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吟-走中国特色的能源低碳发展道路_第1页
吴吟-走中国特色的能源低碳发展道路_第2页
吴吟-走中国特色的能源低碳发展道路_第3页
吴吟-走中国特色的能源低碳发展道路_第4页
吴吟-走中国特色的能源低碳发展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中国特色的

能源低碳发展道路2010年10月18日·中国矿大吴吟主要内容一、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现状与形势二、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是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三、我国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点举措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较大

且未来还将持续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历史变化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2009年仅为46.6%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2009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7%,三产仅43%我国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约为25%,第三产业比重达70%以上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我国非化化石能源源发展迅迅速但能源结结构仍以以煤为主主我国水电电发展迅迅速我国风电电连续数数年翻番番增长2009年我国可可再生能能源发展展类别利用规模年产量折标煤单位规模单位规模(万吨/年)一、发电万千瓦21726亿千瓦时574720114水电万千瓦19679亿千瓦时574720114风力发电万千瓦1613亿千瓦时269893光伏发电万千瓦30亿千瓦时4.515.8生物质发电万千瓦400亿千瓦时200700二、供气亿立方米1501100三、供热亿平方米1.452900四、燃料乙醇万吨171)

171总计2.64亿吨标煤我国核电电迎来新新的发展展时期我国能源源消费结结构变化化1980年2009年我国CO2排放总量量大、增增速快面临严峻峻的国际际减排形形势大气中CO2的浓度已已由工业业化前280ppm增加到379ppm。国际社会会普遍认认为,化化石能源源消费产产生的大大量温室室气体是是全球气气候变暖暖的主要要原因。。应对气候候变化是是能源发发展的关关键因素素我国能源源消费引引起的CO2排放不断断增加未来我国国能源消消费CO2排放仍呈呈增长趋趋势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我国应对对气候变变化的减减排承诺诺主要内容容一、我国国能源低低碳化发发展现状状与形势势二、高碳碳能源低低碳化利利用是我我国能源源低碳发发展的的关键内内容之一一三、我国国高碳能能源低碳碳化利用用的重点点举措世界上两两次能源源替代过过程都长长达数十十年1785年瓦特制制成改良良蒸汽机机,煤炭炭逐步代代替薪柴柴,但直直到19世纪末期期,煤炭炭消费量量才超过过薪柴1870年德国人人奥托发发明内燃燃机,石石油逐步步替代煤煤炭,但但直到20年代中叶叶,石油油消费量量才超过过煤炭新一轮能能源替代代也将经经历数十十年预计到本本世纪中中叶,非非化石能能源在一一次能源源消费中中仍仅占占1/3中国能源源资源以以煤炭为为主国土资源源部:2006年全国矿矿产资源源储量通通报煤炭石油天然气千亿吨标标准煤近中期内内非化石石能源难难以成为为主要新新增能源源水电发展展面临的的挑战::我国水电电资源开开发率已已达50%左右;待开发资资源主要要集中于于西南地地区,开开发难度度和生态态环境影影响较大大;水电开发发要大量量占用土土地资源源和安置置移民;大型水电电站建设设周期长长,如三三峡超过过10年。热堆核电对天然铀的利用效率低热堆核电且产生大量长寿命高放废物规模化发展核电需要进口大量铀资源核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近中期核能规模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核能产业体系有待完善和加强近中期内内非化石石能源难难以成为为主要新新增能源源风能资源评估不够,可获得性缺乏实证风电间歇性特征,导致大规模并网受到制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体系薄弱风电发电成本仍高于常规煤电近中期风电规模化发展面临的挑战近中期内内非化石石能源难难以成为为主要新新增能源源部分新能能源技术术商业化化利用的的预期关键技术目前发展阶段主要制约因素预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时间太阳能发电示范阶段转换效率低发电成本高2025年左右纤维素燃料乙醇基础研发阶段高产品种选育与转化技术2030年左右电动汽车研发向示范过渡的阶段蓄电池、燃料电池技术与成本降低速度2025年左右快中子增殖堆研发向示范过渡的阶段工程验证降低成本2030年左右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发阶段成藏机理、开采技术与环境影响2030年后核聚变基础研发阶段基础原理与材料技术的突破2050年左右主要内容容一、我国国能源低低碳化发发展现状状与形势势二、高碳碳能源低低碳化利利用是我我国能源源低碳发发展的的关键内内容之一一三、我国国高碳能能源低碳碳化利用用的重点点举措一、高度度重视温温室气体体排放问问题为应对国国际社会会对政府府间气候候变化专专门委员员会(IPCC)第四次次报告的的质疑,,今年3月联合国国秘书长长潘基文IAC于2000年创建,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现任理事会成员18个,由中、美、德、日、印等15个国家的科学院和3个国际组织组成。IAC评估报告认为,IPCC组织各国科学家编写并定期发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总体上是成功的。二、节能能提效是是低碳化化发展的的基础节能是““第一””能源资资源。保障基本本用能,,限制过度度用能,,鼓励节约约用能。。提高能源源利用效效率。节能优先节能管理体系节能型消费体系节能型生产体系三、低碳碳化发展展要做好好煤炭这这篇大文文章煤炭水能电风能石油液体燃料生物质能化工产品天然气太阳能核能合理的能能源转化化利用方方式:可可再生资资源发电含碳资源源液液体体燃料、、化工产产品世界化石石能源资资源中煤煤炭储量量最大类别煤炭(亿吨)石油(亿吨)天然气(万亿立方米)剩余探明可采储量826017081852009年产量69.4039.293.07储采比(年)1224260积极发展展洁净煤煤发电洁净煤发电高参数超超临界煤电机组(USC)煤气化联合循环机组(IGCC)大容量循环流化床机组(CFBC)多联产是是煤炭低低碳化利利用的最最佳途径径煤基多联联产的龙龙头工艺艺是煤炭炭气化,,根据市市场需求求和综合合效益最最大化原原则,可可以同时时生产化化工产品品、液体体燃料、、电力和和供热,,具有产产品结构构灵活、、生产成成本低和和能源转转化效率率高等特特点。在多联产产中,煤煤炭中的的污染物物可被最最大限度度地处理理或资源源化利用用,如硫硫可回收收利用、、高纯度度二氧化化碳便于于利用或或封存,,从而实实现包括括温室气气体在内内的污染染物的近近零排放放。37CO2储用该书是诺诺贝尔化化学奖得得主、著著名有机机化学家家乔治A.奥拉200在中文版前言中,奥拉写到:“我们认为,通过利用目前还可获得的矿物燃料资源以及对二氧化碳进行加氢还原,来生产甲醇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方便的储存能源的方法”。

