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赤霉病课件_第1页
小麦锈赤霉病课件_第2页
小麦锈赤霉病课件_第3页
小麦锈赤霉病课件_第4页
小麦锈赤霉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8小麦锈赤霉病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与杆锈三种。70年代以前我省杆锈严重,由于抗锈品种推广,目前条锈和叶锈发生较多,但不严重。一、症状特点(夏孢子、冬孢子堆)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2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三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区别

锈病种类条锈叶锈杆锈发生部位叶片/叶鞘茎杆叶片/叶鞘茎杆茎杆叶鞘/叶夏大小及形状最小,长椭圆形中等大,圆/椭圆形最大椭圆-长方形孢颜色鲜黄桔红深褐色子排列成株排列成行,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堆虚线状,幼叶成轮状排列表皮开裂程度开裂不明显开裂一圈大片开裂,并向外翻卷何可佳3植物病理学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创新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种理性的说教育,更需要创设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控制和课外练习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切实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下面谈一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满堂灌”、反复操作、重复训练不是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首先,在课题引入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一个新问题也就不可能提出,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应提醒学生“注意一下,能不能从周围看出问题”。正是问题意识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每堂课的引入都选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较熟悉的现象或事物,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提出目的,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再提出问题:1、看到小车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2、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先后顺序为什么不同?3、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4、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推想?这一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分别找不同层次的同学来解答,这使得较差的同学一点一点的找到自信,为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在学生掌握了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自己设计练习题目,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但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层,学习速度快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应用题型,及理解性题型,而学习速度慢的、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题型。这种分层不能向学生表露,只能在教师心中把握,否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即使是不合题意,不合要求,无法解答,教师都不宜责怪,应用信任的、鼓励的目光去面向他们,以引路人的身份去疏导他们,以亲切的、并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步提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综观初中生,他们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但思维形式上偏重于集中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的精选一些习题,设计一些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多答案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或发动学生一起编题、评题。可以是题目本身的一题多变,也可以是解题方法的一题多解。如盐水选种,金属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等问题,都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考虑。通过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对问题不断的联想、推广、变化,由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集中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以形成多条不同的思维链。在教学中,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如讲电学时,电压是初中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讲解时,可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思维。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实验的改进工作。如在初二物理研究“声源都在振动”的实验,改用乒乓球代替塑料球,一是乒乓球的可见度大,再者还可以听到音叉和乒乓球间的“啪,啪”的撞击声。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另外,教会学生用身边易找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在讲“分子间引力”的时候,用折断的粉笔不能重新接合,来说明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引力不存在;讲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时,随手拿起粉笔擦竖直墙上,当压力不够时,粉笔擦滑到地上,教师的这种示范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这样许多演示实验课改为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亲自体验到实验的趣味性,从中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自己找到处理方法。比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给学生配有一小烧杯、一个溢水杯、弹簧秤、小石块、一次性的小塑料杯等一起,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自己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创造的过程。然后,再有意识的布置一些课外实验,向课后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创意奖等,尽可能做到大面积奖励,从而来鼓励学生参与。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以往都是“照方抓药”,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尽量以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如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如何测牛奶的密度。学生通过学过的质量、重力、二力平衡、浮力、密度等知识,设计出多种方案,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创新。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教育要落实到实处,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本文谈到的只是教学中的一些小小体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开始,就会“人人是创新之人,处处是创新之地”。那么,我们的教育所力求的:逐步培养起强烈的创新意识,高度的创新敏感,大无畏的创新勇气和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将不会是一句空话。