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_第1页
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_第2页
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_第3页
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_第4页
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二首诗二首1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艾青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诗歌感情基调,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通过讨论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德育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3、能力目标:拓展写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比新旧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改编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创作新诗来歌唱家乡、歌唱学校。教学目标3重点:

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和关键点: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

2、拓展写作能力训练,对比新旧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想,来歌唱家乡、歌唱学校。重点:

4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诵读我爱这土地诗歌诵读5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诵读指导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诵读指导声音:响亮、激昂6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时代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

“悲哀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作家简介“悲哀诗人”——艾青艾8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解读意象

本诗的主要意象:

“鸟”、“土地”、“河流”

“风”、“黎明”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解读意象本诗的主9

鸟在诗中的形象:灵巧美丽“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在娇莺恰恰啼”

“嘶哑”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

鸟------象征诗人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鸟在诗中的形象:灵巧美丽鸟------象10暴风雨打击——土地——祖国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暴风雨打击——土地——祖国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11中日甲午战争宝岛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大的国殇中日甲午战争宝岛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大的国殇12鸦片战争割让香港、澳门鸦片战争割让香港、澳门13签订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14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5“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

——反抗精神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永远汹涌,无止息

——中华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从未停止过。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16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17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18刘永福将军痛击法国侵略者

——镇南关大捷刘永福将军痛击法国侵略者19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20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21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土地”的形象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土地”的形象2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然后我死了,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23——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为什么我24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25

这只鸟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飞冲天。这只鸟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飞冲天。26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富饶美丽我爱这土地因为她富饶美丽27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富饶美丽我爱这土地因为她富饶美丽28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繁荣昌盛我爱这土地29

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强大无比我爱这土地30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拓展延伸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拓展延伸31

故土

[俄]阿赫玛托娃

故土[俄]阿赫玛托娃32一、教学要求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烈情感。把握诗人命运和诗歌内在意蕴的深刻联系。吟颂、品味、鉴赏。一、教学要求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烈情感。33二、学习要点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解读《故土》的诗意和作者命运的内在联系。体会《故土》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34

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20世纪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为《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女诗人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晚年,荣誉纷至沓来,诗人的艺术得到世界的认可。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次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1966年3月,饱经风霜的女诗人病逝。同年,苏联作协与俄联邦作协联合发布讣告,称阿赫玛托娃为“卓越的苏联诗人”和“诗歌语言先锋大师”。

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35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阿赫玛托娃自画像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阿赫玛托娃自画像36

在世界诗歌史上,俄罗斯诗歌界群星璀璨。如同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太阳”,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月亮”。诗人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一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阿赫玛托娃用自己丰富而又细腻的笔触“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世界诗歌史上,俄罗斯诗歌界群星璀璨。如同普希金被37三、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诗歌。诗人一生命运多舛,曾在1946年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但阿赫玛托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卫国战争时就写下了《起誓》、《勇敢》等爱国主义的诗篇,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她也在吟唱着:“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的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三、作品创作背景分析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38

故土

——[俄]阿赫玛托娃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砂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可是,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

由此,我们才可以从容地宣称:“自己的尘土。”

——1961年于列宁港口医院配乐作品诵读故土39四、作品细读(1)

《故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却感人至深。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为人们所熟悉,“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砂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的,同时也常常被大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的事物,被阿赫玛托娃挖掘出来,并被赋予了崇高的、庄严的意味。

四、作品细读(1)《故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40四、作品细读(2)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阿赫玛托娃正是把这种对祖国土的理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她用“类似日记的亲切与直接”(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语),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种“亲切与直接”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量,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四、作品细读(2)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41四、作品细读(3)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音乐性。它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只有一个诗节的散文诗体,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韵步诗行组成,用复杂的韵律连接起来。英语十四行诗或称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将诗体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尾对句,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的极好形式,由于它很短,押韵又极严格,因此它要求诗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一般说来前8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6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

四、作品细读(3)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42四、作品细读(4)

