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日期:20xx年X月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二、判断是非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三、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四、选择题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A、列文虎克B、柯赫C、巴斯德D、斯坦利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A、巴斯德B、柯赫C、吕文虎克D、别依林克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五、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

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二、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三、最佳选择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A.μmB.nmC.cmD.pmE.mm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芽胞E.核质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外膜E.脂多糖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E.粘肽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E.芽胞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B.无核膜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D.有抗原性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核质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核糖体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B.细胞壁含有类脂A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D.细胞壁含脂多糖E.以上均可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C.可抗吞噬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以上均是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A.核酸B.肽聚糖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A.解释发病机理B.鉴别细菌菌型C选择用药D.确定诊断E.以上都不是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四、问答题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2.中介体: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3.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4.异染颗粒: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5.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6.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7.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8.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二、填空题1.微米(μm)2.球菌,杆菌,螺菌3.弧菌,螺菌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7.染色体,质粒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9.蛋白质10.细菌鉴别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12.细菌致病性,运动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14.芽胞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18.紫色,红色19.核糖体上,异染颗粒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三、选择题1.A2.D3.B4.A5.A6.C7.E8.E9.B10.E11.C12.E13.A14.E15.C16.A17.E18.C19.E20.E21.C22.C四、问答题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β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表10一1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细胞壁结构G+菌G—菌肽聚糖组成、含量聚糖、侧连、交联桥聚糖、侧链含量少交连方式肽桥交连肽键交连结构类型三二维片层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机械强度高差磷壁酸特有无脂蛋白、脂多糖、外膜无有胞质周围间隙无有3.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细胞壁: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2)细胞膜: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⑴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⑵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⑶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⑷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5.革兰氏染色、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如下:(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是:①涂片制备:涂片、干燥、固定;②染色:a.初染:结晶紫初染1分钟;b.媒染: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c.脱色:95%酒精脱色半分钟;d.复染: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半分钟。该过程可简述为紫、碘、酒、红,一一半半。(2)染色结果是: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3)革兰染色的意义: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用药、研究和了解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等。6.与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如下:(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2)芽胞含水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4)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胞发芽时,该物质从芽胞内渗出,耐热性随之丧失。细菌的生理一、名词解释1.热原质2.细菌素3.菌落4.培养基5.专性厌氧菌6.纯培养7.外毒素二、填空题1.G+菌的等电点为PH——,G—菌的等电点为PH——。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3.按细菌对氧气环境的需求可分为——、——、——和——。4.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只需——min,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小时。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6.根据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五种。7.根据物理形状,可将培养基分为——、——、——三大类。8.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呈——、——、——生长现象。9.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和——两类,病原微生物多属于——菌中的——菌。10.细菌摄人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和——。11.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两种。12.抗生素用于——和——的治疗。13.细菌素的产生受——控制,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具有——和——的特异性,临床上主要用于——。14.细菌的核酸包括——和——两种;DNA碱基配对中的——和——在四种碱基的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故——的测定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三、最佳选择题1.下列那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A.内毒素B.硫化氢C.热原质D.透明质酸酶E.外毒素2.下列那些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别()A.热原质B.毒素C.维生素D.抗生素E.吲哚3.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A.硫化氢B.色素C.细菌素D.维生素E.热原质4.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A.自养菌B.专性厌氧菌C.异养菌D.专性需氧菌E.微需氧菌5.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A.有性二分裂B.无性二分裂C.复制方式D.菌丝分枝E.菌丝断裂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是()A.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B.缺乏细胞色素,使细菌不能合成色素C.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D.氧能阻碍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半渗透作用E.有氧环境中专性厌氧菌糖酵解不完全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A.营养物质B.酸碱度C.温度D.气体E.以上都不是8.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A.迟缓期B.稳定期C.衰退期D.对数增殖期E.A+C9.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B.细菌性疾病的治疗C.细菌的制备D.基因工程E.都对10.下列错误的是()A.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B.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C.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纯培养D.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动力E.以上都不对11.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由G一菌产生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12.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A.色素B.毒素C.热原质D.抗毒素E.维生素13.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B.是一个细菌细胞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D.肉眼可见E.可分为S、R菌落14.具有抗原性、毒性、特异性强等特点的物质为()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质D.