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教学课件第五单元第1课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絮聒/恬静后裔/沿袭巢穴/不落窠臼B.饥馑/严谨封锁/琐屑诟骂/蓬发垢面C.监禁/监生家畜/畜牧溘然/恪尽职守D.孵育/内稃绰号/绰约殉职/徇私舞弊解析:A项,guō/tián,yì/xí,cháo/kē;B项,jǐn,suǒ,gòu;C项,jiān/jiàn,chù/xù,kè;D项,fū,chuò,xù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恐怖徐缓监禁憔悴B.艰辛蜷伏崎岖凋敝C.窗棂车厢虐待显豁D.情素笼罩酣畅点缀解析:“情素”应为“情愫”。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来到巴西,在此生活的中国人同样会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但又安慰你市区大多数街道还是安全的,不必________。(2)如果近期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个别人容易变成________。(3)他们将贪污受贿的不法资产转移至国外,而我国的反腐职能部门对此却鞭长莫及,一些腐败分子得以成为________。A.杯弓蛇影漏网之鱼惊弓之鸟B.漏网之鱼惊弓之鸟杯弓蛇影C.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漏网之鱼D.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漏网之鱼解析:杯弓蛇影: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惊弓之鸟: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漏网之鱼:指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一直很模糊。C.延安的许多作家本着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为原则,深入民间,向人民学习,将民歌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D.关于脂肪对人类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那么脂肪对人类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否定的。解析:B项成分残缺,缺少了“缺乏”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公共认同”后补上“的底线意识”;C项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杂糅,改为“以……为原则”或者将“为”改为“的”;D项表意不明,“否定”的是“有益”还是“有害”不清楚。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西方博学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坚硬不屈的。”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A.①④②⑤⑥③ B.③②①④⑥⑤C.④②①③⑥⑤ D.⑥⑤②④①③解析:本段文字围绕“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谈了三个教育家的观点。④中的“就”字与空白处之前的文字衔接最为自然顺畅,②中的“更”字表明②与④构成递进关系,①中的“也”表明①应该在④②之后,③⑤⑥都是在解释夸美纽斯的观点,③是①的原因,应紧随其后,⑥中的“他们”指的是③中的“有些人”,所以应在③之后,⑤句是前面内容的补充,应放在最后。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完成6~10题。6.在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图,试描述三幅饥馑图,同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案: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头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身遭受凌辱,土地遭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7.诗人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意象有哪些?如何表现“苦难”的?答案:诗人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意象有“土地”“风”“河流”。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诗人表现苦难借助寒冬背景烘托苦难之深重;借助强烈的意象“风”彰显苦难的分量;借助精心锤炼的文字如“封锁”“蓬头垢面”“破烂的”等形象地表现苦难。借助反复咏叹的主旋律强化苦难的深广。8.在诗中,诗人是怎样描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在诗中,诗人这样描写自己:“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将“我”融入苦难的人群,感受苦难,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这加强了诗歌表现苦难的力度;同时也表现出当时作为社会一方的代表——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悲苦。9.“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请从抒情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现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呼号,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10.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答案: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这种反复咏叹强化了苦难的深广;同时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种种苦难的抒发,都是沿着这两句诗展开的。三、能力拓展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11~14题。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1.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答案:“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12.诗中三个“这”字所指代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三个“这”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字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1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答案:“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14.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答案:揭示全诗主旨。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阅读冰心的《纸船》,完成15~17题。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15.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解析:C项的正确读法应是“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答案:C16.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试题。解答此题前,需对本诗的创作背景有一个了解,在把握诗歌的情感的基础上,去发挥合理想象。特别要指出的是,注意叙述时的口吻——“母亲”。答案:略。17.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答案:例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等。四、语言表达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破除伪科学的神兵利器,科学的思维方式重视实际、重视逻辑。科学思维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再确立观点;而伪科学则相反,____①____,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借助科学的旗号、反向寻求科学的“证明”。通俗地说,____②____,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____③____,我们必须使用科学思维的武器,以证据为基础,用逻辑作为工具,找到伪科学的荒谬之处。答案:①伪科学往往是从确立观点入手②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③想要破除(战胜)伪科学19.下面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应丁锡满先生之邀以反贪、反腐为题材的漫画《猫哺鼠》,请模拟猫的口吻写一段反映猫的内心话,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想当初,我圆睁着眼睛,抖擞着精神,在屋梁上紧紧地追寻,凭着我一片赤心,看鼠辈敢横行?到如今,如今真说不清。怨与仇化成了烟云,只因他甜声蜜声,一次次要和我攀亲,只因他鱼腥虾腥,一回回来向我孝敬。20.