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去讲解、填鸭、灌输、说教或死记硬背,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学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学生们更是常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点科目,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术学习是一件很乏味的事。通过教师的兴趣教学,学生就能自觉不自觉的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美术课学习的一种期待。对美术学习兴趣愈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努力程度也会越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无所谓感和疲倦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美术学习,满怀信心地去探索,去进步。高中美术课教师应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呢?笔者觉得关键在把握好“色、香、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会倍加受到学生的好评;一堂“色香味”俱全的美术课,也定会赚足学生们的眼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下面,就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看法。一、“色”在表面,要精选美丽色彩冲击其视觉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去欣赏作品的美感,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一定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第一节课《美术鉴赏》时,笔者首先选择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等经典作品让学生直观欣赏,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后,顺势引出对美术四大门类的介绍,实现教学目的。油画选梵高的《向日葵》,笔触的硬朗,鲜艳的色彩,能使学生瞬间迸发出欣赏和思考的热情;建筑选《故宫》和《凡尔赛宫》,学生会被故宫的气势所折服,也会被凡尔赛宫的极尽奢华所惊倒;雕塑和工艺美术选《秦始皇兵马俑》,学生会被兵马俑的宏大规模、高超技巧所震动。所以说,好的作品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得当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香”在内涵,要深挖人文精神激发其共鸣高中美术课,鉴赏美术作品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它含有形象、色彩、创怍风格等艺术因素,更有对中外历史、社会生活、人们的性格心理等知识的讲解。不过学生对作为授课重点又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都不太重视,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这样,不妨顺从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通过让学生吸收作品中蕴藏着的人文营养,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如上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这一课,花鸟画是不太好讲、不太好理解的,要想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就不能讲太多关于用笔用墨方面的理论知识,要从情感入手,先讲画家的生平事迹(朱耷、徐渭等坎坷的经历)、艺术思想、艺术观点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接着再讲作者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他们自我情绪的表露,展现其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讲完以上这些内容,会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发出一些感叹和惋惜,从而引起共鸣。这时,再回过头来,理解作品就容易多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愿意也容易接受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这种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平时,笔者还注意让学生了解更多著名画家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画风的理解和积累,常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介绍一位知名画家,学生非常喜欢。三、“味”在实践,要强化动手能力鼓励其创作课堂教学内容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难有兴趣学下去。针对这一点,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转变课堂模式,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特殊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欣赏,更要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例如上《民间美术》时,笔者就带领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一些窗花、双喜字等生活中常见的剪纸作品;在上《工艺美术》课时,让学生搞一些创意,设计所在城市、学校、班级等的标志;还有,每年快到元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给同学或老师;母亲节可以扎纸花――康乃馨送给母亲;天气冷了可以制作靠垫等等,既省钱又富有新意。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身边的事物,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且愿意接受,愿意动手去做,这样才能到达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上,是笔者对“色香味”教学法的一些理解。如再能与这道美食匹配一个幽雅洁净的环境,那再好不过了。笔者认为把教师的人格魅力比作幽雅环境较为恰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有良好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注重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助于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要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笔者觉得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冰冷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长久保持下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兴趣成就伟业。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兴趣和欢乐之中,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观色,闻香,体味,再以人格魅力为辅助”,是笔者在美术兴趣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对美术课都感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美术潜能与创新意识,这是笔者不变不懈的追求。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一、症状特点-叶锈叶锈乱何可佳6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叶锈叶锈乱何可佳6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杆锈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7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杆锈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7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引起。小麦条锈(P.striiformis)叶锈(P.reconditaf.sp.tritici)杆锈(P.graminsf.sp.Frifici)何可佳8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引起二、病原条锈菌:短生活史,缺性孢子与锈孢子,单主寄生。叶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鸟头、唐松草。杆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檗与十大功劳。何可佳9植物病理学二、病原条锈菌:短生活史,缺性孢子与锈孢子,单主寄生。何可佳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