侵袭性酶E.以上都对四、问答题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那些?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最好办法是蒸馏。2.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的生长,故名细菌素。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3.菌落: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约18—24h)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称菌台。4.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5.专性厌氧菌:由于缺乏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故称其为专性厌氧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99.9%为专性厌氧菌。6.纯培养:多用于菌种的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7.外毒素:一些细菌(大多为G+菌,少数为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二、填空题1.2—3,4—5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3.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4.二分裂,20—30,18—205.迟缓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增殖期6.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7.液体,固体,半固体8.均匀浑浊,沉淀,菌膜9.自养菌,异养菌,异养菌,寄生菌10.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基团转位11.水溶性,脂溶性12.感染性疾病,肿瘤13.质粒,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种,型,细菌的分型14.DNA,RNA,鸟嘌呤(G),胞嘧啶(C),(G+C)mol%三、最佳选择题1.B2.E3.A4.C5.B6.C7.E8.D9.E10.E11.D12.D13.B14.B四、问答题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⑴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⑵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一7.6。⑶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的最适温度为37℃。⑷必要的气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气体主要是O2和CO2。根据对O2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1)专性需氧菌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2)微需氧菌一在较低的氧气分压下才能生长繁殖。(3)专性厌氧菌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4)兼性厌氧菌一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细菌在合成菌体成分的同时,还能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物。(1)热原质:细菌菌体中的脂多糖,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其为热原质;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耐高温,可通过一般滤菌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制备生物斜品和注射用水必须用无热原质的水。(2)内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内毒素即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毒性成分为类脂A,在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②外毒素是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③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细菌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4)抗生素: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抗生素。(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仅作用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称细菌素。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混杂细菌)中分离某种特定的细菌(致病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形成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2)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培养。温度一般为37℃。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为获得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人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可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1)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s型)菌落,其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如此。粗糙型(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粘液型(M型)菌落,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培养后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3)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呈三种状态。浑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浑浊状态,可见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沉淀生长,细菌在试管低部形成沉淀,上部形成上清液,如链球菌的培养。菌膜生长,即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的培养,如霍乱弧菌。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细菌的致病性一、名词解释1、菌群失调症2、条件致病菌3、细菌的致病性4、细菌毒力5、感染6、侵袭力7、菌血症8、败血症9、隐性感染10、带菌者11、非特异性免疫12、医院内感染二、填空题1、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2、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或——症。3、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和——。4、某些正常菌群获得致病性条件是——、——、——。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6、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7、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的。8、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9、内毒素是由——、——和——三部分组成。10、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11、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12、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13、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14、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1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和——·16、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17、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调理作用可由——和——介导。18、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19、乙型溶素的化学成分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20、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是——,少数是——。2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或人与——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22、全身感染的类型有——、——、——、——。23、感染的来源有——和——。24、处于——的人称带菌者,带菌者有——和——。三、最佳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A.胃B.骨骼C.肌肉D.血液E.外耳道2.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C.寄居部位改变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B.类毒素C.抗生素D.抗毒素E.生态制剂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E.侵人机体的途径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磷壁酸D.脂多糖E.异染颗粒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毒素B.细菌素C.热原质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芽胞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8.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芽胞C.荚膜D.性菌毛E.普通菌毛9.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肽聚糖B.M蛋白C.脂蛋白D.膜磷壁酸E.壁磷壁酸10.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11.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H抗原B.肽聚糖C.O抗原D.脂多糖E.荚膜多糖1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脂蛋白B.脂多糖C.类脂质AD.核心多糖E.特异性多糖13.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C.性质稳定,耐热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4.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可制备成类毒素E.耐热15.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金葡菌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霍乱肠毒素E.肉毒毒素16.由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肉毒梭菌C.伤寒沙门菌D.脑膜炎奈氏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7.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8.下述细菌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是()A.