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游褒禅山记》_第1页
课件0《游褒禅山记》_第2页
课件0《游褒禅山记》_第3页
课件0《游褒禅山记》_第4页
课件0《游褒禅山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课件0《游褒禅山记》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第十课游褒禅山记JDCD经典晨读一、问题的提出1.弘扬民族国粹人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而我认为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风霜、刀光剑影,但依然繁星闪烁、熠熠生辉。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性的积聚。弘扬国粹,是“数典”不“忘祖”的表现,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我们屹立于世界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国粹,那历经百代不衰的中华诗词歌赋,那呈现人生百态伦理道义的四大经典名著。2000年国家骨干班一百日的洗心革面,让我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走进名著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支撑点。2.践行课程标准理论《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即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优雅的实践活动,名著的熏陶感染功能可以在名著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所以赏析名著的活动是在践行课程标准理论。3.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强调: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胆识、智慧和辛劳。语文课堂的外延是整个社会,而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教师,挖掘语文课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这也是语文视野的体现。语文教材综合学习内容在各个单元后面单独列出,也有四大名著的赏析片段,但它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宏观巨著的气势,赏析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自主等诸多能力的形成,因此四大古典名著的全面覆盖,是对课内语文综合学习的延展,同时也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工作。4.开拓语文教师文化视野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功利化了,许多教师教学只围绕中考指挥棒转,忽视“大语文观”思想,看不到语文外延的丰富性,教学视野狭隘。以四大古典名著赏析为突破口,也是想让广大教师关注语文综合学习内容,淡化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为了学生的明天,真正放宽自己的教学视野。5.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郑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提请教育部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国民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特别是语文历史文化课程的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我尝试的《中国文学史》讲座,四大名著赏析正是基于此思路,是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再次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今后的文学活动打开一扇大门,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我设计了名著赏析的四个阶段、四步流程、课程设置。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一学年,走进《西游记》;第二阶段:初二学年,走进《水浒传》;第三阶段:初三学年,走进《三国演义》;第四阶段:初四学年,走进《红楼梦》。四步流程:第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第二步:浏览名著并赏析回目;第三步:精读名著并探究问题;第四步:再读名著并反思归纳。课程设置:1.每周抽出一节课赏析名著;2.每月进行四节连节赏析名著;3.课内外结合赏析名著。赏析四大名著活动已历时近十年,最初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我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赏析,从《西游记》切入,探究《西游记》四个人物形象及其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后来学生对吴承恩产生兴趣,对玄奘也想深入了解,于是探究专题就扩展开来……赏析名著活动开展两年后,在校长的支持下,我设置了名著赏析课,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程表)推广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活动。四大名著纷纷走进各个学年,各个校区(我校有近万名学生,有五个校区,每个校区2000多人),先后有四十多名中青年教师参与了名著赏析活动(我校语文教师有80人)。很多教师都有自己探究的切入点和专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点:1.迁移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如学习课本《隆中对》迁移到课外阅读《三国演义》;2.切入法:从《中国文学史》切入,从元明清文学切入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赏析;3.多种思维并举法: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维思维等;4.设置名著赏析课法;5.专题研究法。三、成果的主要内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呈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伦理道义,赏析四大名著是在寻觅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鉴于此,我带领组内的青年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学史》讲座课,在赏析古典诗词歌赋的同时,重点完成对四大名著诸多问题的探讨。我们的探究包括这四个阶段的内容。第一阶段:初一学年,走进《西游记》。探究的问题:《西游记》的作者及其身世;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书四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历史人物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形象之比较等。第二阶段:初二学年,走进《水浒传》。探究的问题:《水浒传》的作者及小说背景;《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李逵、武松、鲁智深性格异同剖析;我眼中的宋江;今日水泊梁山等。第三阶段:初三学年,走进《三国演义》。探究的问题:《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怎样认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举动;关羽的“义”何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启示;读《隆中对》看诸葛亮形象;《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之区别等。第四阶段:初四学年,走进《红楼梦》。探究的问题:曹雪芹家世之谜;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异同;《红楼梦》中具有反抗性格的丫鬟形象;《红楼梦》中的饮茶文化;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当今“红学研究”的状貌等。四、效果及反思走进名著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买了各种版本的名著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同时自己设计研讨专题,关注媒体上和四大名著有关的内容,对其进行检索、摘抄与归纳整合。