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1.gif)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2.gif)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3.gif)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4.gif)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012ff77c21903d4806bdee445953393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更有助于文言文的积累?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更有助于文言文的积累?方法指导(一):精心初读,细心留痕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我们以传记类文段为例,主要人物及地名、重要情节的关键语词等等,都会反复出现,初读时,一定要养成“留痕”的习惯。
我们以传记类文段为例,主要人物及地名、重要情节的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方法指导(二):认真精读,推理通情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余余余余先达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方法指导(三):弄清词义,学会归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中的许多意思都在演变,但也有其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我们在弄清词义的同时,学会归类。比如:哪些是通假字、哪些是古今异义,哪些又是词类活用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中的许多意思都在演变A.文言虚词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初中阶段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起指代作用的,如:“其”“之”“何”等。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等。起连接作用的,如:“而”“乃”“则”等。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等。初中阶段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而】1.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①②两句的“而”表示顺接,可译为“然后”“就”。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③④两句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可是”。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6.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⑤⑥两句的“而”则可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而】
课堂小练习(一)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何陋之有?——《陋室铭》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马之千里者。——《马说》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课堂小练习(一)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④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之”字在这里解释为“的”
。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之”字在这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③何陋之有?——《陋室铭》“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⑤马之千里者。——《马说》“之”在这里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之”在这里作语气助词,不译。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⑧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解释为“这”。
⑨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⑩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之”在这里作代词,解释为“它”或“他”。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B.通假字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文言文中,有时本来应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是古今通假,用来替代的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应该掌握通假字的规律,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我们在记文言文笔记的时候,也要对通假字做一个归类。文言文中,有时本来应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与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③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课堂小练习(二)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A.“裁”通“才”,仅仅。B.“扳”通“攀”,牵、引。D.“见”通“现”,显现。课堂小练习(二)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C.古今异义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很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发生转移,也有的词义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古今异义的词进行归类和整理,便于有效复习、巩固。 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很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你能说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吗?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够。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里面。你能说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吗?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会宾客大宴。——《口技》古义:恰巧,恰逢,正赶上。今义:聚合;理解。4.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古义:跑。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或车辆等运行。3.会宾客大宴。——《口技》D.一词多义的整理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一词多义就是书写上是同一形体的字,有两个以上的义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有的词义甚至有十几个义项,不仅如此有些词还有多个读音,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词多义就是书写上是同一形体的字,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为】1.为之怡然称快。——《童趣》介词。因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介词。与“所”构成被动。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动词。作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动词。成为。5.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向,对。
6.愿为市鞍马。——《木兰辞》介词。为了。【为】 E.词类活用的整理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也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摘记下来,便于复习和理解。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中“策”本是名词“鞭子”,这里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鞭打”。2.动词活用作名词。例如:“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中,“奔”本义是奔跑,这里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奔跑的快马”。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例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中的“故”“新”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的知识”;“邑人奇之(《伤仲永》)”中的“奇”解释为“认为……奇异”,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4.名词用作状语。
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中的“日”解释为“每天”,在这里就是名词作状语。 4.名词用作状语。方法指导(四):理清结构,判断句型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古汉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一、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是”字,一般用“……者……也”或“则”、“乃”、“为”、“非”等表示。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 一、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是”字,一般用“……者……也”二、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的被动句;一种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含有被动关系,一般称意念被动,要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所……”,表示被动。二、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方法指导(五):博览众文,摘录常识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想读懂文言文,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一定的有关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等文化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整理。
想读懂文言文,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
古代的年龄称谓
襁褓:本义为包婴儿的被、毯等,代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至三岁,泛指儿童。总角:古代幼童将垂发扎成两节于头顶,其状如角,谓之“总角”。泛指幼年。垂髫:古代儿童的头发自然下垂,借指儿童时代。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jī):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就把头发盘起,表示成年。弱冠(guà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花甲:六十岁。由古代干支纪年而来。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
古代的年龄称谓
襁褓:本义为包婴儿的被、毯等,代指不满周岁方法指导(六):易错名句,注意记录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学习文言文,我们就要对一些名篇名句进行背诵和默写,在此过程中,有些同学经常要默错字或添字、改字、调换词语顺序等。这些,易默错的句子,就需要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便于时时拿出来温习,巩固记忆。 学习文言文,我们就要对一些名篇名句进行背诵如:“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览”字。