霍乱弧菌B.肉毒梭菌C.破伤风梭菌D.伤寒沙门菌E.白喉棒状杆菌19.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A.PHA受体B.C3b受C.PWM受体D.LPS受E.ConA受体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细菌素四、问答题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6、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7、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8、简述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各有何特点?1l、如何预防与治疗菌群失调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l、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为菌群失调症。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正常寄居部位和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3、致病性: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性能。4、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5、感染:指在一定条件下,入侵的病原体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过程。6、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7、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8、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9、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10、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引起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视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个体称为带菌者。1l、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特点是:(1)与生俱有,可遗传后代。(2)作用无特异性。12、医院内感染:指在医院内所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二、填空题1.菌群失调2.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3.生物屏障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4.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5.数量,途径6.毒素,侵袭力7.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8.革兰阴性,脂多糖,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9.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10.类脂A,特异性多糖11.外毒素,抗毒素12.蛋白质,类毒素13.神经毒素,细胞毒素14.外毒素,类毒素15.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16.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17.抗体,补体18.完全,不完全19.碱性多肽,细胞膜20.正常菌群的细菌,隐伏的病原菌21.患者,感染的动物2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23.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24.带菌状态,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三、最佳选择题1.E2.C3.E4.C5.E6.B7.C8.E9.D10.E11.D12.C13.E14.D15.E16.B17.C18.D19.B20.C四、问答题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群失调症。(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①定居部位改变;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③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1)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2)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3)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4)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种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1)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2)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和部分G—菌G—存在部位主要由活菌合成、分泌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组成蛋白质脂多糖、为细胞壁组分稳定性理化因素易使其失活160℃,2~4h才能破坏毒力强,且有选择性,只与相应部位的受体结合,弱、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的作用基本相同,可临床作用特殊。根据选择性不同,外毒素可分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为细胞毒、神经毒、肠毒素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用于制备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较弱,不能制出类毒素6、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皮肤与粘膜屏障:其作用主要有:①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健康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②分泌杀菌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寄居在皮肤、粘膜上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抗菌物质,对某些病原菌有拮抗和抑制作用。血脑屏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人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较易发生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7、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与病原菌的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可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结果:(1)完全吞噬: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消化后的残渣排出胞外,此为完全吞噬。例如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在5~10分钟内死亡,30~60分钟内被消化。(2)不完全吞噬: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机体免疫力缺乏或低下时,只被吞噬而不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有的病原菌甚至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或随游走的吞噬细胞而扩散到其他部位。不完全吞噬现象在特异性免疫产生后可转变为完全吞噬。8、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单独都能对某些病原菌起调理作用,若二者联合,作用更强。(1)IgGFc介导的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具有IgGFc受体。当IgG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Fab段)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其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Fc受体结合后,可在细菌与吞噬细胞之间形成“抗体桥”,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2)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IgC或IgM类抗体与细菌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其活化产物C3b可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体结合,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具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使细菌与吞噬细胞相连,起到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细胞内的杀菌作用。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抗体难以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发挥作用,故消灭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有细胞毒T细胞(Tc细胞)和炎性T细胞。Tc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病原菌感染的靶细胞,当靶细胞被溶解,释出的胞内寄生菌可以被体液因素清除。炎性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内寄生菌进入机体后,一般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而不被杀灭,形成不完全吞噬。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如γ干扰素等,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极大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为完全吞噬,即可迅速将胞内寄生菌杀灭清除。10、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其特点:一是与生俱有,可遗传下一代;二是作用无特异性,可杀灭任何病原微生物。(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是后天获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组成;对胞外菌的感染主要靠体液免疫保护;胞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清除;外毒素主要靠IgG和SIgA中和。1l、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会出现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对菌群失调症的处理是:①停用原抗菌药物;②分离培养条件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③使用微生物制剂,恢复正常的生态平衡。放线菌一、名词解释放线菌二、问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放线菌为什么说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但又类属于细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放线菌的培养条件和菌落特征。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菌丝体组成。4.放线菌繁殖方式怎样?

5.放线菌的主要经济价值是什么?

