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河堤初步设计报告Word版_第1页
越西河堤初步设计报告Word版_第2页
越西河堤初步设计报告Word版_第3页
越西河堤初步设计报告Word版_第4页
越西河堤初步设计报告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21.2.1流域概况 21.2.2水文气象特征 21.2.3设计洪水 31.3工程地质 31.3.1地质情况 31.3.2工程地质评价 31.3.3天然建筑材料 31.4工程任务及规模 41.4.1工程建设必要性 41.4.2工程任务和防洪标准 4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5.1稳定河宽和堤距的确定 51.5.2堤线布置 51.5.3堤顶宽度 51.5.4堤顶超高 61.5.5冲刷深度及堤基埋深 61.5.6推荐堤型 61.5.7堤防结构 61.5.8其他建筑物 61.6施工组织设计 71.6.1施工条件 71.6.2施工导流 71.6.3料场的选择与采集 71.6.4主体工程施工 81.6.5施工总布置 81.6.6施工总进度 81.7工程占地 91.8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 91.8.1环境保护设计 91.8.2水土保持设计 101.9工程管理 101.10设计概算 101.11经济评价 111.12工程特性表 112水文 142.1流域概况 142.1.1越西河流域概况 142.1.2大花河流域概况 152.2气象 162.2.1气象观测资料 162.2.2气象特征 162.3水文基本资料 162.4洪水 182.4.1洪水标准 182.4.2暴雨洪水特性 192.4.3历史洪水及重现期估算 192.4.4洪水计算 192.4.5分期洪水 232.5河流泥沙 242.5.1河流泥沙来源及特点 242.5.2悬移质 252.5.3推移质 252.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62.7排涝洪水 283工程地质 293.1前言 293.1.1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 293.1.2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 293.1.3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方法 293.1.4完成工作及其质量 303.2地质概况 303.2.1地形地貌 303.2.2地层岩性 303.2.3地质构造 313.2.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323.2.5水文地质条件 323.2.6不良地质现象 333.3堤防工程地质特征 333.3.1地层结构 333.3.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43.3.3砂卵砾石层的渗透性 343.3.4地震液化 343.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43.5天然建筑材料 353.6结论及建议 354工程任务和规模 364.1工程区河段现状及存在问题 364.1.1工程河段现状 364.1.2堤防存在问题 364.1.3对现有堤防加固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7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84.3工程建设任务 414.4防洪标准 414.5设计洪水水面线 414.5.1计算方法 414.5.2计算步骤 424.5.3计算条件 434.5.4计算成果 434.6工程规模 43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455.1设计依据 455.1.1规程及规范 455.1.2设计基本参数 455.2.河道行洪分析 455.2.1稳定河宽 455.2.2堤距选择 465.2.2行洪分析 465.3工程总体布置 475.3.1工程组成 475.3.2堤线布置 485.4堤型选择 485.5河道水力计算 525.5.1设计洪水水面线 525.5.2冲刷深度计算 535.5.3计算成果 545.6堤防设计 555.6.1堤顶宽度确定 555.6.2堤顶高程确定 555.6.3设计计算 585.7堤身结构 605.8堤顶人行道 615.9河道疏浚设计 615.10堤防回填料要求 615.11排涝设计 625.12工程量汇总 626施工组织设计 646.1施工条件 646.1.1工程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646.1.2工程组成 646.1.3自然条件 646.1.4天然材料 656.2施工导流 666.2.1导流标准 666.2.2导流时段 666.2.3导流方式 666.2.4导流建筑物 676.2.5基坑排水 676.3主体工程施工 676.3.1堤基清理 676.3.2基础开挖 676.3.3堤身填筑 686.3.4细石砼砌卵石施工 686.3.5基槽砂卵石土回填 686.3.6大卵石回填 686.3.7堤顶人行道施工 686.4施工工厂设施 696.4.1拌合系统 696.4.2水电供应 696.4.3修配加工条件 696.5施工交通运输 696.5.1对外交通运输 696.5.2场内交通 696.6施工总布置 706.6.1施工分区 706.6.2挖填平衡及弃渣规划 706.6.3工程临时占地 706.7施工总进度 706.7.1编制原则及依据 706.7.2施工进度方案 716.7.3施工总进度安排 716.8技术供应计划 726.8.1人力资源供应 726.8.1主要施工机械 