有的学生整理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有的归纳了《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有的抄写了《红楼梦》中诸多诗句;有的整理了孙悟空的诸多名号;还有学生开始关注研究“红学”的专家,还有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可能要专门研究《红楼梦》,现在开始搜集有关资料……走进名著活动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们也开始研读四大名著,走进名著人物的内心世界,翻阅名著研究的成果,设计专题教案、论文,上公开课。2005年我校语文组的白晶老师在笔者的精心指导下,上了一节探讨《西游记》诸多人物形象的公开课,获得了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学百花奖一等奖。2009年3月,为了扩大走进名著活动的战果,我又带领语文组的张蕊、姜海涛、郝岩三名青年教师进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尝试,在哈尔滨市举行四大名著赏析公开课现场会,课题为《走进三国演义之诸葛亮》《走进水浒英雄》《走进红楼梦之林黛玉》,课型受到教研员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称赞。2013年5月,我又指导白晶老师参加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她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一课作为省级一等奖课例进行了示范观摩展示,省教研员给予我校走进名著活动以很高的评价,认为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经典课例,有推广价值。这期间,中央教育台又现场报道了我和语文组教师赏析四大名著的活动实况,并在中央教育台播放。在送教下乡的诸多活动中,在东北师大讲坛上,在中央教科所的教学成果上,我不断地讲述我们走进名著的点点滴滴……因此,我触摸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脉搏,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走进名著活动已进行近十年,下一步还想让探究更深入,更细化,同时也想扩大其影响,让走进名著活动不仅在我校开花结果,也能在校外枝繁叶茂。为此,我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推进走进名著活动。1.小专题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形成名著探究小组。例如“诸葛亮”研究小组,可以研究几个小专题:(1)诸葛亮的火烧战术;(2)诸葛亮的忠、智、仁之体现;(3)诸葛亮的优缺点;(4)诸葛亮与天文知识。四大名著的其他主要人物也可设计类似的小专题探究,这样探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也容易有创新的成果。2.让星星之火燎原走进名著活动在我校已开花结果,如何让星星之火燎原呢?我想我们会通过送教下乡、专场讲座等诸多形式,让走进名著活动走进周边学校和省市的一些乡村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和学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感悟书香,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另外此课题也给我们诸多启示,走进名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那么走进《论语》,走进《孟子》,走进《史记》,走进《资治通鉴》,走进苏轼、李清照,这些是不是都可以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角度呢?只要胸中有丘壑,大语文观的思想会显现在语文学习的每一片土地里。教材内外,课堂内外都有语文素养提升的支点。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可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当,以致课内教学效率低下。一.农村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心理归因农村初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明确,阅读时间少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基础差的,不顾学业,抱着破罐子破甩的心理,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应付交差了事,课外阅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不知何为。成绩好的,学校、老师、家长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9所农村中学的调查情况看,有近二成的学生每天的作业量都在3个小时以上。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打游戏、打台球等。另外,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玩”上。2.应试心理普遍,阅读氛围差在农村中学,妨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主要有:(1)家长急功近利。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中投下了浓厚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多余”。(2)大多农村中学语文老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难以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调查中了解到,有50%以上的学生反映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的课外阅读,也没有要求他们进行课外阅读。(3)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渗透意识,自然科学学科老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3.可读内容匮乏,阅读方法不当。对9所农村初中学校调查得知,有图书室并向学生开放的,只有3所,但这3所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都是学校为应付“两基”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的书店“压仓”图书,其余的,基本上是社会和师生自己捐助的。这些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在这些图书里,学生即使找到了一本自己满意的图书,也没有读好。近80%的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使阅读,很少做笔记,只有20%的学生做了笔记,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没有圈点,没有感受。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针对以上情况,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先要转变的是语文教师的理念。在教学中时时让学生明白,要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经。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学习经验是什么,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得益于课外。”其实,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况,语文教师难辞其咎。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作为教师的教育学生,应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以个人经历作为执教的一面镜子。”每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肯定都读过一些给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书籍,都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足球教练,除了让他的队员练习射门和传球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队员的体能。2.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多形式激趣,使学生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经常向他们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本乡本土有识之士的成才之道,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的兴趣。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其次,由于初中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的画面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容易被吸引,也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的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可补充一些增强内容。