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课件_第1页
认知行为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课件_第2页
认知行为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课件_第3页
认知行为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课件_第4页
认知行为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影响因子:9.49summary背景:1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精神病患者持续存在的阳性症状(妄想);2敏感和恐惧加工参与妄想症状的起源。目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病患者脑功能的影响。实验:(6-8个月)56门诊病人至少持续存在一种阳性症状;实验组:28人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28人接受常规治疗。评估: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分别做PANSS和情感加工任务,并观察FMRI,由不知情的第三人做症状评估。结果:1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表现出有显著的临床改善;2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恐惧和愤怒表情表现出相应脑区分活动减少。3恐惧表情时FMRI相应脑区活动减少,与症状改善呈正相关。结论:1首次证明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脑对恐惧刺激的反应;2认知行为治疗可能通过促进恐惧通过更加温和的方式加工,从而改善症状。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Introduction贝克认知模型:对内外部刺激的歪曲加工,导致个体体验的扭曲,带来不正常的情感行为反应。该模型是近40多年来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基础。许多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治疗对多数精神疾病(社交恐惧,强迫症,惊恐障碍,精分等)很有效。认知行为治疗已经被大量用于精分药物抵抗的患者,能改善持续存在的阳性症状(特别是妄想,对抑郁也有一定效果)。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愤怒表情让人产生恐惧,恐惧表情让人体验到恐怖的周围环境。妄想就是基于对恐惧的反应异常而产生的精神症状。感觉过敏和恐惧的加工被认为参与被害妄想的组成,在某方面能解释脑的恐惧系统。对信息带有偏见的注意和难以摆脱的恐惧相关情绪被认为是妄想产生的证据。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假设:1、CBT治疗后,有持续阳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会出现表情加工相关脑网络区域活动的降低。2、与恐惧有关的杏仁核,与预感和负面认知相关的岛叶在CBT治疗后激活水平降低。研究目的:确定有持续阳性症状患者,CBT治疗后发生了何种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在恐惧面孔识别任务时做FMRI相关研究。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Participantsanddesign被试:54名偏执型精分,2名分裂情感障碍(DSM-IV)。分组:治疗组28人:CBT+一般治疗方案。对照组28人:一般治疗方案。实验设计:所有被试在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后均参与PANSS量表评估和表情加工任务的MRI研究。最后实验组提供了22个有效数据,对照组16列有效数据。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CBTproceduresAndSymptomassessment治疗过程:每周或每两周一次1h的CBT,平均每个病人接受16次治疗。(NICE指导)为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实验过程有多重方式得到监督和指导。症状评估:所有被试实验前后,由不知情的第三人进行PANSS量表评估。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1、组间对照实验后PANSS量表(差异显著):总分F(1,36)=7.23,P=0.011;阳性F(1,36)=4.45,P=0.042;阴性F(1,36)=5.84,P=0.021;一般F(1,36)=4.42,P=0.0432、实验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差异显著):总分t(21)=3.72,P=0.001;阳性:t(21)=3.90,P=0.001;阴性:t(21)=2.61,P=0.016;一般t(21)=2.97,P=0.007Results性别辨忍精确度Neuralchangesfollowingcognitivebehaviourtherapyforpsychosis:alongitudinalstudyBrain2011:134;2396–2407Results治疗前和控制刺激对照:当恐惧、愤怒情绪出现时上述相应脑均激活增强。ResultsA:显示实验组在治疗前后处理恐惧表情时激活水平下降的脑区。B:以左额下回—岛叶网络为例,说明处理恐惧情绪时脑区激活水平的下降。C:以左额下回位例,说明处理愤怒情绪时脑区激活水平下降。D:显示实验组在治疗前后处理愤怒表情时激活水平下降的脑区。E:显示实验前后症状的改变和左额下回脑区活动改变的相关。Results处理恐惧情绪时,脑区激活的改变和PANSS症状的改变无明显相关。Results处理愤怒情绪时,这种实验前后脑区激活水平的改变和症状的改变显示出一种相关,但阴性症状的相关系数相对小一点,这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相对较小有关。Discussion虽然丢失了被试,但所得数据还是匹配的,被试都能完成任务,提供可靠数据。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症状改善。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似度很高,本实验设计并没有过高评价CBT临床疗效。PANSS30个项目中,CBT对下列项目影响较大:被害、妄想、情感退缩、被动社会回避、抑郁、主动社会回避。前人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被害妄想和抑郁症状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基线水平所有被试的单个症状见都有正相关。正如前人所述,被害妄想和抑郁存在一种正相关,这证明二者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基础,一种症状改善,则另一种症状也会改善。对照组只有16个有效数据,并在实验前后无明显症状改善。可能是因为纳入标准要求症状稳定,服药不变,所以短期内想获得改善很困难。Discussion基线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MRI无显著差异(所有被试的杏仁核、岛叶、丘脑、壳核、额下回、海马旁回、小脑均激活)。这点和之前的研究一致。一项Meta分析显示:表情加工任务要激活视皮层、边缘系统、颞顶叶、前额叶和皮层下、岛叶和小脑。枕叶和颞叶被认为是感知表情刺激,然后其他脑区联系感知觉对表情进行加工。Discussion在愤怒表情时CBT后FMRI相应脑区激活水平降低与症状的改善直接相关。恐惧表情时没有这种相关。这可能是因为PANSS的项目和直接的恐惧(愤怒表情的眼神让人恐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