6.放线菌的常见代表属和主要应用。第三章真菌一、名词解释1.真菌2.二相性真菌3.菌丝体4.孢子l无性孢子6.真菌中毒症二、填空题l、菌丝按功能可分为——菌丝、——菌丝、——菌丝。2、白色念珠菌为——细胞真菌,在沙保培养基上可形成——菌丝。3、真菌的菌落形态可分为——、——和——三类。4、叶状孢子包括——孢子、——孢子和——孢子,它们均属于——性孢子。5、抗真菌的特异性免疫以——免疫为主。6、毛癣菌为——细胞真菌,其结构可分为——和——两部分。7、皮肤癣真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8、有隔菌丝由——细胞组成。无隔菌丝由——组成。9、真菌是——微生物。多细胞真菌结构有——和——。单细胞真菌的菌落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为——。10、主要病原性真菌分——、——、——三大类。11、对人致病的深部真菌有——、——、——、——,皮肤癣真菌主要有——、——、——三个属。12、着色真菌的主要侵犯部位是——。13、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系统,引起——。14、观察新型隐球菌常先用——染色。15、皮肤癣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先用——处理后镜检。16、可以观察真菌菌丝和孢子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是——。17、浅部真菌的致病特点是——、——、——。三、最佳选择题l、关于真菌孢子,下述错误的是()A.是真菌的繁殖器官B.抵抗力与细菌芽胞相似C.一条菌丝可长出多个孢子D.孢子可发芽并发育成菌丝E.致病性真菌多能形成无性孢子2、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是()A.对2.5%碘酊较敏感B.对1%~2%石炭酸较敏感C.耐热60℃,lh不能被杀死D.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E.对干燥、日光和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强3、关于皮肤癣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多细胞真菌B.有嗜角质蛋白的特征C.只引起皮肤浅部感染D.一种皮肤癣菌只引起一种癣病E.在局部增殖及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引起病变4、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肾脏D.肺脏E.脾脏5、白色念珠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形成()A.厚膜孢子B.关节孢子C.分生孢子D.有性孢子E.孢子囊孢子6、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A.为单细胞真菌B.有肥厚的荚膜C.培养可用沙保培养基D.可产生芽生孢子E.可形成假菌丝7、下列最易侵犯脑组织的真菌是()A.毛癣菌B.黄曲霉菌C.表皮癣菌D.新型隐球菌E.小孢子癣菌8、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镀银染色D.墨汁染色E.棉蓝染色9、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A.复制B.出芽C.复制D.二分裂E.菌丝断裂10、下述真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B.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C.孢于是真菌繁殖方式之一D.多数都能引起人类疾病E.多细胞真菌又称霉菌1l、关于新型隐球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存在于鸽粪中B.外周有肥厚的荚膜C.形成酵母型菌落D.主要经呼吸道感染E.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12、关于白色念珠菌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B.侵犯人体多种部位造成浅部及深部疾病C.是单细胞真菌D.在玉米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E.多为外源性感染13、脑脊液涂片墨汁负染色可见芽生孢子,肥厚荚膜,患者为()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隐球菌性脑膜炎D.无菌性脑膜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4、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为()A.细菌B.支衣原C.病毒D.真菌E.放线菌15、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微生物是()A.流感病毒B.大肠杆菌C.肺炎支原体D.真菌E.脑膜炎奈氏菌16、不是真菌繁殖方式的为()A.出芽B.产生孢子C.菌丝分枝D.菌丝断裂E.二分裂17、真菌与下列哪种疾病关系不大()A.肝癌B.鹅口疮和阴道炎C.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肺泡炎D.脑膜炎E.肝炎18、关于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B.广泛分布自然界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C.常先引起肺部感染D.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E.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四、问答题l、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真菌:真菌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2、二相性真菌:此种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等)的改变,出现两种形态(酵母菌或丝状菌),并可以互变。3、菌丝体: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体、气中菌丝体和生殖菌丝体。4、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5、无性孢子:是真菌菌丝上的细胞直接分化而成,没有经过细胞融合过程,是较为低级的繁殖方式。病原性真菌的孢子大多为此类。6、真菌中毒症: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的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二、填空题l、营养,气中,生殖2、单,假3、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4、芽生,厚膜,关节,无5、细胞6、多,菌丝,孢子7、22~288、多细胞,多核单细胞9、真核细胞型,菌丝,孢子,酵母样菌落,丝状菌落10、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ll、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12、皮下组织13、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14、墨汁15、10%KOH16、真菌小培养法17、一菌一病,一菌多病,多菌一病三、最佳选择题1.B2.C3.D4.B5.A6.E7.D8.D9.B10.D11.E12.E13.C14.D15.E16.E17.E18.A四、问答题1、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真菌按形态可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的改变,出现两种不同形态,称为二相性真菌,如能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在病理组织中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的是沙保琼脂培养基,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酸碱度是pH4.0~6.0。