(2)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般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有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所以积极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采“许多花”来“酿蜜”。对于农村中学,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上课外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另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有益的电视节目也是一本好书,可以有选择地看,诸如《焦点访谈》、《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正大综艺》之类可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节目。此外还可以多开展活动,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等。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一个便捷途径,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贡献一个或几个爱因斯坦的需要,更是我国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教学中脚踏实地用好课外阅读这一开启学生心智的法宝。申建强,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教师。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1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第十课游褒禅山记2JDCD经典晨读JDCD经典晨读3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①劝客尝金陵子弟②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吴姬:这里指酒店女主人。南京一带古属吴国,所以把这里的妇女称作吴姬。压酒:新酒初熟,压槽取汁。②子弟:年轻人。③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不行:相送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觞:酒杯金陵酒肆留别4【赏析】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谁短谁长?以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惜别之情。【赏析】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5全诗热情洋溢,语言明快,以吴姬劝酒,金陵子弟相送,与流水比短长等情景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豪放性格。沈德潜评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热情洋溢,语言明快,以吴姬劝酒,金陵子弟相送,与流水比短6GKDH高考导航GKDH高考导航7课件0《游褒禅山记》8,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9XXB学习目标XXB学习目标10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2.了解词类活用现象;进一步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11课件0《游褒禅山记》12课件0《游褒禅山记》13课件0《游褒禅山记》14课件0《游褒禅山记》15课件0《游褒禅山记》16课件0《游褒禅山记》17课件0《游褒禅山记》18课件0《游褒禅山记》19课件0《游褒禅山记》20课件0《游褒禅山记》21课件0《游褒禅山记》22课件0《游褒禅山记》23课件0《游褒禅山记》24课件0《游褒禅山记》25课件0《游褒禅山记》26课件0《游褒禅山记》27课件0《游褒禅山记》28课件0《游褒禅山记》29课件0《游褒禅山记》30课件0《游褒禅山记》31课件0《游褒禅山记》32课件0《游褒禅山记》33课件0《游褒禅山记》34课件0《游褒禅山记》35课件0《游褒禅山记》36课件0《游褒禅山记》37课件0《游褒禅山记》38课件0《游褒禅山记》39课件0《游褒禅山记》40课件0《游褒禅山记》41课件0《游褒禅山记》42课件0《游褒禅山记》43课件0《游褒禅山记》44课件0《游褒禅山记》45课件0《游褒禅山记》46课件0《游褒禅山记》47课件0《游褒禅山记》48课件0《游褒禅山记》49课件0《游褒禅山记》50课件0《游褒禅山记》51课件0《游褒禅山记》52课件0《游褒禅山记》53课件0《游褒禅山记》54课件0《游褒禅山记》55课件0《游褒禅山记》56课件0《游褒禅山记》57课件0《游褒禅山记》58课件0《游褒禅山记》59课件0《游褒禅山记》60课件0《游褒禅山记》61课件0《游褒禅山记》62课件0《游褒禅山记》63课件0《游褒禅山记》64课件0《游褒禅山记》65课件0《游褒禅山记》66课件0《游褒禅山记》67课件0《游褒禅山记》68课件0《游褒禅山记》69课件0《游褒禅山记》70课件0《游褒禅山记》71课件0《游褒禅山记》72课件0《游褒禅山记》73课件0《游褒禅山记》74课件0《游褒禅山记》75谢谢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箩侣郎虫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谢谢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76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课件0《游褒禅山记》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第十课游褒禅山记JDCD经典晨读一、问题的提出1.弘扬民族国粹人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而我认为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风霜、刀光剑影,但依然繁星闪烁、熠熠生辉。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性的积聚。弘扬国粹,是“数典”不“忘祖”的表现,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我们屹立于世界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国粹,那历经百代不衰的中华诗词歌赋,那呈现人生百态伦理道义的四大经典名著。2000年国家骨干班一百日的洗心革面,让我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走进名著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支撑点。2.践行课程标准理论《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即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优雅的实践活动,名著的熏陶感染功能可以在名著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所以赏析名著的活动是在践行课程标准理论。3.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强调: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胆识、智慧和辛劳。语文课堂的外延是整个社会,而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教师,挖掘语文课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这也是语文视野的体现。语文教材综合学习内容在各个单元后面单独列出,也有四大名著的赏析片段,但它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宏观巨著的气势,赏析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自主等诸多能力的形成,因此四大古典名著的全面覆盖,是对课内语文综合学习的延展,同时也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工作。4.开拓语文教师文化视野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功利化了,许多教师教学只围绕中考指挥棒转,忽视“大语文观”思想,看不到语文外延的丰富性,教学视野狭隘。以四大古典名著赏析为突破口,也是想让广大教师关注语文综合学习内容,淡化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为了学生的明天,真正放宽自己的教学视野。5.