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莎土比亚体,前面8行是陈述,接下来的4行是答案,最后两行是转折,点明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主题。诗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前8行为抑扬格4—6步,后6行为抑抑扬格3—4步,所谓抑扬格是指第一个音节轻读,第二个音节重读,而抑抑扬格是指第一、二音节轻读,第三个音节重读,这使原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虽然经过汉语的翻译不可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我们仍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感受到十四行诗的风格所在。四、作品细读(4)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43五、作品导读(1)

咏叹、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涩,如此和谐地指向人性美和诗美,如此深邃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挚爱之情,这是我们读完《故土》之后强烈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首诗中,所有的声音都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我的祖国”。在诗人心目中,祖国不是炫耀的资本,不是时时高呼的口号,更不是交换的工具,祖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生命,是她生命的归宿。她对祖国乡土坚贞不渝的赞美,无论何时,祖国在诗人的心中总是神圣的,占第一位的。

五、作品导读(1)咏叹、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44五、作品导读(2)

阿赫玛托娃的命运是坎坷的,十月革命后,她当时并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她并没有和许多俄罗斯作家一样,选择了流亡。她没有逃避,也没有后退,诗人表示:“不与抛弃故土的人为伍。”她选择了与祖国同在。虽然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平坦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阿赫玛托娃的诗中也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但诗人依然寄予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充满了公民感,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阿赫玛托娃身居塔什干却不忘尽快获得列宁格勒的消息,在大围困的艰难时期她仍然以自己的诗歌激励人民,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五、作品导读(2)阿赫玛托娃的命运是坎坷的,45五、作品导读(3)

在写作上,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选用极为普通的物象,在不经意中娓娓道来祖国土的平凡印象,甚至有点贬低这“从不记起它的存在”的默默无闻的尘土。但在最后,诗人却笔锋一转,“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默默无闻的尘土才接纳了人们,因为这是祖国土,是与民族、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生命之土。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诗歌就是在矛盾中呈现出张力。整首诗一张一弛,调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充分展示诗的意境。五、作品导读(3)在写作上,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46五、作品导读(4)

这首诗写于1961年,作者此时已是70高龄了,历经人生的坎坷,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就像经霜的秋橘,越来越醇美。诗人更加懂得平凡的不易,更加珍惜生活的赐予。年轻时经常运用的玫瑰、杨柳、滨藜、蒲公英、荨蔴、牛蒡、野蔷薇、车前草等极富诗意的自然意象在诗人笔下转变成毫不起眼的尘土,但就是这被人践踏的尘土,却如此诗意盎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五、作品导读(4)这首诗写于1961年,作者此时已是47五、作品导读(5)

阿赫玛托娃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敢于独树一帜,敢于追求纯艺术,敢于在平凡简单中寻找伟大;她是一位伟大的爱情女歌手,敢于以女性视角揭示女性情怀;她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她的诗充满人文精神,她的爱是宽广的。她对俄罗斯的爱,对祖国历史的敬仰,都寄托在语言中,“无论她写什么,她从未背叛过‘保守而又保守的’俄罗斯语言”。五、作品导读(5)阿赫玛托娃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48六、课堂讨论(1)自由朗读《故土》。根据有关背景,思考:诗人笔下的“故土”象征了什么?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六、课堂讨论(1)自由朗读《故土》。根据有关背景,思考:诗人49六、课堂讨论(2)“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齐读诗歌,思考: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六、课堂讨论(2)“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50六、课堂讨论(3)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揣摩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诗歌情感发展的脉络。

六、课堂讨论(3)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51七、作品汇评(1)

“她的著作表现着这位天才的抒情诗人之古典的清澈意味与其沉着的用词。她的疏淡的韵文喜欢用颠倒的简语。革命并没有威骇了她。依然在苏维埃共和国度她的生活。”

——郭沫若七、作品汇评(1)“她的著作表现着这位天才的抒情诗人52七、作品汇评(2)