浅部感染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4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感染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d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温度和氧气。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多见于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降低者。白色念珠菌粘附于机体粘膜表面后,即可侵入机体,进入血流并繁殖,引起广泛的扩散性疾病。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类型有①皮肤粘膜感染,如鹅口疮、外阴与阴道炎等;②内脏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肠炎、肾盂肾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等。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新型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向全身扩散。其主要致病因素膜。新型隐球菌扩散后,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肺隐球菌病(支气管肺炎),以及其他感染,如侵害淋巴结、骨、皮肤等引起炎症、脓肿。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诊断: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故多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手足癣、发癣及甲癣,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的。皮肤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是取患者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10%KOH消化后镜检。如见有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有皮肤癣菌感染。可再经沙保培养基或玻片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进一步鉴定。第四章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体2.核衣壳3.复制周期4.细胞病变效应(CPE)5.隐蔽期6.吸附7.缺陷病毒8.突变9.温度敏感突变株10.干扰作用11.病毒灭活12.壳粒13.包膜子粒二、填空题1.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2.病毒体积微小,其测量单位是——,必须在——下观察。3.病毒基本结构仅由——和——构成,又称为——。4.某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绕,其上的突起结构称为——。5.病毒侵入细胞后,以——方式增殖,感染细胞产生的——可抑制其增殖。6.构成病毒的基本化学物质为——和——。7.动物病毒的形态多为——;植物病毒的形态多为——。9.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和——。10,构成病毒包膜的类脂来源于——,而蛋白由——编码。1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五个阶段。12.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加热——℃——min可使大多数病毒失去——。13.保存含病毒的组织块可用——,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用——浸泡。14.包膜病毒体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15.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16.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和——二大重要步骤。17.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和——两类。18.病毒的穿人方式主要有——和——两种。19.病毒复制周期中,启动感染的第一步是——期,隐蔽期是——期。24.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通过——将其——逆转录成——后与宿主基因整合。28.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三、最佳选择题1.可以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A.电镜观察法B.光镜观察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过滤法2.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刺突D.核心+衣壳E.核酸十蛋白质3.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刺突E.包膜4.不属于病毒体特征的是()A.非细胞结构B.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5.下列对病毒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6.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核酸类型是()A.dsDNAB.dsRNAC.ss(一)RNAD.ss(+)RNAE.ssDNA7.对病毒包膜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成分是多糖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C.具有病毒的种、型抗原特异性D.包膜被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以保护病毒8.对病毒体特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复制方式繁殖B.测量单位是μm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9.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是()A.ss(一)RNAB.ssDNAC.dsRNAD.ss(+)RNAE.逆转录病毒1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1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D.