形态大小

球形或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夏淡黄色。桔红色。红褐色。

形成最适温度20-25℃10-15℃孢发芽温度温度范围1-29℃温度范围2-32℃温度范围3-31℃最适9-13℃最适15-20℃最适18-22℃子潜育温度最适13-16℃最适18-22℃最适20-25℃潜育期10-12D6-7D8-10D何可佳10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何可佳10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冬形态大小梭形或棒形顶椭圆棍棒形顶端椭圆或长棒顶孢端壁厚3-5微米壁厚3-5微米端壁厚5-11微米子发芽适温10-15℃5-9℃20℃何可佳11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何可佳11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气流传播所需条件是:①菌源基地产生大量的孢子:②有适当上升气流,水平风力和降雨等一系列天气形势的配合,以满足夏孢子上升,平移和下降的动力条件;③孢子降落地区有感病麦田。当孢子量与风力很大时,强大气流可将大量孢子携带到1500---4000米高空。何可佳12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气流传播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越夏:条锈菌喜凉怕热,在平原麦区夏季高温高湿,不能越夏,主要在甘肃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和四川东北部等自生麦苗及晚熟冬麦和春麦上越夏,这些地区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度不超过20℃。越冬:越夏条锈菌夏孢子传播平原麦区,导致秋苗感染,以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越冬最冷月份温度不低于-6——-7℃。何可佳13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何可佳13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越冬后菌丝产生孢子,形成发病中心,再扩展到全田。条锈菌在我省不能越夏,秋苗上也基本不发病,春季发病的菌源可能来自北方平原麦区或西南冬麦区。何可佳14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何可佳14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高山自生苗或晚熟冬春麦上越夏侵染平源冬麦苗叶组织中以菌丝越冬多次再侵染造成春季病害流行气流远距离传播何可佳15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2、叶锈病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般在华北平原和南方山区的自生苗上越夏,在冬麦上越冬,与条锈病相比只是越夏的场所不同。我省叶锈菌来源与条锈相同,也可能不来自东南沿海及南方温暖地区。何可佳16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2、叶锈病何可佳16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3、杆锈病其夏孢子在闽、粤东南沿海和云南南部越冬,其越冬温度在10℃以上,越冬夏孢子随气流逐渐向北推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内蒙古春麦区,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晚熟春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为主,另外在山东胶东、江苏淮北自生苗上也可越夏。我省杆锈菌菌源可能来自广东、云南等地。何可佳17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3、杆锈病何可佳17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广东、福建、云南南部越冬长江流域华北冬麦东北、西北、内蒙春麦西北、西南晚熟春麦及自生苗越夏随气流逐渐北移何可佳18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类为垂直抗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因小种而异可达到免疫和高抗,另一类为一般抗性,表现为发病数量少,流行速度慢(慢锈)和流行延迟(迟锈),与品种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关。何可佳19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何可佳19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目前利用多为垂直抗性,具有这类抗性品种往往由于生理小种改变而导致病害流行。如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三次品种抗性丧失就是由于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改变,损失惨重。何可佳20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何可佳20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小麦锈菌为专性寄生菌,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小种,迄今全世界已鉴定的生理小种杆锈已超过325个,条锈菌接近100个,我国在条锈菌方面鉴定条中1号、玉29号等29个小种,杆锈菌鉴定主要为杆21、21C2、21C3、34等。我国条锈病几次大流行都是因为小种变化,造成抗病品种抗性丧失而引起的。何可佳21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何可佳21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

我国条锈菌小种变化情况年份小种丧失抗病品种

1955条中1号碧马1号、西北54、农大183等1960条中8、10号玉皮、甘肃96、西北612等

1964条中12、13号南大2419、阿勃、北京8号等

何可佳22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何可佳22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3种锈菌对温度要求不同,因此发病时期有所不同,我省条锈病发生最早,3月/上旬,叶锈次之,3月/中旬,杆锈最迟,4月/上旬。3种锈菌夏孢子萌发需要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或饱和的相对湿度,因此雾露重,下雨多,有利病害发生。何可佳23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何可佳23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我省锈病发生在品种不抗病和存在菌源前提下,主要决定于3-5月份降雨,3月份雨多,有利条、叶锈流行,4月份雨水则对杆锈发生有利。4、栽培管理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过迟有利发病。何可佳24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何可佳24植物病理学五、防治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变化,在抗性开始丧失时,及时更换新品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不同抗性基因品种轮流种或多个抗病品种按不同比例在一地区混合种植,以处长抗病品种的寿命。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春季开沟排水,勿偏施N肥。

