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1页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2页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山大华特卧龙学校高三语文组孟祥龙张金梅陶行知先生有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新课改之后,我们的课堂的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热情普遍高涨,课堂气氛活泼欢快,但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掌握的却不见得有多好。就平时自己的个人教学及观察,当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忽视学情,提问空洞;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或是以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的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要么问题过难。2.教师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重提问而轻反馈,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导致教师自问自答,一讲到底。提问成为教师课堂推进的道具。教师提出问题,最后没有给出解答;或对于学生解答的结果缺乏适当的评价。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学生生成的问题少。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够多,覆盖面不是很广,主要还是集中在7-8位同学身上。提问范围不全面,无法有效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等问题。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策略。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提问所谓教学内容的重点即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要义,是作者所表明的立场,是编者所传达的情感或传递的知识,也是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内容。如在教《荷塘月色》时,我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程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关系?这样一问,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得出答案: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月色。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表现出一种自然美、意境美,更显示出作者的人格美。这就是这篇散文所要传达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通过在课程重点处的提问,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索,积极讨论,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处提问所谓的教学难点,就是在学习中学生依靠自身能力不能解决的内容。此时学生往往表现为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教师在此处设疑,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和老师一起攻破难点时,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同时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例如,在学习《祝福》一课时,要求学生综合全文内容,回答一个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发言:(1)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女人。(2)祥林嫂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是一个勤劳的女人。(3)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小通过学生的回答,证明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尤其是观点(3),于是我针对观点(3)继续提问:祥林嫂撞香案为的是反抗吗?结论为:反抗的是改嫁。而不肯改嫁恰恰是尊奉封教礼教的表现,由此看出,祥林嫂并不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对“祥林嫂是一个人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的讨论,纠正了学生对祥林嫂形象的理解误区,完善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并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课堂提问的适时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原则尤为重要。调控课堂提问的梯度,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过程,从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未知区”化归为“已知区”。四、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一般来说,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是中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五、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例以6:4为宜。六、恰当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一沉默率。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一节45分钟的语文课上,某教师提问60次,而学生沉默了48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80%,每个问题占有的平均时间仅仅45秒,多数问题的思维含量普遍低下(多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假问题”),问题缺乏启发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是提问引起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回应人数寥寥,或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让听者云里雾里。实际教学表明,这种提问几乎都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一般地,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不宜超过20%。这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相比之下,高年级的课堂有些问题的提出只是引发学生深思而不是直接回答,就不宜判为沉默;沉思型(内向型)的课堂教学风格相比活泼型(夕卜向型),其课堂提问的沉默率要高一些。其实,沉默率只是一种模糊的刻画方法(而不是数学上的精确度量)。为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从另一个方向来发问;或者转换问题的种类、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改变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的问题降低为应用性的问题、理解性的问题甚至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效度。当前,适当减少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七、优化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教学中有一个提问上的“坏习惯”一教师教学中都有语言表达模糊随意和含糊不清,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在提问语言方面还需锤炼。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节奏有韵味一一声调要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提问讲话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声音要有停顿,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以回味、思考的时间)。2、明白且简练一一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罗罗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