阿赫玛托娃写的诗格律严谨,韵脚一丝不苟,诗行短小精悍。她的句法结构简单,很少使用复合从句,……她的做法是在内容上作有如现代拼贴画般的变化。她在一个诗节里铺排若干表面上似无关联的事物。当人物以同样的节奏谈论她感情的波澜,醋栗的开花,把左手套戴上了右手,这就淡化了节奏——诗里称作格律——使人忘却它的由来。……她的措辞风格崇高,因为她不自称有什么新的创造。她押的韵脚不勉强,格律也不僵硬……她在古典诗的格律中运动,游刃有余。

——

[美]布罗茨基《哀泣的缪斯》

七、作品汇评(2)阿赫玛托娃写的诗格律严谨,韵脚一53八、延伸阅读《哀泣的缪斯:安娜・阿赫玛托娃纪事》(俄)耐曼原著夏忠宪译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诗的隐居・阿赫玛托娃札记(一)》(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诗的蒙难・阿赫玛托娃札记(二)》(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诗的蒙难・阿赫玛托娃札记(三)》(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阿赫玛托娃传》(俄)阿曼达.海特蒋勇敏/等译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八、延伸阅读《哀泣的缪斯:安娜・阿赫玛托娃纪事》(俄)耐曼5468.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

69.累了,就去看海吧,你会发现自己的烦恼其实有多么的渺小。

70.人生中不可挽回的几样东西:说出去的话,消逝的时间,失去的机会。

71.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失望、随欲,以及冷热交替后的纵横来说,孤独会让人更踏实。

72.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73.两个人相遇,是小概率的事,两个人相爱,是最美好的事。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74.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人生里的一个你自己都不确定的位置。91.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92.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68.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55诗二首诗二首56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艾青5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诗歌感情基调,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通过讨论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德育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3、能力目标:拓展写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比新旧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改编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创作新诗来歌唱家乡、歌唱学校。教学目标58重点:

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和关键点:1、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

2、拓展写作能力训练,对比新旧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并以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想,来歌唱家乡、歌唱学校。重点:

59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诵读我爱这土地诗歌诵读60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诵读指导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诵读指导声音:响亮、激昂61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时代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62

“悲哀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作家简介“悲哀诗人”——艾青艾63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解读意象

本诗的主要意象:

“鸟”、“土地”、“河流”

“风”、“黎明”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解读意象本诗的主64

鸟在诗中的形象:灵巧美丽“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在娇莺恰恰啼”

“嘶哑”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

鸟------象征诗人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鸟在诗中的形象:灵巧美丽鸟------象65暴风雨打击——土地——祖国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暴风雨打击——土地——祖国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66中日甲午战争宝岛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大的国殇中日甲午战争宝岛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大的国殇67鸦片战争割让香港、澳门鸦片战争割让香港、澳门68签订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69抗日战争抗日战争70“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

——反抗精神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永远汹涌,无止息

——中华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从未停止过。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71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甲午海战英雄72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73刘永福将军痛击法国侵略者

——镇南关大捷刘永福将军痛击法国侵略者74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75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76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土地”的形象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土地”的形象77──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然后我死了,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78——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为什么我79诗二首·我爱这土地·故土课件1(优质推荐版)80

这只鸟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飞冲天。这只鸟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飞冲天。81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富饶美丽我爱这土地因为她富饶美丽82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富饶美丽我爱这土地因为她富饶美丽83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繁荣昌盛我爱这土地84

我爱这土地

——因为她强大无比我爱这土地85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拓展延伸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拓展延伸86

故土

[俄]阿赫玛托娃

故土[俄]阿赫玛托娃87一、教学要求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烈情感。把握诗人命运和诗歌内在意蕴的深刻联系。吟颂、品味、鉴赏。一、教学要求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烈情感。88二、学习要点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解读《故土》的诗意和作者命运的内在联系。体会《故土》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89

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20世纪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为《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女诗人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晚年,荣誉纷至沓来,诗人的艺术得到世界的认可。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次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1966年3月,饱经风霜的女诗人病逝。同年,苏联作协与俄联邦作协联合发布讣告,称阿赫玛托娃为“卓越的苏联诗人”和“诗歌语言先锋大师”。

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90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阿赫玛托娃自画像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阿赫玛托娃自画像91