何可佳25植物病理学五、防治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变化,在抗性五、防治3、药剂防治施药适期:条、叶锈病叶率5%,杆锈病病杆率5-10%开始喷药。一般喷1-3次。药剂种类:20%粉锈宁600-800倍。何可佳26植物病理学五、防治3、药剂防治何可佳26植物病理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遍及全国。我省发生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2-3成,甚至5成以上。受害麦粒含有毒素,人吃后会引起四肢无力、头晕、腹胀、腹泻、腹疼和呕吐等中毒症状。家畜吃了病麦后,会引起食欲减退、腹泻、早产等中毒症状。何可佳27植物病理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遍及全国。何一、症状自苗期至穗期都可为害,产生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但我省苗枯、基腐和秆腐很少发生,以穗腐发生严重。苗枯、茎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分变褐色,节上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株枯死。何可佳28植物病理学一、症状自苗期至穗期都可为害,产生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一、症状穗腐:在麦子抽穗开花以后发生。发病初期在颖壳上呈现淡褐色水渍状斑,后蔓延至整个小穗变成黄褐色或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的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叫赤霉病)。到麦穗腊熟期以后,病穗上可陆续产生黑色小粒点。受害轻的仅几个小穗发病,重的全穗发病。病穗中的麦粒细小,皱缩、空瘪以至丧失发芽能力。何可佳29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穗腐:何可佳29植物病理学一、症状何可佳30植物病理学一、症状何可佳30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和我省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有性世代为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zeae),无性世代为禾谷类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1、形态子囊壳生于病组织表面或略包于病组织表面的子座中。紫红、紫蓝至紫黑色,卵圆形,有孔口。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具3个隔膜。何可佳31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和我省是二、病原禾谷镰刀菌:有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7个分隔,多数为5个。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时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一般很少产生。何可佳32植物病理学二、病原禾谷镰刀菌:有两种分生孢子。何可佳32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何可佳33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何可佳33植物病理学二、病原2、生理生长需高温的条件。菌丝发育T:22-28℃35℃/——▲——/3℃子囊壳产生T:25-30℃35℃

/——▲——/(2-3天形成)

5℃何可佳34植物病理学二、病原2、生理何可佳34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子囊及子囊孢子产生:25-28℃30℃/———▲———/