726.9项目招投标办法 747工程移民及占地 757.1工程概况 757.2工程占地 757.2.1工程永久占地 757.2.2工程临时占地 757.3工程拆迁及安置 757.4占地补偿计算 757.4.1编制依据 757.4.2永久占地 757.4.3临时占地 768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778.1设计依据 778.1.1法律法规 778.1.2规程规范 778.1.3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778.2环境保护设计 788.2.1工程概况 788.2.2工程区环境质量现状 788.2.3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 798.2.4环境保护设计 808.2.5环境监测与管理 818.2.6环境投资概算 838.3水土保持设计 848.3.1水土流失现状 848.3.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848.3.3防治责任范围 858.3.4水土流失预测 858.3.5水土流失防治设计 868.3.6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868.4结论 879工程管理 889.1工程管理规划 889.2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889.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889.4管理设施 899.5生产、生活设施 899.6工程管理费用 8910工程投资 9010.1编制说明 9010.1.1工程概况 9010.1.2投资主要指标 9010.1.3编制原则 9010.1.4编制依据 9010.1.5基础价格 9110.1.6工程单价编制 9310.1.7分部工程费用编制 9310.1.8预备费及建设期贷款利息 9410.1.9移民和环境投资 9410.1.10工程总投资 9410.2概算成果 9411经济评价 10911.1评价依据 10911.2国民经济评价 10911.2.1评价基本参数 10911.2.2工程费用 10911.2.3效益 10911.2.4评价方法与准则 11111.2.5主要经济评价指标 11111.2.6敏感性分析 11111.3评价结论 1121综合说明1.1绪言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2º20'-102º54',北纬28º18'-28º53'之间,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边甘洛、石棉,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53公里。全县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288个村、908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居委会,全县人口24.64万人,其中汉族7.38万人,其余为彝、回、苗、藏、布依族等民族。越西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县,境内多山,山川南北纵列,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对高差1000~2000m,最低海拔1170m,最高海拔4791m。越西河是越西境内第三大河流,也是尼日河越西境内第一大支流,属大渡河二级支流。越西河流域覆盖越西县中所、城关、新民、书古、下普雄、顺河六个地区的18个乡(镇)131个村,是越西县彝、汉族聚居区和农业生产主产区。越西河中游河谷宽阔,两岸有河谷平坝,土壤肥沃,是越西县主要的粮油产区。越西县县城即位于越西河中游支流大花河与越西河干流的汇口附近。越西县城城关镇现有人口5.23万人,企事业单位98个,固定资产总值121亿元,是越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越西河和大花河属于山区性河流,流域内暴雨集中,洪峰历时短但洪水流量大,尤其是大花河属于游荡型河流,河床比降大,主流游荡不定,使得河流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再加上,该段河流现有堤防仅3.0公里,且大部份已病害累累,堤基掏刷严重,滑坡坍塌随处可见,经受不住较大洪水的考验,不能形成防洪规模,一到雨季便对县城人民的生命安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两岸的农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虽然越西河城区堤防年年修补,但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洪规模,不仅对越西县的人力、物力是一种耗费,更加制约着越西县经济的发展,对越西县的经济发展很不利。鉴于越西河县城段严峻的防洪形势,为保护越西县城人民生命财产和企事业单位不受洪水威胁,减小洪水损失,越西县人民政府决心修建越西河城区段堤防工程。2009年10月,越西县水利局通过公开比选方式委托我院承担该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接到任务后,我院及时组织工程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实地测绘1:1000地形资料,1:50水文大断面,对穿堤建筑物作了大比例尺测绘,依据《越西县越西河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随后迅即开展设计工作。