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课件_第1页
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课件_第2页
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课件_第3页
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课件_第4页
初二物理声光热实验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能;

(2)几乎听不到;

(3)真空不能传声。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虚(5)不变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4.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2)图5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状态,图5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4.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答案:(1)B、D、A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3)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_______。(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答案:(1)如图

(2)气压过低

(3)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4)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6.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下图所示。(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它的熔点约是­­­____℃图9(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200510时间/min3040605070温度/℃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200510时间/min3040605070温度/℃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6.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内能增大。(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图9答案:0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CD

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答案:C

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9.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答案:响度振幅

9.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答案:响度振1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保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1铜600.762铜600.893铜601.024铜800.765铜

6铜1000.767钢801.028尼龙801.029尼龙1001.02答案:(1)1、2、3;1、4、6;

(2)80,1.02100,1.02;

(3)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测出琴弦此时的振动频率。1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O等大第二次15.O15.0等大答案:重合不能相等等于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物距/cm像距/c1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纸张AB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1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13.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14.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答案: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13.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过了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能;

(2)几乎听不到;

(3)真空不能传声。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虚(5)不变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4.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2)图5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状态,图5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4.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答案:(1)B、D、A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3)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_______。(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答案:(1)如图

(2)气压过低

(3)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4)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6.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下图所示。(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它的熔点约是­­­____℃图9(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200510时间/min3040605070温度/℃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200510时间/min3040605070温度/℃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6.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内能增大。(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图9答案:0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CD

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答案:C

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9.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答案:响度振幅

9.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答案:响度振1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保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1铜600.762铜600.893铜601.024铜800.765铜

6铜1000.767钢801.028尼龙801.029尼龙1001.02答案:(1)1、2、3;1、4、6;

(2)80,1.02100,1.02;

(3)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测出琴弦此时的振动频率。1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O等大第二次15.O15.0等大答案:重合不能相等等于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物距/cm像距/c1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