13℃(4-10天形成)子囊和分生孢子萌发:25-30℃35℃/———▲———/4℃(经4-8小时90%以上)在有水滴及饱和湿度下萌发良好。何可佳35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子囊及子囊孢子产生:25三、病原3、寄主范围赤霉菌寄主范围较广,包括多种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在我国发现的寄主植物约有60多种,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水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茄、番茄等作物及狗尾草、稗草等杂草。何可佳36植物病理学三、病原3、寄主范围何可佳36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麦类赤霉病以菌丝体在稻桩、玉米、高梁杆、油菜上越冬2-3月产生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穗部再侵染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何可佳37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麦类赤霉病以菌丝体在稻桩、玉米、2-3月产生子四、发病条件病害发生流行与气候、越冬菌量和寄主生育期密切相关。1、气候当寄主处于感病生育期和有充足的菌源之后,抽穗开花-灌浆期:高温(25℃)多雨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小麦抽穗后30天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与病害流行呈显著正相关。何可佳38植物病理学四、发病条件病害发生流行与气候、越冬菌量和寄主生育期密切相关四、发病条件-气候大流行年份(发病率>50%):雨日占这时期的70%以上,雨量在270mm以上,RH>85%;中度流行年份(发病率30-40%):雨日占50-70%,雨量170-270mm,RH=80-85%;轻病年(<20%):雨日在50%以下,雨量少于170mm,RH<80%。何可佳39植物病理学四、发病条件-气候大流行年份(发病率>50%):雨日占这时期四、发病条件2、品种抗病性目前无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抗病品种主要是抗扩展的能力强,病菌侵入后往往局限在受侵染的小穗或其附近发病。抽穗开花整齐、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抗病。地方品种比改良品种抗病。同一品种前期抗后期感病,以开花期最感病,田间发病盛期多在花后10-15D。何可佳40植物病理学四、发病条件2、品种抗病性何可佳40植物病理学四、发病条件3、菌量稻桩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大小麦穗开花期,稻桩带菌率可高达52-61%,能提供大量的菌源。但菌量的多少对流行不起决定性作用。4、栽培条件不适时播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发病严重;施肥不合理,偏施N肥,造植株贪青倒伏,生育期不齐发病重。何可佳41植物病理学四、发病条件3、菌量何可佳41植物病理学五、防治由于赤霉病初侵染来源广泛,环境条件对其影响很大,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剂保护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较抗病的品种有:苏麦3号、湘麦1号、扬麦2号、鄂麦6麦,新中长等。何可佳42植物病理学五、防治由于赤霉病初侵染来源广泛,环境条件对其影响很大,因此五、防治2、减少初侵染来源在收割晚稻时齐泥割稻,冬耕时深埋稻桩、玉米、高粱的残体,结合冬春积肥将麦田周围的杂草、稻草等清除干净,对减少初侵染源有一定的作用。3、加强栽培管理开沟排水、三沟(围、垄、腰)配套,沟沟相连,降低地下水位。施足基肥、重施腊肥、早施追肥、多施P、K肥。何可佳43植物病理学五、防治2、减少初侵染来源何可佳43植物病理学五、防治4、药剂保护重点保穗。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抽穗开花——灌浆阶段。在始花——盛花期遇雨就需开始打药,连喷2-3次,隔5-7天一次。药剂:50%多菌灵8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40%灭病威600倍。何可佳44植物病理学五、防治4、药剂保护何可佳44植物病理学谢谢!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谢谢!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8小麦锈赤霉病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名言网)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摘自名言网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与杆锈三种。70年代以前我省杆锈严重,由于抗锈品种推广,目前条锈和叶锈发生较多,但不严重。一、症状特点(夏孢子、冬孢子堆)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2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三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区别

