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常考点、热点强化训练——42题专练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二者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存在重大的差异:前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后者则相反,它以人为中心,透过人的视角,从人的经验出发了解自身、认识自然。但这并不是说科学与人文没有相通之处,更不是说科学家都是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主义者,或者说人文学者都反科学。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充满了人文精神,许多人文学者则热心科学,虚心研究和运用科学方法。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主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论证题,首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看待问题的角度的差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再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论题: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2分)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潮或文化倾向,其传播、发展从科学技术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动力。(从“哥白尼、伽利略等的科技成就与人文主义的关系”阐述亦可得分)(5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科学革命影响,如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奠定了怀疑主义、理性主义的基调;许多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如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其思想的人文主义光辉、对封建专制的批判锋芒,都直接来源于对科学本身的充分信心和乐观态度。(5分)【另如: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中汲取创作灵感。(5分)20世纪的科学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严厉批评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告诫人们关心人的本身,保证科学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5分)】(考生任意选取两个史实对论题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心一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一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材料中关于“中心一边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考点】近代史;现代史;【解析】分析材料,归纳确定关于“中心一边缘”的观点,明确赞同和反对的情感态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答案】【示例1】观点:中心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2分)。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1分)。阐述:新航路开辟以来,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亚非拉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劳动力供应地和资本输出场所(4分)。二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确定,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主导经济全球化,造成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分)。可见,该观点是从整体上来认识全球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示例2】观点:中心国家并非全然不变(2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阐述:由于率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早一批殖民霸权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先处于边缘地区的荷、英、法等国迅速崛起,西、葡两国丧失了中心地位;由于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T业革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确立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美国等后起国家的崛起,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二战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20世纪末,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逐步改变着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每点4分,任答两点8分)。可见,该观点是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的兴衰)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历史进程,由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冲击中心国家,后者的优势地位难以永保(1分)(考生围绕材料,提出新的观点并予以合理论证者,同等给分)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纪上半叶,荼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世纪,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社会底层的人民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个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別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的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实与所提取信息一致)【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化主题【解析】本题注意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正确阐释能力,注意题目要求,要把材料放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大环境下分析,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提取两个正确的信息,并分别阐释说明,注意史论结合。【答案】提示:学生作答的角度可以多样化,但要把信息的内容和时代的变化紧密结合。角度包括: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丰富;娱乐活动的多样;饮食结构的变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社会等级的变化;人们的择业标准的变化等等。说明可结合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法律意识;科学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示例:信息一:17世纪,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丰富。说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促进商品的交换。信息二:19世纪,饮食结构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如有学生能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进行总结提升,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认识可结合生产力,如:要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平等化发展;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择业观念的变化等等。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14—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间用意大利方言写成长诗《神曲》。1689年英国国王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1783年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1825—1826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棉线烧成碳丝,试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照明得以实现。1911年德国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为23,295马克。1914年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摘编自马世力主编的《世界史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上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題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代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上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根据表格“是14—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接受了阐明国会至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试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照明得以实现”,表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德国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为23,295马克、、“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表现了资本主义局限的一面。可以得出: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既有巨大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些问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題进行阐述,可以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它在殖民侵略、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世界大战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阐述。最后就所阐述的论题进行简要总结。如: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有复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发展的主题。【答案】论题: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既有巨大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些问题。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阶级民主的制度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殖民侵略、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世界大战也随之而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有复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发展的主题。论题也可以从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等单一角度拟定,论点2分史实正确,史论结合8分,逻辑2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历史示意图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幅示意图。