本院设计人员在多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完成了越西县越西河城区段堤防工程的设计。该堤防总长4100m,分左右两岸堤防工程。其中左岸堤防即县城一侧,上起于越西县城南侧的五一桥,下止于县城东门大桥下游450m处,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大花河上,堤防长度为1800m;下段位于越西河上,长度为18001.2水文1.2.1流域概况越西河发源于越西县西南部小相岭中所地区的新乡乡波莫村境内,流经中所、城关、新民、书古、下普雄、顺河六个地区的18个乡(镇)131个村,于裤裆沟口与普雄河汇流后流入尼日河漫滩段。流域集水面积808.1平方公里,呈不对称的四边形,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1公里,两岸支流源短、坡陡,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向北面倾斜。流域内海拔高程在1519.65-4479.5米之间,河口与源头相对高差达1275米。流域面积808.1km2,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30.87m3/s,河道长度50km,天然落差大花河为越西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中所地区大花乡大花村境内阳落雪山,主流由西向东流经大花乡大花、瓦俄尔、瑞元村后,再由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流经城关镇新村、外南村后注入越西河。在中下游石灰窑附近有较大漏水洞,从石灰窑到越西河汇口河段常发生季节性断流。大花河分水岭最高处海拔4650m,流域面积107.5km2,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4.372m3/s,河道长度19.8km,天然落差1530m1.2.2水文气象特征越西河流域地处康藏高原东南缘,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要特点。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春迟秋早,夏季短暂,冬春少雨,日照充足,干燥多风,夏季降雨集中,空气湿润,秋季降温迅速,多绵雨,部分地区春秋相连,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多年平均气温为13℃-15℃,≥10℃越西河的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有少量融雪及地下水补给,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雨基本相应,径流量在年内表现出枯水时段较长,水量较小,汛期较短但水量集中的特点,多年平均径流量深100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9.74亿m3。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续大雨形成,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发生在6-9月,洪峰历时较短,峰形尖瘦且多为单峰,一次洪峰过程总历时一般在1-2天左右。1.2.3设计洪水工程河段及其附近没有实测水文资料。越西河上游及尼日河上有李家桥、顺河、岩润等三个水文站。通过水文比拟法和小流域推理公式法计算工程河段内的设计洪水。对两种计算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由于流域面积相差较大,汇流特征不一样,所以舍弃水文比拟法的计算结果而采取推理公式的计算结果。工程区大花河段20年一遇洪水为243m3/s,越西河段20年一遇洪水为572m1.3工程地质1.3.1地质情况工程区位于越西河中游,为断陷河谷平坝地貌,河流两岸主要由河流一、二级阶地、冰碛以及山前冰水堆积,洪积扇等组成,地形平缓开阔。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第四系地层为冲积、洪积、崩坡积、残坡积等,岩性为泥岩、页岩、砂岩。大地构造上本区处于扬子准台地西南缘,康滇地轴中部东缘,小相岭南北构造带上,受越西断层的控制和影响比较明显,新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上升运动,局部为幅度不大的负向运动。1.3.2工程地质评价工程位于河床一级阶地边缘,堤基持力层为河流冲积形成的砂卵砾石层和人工堆积的原老堤防堤身填筑物,主要力学指标为:地基承载力0.45Mpa,内磨擦角30°~35°,渗透系数6.21~12.11m/d,允许渗透坡降0.1~0.15。工程区内局部有含泥沙层,厚度为0.6~0.7m,埋深较深,不具备地震液化条件,但施工中需加强地质配合工作注意不均匀变形问题。除此之外,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映谱周期值为0.45s。1.3.3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区河段卵、砾石贮量丰富,分布于河床漫滩,砂为石英颗粒中砂,质量好,储量丰富,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工程区附近大花河支流深沟河河漫滩有大量砂卵砾石料,卵砾石质量较好,砂泥含量较高,使用时需用清水冲洗。