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郑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提请教育部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国民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特别是语文历史文化课程的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我尝试的《中国文学史》讲座,四大名著赏析正是基于此思路,是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再次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今后的文学活动打开一扇大门,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我设计了名著赏析的四个阶段、四步流程、课程设置。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一学年,走进《西游记》;第二阶段:初二学年,走进《水浒传》;第三阶段:初三学年,走进《三国演义》;第四阶段:初四学年,走进《红楼梦》。四步流程:第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第二步:浏览名著并赏析回目;第三步:精读名著并探究问题;第四步:再读名著并反思归纳。课程设置:1.每周抽出一节课赏析名著;2.每月进行四节连节赏析名著;3.课内外结合赏析名著。赏析四大名著活动已历时近十年,最初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我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赏析,从《西游记》切入,探究《西游记》四个人物形象及其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后来学生对吴承恩产生兴趣,对玄奘也想深入了解,于是探究专题就扩展开来……赏析名著活动开展两年后,在校长的支持下,我设置了名著赏析课,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程表)推广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活动。四大名著纷纷走进各个学年,各个校区(我校有近万名学生,有五个校区,每个校区2000多人),先后有四十多名中青年教师参与了名著赏析活动(我校语文教师有80人)。很多教师都有自己探究的切入点和专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点:1.迁移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如学习课本《隆中对》迁移到课外阅读《三国演义》;2.切入法:从《中国文学史》切入,从元明清文学切入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赏析;3.多种思维并举法: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维思维等;4.设置名著赏析课法;5.专题研究法。三、成果的主要内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呈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伦理道义,赏析四大名著是在寻觅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鉴于此,我带领组内的青年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学史》讲座课,在赏析古典诗词歌赋的同时,重点完成对四大名著诸多问题的探讨。我们的探究包括这四个阶段的内容。第一阶段:初一学年,走进《西游记》。探究的问题:《西游记》的作者及其身世;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书四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历史人物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形象之比较等。第二阶段:初二学年,走进《水浒传》。探究的问题:《水浒传》的作者及小说背景;《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李逵、武松、鲁智深性格异同剖析;我眼中的宋江;今日水泊梁山等。第三阶段:初三学年,走进《三国演义》。探究的问题:《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怎样认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举动;关羽的“义”何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启示;读《隆中对》看诸葛亮形象;《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之区别等。第四阶段:初四学年,走进《红楼梦》。探究的问题:曹雪芹家世之谜;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异同;《红楼梦》中具有反抗性格的丫鬟形象;《红楼梦》中的饮茶文化;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当今“红学研究”的状貌等。四、效果及反思走进名著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买了各种版本的名著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同时自己设计研讨专题,关注媒体上和四大名著有关的内容,对其进行检索、摘抄与归纳整合。有的学生整理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有的归纳了《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有的抄写了《红楼梦》中诸多诗句;有的整理了孙悟空的诸多名号;还有学生开始关注研究“红学”的专家,还有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可能要专门研究《红楼梦》,现在开始搜集有关资料……走进名著活动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们也开始研读四大名著,走进名著人物的内心世界,翻阅名著研究的成果,设计专题教案、论文,上公开课。2005年我校语文组的白晶老师在笔者的精心指导下,上了一节探讨《西游记》诸多人物形象的公开课,获得了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学百花奖一等奖。2009年3月,为了扩大走进名著活动的战果,我又带领语文组的张蕊、姜海涛、郝岩三名青年教师进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尝试,在哈尔滨市举行四大名著赏析公开课现场会,课题为《走进三国演义之诸葛亮》《走进水浒英雄》《走进红楼梦之林黛玉》,课型受到教研员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称赞。2013年5月,我又指导白晶老师参加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她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一课作为省级一等奖课例进行了示范观摩展示,省教研员给予我校走进名著活动以很高的评价,认为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经典课例,有推广价值。这期间,中央教育台又现场报道了我和语文组教师赏析四大名著的活动实况,并在中央教育台播放。在送教下乡的诸多活动中,在东北师大讲坛上,在中央教科所的教学成果上,我不断地讲述我们走进名著的点点滴滴……因此,我触摸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脉搏,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走进名著活动已进行近十年,下一步还想让探究更深入,更细化,同时也想扩大其影响,让走进名著活动不仅在我校开花结果,也能在校外枝繁叶茂。为此,我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推进走进名著活动。1.小专题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形成名著探究小组。例如“诸葛亮”研究小组,可以研究几个小专题:(1)诸葛亮的火烧战术;(2)诸葛亮的忠、智、仁之体现;(3)诸葛亮的优缺点;(4)诸葛亮与天文知识。四大名著的其他主要人物也可设计类似的小专题探究,这样探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也容易有创新的成果。2.让星星之火燎原走进名著活动在我校已开花结果,如何让星星之火燎原呢?我想我们会通过送教下乡、专场讲座等诸多形式,让走进名著活动走进周边学校和省市的一些乡村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和学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感悟书香,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另外此课题也给我们诸多启示,走进名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那么走进《论语》,走进《孟子》,走进《史记》,走进《资治通鉴》,走进苏轼、李清照,这些是不是都可以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角度呢?