锈病种类条锈叶锈杆锈发生部位叶片/叶鞘茎杆叶片/叶鞘茎杆茎杆叶鞘/叶夏大小及形状最小,长椭圆形中等大,圆/椭圆形最大椭圆-长方形孢颜色鲜黄桔红深褐色子排列成株排列成行,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堆虚线状,幼叶成轮状排列表皮开裂程度开裂不明显开裂一圈大片开裂,并向外翻卷何可佳3植物病理学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创新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种理性的说教育,更需要创设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控制和课外练习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切实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下面谈一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满堂灌”、反复操作、重复训练不是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首先,在课题引入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一个新问题也就不可能提出,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应提醒学生“注意一下,能不能从周围看出问题”。正是问题意识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每堂课的引入都选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较熟悉的现象或事物,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先提出目的,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再提出问题:1、看到小车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2、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先后顺序为什么不同?3、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4、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推想?这一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分别找不同层次的同学来解答,这使得较差的同学一点一点的找到自信,为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在学生掌握了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自己设计练习题目,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但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层,学习速度快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应用题型,及理解性题型,而学习速度慢的、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题型。这种分层不能向学生表露,只能在教师心中把握,否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即使是不合题意,不合要求,无法解答,教师都不宜责怪,应用信任的、鼓励的目光去面向他们,以引路人的身份去疏导他们,以亲切的、并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步提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综观初中生,他们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但思维形式上偏重于集中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的精选一些习题,设计一些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多答案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或发动学生一起编题、评题。可以是题目本身的一题多变,也可以是解题方法的一题多解。如盐水选种,金属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等问题,都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考虑。通过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对问题不断的联想、推广、变化,由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集中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以形成多条不同的思维链。在教学中,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如讲电学时,电压是初中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讲解时,可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思维。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实验的改进工作。如在初二物理研究“声源都在振动”的实验,改用乒乓球代替塑料球,一是乒乓球的可见度大,再者还可以听到音叉和乒乓球间的“啪,啪”的撞击声。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另外,教会学生用身边易找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在讲“分子间引力”的时候,用折断的粉笔不能重新接合,来说明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引力不存在;讲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时,随手拿起粉笔擦竖直墙上,当压力不够时,粉笔擦滑到地上,教师的这种示范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这样许多演示实验课改为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亲自体验到实验的趣味性,从中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自己找到处理方法。比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给学生配有一小烧杯、一个溢水杯、弹簧秤、小石块、一次性的小塑料杯等一起,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自己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创造的过程。然后,再有意识的布置一些课外实验,向课后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创意奖等,尽可能做到大面积奖励,从而来鼓励学生参与。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以往都是“照方抓药”,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尽量以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如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如何测牛奶的密度。学生通过学过的质量、重力、二力平衡、浮力、密度等知识,设计出多种方案,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创新。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教育要落实到实处,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本文谈到的只是教学中的一些小小体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开始,就会“人人是创新之人,处处是创新之地”。那么,我们的教育所力求的:逐步培养起强烈的创新意识,高度的创新敏感,大无畏的创新勇气和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将不会是一句空话。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去讲解、填鸭、灌输、说教或死记硬背,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学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学生们更是常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点科目,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术学习是一件很乏味的事。通过教师的兴趣教学,学生就能自觉不自觉的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美术课学习的一种期待。对美术学习兴趣愈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努力程度也会越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无所谓感和疲倦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美术学习,满怀信心地去探索,去进步。高中美术课教师应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呢?笔者觉得关键在把握好“色、香、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会倍加受到学生的好评;一堂“色香味”俱全的美术课,也定会赚足学生们的眼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下面,就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看法。一、“色”在表面,要精选美丽色彩冲击其视觉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去欣赏作品的美感,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一定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第一节课《美术鉴赏》时,笔者首先选择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等经典作品让学生直观欣赏,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后,顺势引出对美术四大门类的介绍,实现教学目的。油画选梵高的《向日葵》,笔触的硬朗,鲜艳的色彩,能使学生瞬间迸发出欣赏和思考的热情;建筑选《故宫》和《凡尔赛宫》,学生会被故宫的气势所折服,也会被凡尔赛宫的极尽奢华所惊倒;雕塑和工艺美术选《秦始皇兵马俑》,学生会被兵马俑的宏大规模、高超技巧所震动。所以说,好的作品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得当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香”在内涵,要深挖人文精神激发其共鸣高中美术课,鉴赏美术作品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它含有形象、色彩、创怍风格等艺术因素,更有对中外历史、社会生活、人们的性格心理等知识的讲解。不过学生对作为授课重点又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都不太重视,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这样,不妨顺从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通过让学生吸收作品中蕴藏着的人文营养,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如上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这一课,花鸟画是不太好讲、不太好理解的,要想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就不能讲太多关于用笔用墨方面的理论知识,要从情感入手,先讲画家的生平事迹(朱耷、徐渭等坎坷的经历)、艺术思想、艺术观点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接着再讲作者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他们自我情绪的表露,展现其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讲完以上这些内容,会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发出一些感叹和惋惜,从而引起共鸣。这时,再回过头来,理解作品就容易多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愿意也容易接受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这种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平时,笔者还注意让学生了解更多著名画家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画风的理解和积累,常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介绍一位知名画家,学生非常喜欢。三、“味”在实践,要强化动手能力鼓励其创作课堂教学内容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难有兴趣学下去。针对这一点,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转变课堂模式,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特殊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欣赏,更要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例如上《民间美术》时,笔者就带领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一些窗花、双喜字等生活中常见的剪纸作品;在上《工艺美术》课时,让学生搞一些创意,设计所在城市、学校、班级等的标志;还有,每年快到元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贺卡送给同学或老师;母亲节可以扎纸花――康乃馨送给母亲;天气冷了可以制作靠垫等等,既省钱又富有新意。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身边的事物,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且愿意接受,愿意动手去做,这样才能到达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上,是笔者对“色香味”教学法的一些理解。如再能与这道美食匹配一个幽雅洁净的环境,那再好不过了。笔者认为把教师的人格魅力比作幽雅环境较为恰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有良好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注重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助于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要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笔者觉得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冰冷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长久保持下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兴趣成就伟业。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兴趣和欢乐之中,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观色,闻香,体味,再以人格魅力为辅助”,是笔者在美术兴趣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对美术课都感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美术潜能与创新意识,这是笔者不变不懈的追求。8小麦锈赤霉病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小麦锈赤霉病课件一、症状特点-叶锈叶锈乱何可佳51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叶锈叶锈乱何可佳6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杆锈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52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特点-杆锈杆锈是个大红斑何可佳7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引起。小麦条锈(P.striiformis)叶锈(P.reconditaf.sp.tritici)杆锈(P.graminsf.sp.Frifici)何可佳53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病都由双胞锈属(Puccinia)的不同种引起二、病原条锈菌:短生活史,缺性孢子与锈孢子,单主寄生。叶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鸟头、唐松草。杆锈菌:长生活史,转主寄主为小檗与十大功劳。何可佳54植物病理学二、病原条锈菌:短生活史,缺性孢子与锈孢子,单主寄生。何可佳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