1.4工程任务及规模1.4.1工程建设必要性越西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县,县城又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但由于越西河和大花河属于山区性河流,流域内暴雨集中,洪峰历时短但洪量大;现有堤防大多数堤段出现整体垮塌破坏,部分护坡堤脚悬空,部分护坡体开裂或隆起,即使断断续续的少部分堤段整体性较好,护坡体已经严重老化,难以经得起较大洪水的冲刷;而大花河河段属典型游荡型卵石河床,河势不稳定,河槽多变,弯曲,分叉,水流冲刷破坏能力强;越西河段,虽然纵坡相对较缓,水流平顺,但堤顶高程较矮。因此,建好越西县城区堤防工程,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不但可以确保城区的防洪安全,减小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同时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越西城市形象,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调动城市及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对完善越西县的防洪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堤防保护区面积3.54km2,企事业单位98个,居民5.23万人,耕地1.07万亩,省道5km,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1亿元,效益明显。1.4.2工程任务和防洪标准越西河防洪堤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越西河城区段堤防工程,提高越西县城区的防洪能力,从根本上解除洪水对县城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危害,保障全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顺应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形成新的城市景观,符合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要求,越西河的堤防建设和越西河防洪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两岸绿化及景观建设相结合,起到防洪、减灾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本工程主要保护越西县城,以城市防洪为主,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定堤防级别为4级。本次设计越西河县城段堤防总长4100m,分左右两岸。其中左岸堤防即县城一侧,上起于越西县城南侧的五一桥,下止于县城东门大桥下游450m处,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大花河上,堤防长度为1800m;下段位于越西河上,长度为18500m,长500m。为了疏浚河道、引导水流,对河道内的障碍物等进行清理,本设计对大花河0+250—1+650河段按梯形断面进行疏浚,保证河道行洪宽度达到50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稳定河宽和堤距的确定稳定河宽是天然河流处于准平衡状态时,河宽、水深、比降、流量之间的关系。防洪堤工程的堤距应满足稳定河宽的要求。根据河相关系理论计算得出,越西县大花河段的稳定河宽为39.1m;越西县越西河段的稳定河宽为45.1m;采用阿尔图宁公式和前苏联水文局提出的公式进行了验算,与河相关理论的计算结果比较一致。根据越西河县城段的基本情况和在河道左岸均已有防洪堤,五一桥左0+000至桩号左0+250段,现状河道宽度在38-46m之间,本次设计左右岸堤距取40~50m;对桩号左0+250-左1+650,现有河道宽度在40-50m之间,为保证安全美观,便于布置堤线,该段河堤距统一取50m,为满足稳定河宽要求,对该河段进行疏浚处理;左1+650-左2+000位于越西河汇口附近河段,天然河道宽度在50-58m,满足稳定河宽要求;左2+000-左3+600段,河道断面较为规则、平顺,现有河宽在50m-51m之间,为便于堤线布置,左右岸堤距统一取为1.5.2堤线布置堤防工程布置本着既节约投资,又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原则,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挤占现有道路;堤线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越西县越西河城区段堤防工程涉及河段总长4100m,可分大花河左岸堤防(大花河左0+000~大花河左1+800)、越西河左岸堤防(越西河左1+800~越西河左3+600)、大花河右岸堤防(大花河右0+000~大花河右0+500)三段。根据堤防工程所涉河道范围内河势走向、河道稳定河宽要求及堤线布置原则,越西河堤防工程左岸堤线即大花河左岸堤防和越西河左岸堤防基本沿已经损坏的老防洪堤及河滩的坡坎进行布置,大花河右岸堤防以稳定河宽为基础,沿岸线(避开深水河槽)平顺布置,以保持河流天然走势,满足行洪和堤防安全稳定要求。1.5.3堤顶宽度本设计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对4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的规定,考虑堤防管理对堤顶交通的需要,同时结合越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滨河路相关规划,本设计堤顶宽度为3.0m1.5.4堤顶超高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不允许越浪的4级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为A=0.6m,计算得堤防总的超高值(Y)为0.927-0.987m,本次设计统一取1.0m。