本身具有抗原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1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1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B.表面凸起称刺突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D.呈对称方式排列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14.对病毒干扰现象的错误叙述是()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以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吸附细胞受体有关E.与缺损干扰颗粒有关15.释放子代病毒的途径不包括()A.细胞裂解释放B.细胞融合释放C.通过细胞间桥释放D.出芽释放E.整合释放16.与病毒复制中的隐蔽期有关的是()A.吸附B.穿人C.脱壳D.生物合成E.装配和释放17.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范围,主要取决于()A.细胞表面受体B.病毒表面的接触蛋白C病毒表面的血凝素D.病毒的衣壳E.病毒的包膜18.逆转录病毒的核酸类型为()A.单股负链RNAB.单股正链RNAC.单股正链DNAD.单股负链DNAE.单股正链RNA,二聚体19.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复制过程中不包括()A.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DNA,形成RNA—DNA杂交链。B.降解杂交链中的RNA链C.以杂交链中的负链DNA为模板,合成mRNAD.将病毒的DNA双链整合至宿主细胞DNA中E.以病毒D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20.多数病毒的脱壳有赖于()A.病毒的脱壳酶B.病毒的溶酶体酶C.病毒的蛋白酶D.细胞的溶酶体酶E.细胞的核酸酶21.分离病毒时,处理杂菌污染的标本应用()A.抗毒素B.抗生素C.强酸强碱D.过氧乙酸E.以上都不对22.病毒的强毒株变成减毒株后可用来制备()A.抗生素B.抗毒素C.疫苗D.类毒素E.以上都不是23.逆转录病毒特有的酶是()A.依赖DNA的DNA聚合酶B.依赖RNA的RNA聚合酶C.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依赖RNA的DNA聚合酶E.胸腺嘧啶激酶24.病毒遗传信息从RNA转为DNA的过程称为()A.基因变异B.基因转化C.噬菌体转导D.逆转录E.基因重组25.缺陷病毒的产生是由于()A.基因的缺陷B.包膜缺陷C.衣壳的缺陷D.复制酶的缺陷E.刺突的缺陷26.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是()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B.60℃30min能杀死所有病毒C.包膜病毒体比无包膜病毒体更能耐受反复冻融D.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E.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27.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A.抗原性B.感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融合细胞特性28.常用于制备灭活疫苗的理化因素是()A.乙醚B.紫外线C.3%盐酸D.甲醛E.反复冻融29.对突变的错误叙述项是()A.突变是病毒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最常见的变异B.可自发产生,亦可人工诱导产生C.突变包括点突变和移码突变D.突变的分子机制是病毒之间的基因交换E.人工诱导突变常用于疫苗制备30.病毒基因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称为()A.互补作用B.交叉复活C.多层复活D.增强作用E.整合作用四、问答题1.病毒的遗传物质有何特点?2.病毒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与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3.简述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4.病毒有哪些主要的性状变异各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5.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哪些消毒方法灭活病毒。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其实是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存在的、具有感染性的微粒。2.核衣壳:由核心(仅由一种核酸构成的基因组)和衣壳(包绕核酸基因组的一层蛋白质)两种结构组成。裸露病毒体仅有核衣壳而无包膜。3.复制周期:从病毒体入侵到子代病毒体释放出来,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人、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五个阶段。4.细胞病变效应(CPE):是指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细胞出现病理变化。例如:细胞变圆、脱落、坏死等。5.隐蔽期:在病毒复制周期内的生物合成期,子代病毒还没有装配,因而在被感染的细胞内还不能检测到新的、完整的病毒颗粒,所以此期又称为隐蔽期。6.吸附:是指病毒体借助其表面接触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过程,这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每种细胞表面具有的受体不同,因而对病毒的感染性也不同,即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宿主范围。7.缺陷病毒: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种不完整的、无感染性的颗粒,称为缺陷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缺陷病毒往往缺少结构蛋白基因,当与能够为其提供结构蛋白的病毒(辅助病毒)共同感染细胞时,便能够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8.突变:是指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核酸复制发生错误。核酸的碱基的组成和序列改变导致新病毒发生遗传变异。突变可自然发生,也可因诱导而生。根据发生的分子变化,可将突变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根据其表现型,可将突变分为条件致死性突变、缺损性干扰突变等。9.温度敏感突变株:是指在许可温度下(28~35℃)可增殖,在非许可温度下(37~40℃)不能增殖的变异株。其产生机制是,病毒基因发生点突变,造成病毒蛋白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使病毒蛋白只能在较抵温度下发挥正常功能,在较高温度时功能受到限制进而使病毒不能增殖。温度敏感突变株伴有毒力降低,可用于制备疫苗。10.干扰作用: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称为干扰作用。