外部因盍內部因素S11E12比较图11和图12,读取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考点】现代化主题;【解析】首先提出观点,通过比较图11和图12可知,西方近代化呈现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而中国的近代化则是不稳定的波折式推进;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化中内部因素占主导,属于内源性近代化;而中国近代化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属于外源性近代化。因此,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可就东西方近代化的原因、过程等方面来拟定论题,也可两方面都论述,如西方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等。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来阐述东西方差异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观点。【答案】示例:西方内源性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中国的近代化是极不稳定的波折式推进。(4分)资本主义在西欧最早萌芽,由此推动西队近代化的展开。17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欧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和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进而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并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见,西方近代化主要是内部力量的推动。(4分)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下艰难起步的,一定程度上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资本主义入侵和自然经济瓦解前提下产生,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也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的影响。所以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4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5—1967年世界大事年表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建立联合国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中国内战1948—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19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新政策;中国参战53年1953年斯大林之死开启苏联和东欧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建设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起义并以失败告终1957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1957年“大跃进”;其后中国发生大饥荒1958年法国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任总统1962年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1966—19文化大革命在全中国范围内导致混乱67年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由中国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概括得出主题: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快速发展。结合所学,以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史实分析阐释。也可以选取其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朝鲜战争使冷战扩大到亚洲。阐释:二战结束后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争夺霸权采取了“冷战”政策。朝鲜战争是美国为保持在东亚的反共优势而介入的战争,显示了美国在亚洲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的新政策。新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抗美援朝。新中国的参战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新中国、朝鲜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遏制行动,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使得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示例2:论题: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快速发展。阐释:二战结束后,中国发生了1946-1949年的内战,内战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受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鼓舞,1962年阿尔巴尼亚反抗法国的战争的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表明二战以来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示例3:论题:该年表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理由:1950年—1953年应增加西欧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煤钢共同体并实现煤钢联营,这是当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推动了之后西欧六国为建立新的共同贸易市场而建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因此,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与大事年表中1957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有重要的历史关联,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应在大事年表中应增加这一事件。示例4:论题:该年表具有个人的主观偏见。理由:①该年表主要介绍美、苏、中、法等几个大国以及与这几个大国相关的事件,带
有明显的大国主义倾向,忽视了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生的大事。例如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该年表无法完全体现其“世界”性。②该年表列举的大事,主要涉及政治领域、而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都在深刻的改变着世界,但未被作为大事而记录,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噺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1910年陆士谭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夕卜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挽救民族危机、近代化、立宪民主的现代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新中国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与近代化进程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可提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从《新中国在演进》和理想小说《新中国》中可提取近代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答案示例】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2分)阐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8分)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2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材料信息,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3分)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分)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3分)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9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发表于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早期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王子。在领导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后,他到一座荒岛上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并用海水中的钠制造出了万能的电力,为潜水艇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船上还有一座图书馆,放满了各种语言的科学、伦理学、文学等书籍。尼摩驾驶潜水艇带领船员,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吃穿用度皆取自于海洋。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他们一路上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又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战胜了冰山封路、章鱼围攻、敌舰偷袭等险情。他们将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民众,还利用鹦鹉螺号攻击英国军舰。科幻小说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从材料中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全国卷41题【解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及材料中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潜水艇”、“用海水中的钠制造出了万能的电力”、“船上还有一座图书馆,放满了各种语言的科学、伦理学、文学等书籍”,可以得出“法国作家凡尔纳对科技力量的推崇”这一认识;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我们要进行如下论述,第一,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二,科学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信心;当然,我们也可以列举教材中所提及的一系列结论进行论证,如“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庆节联谊活动方案
- 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市场动态与趋势分析
- 弱电施工方案范本
- 1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My Body第1课时说课稿 陕旅版(三起)
- 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001
-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杠杆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14学习有方法》(说课稿)-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
- Unit8 We're twins(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
- 亲历电子病历系统分级评价四级参评纪实-2022医院信息化
- 凸优化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应用
- 【钢铁冶炼】-锑冶炼先关工艺
- 渐变方格模板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 环境因素汇总识别及评价表(保卫部 )
- GB/T 9123.1-2000平面突面钢制管法兰盖
- 元代文学-绪论课件
- 2023年版劳动实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方案报审表(样表)
- pp顾问的常见面试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