为有效防洪堤高度,控制工程投资,防洪堤堤顶高于设计洪水位0.5m,堤顶上再设0.5m高的防浪墙,这样同时达到满足超高、确保人行安全、1.5.5冲刷深度及堤基埋深根据河道水力计算,大花河冲刷深度为1.81~2.46m,越西河冲刷深度1.33~1.56m,堤基最小埋深分别为2.5~1.5.6推荐堤型对重力式浆砌卵石挡墙,衡重式浆砌卵石挡墙,砼砌卵石护坡的碾压砂卵石堤等三种堤型做了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比较,砼砌卵石护坡的碾压砂卵石堤型均可用于本工程大花河段左岸堤段、越西河段左岸堤段、大花河段右岸堤段。1.5.7堤防结构根据工程河段地形地貌情况,结合河道水流情况,通过初选多种堤型方案进行优缺点比较,本次设计堤防全部采用细石砼砌卵石护坡的碾压砂卵石堤型堤型。考虑到防治洪水推移质对护坡的冲刷和撞击的需要,护坡采用抗磨性好的C20细石砼砌卵石衬砌,其中大花河段左0+000-左1+800和大花河右0+000-右0+500段护坡衬砌厚度为50cm,越西河左1+800-左3+600段护坡衬砌厚度为40cm,满足有效满足耐洪水冲刷的要求。C20砼砌卵石护坡下面均铺设砂砾石垫层,厚度为10cm。根据冲刷深度计算结果,堤脚齿墙置于堤脚冲刷线以下0.5~1.0m,建基面高程开挖深度为2.0~3.0m。堤脚齿墙内外侧均直立,均采用C20细石砼砌卵石,齿墙高90cm,宽70cm。1.5.8其他建筑物根据越西河县城城区发展规划,以及为满足人们的娱乐亲水性需求,本工程除堤防外涉及的其他建筑物主要为堤顶道路、穿堤涵洞、下河梯步等。1.6施工组织设计1.6.1施工条件越西河堤防工程位于越西县县城城关镇,分左右岸两部分,大花河左岸、越西河左岸、大花河右岸三段。本堤防上起于支流大花河的五一桥桥头,下止于县城东门大桥下游450m处。本堤防工程最远处距离越西县城1km,最近处的越西河段则挨着越西县城城东,工程对外交通方便,省道S208穿县城而过,并通过五一桥。即将完工的滨河路毗邻越西河,与省道相连,另有乡镇公路穿过东门大桥。工程所需物质采购方便,工程自然条件较好,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3℃-15℃,平均降雨量1389.11毫米,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一小时最大降雨量为46.9mm。全年施工期约190d。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越西河径流量9.74亿m3,大花河多年平均流量4.372m工程区所属越西河、以及工区上游深沟河,以及位于越西县新民镇的马厂河皆有料场分布,砂砾料丰富。本工程所需卵石可直接在附近河床采集,不足部分可在附近料场购买,细骨料可在工程区附近砂石料场购买。本工程施工期9个月,从头年11月至次年4月,其中主体工程施工6个月。1.6.2施工导流本工程施工导流堤按5级设计,采用枯水期5年一遇洪水标准,导流时段为12~3月,相应导流流量为7.53m3/s。导流方式采用以深泓线明渠排水为主,顺河围堰导流为辅。导流围堰可采用砂砾石填筑,迎水面采用袋装粘土防渗。另外,本工程施工的基坑排水任务也较大,可采用100QW1.6.3料场的选择与采集根据地质资料可知,本工程区河段尤其是大花河河漫滩分布有大量卵、砾石,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工程所需卵砾石填筑料可就近利用,从工区上下游附近的河床采集。填筑料不足的部分可在大寨村的马厂河坝挖运,运距为12km。马厂河从新民桥至瓦岩桥河段内有5个砂石料场,工程所需细骨料可从此处购得,运距为10km。1.6.4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主体工程量为:砂卵石开挖6.85万m3、砂卵石回填6.32万m3、大卵石回填2.86万m3、砂砾石垫层5.17万m3、砼砌卵石2.11万m3。1.堤基清理:用59KW推土机将堤线范围内地面耕植表土、杂草、垃圾、废渣土方推运至一起,采用1.6m3液压挖掘机装,10t自卸汽车2.基础开挖:采用1.6m33.堤身填筑:采用进占法施工,自料场采用1.6m34.细石砼砌卵石护坡:采用0.4m3拌合机拌合,5t自卸汽车运输,人工安砌卵石。砌石之前,现在先在坡面和基础浇筑5-8cm5.基槽砂卵石回填:砂卵石回填料采用1m36.大卵石回填:从料场购买,10t自卸式汽车运输至工作面,人工回填就位。7.堤顶路面施工:最下层铺设10cm后砂砾石垫层、再人工浇筑10cm厚C15砼,最后人工安砌青石板。1.6.5施工总布置本工程项目较单一,临时设施也比较单一,主要设临时工棚、临时施工用水、电系统、砼拌合系统。施工总布置本着因地制宜、利于施工、方便生活易地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采取分散布置。场外交通设施基本完善,场内交通只需整修部分临时道路即可满足要求。施工用电可从县城附近接入高压电,工区需架设0.5km长的10KV线路至越西河汇口附近,经变压器降压后接至施工点。施工期间生活用水可直接用城区自来水,生产用水可采用从越西河抽取水和移动水箱结合的方式。1.6.6施工总进度根据资金来源、防洪段的缓急以及工程分段情况,工程计划总工期为9个月,安排在头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施工准备期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6个月,完工期1个月。1.7工程占地本工程是沿原有老堤防和河滩坡坎布设,临水侧堤基为河滩地,堤背紧靠岸边,占地均为河滩地,共75.9亩,未占用耕地。本工程临时挖压、工棚、施工工厂占地共9.8亩,均为河滩地。