“经纶世务”的“世”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如:高效记文言文笔记的以下几种方法:
(一):精心初读,细心留痕(二):认真精读,推理通情(三):弄清词义,学会归类(四):理清结构,判断句型(五):博览众文,摘录常识(六):易错名句,注意记录高效记文言文笔记的以下几种方法:
(一):精心初读,细心留痕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更有助于文言文的积累?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更有助于文言文的积累?方法指导(一):精心初读,细心留痕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我们以传记类文段为例,主要人物及地名、重要情节的关键语词等等,都会反复出现,初读时,一定要养成“留痕”的习惯。
我们以传记类文段为例,主要人物及地名、重要情节的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方法指导(二):认真精读,推理通情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余余余余先达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方法指导(三):弄清词义,学会归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中的许多意思都在演变,但也有其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我们在弄清词义的同时,学会归类。比如:哪些是通假字、哪些是古今异义,哪些又是词类活用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中的许多意思都在演变A.文言虚词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初中阶段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起指代作用的,如:“其”“之”“何”等。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等。起连接作用的,如:“而”“乃”“则”等。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等。初中阶段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而】1.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①②两句的“而”表示顺接,可译为“然后”“就”。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③④两句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可是”。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6.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⑤⑥两句的“而”则可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而】
课堂小练习(一)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何陋之有?——《陋室铭》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马之千里者。——《马说》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课堂小练习(一)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④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之”字在这里解释为“的”
。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之”字在这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③何陋之有?——《陋室铭》“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⑤马之千里者。——《马说》“之”在这里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之”在这里作语气助词,不译。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⑧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解释为“这”。
⑨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⑩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之”在这里作代词,解释为“它”或“他”。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B.通假字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文言文中,有时本来应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是古今通假,用来替代的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应该掌握通假字的规律,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我们在记文言文笔记的时候,也要对通假字做一个归类。文言文中,有时本来应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与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③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课堂小练习(二)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A.“裁”通“才”,仅仅。B.“扳”通“攀”,牵、引。D.“见”通“现”,显现。课堂小练习(二)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C.古今异义的归类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很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发生转移,也有的词义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古今异义的词进行归类和整理,便于有效复习、巩固。 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很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你能说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吗?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够。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里面。你能说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吗?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会宾客大宴。——《口技》古义:恰巧,恰逢,正赶上。今义:聚合;理解。4.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古义:跑。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或车辆等运行。3.会宾客大宴。——《口技》D.一词多义的整理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一词多义就是书写上是同一形体的字,有两个以上的义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有的词义甚至有十几个义项,不仅如此有些词还有多个读音,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词多义就是书写上是同一形体的字,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为】1.为之怡然称快。——《童趣》介词。因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介词。与“所”构成被动。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动词。作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动词。成为。5.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向,对。
6.愿为市鞍马。——《木兰辞》介词。为了。【为】 E.词类活用的整理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也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摘记下来,便于复习和理解。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中“策”本是名词“鞭子”,这里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鞭打”。2.动词活用作名词。例如:“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中,“奔”本义是奔跑,这里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奔跑的快马”。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例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中的“故”“新”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的知识”;“邑人奇之(《伤仲永》)”中的“奇”解释为“认为……奇异”,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4.名词用作状语。
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中的“日”解释为“每天”,在这里就是名词作状语。 4.名词用作状语。方法指导(四):理清结构,判断句型
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古汉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如何摘记文言文笔记课件
一、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是”字,一般用“……者……也”或“则”、“乃”、“为”、“非”等表示。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 一、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是”字,一般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预防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盐城工学院《化工原理(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N-甲基马来酰亚胺行业需求趋势及应用规模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数据可视化软件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新型农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十四五”规划战略分析报告
- 中国山地自行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XX公司新建1万吨恒温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钢质电缆桥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氧气压缩机配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咖啡厅咖啡制作机器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自愿参加活动免责申明
-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 字体设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2024-2034年中国注射用赖氨匹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科学模拟试题(一模)含答案
- 供应链可持续采购实践
- 环境监测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 菌菇智慧方舱栽培及食用菌菌包中心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近视防控知识宣教(家长版)-课件
- 园林垃圾处理政策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