干扰现象非常普遍,可发生在同一种、型、株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型、株之间,还可发生在活病毒与灭活病毒之间。干扰作用发生的机制还不完全明了。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可终止感染,使宿主康复。接种疫苗时,应注意避免干扰作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11.病毒灭活:指的是在一定理化因素如加热、辐射、化学试剂等作用下,破坏了病毒的结构和组成,使病毒失去了感染性。被灭活的病毒仍然保留着抗原性和血凝特性。12.壳粒:指的是构成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一个壳粒由一条或数条多肽链按一定的对称方式排列组成。13.包膜子粒:包膜子粒和刺突是同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某些包膜病毒体的包膜表面上,插着一些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呈棒状或蘑菇状凸起在包膜表面之外。二、填空题1.非细胞,易感活细胞,不敏感2.nm,电子显微镜3.核心,衣壳,核衣壳4.包膜,刺突(包膜子粒)5.复制,干扰素6.核酸,蛋白质7.球形,杆8.类病毒,朊粒9.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10.宿主细胞,病毒11.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12.冷,热,56,30,感染性13.50%中性甘油盐水,1~3%盐酸溶液14.脂溶,灭活15.细胞病变效应16.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17.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18.吞饮,融合19.吸附,生物合成20.细胞裂解,出芽21.蛋白,受体22.mRNA,核糖体23.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24.逆转录酶,RNA,DNA25.RNA,DNA26.毒力变异,抗原变异2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28.干扰现象三、最佳选择题1.A2.D3.B4.C5.E6.D7.B8.B9.E10.E11.D12.E13.B14.A15.E16.D17.A18.E19.C20.D21.B22.C23.D24.D25.A26.A27.B28.D29.D30.E四、问答题1.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1)只有一种核酸,但是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病毒的DNA或RNA可以是双链或单链,单链可以分为正链和负链,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可以呈环状或线状。(2)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3)复制方式多种多样,如半保留复制、经过复制中间型、逆转录复制等等。(4)较大的变异性,尤其是RNA病毒的变异性更大。2.病毒携带遗传信息方式的特点:(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在DNA上携带遗传信息,RNA病毒也可用RNA携带遗传信息。其他微生物含有两种核酸,但是仅由DNA携带遗传信息。(2)翻译蛋白质时,其他微生物仅有DNA→RNA(正向)一种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向,而RNA病毒特别是逆转录病毒可RNA→DNA逆向传递遗传信息。3.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1)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是病毒的基本结构之一。(2)由一条或数条多肽按一定的方式对称排列构成壳粒,一定数量的壳粒按螺旋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方式排列包绕在核心之外,即形成衣壳。(3)衣壳的生物学意义是:①保护病毒核酸。②裸露病毒体的衣壳可吸附易感细胞,构成感染的第一步;某些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③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④可用于病毒的鉴别。4.常见的病毒变异现象及医学意义有:(1)毒力变异人工诱导毒力减弱变异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如牛痘疫苗。(2)抗原性变异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常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感染慢性化;同时也给疫苗研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3)表型混合:两种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时,发生装配错误。一种病毒的核心可能装配在另一种病毒的衣壳里面,一种病毒的包膜表面插着另一种病毒的刺突。这种变异是不稳定的,因为其基因还没有改变;但是其抗原性改变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4)对宿主范围适应及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如温度敏感突变株、宿主适应突变株;常伴有毒力减弱,可用于疫苗制备。5.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灭活病毒的方法有:(1)对医院病房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2)对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采用1~3%盐酸溶液浸泡。(3)对肠道病毒感染者的餐具消毒,可采用100℃10min煮沸消毒、160℃1h干烤消毒等方法。其排泄物的消毒可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4)传染科大夫的手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新洁而灭溶液浸泡等方法。第六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名词解释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操作5.消毒剂6.卫生清理二、填空题1.常用的干热灭菌法有——、——和——。2.湿热消毒灭菌法有——、——、——、——和——。3.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的合成,导致细菌——或——。4.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常用——消毒。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消毒。5.仅有抑制细菌作用的化学药物称——,在低浓度时亦可作为——使用,但防腐剂的关键应是——。6.0.1~0.5%的高锰酸钾常用于——消毒。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感染常用——滴眼剂。7.氧化剂能使一SH基氧化为——基,致使——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