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共85.7亩,均属于河滩地,不涉及拆迁、移民、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1.8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1.8.1环境保护设计1.8.1.1对水、声、气环境的不利影响1.水环境: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基坑排水、砼拌合系统和施工企业。本工程施工人数较少,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在工程附近的城区租用房和临时修建的工棚内,生活用水可用城区自来水。根据工程布置和工期安排,是施工期生活废水的排放相对集中,排放强度较小,污染物主要为BOD5、CODcr和总磷。2.声环境: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噪声。工程施工中各类机械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75~96dB之间,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标准规定。3.气环境:由于本工程比较简单,工程的工程量不大,施工中不采用爆破、砂石料粉碎、筛分等,砼拌和量小且分段进行,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燃油、砼拌和以及车辆运输、生活燃煤等,无有毒气体排放,只是在一些粉尘作业和道路附近有TSP超标问题。1.8.1.2环境保护设计根据工程施工布置和结合生产废水特点,生产废水用布置在施工企业周围的集水沟集中收集,采取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且循环利用。拟在生产和生活工区设置简易防渗旱厕,粪便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或者经沤渍、消毒、沉淀后上层清液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施工结束后,旱厕拆除,洒上生石灰后作卫生填埋处理。严格按照环保部门和城建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施工。严禁夜间拌制砼、浇筑砼。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在强噪声岗位工作的施工人员,须注意配戴耳塞等防噪工具。施工开挖要求湿法作业,控制施工现场粉尘污染;对各加工系统附近辅以洒水降尘;保持道路清洁和做好公路绿化,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如佩带防尘口罩。1.8.1.3环保投资概算本工程用于降低、减免工程建设不利影响和补偿的环境保护费用总计投资15.36万元。1.8.2水土保持设计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98.05亩,包括工程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85.7亩,主体工程砂卵石开挖6.85万m3、砂卵石回填6.32万m3、大卵石回填2.86万m3、砼砌卵石2.11万m3,不会产生弃渣,不设弃渣场。根据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359.2t。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考虑到主体工程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部分,仅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工序及环节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施工时利用临时措施(如临时支挡建筑物、临时排水沟等)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工程完工后需对施工迹地进行平整。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3.23万元。1.9工程管理本工程级别为4级,可由越西县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处负责对本堤防工程实施全权管理,隶属于越西县水利局领导,不再单独设立管理机构,也不再增设人员,汛期可临时增加4名护堤员。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堤身、穿堤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堤地、综合开发经营生产基地。根据《四川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DB62/446-1995)和《堤防工程管理规范》,护堤地纵向布置范围从堤线上、下游两段各外延20m,护堤地的横向宽度从堤防内外坡脚线开始计算,临水侧和背水侧均为8m。保护范围结合河道和河岸地形条件确定,背水侧的保护范围为紧邻护堤地边界线以外60m宽的区域。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费按工程投资的2%计,约37.06万元,其经费来源可由堤防财政拨付和征收河道修建维护管理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河道采砂管理费中共同解决。