形态大小

球形或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夏淡黄色。桔红色。红褐色。

形成最适温度20-25℃10-15℃孢发芽温度温度范围1-29℃温度范围2-32℃温度范围3-31℃最适9-13℃最适15-20℃最适18-22℃子潜育温度最适13-16℃最适18-22℃最适20-25℃潜育期10-12D6-7D8-10D何可佳55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何可佳10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

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冬形态大小梭形或棒形顶椭圆棍棒形顶端椭圆或长棒顶孢端壁厚3-5微米壁厚3-5微米端壁厚5-11微米子发芽适温10-15℃5-9℃20℃何可佳56植物病理学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何可佳11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气流传播所需条件是:①菌源基地产生大量的孢子:②有适当上升气流,水平风力和降雨等一系列天气形势的配合,以满足夏孢子上升,平移和下降的动力条件;③孢子降落地区有感病麦田。当孢子量与风力很大时,强大气流可将大量孢子携带到1500---4000米高空。何可佳57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气流传播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越夏:条锈菌喜凉怕热,在平原麦区夏季高温高湿,不能越夏,主要在甘肃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和四川东北部等自生麦苗及晚熟冬麦和春麦上越夏,这些地区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度不超过20℃。越冬:越夏条锈菌夏孢子传播平原麦区,导致秋苗感染,以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越冬最冷月份温度不低于-6——-7℃。何可佳58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何可佳13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越冬后菌丝产生孢子,形成发病中心,再扩展到全田。条锈菌在我省不能越夏,秋苗上也基本不发病,春季发病的菌源可能来自北方平原麦区或西南冬麦区。何可佳59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1、条锈病何可佳14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高山自生苗或晚熟冬春麦上越夏侵染平源冬麦苗叶组织中以菌丝越冬多次再侵染造成春季病害流行气流远距离传播何可佳60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2、叶锈病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般在华北平原和南方山区的自生苗上越夏,在冬麦上越冬,与条锈病相比只是越夏的场所不同。我省叶锈菌来源与条锈相同,也可能不来自东南沿海及南方温暖地区。何可佳61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2、叶锈病何可佳16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3、杆锈病其夏孢子在闽、粤东南沿海和云南南部越冬,其越冬温度在10℃以上,越冬夏孢子随气流逐渐向北推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内蒙古春麦区,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晚熟春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为主,另外在山东胶东、江苏淮北自生苗上也可越夏。我省杆锈菌菌源可能来自广东、云南等地。何可佳62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3、杆锈病何可佳17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广东、福建、云南南部越冬长江流域华北冬麦东北、西北、内蒙春麦西北、西南晚熟春麦及自生苗越夏随气流逐渐北移何可佳63植物病理学三、侵染循环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类为垂直抗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因小种而异可达到免疫和高抗,另一类为一般抗性,表现为发病数量少,流行速度慢(慢锈)和流行延迟(迟锈),与品种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关。何可佳64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何可佳19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目前利用多为垂直抗性,具有这类抗性品种往往由于生理小种改变而导致病害流行。如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三次品种抗性丧失就是由于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改变,损失惨重。何可佳65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1、品种抗病性何可佳20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小麦锈菌为专性寄生菌,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小种,迄今全世界已鉴定的生理小种杆锈已超过325个,条锈菌接近100个,我国在条锈菌方面鉴定条中1号、玉29号等29个小种,杆锈菌鉴定主要为杆21、21C2、21C3、34等。我国条锈病几次大流行都是因为小种变化,造成抗病品种抗性丧失而引起的。何可佳66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何可佳21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