在世界诗歌史上,俄罗斯诗歌界群星璀璨。如同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太阳”,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诗歌天空中的月亮”。诗人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一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阿赫玛托娃用自己丰富而又细腻的笔触“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世界诗歌史上,俄罗斯诗歌界群星璀璨。如同普希金被92三、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诗歌。诗人一生命运多舛,曾在1946年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但阿赫玛托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卫国战争时就写下了《起誓》、《勇敢》等爱国主义的诗篇,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她也在吟唱着:“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的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三、作品创作背景分析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93

故土

——[俄]阿赫玛托娃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砂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可是,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

由此,我们才可以从容地宣称:“自己的尘土。”

——1961年于列宁港口医院配乐作品诵读故土94四、作品细读(1)

《故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却感人至深。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为人们所熟悉,“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砂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的,同时也常常被大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的事物,被阿赫玛托娃挖掘出来,并被赋予了崇高的、庄严的意味。

四、作品细读(1)《故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95四、作品细读(2)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阿赫玛托娃正是把这种对祖国土的理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她用“类似日记的亲切与直接”(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语),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种“亲切与直接”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量,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四、作品细读(2)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96四、作品细读(3)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音乐性。它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只有一个诗节的散文诗体,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韵步诗行组成,用复杂的韵律连接起来。英语十四行诗或称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将诗体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尾对句,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的极好形式,由于它很短,押韵又极严格,因此它要求诗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一般说来前8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6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

四、作品细读(3)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97四、作品细读(4)

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莎土比亚体,前面8行是陈述,接下来的4行是答案,最后两行是转折,点明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主题。诗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前8行为抑扬格4—6步,后6行为抑抑扬格3—4步,所谓抑扬格是指第一个音节轻读,第二个音节重读,而抑抑扬格是指第一、二音节轻读,第三个音节重读,这使原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虽然经过汉语的翻译不可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我们仍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感受到十四行诗的风格所在。四、作品细读(4)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98五、作品导读(1)

咏叹、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涩,如此和谐地指向人性美和诗美,如此深邃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挚爱之情,这是我们读完《故土》之后强烈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首诗中,所有的声音都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我的祖国”。在诗人心目中,祖国不是炫耀的资本,不是时时高呼的口号,更不是交换的工具,祖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生命,是她生命的归宿。她对祖国乡土坚贞不渝的赞美,无论何时,祖国在诗人的心中总是神圣的,占第一位的。

五、作品导读(1)咏叹、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99五、作品导读(2)

阿赫玛托娃的命运是坎坷的,十月革命后,她当时并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她并没有和许多俄罗斯作家一样,选择了流亡。她没有逃避,也没有后退,诗人表示:“不与抛弃故土的人为伍。”她选择了与祖国同在。虽然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平坦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阿赫玛托娃的诗中也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但诗人依然寄予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充满了公民感,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阿赫玛托娃身居塔什干却不忘尽快获得列宁格勒的消息,在大围困的艰难时期她仍然以自己的诗歌激励人民,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五、作品导读(2)阿赫玛托娃的命运是坎坷的,100五、作品导读(3)

在写作上,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选用极为普通的物象,在不经意中娓娓道来祖国土的平凡印象,甚至有点贬低这“从不记起它的存在”的默默无闻的尘土。但在最后,诗人却笔锋一转,“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默默无闻的尘土才接纳了人们,因为这是祖国土,是与民族、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生命之土。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诗歌就是在矛盾中呈现出张力。整首诗一张一弛,调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充分展示诗的意境。五、作品导读(3)在写作上,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101五、作品导读(4)

这首诗写于1961年,作者此时已是70高龄了,历经人生的坎坷,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就像经霜的秋橘,越来越醇美。诗人更加懂得平凡的不易,更加珍惜生活的赐予。年轻时经常运用的玫瑰、杨柳、滨藜、蒲公英、荨蔴、牛蒡、野蔷薇、车前草等极富诗意的自然意象在诗人笔下转变成毫不起眼的尘土,但就是这被人践踏的尘土,却如此诗意盎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五、作品导读(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