1.10设计概算经概算,本工程总投资为1859.43万元,其中工程部分1840.84万元(建筑工程1469.99万元,临时工程107.86万元,独立费用175.29万元,基本预备费87.7万元),移民环保部分18.59万元。1.11经济评价本工程总投资1859.43万元,防洪效益为296.5万元,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社会折现率采用8%,经计算,本工程评价指标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费用比(BECB)为1.13,经济净现值(ENPV)为259.37万元,经济内部回收率(EIRR)为13.89%,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敏感性分析认为,工程投资增加10%,效益不变,效益减少10%,投资不变,其内部收益率均大于规范规定的8%。国民经济评价表明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可行,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工程,不仅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本工程的兴建将有利于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确保城区的防洪安全,减小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同时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越西城市形象,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调动城市及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早实施。1.12工程特性表本堤防工程特性见表1-1。表1-1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全流域Km2808越西河全流域大花河段Km2107.5越西河段Km2547.8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年503、代表性流量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243P=5%大花河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572P=5%越西河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m3/s64.3p=20%枯水期4、泥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万吨12.9/64.3大花河段/越西河段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万吨1.29/9.65大花河段/越西河段二、工程规模1、保护对象km23.54县城人口5.23万、企

事业单位98家2、设计标准%53、设计水位m1708.5~1655.0 续表1-1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4、新建堤防长度m4100其中:大花河左岸段m1800越西河段m1800大花河右岸段m500三、工程占地亩85.7其中:永久占地亩75.9临时占地亩9.8四、主要建筑物1、堤型砼砌卵石护坡2、地基特性砂卵砾石层3、堤顶高程:大花河段1712.50~1665.30越西河段1665.30~1655.504、堤顶宽度5、边坡坡比1:1.5五、施工(一)、主体工程1、砂卵石开挖万m36.852、砂卵石填筑万m36.323、砼砌卵石万m32.114、河道疏浚万m36.925、砼浇筑万m30.226、大卵石回填万m32.86(二)、主要建筑材料数量1、水泥t45752、砂万m31.143、卵石万m31.454、大卵石万m34.914、汽油、柴油t140.0(三)、所需劳动力总工日万工日5.64(四)、施工导流1、导流方式以深泓线明渠排水为主顺河围堰导流为辅(五、)施工期限1、总工期月9六、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1859.43(1)、工程部分静态总投资万元1840.74 续表1-1 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其中:一至五部分万元1753.14基本预备费万元87.7(2)、环境部分静态总投资万元18.682、经济内部收益率%13.893、效益费用比1.134、经济净现值万元259.372水文2.1流域概况2.1.1越西河流域概况越西河流域地处康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的小相岭山脉南端。干流由南向北注入裤裆沟口与普雄河汇合后流入漫滩河,流域呈不对称的四边形,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1公里,流域面积808.1平方公里,故两岸支流源短、坡陡,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向北面倾斜。海拔高程在1519.65-4479.5m之间,河口与源头相对高差达1275m越西河是越西境内第三条大河,也是尼日河越西境内第一大支流,属大渡河二级支流。该河发源于越西县西南部小相岭中所地区新乡乡波莫村境内,流经越西中所、城关、新民、书古、下普雄、顺河六个地区的18个乡(镇)131个村,于裤裆沟口与普雄河汇流后流入尼日河漫滩段。