我国条锈菌小种变化情况年份小种丧失抗病品种

1955条中1号碧马1号、西北54、农大183等1960条中8、10号玉皮、甘肃96、西北612等

1964条中12、13号南大2419、阿勃、北京8号等

何可佳67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源何可佳22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3种锈菌对温度要求不同,因此发病时期有所不同,我省条锈病发生最早,3月/上旬,叶锈次之,3月/中旬,杆锈最迟,4月/上旬。3种锈菌夏孢子萌发需要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或饱和的相对湿度,因此雾露重,下雨多,有利病害发生。何可佳68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何可佳23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我省锈病发生在品种不抗病和存在菌源前提下,主要决定于3-5月份降雨,3月份雨多,有利条、叶锈流行,4月份雨水则对杆锈发生有利。4、栽培管理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过迟有利发病。何可佳69植物病理学四、发生流行条件3、气候何可佳24植物病理学五、防治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变化,在抗性开始丧失时,及时更换新品种。同时注意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不同抗性基因品种轮流种或多个抗病品种按不同比例在一地区混合种植,以处长抗病品种的寿命。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春季开沟排水,勿偏施N肥。

何可佳70植物病理学五、防治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变化,在抗性五、防治3、药剂防治施药适期:条、叶锈病叶率5%,杆锈病病杆率5-10%开始喷药。一般喷1-3次。药剂种类:20%粉锈宁600-800倍。何可佳71植物病理学五、防治3、药剂防治何可佳26植物病理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遍及全国。我省发生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2-3成,甚至5成以上。受害麦粒含有毒素,人吃后会引起四肢无力、头晕、腹胀、腹泻、腹疼和呕吐等中毒症状。家畜吃了病麦后,会引起食欲减退、腹泻、早产等中毒症状。何可佳72植物病理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遍及全国。何一、症状自苗期至穗期都可为害,产生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但我省苗枯、基腐和秆腐很少发生,以穗腐发生严重。苗枯、茎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分变褐色,节上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株枯死。何可佳73植物病理学一、症状自苗期至穗期都可为害,产生苗枯、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一、症状穗腐:在麦子抽穗开花以后发生。发病初期在颖壳上呈现淡褐色水渍状斑,后蔓延至整个小穗变成黄褐色或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的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叫赤霉病)。到麦穗腊熟期以后,病穗上可陆续产生黑色小粒点。受害轻的仅几个小穗发病,重的全穗发病。病穗中的麦粒细小,皱缩、空瘪以至丧失发芽能力。何可佳74植物病理学一、症状穗腐:何可佳29植物病理学一、症状何可佳75植物病理学一、症状何可佳30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和我省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有性世代为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zeae),无性世代为禾谷类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1、形态子囊壳生于病组织表面或略包于病组织表面的子座中。紫红、紫蓝至紫黑色,卵圆形,有孔口。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具3个隔膜。何可佳76植物病理学二、病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在我国长江流域和我省是二、病原禾谷镰刀菌:有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7个分隔,多数为5个。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