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示例: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再看几个分句在内容上的联系。仿写表面上追求“形似”,但根本上追求内容上的“神似”。考生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答案:当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为他的释然感动;当泰戈尔写下“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我为他的豁达感动。第五单元第2课时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憎恨/馈赠蝗虫/湟水晚祷/波涛汹涌B.骤然/集聚横竖/横祸黄陂/披沙拣金C.窗棂/灵动绯红/诽谤悱恻/匪夷所思D.支援/潺湲栅栏/栅极贝壳/金蝉脱壳解析:A项,zēng/zèng,huáng,dǎo/tāo;B项,zhòu/jù,héng/hèng,pí/pī;C项,líng,fēi/fěi,fěi;D项,yuán,zhà/shān,ké/qiào。答案:B2.下列关于这四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老马》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B.副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憎恨》中交叉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不问”“没有”“不是”“是”“愈不”“愈”“要”等造成一正一反、层层递进的表达效果。诗人的情感也在多层次、多侧面的展开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强化。C.《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结尾处,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那种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D.在《雪白的墙》中,诗人主要表达了痛、抑郁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迷惘。解析:D项,《雪白的墙》写于1980年,浩劫已经过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浩荡的长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___。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________,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广袤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芦花栈道的________;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猛药去疴,________。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也或可期待。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从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解析:画线句子成分残缺,“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应改为“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搭配不当,“生态”与“改进”不能搭配,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所给选项中,A项,“《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成分残缺,“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D项,因果关系倒置,不符合文意。故选B项。答案:B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解析:“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B、C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置于句尾,排除A项,答案为D项。答案:D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责无旁贷釜底抽薪人声鼎沸不分畛域B.义不容辞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不废江河C.责无旁贷对症下药人潮涌动不分畛域D.义不容辞釜底抽薪人潮涌动不废江河解析: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不是道义上,而是责任上。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釜底抽薪:意为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衔接前文伤口、重症,用“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潮涌动:人群像潮水一样涌来,形容人很多的样子。此处并非指芦花栈道人声嘈杂扰人,排除“人声鼎沸”,用“人潮涌动”。不废江河:语出杜甫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指初唐四杰在文学与学术上各有建树,如同长江黄河万古长流。后以“不废江河”赞美作家及其著述流传不朽。不分畛域:不分界限,也比喻不分彼此。文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选C项。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老马》,回答6~10题。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6.第一、第二节诗分别写到了低头和抬头,这两处细节描写塑造了老马什么样的形象?两个诗节分别侧重写什么?答案:第一节,“把头沉重地垂下”以及“横竖不说一句话”,侧重塑造老马形象——沉默、能承受,从而表现它的性格——隐忍。第二节,“有泪只往心里咽”“抬起头望望前面”,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老马的命运——苦难无尽头。7.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一句?答案:最后一句有不容忽视的双关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8.这首诗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答案: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运用白描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方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到好处地运用反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9.本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哪个字用得最好呢?答案:诗中的“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各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10.本诗的语言有何特色?答案:本诗语言平易朴实,口语化,流溢着朴素的美。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三、能力拓展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完成11~14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11.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答案: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不只是诗人自己。12.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用了“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13.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答案: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期审理申请书模板
- 2025年度建筑劳务分包合同(绿色建材应用推广)
- 高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
- 2025年度高端装备制造仓储仓单质押担保协议
- 房地产行业的智能化趋势与前景分析
- 2025年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半身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公司转证申请书
- 困难人员申请书
- 医院入职申请书
- 2025年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产品贮运与加工考试题(附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 学校财务年终工作总结4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读书笔记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安全仪表管理课件
- 【化学】高中化学手写笔记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全篇
- 2024年监控安装合同范文6篇
- 2024年山东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