流域面积808.1km2,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30.87m3/s,河道长度50km,天然落差955m越西河依地势可分为三段:上段从发源地到马拖乡安洛村,流长14.4km,平均比降78.4‰,河床窄陡、水流湍急,水头集中;中段从马拖乡安洛村至新民镇裤裆沟入口处,流长30.6km,河床宽60-80m,平均比降20‰,其中越西县城区段平均比降5‰,两岸土壤肥沃,是越西主要粮油产区,也是越西防讯重点河段;下段新民镇裤裆沟入口处至出口与普雄河汇流处,流长5km越西河上的主要支流有一级支流11条,二级支流1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一级支流3条(南箐河、大花河、马敞河);流域面积大于15km2的一级支流1条(五里河),二级支流8条,南箐河支流小哨河、大花河支流深沟河;马敞河支流后山河、大箐河、桃园河、春景河、瓦岩河、大岩河;流域面积小于15km2的一级支流7条,柏香云沟、夹夹石沟、蚂蝗沟、大水沟、吊桥沟、一棵树沟、虎石沟,二、三级支流2条,马敞河支流板桥河、大岩河支长海沟。越西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宜于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3.65万kw,其中主流4.72万kw,支流18.93万kw。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48万kw,其中主流2.78kw,支流7.70万kw。现已开发投产0.55万kw,其中主流0.55万kw。越西河两岸有河谷平坝,平坝高程在1800m左右,是主要农耕地带,大部分地方为水旱轮作。流域南部、东部及西部山区,分布广泛的是山地灌丛。西部小相岭带为亚高山灌丛和高山灌丛。流域四周较高地方,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越西河左岸分布有中山常绿针叶及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多分布在越西河左岸,少数在右岸及普雄河中游地带,但针叶林面积不大。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森林面积较小,覆盖率低。流域内平坝区农垦较发达,塘埝及农灌引水工程比较多。在越西河流域,除农业用水外,还有几个小型径流式电站。至今流域内无较大引、蓄、提水利工程,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较小。越西河中游平坝地区,土壤肥沃,是越西彝、汉族聚居区,是越西县主要的粮油产区,也是越西防汛重点河段。80年代后期修筑了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堤防,但还很不完善,需进一步治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越西河流域内主要为古生界地层,岩石以流纹斑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火山碎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该河东岸处于剧烈的褶曲破碎上,流域内灰岩分布较广。2.1.2大花河流域概况大花河为越西河左岸一级支流,越西河与普雄河汇合后为尼日河,尼日河为大渡河一级支流。大花河发源于中所地区大花乡大花村境内阳落雪山,主流由西向东流经大花乡大花、瓦俄尔、瑞元村后,再由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流经城关镇新村、外南村后注入越西河。在中下游石灰窑附近有较大漏水洞,从石灰窑到越西河汇口河段常发生季节性断流。大花河分水岭最高处海拔4650m,流域面积107.5km2,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4.372m3/s,河道长度19.8km,天然落差1530m,河床平均比降24‰,其中越西县城段比降为20‰。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大花河流域内出露的岩层种类比较多,以流纹斑岩为主,在大花河及相邻的流域内溶洞、漏水洞比较常见,呈现出明显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大花河有主要支流1条:深沟河:发源于中所地区大花乡深沟村境内阳落雪山,由西向东流经大花乡深沟、斯足、瑞元村后注入大花河。流域面积56.9km2,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2.53m3/s,河道长度16km,天然落差1530m,河床平均比降75‰。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82.2气象2.2.1气象观测资料本工程所涉越西河汇口上游主流流域和大花河流域无气象站,只有在越西县城设有越西气象站,可代表越西河城区堤防段气候特征。该气象站位于东经102°31′,北纬28°39′,测站观测场高程为1661.60m,建于1953年,观测项目齐全,已有53年资料,并经整编。2.2.2气象特征越西河以上流域属四川省气候分区的Ⅲ3区-暖温带、温带区。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湿冷山区和干暖河谷南北纵裂。河谷平坝四季较明显,夏秋湿润凉爽,冬春干燥寒冷,高山地区寒冷,降水较多。据越西气象站1961~1990年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年气温13.2℃,其中6~8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都在19℃以上,12~2月最低,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