而进行的课外拓展,做此类题,应联系社会实际谈看法。4.赞誉——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赞誉”,其实是有力36书信给巴特勒的信16书信给巴特勒的信1637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38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背景透视5.相关资料6.检查预习7.听读课文9.句段品析10.疑难探究11.板书设计1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拓展延伸15.教材习题讲解4.文体知识8.整体感知12.本课主旨16.课后作业布置1.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背景透视5.相关资料6.39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体会反语的强烈讽刺效果。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信中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重点)(难点)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的情感。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40来自《点拨》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自《点拨》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41来自《点拨》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人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1860年10月18日,来自《点拨》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42来自《点拨》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于1861年11月25日写了这封回信,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同时对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寄予了深切同情。来自《点拨》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43来自《点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时隔一年之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借此机会以书信的形式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巴特勒等人沉重一击,给予中国人民以深切的同情。来自《点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44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勒”当“拉紧、系紧”讲时,读“lēi”,如“勒紧”,其余情况读“lè”,如“勒令”。一
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赞誉琉璃珐琅晨曦瞥见箱箧给予制裁勒住yùliúlifà
lángxīpiēqièjǐcáilēi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勒”当“拉紧、系紧”一读一读字音45二
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zāng()物huǎng()若眼花liáo()乱惊hài()
jié()掠
zhuì()满
chóu()缎赃恍缭骇劫缀绸二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zāng()物46三
记一记词义部分来自《点拨》1.赃物:2.箱箧:3.制裁:4.荡然无存:5.不可名状: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子。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三记一记词义部分来自《点拨》1.赃物:贪污受贿或47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给巴特勒的信》课文朗读。圈点要求1.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描绘圆明园的语句。2.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有谴责性的词语。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48部分来自《典中点》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部分来自《典中点》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9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部分来自《典中点50部分来自《典中点》
【答案】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讲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表现了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这些文字中包含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分来自《典中点》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这些文字中包51部分来自《点拨》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
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部分来自《点拨》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52部分来自《点拨》
重点品析第3-5段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
【答案】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突出圆明园的世界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以“美”衬“丑”,突出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部分来自《点拨》重点品析第3-5段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53部分来自《点拨》3.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
【答案】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
场、圣母院相提并论,突出圆明园在世界艺术
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
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热爱。部分来自《点拨》3.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54部分来自《点拨》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
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
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
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
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
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
[本册书《囚绿记》中也用到了此方法。]部分来自《点拨》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55部分来自《点拨》5.“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蕴含着无比愤慨的情感。部分来自《点拨》5.“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56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
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语的作用是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加强烈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这里运用反语是为了达到一种讽刺效果。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57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
作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作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58给巴特勒的信课件59部分来自《点拨》6.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答案】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部分来自《点拨》6.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60部分来自《点拨》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部分来自《点拨》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61部分来自《点拨》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禁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部分来自《点拨》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62部分来自《点拨》【答案】
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作铺垫。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另外,文中还大量使用见解独到、言简意赅的反语,更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幽默、深刻,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手法探究】本文内容精湛,见解精辟,语言精美,爱憎分明。在学习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艺术特色?部分来自《点拨》【答案】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尽情63给巴特勒的信交代写信缘由
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剪影
谴责英法联军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与控诉之情主体强盗洗劫、焚烧圆明园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以美衬丑
给巴特勒的信交代写信缘由赞美圆明园——世界谴责英法联军呼应64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651.反语手法的运用,极具嘲讽意味。作者巧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例如:“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即为反语,属褒词贬用。接着又称劫掠焚烧圆明园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1.反语手法的运用,极具嘲讽意味。作者巧用了反语662.想象丰富,对比强烈。这封信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秀丽,然后再写侵略者对其洗劫焚烧,这样写,以美衬托丑,越写圆明园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安徽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多人买房合同范本
- 收购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应用文写作+以我最喜爱的中国历史人物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讲义 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糖果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电商平台运营策略与管理技巧
-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恶性高热课件
- 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真空灭弧室基本知识课件
- 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 川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附安全知识
- 05临水临电临时设施安全监理细则
- 工龄认定文件
-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 采购入库单模板
-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物理)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