只要胸中有丘壑,大语文观的思想会显现在语文学习的每一片土地里。教材内外,课堂内外都有语文素养提升的支点。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可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当,以致课内教学效率低下。一.农村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心理归因农村初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明确,阅读时间少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基础差的,不顾学业,抱着破罐子破甩的心理,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应付交差了事,课外阅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不知何为。成绩好的,学校、老师、家长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9所农村中学的调查情况看,有近二成的学生每天的作业量都在3个小时以上。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打游戏、打台球等。另外,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玩”上。2.应试心理普遍,阅读氛围差在农村中学,妨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主要有:(1)家长急功近利。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中投下了浓厚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多余”。(2)大多农村中学语文老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难以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调查中了解到,有50%以上的学生反映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的课外阅读,也没有要求他们进行课外阅读。(3)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渗透意识,自然科学学科老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3.可读内容匮乏,阅读方法不当。对9所农村初中学校调查得知,有图书室并向学生开放的,只有3所,但这3所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都是学校为应付“两基”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的书店“压仓”图书,其余的,基本上是社会和师生自己捐助的。这些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在这些图书里,学生即使找到了一本自己满意的图书,也没有读好。近80%的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使阅读,很少做笔记,只有20%的学生做了笔记,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没有圈点,没有感受。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针对以上情况,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先要转变的是语文教师的理念。在教学中时时让学生明白,要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经。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学习经验是什么,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得益于课外。”其实,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况,语文教师难辞其咎。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作为教师的教育学生,应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以个人经历作为执教的一面镜子。”每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肯定都读过一些给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书籍,都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足球教练,除了让他的队员练习射门和传球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队员的体能。2.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多形式激趣,使学生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经常向他们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本乡本土有识之士的成才之道,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的兴趣。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其次,由于初中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的画面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容易被吸引,也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的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可补充一些增强内容。(2)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般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有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所以积极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采“许多花”来“酿蜜”。对于农村中学,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上课外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另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有益的电视节目也是一本好书,可以有选择地看,诸如《焦点访谈》、《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正大综艺》之类可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节目。此外还可以多开展活动,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等。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一个便捷途径,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贡献一个或几个爱因斯坦的需要,更是我国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教学中脚踏实地用好课外阅读这一开启学生心智的法宝。申建强,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教师。课件0《游褒禅山记》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77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第十课游褒禅山记78JDCD经典晨读JDCD经典晨读79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①劝客尝金陵子弟②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吴姬:这里指酒店女主人。南京一带古属吴国,所以把这里的妇女称作吴姬。压酒:新酒初熟,压槽取汁。②子弟:年轻人。③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不行:相送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觞:酒杯金陵酒肆留别80【赏析】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谁短谁长?以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惜别之情。【赏析】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81全诗热情洋溢,语言明快,以吴姬劝酒,金陵子弟相送,与流水比短长等情景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豪放性格。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