新奥集团团开发出出具有高高光合效效率的微微藻,通通过光合合作用吸吸收二氧氧化碳,,再用微微藻生产产生物柴

河南天冠集团公司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降解塑料,并在食品保鲜、铸造、超临界萃取等方面应用。兖州矿业集团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回收甲醇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用来生产醋酸合成原料。2008年生产醋酸30万吨,回收利用CO2气体约14万吨。太原理工大学开展了“气化煤气、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新模式”研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的资助。促进进CCS-CCUS-CCU发展展双气气头头多多联联产产项项目目焦炭炭100万吨吨焦炉炉煤煤4.6亿m3气化化煤煤气气6.7亿m34.2亿m3合成气9.3亿m3产品品甲醇醇20万吨吨电力力200M效果減排CO21.8亿m3节水9.5万吨节煤12%重整整气化化2008年7月,,华华能能北北京京热热电电厂厂年年捕捕捉捉利利用用3000吨二二氧氧化化碳碳示示范范项项目目建建成成投投产产积极极开开2003年,中中石化化开展展CO2驱油小小型矿矿场先先导性性试验验。2008年,中中石化化在中中原濮濮城水水驱废废弃油油藏使使用CCUS技术,,试验验阶段段井组组日产产油由由试验验前的的0.6吨/日上升升到最最高的的15.9吨/日,井井组含含水率率由试试验前前的神华集团公司正在和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神华煤制油工厂生产的CO2注入井下的驱油驱气技术。煤炭地地下气气化工工业化化流程程示意意图地下气气化充充填示示意图图四、大大力发发展低低碳无无碳能能源加大煤煤层气气、页页岩气气、城城市垃垃圾沼沼气等等非常常规天天然气气的开开发力力度,,扩大大天然然气、、液化化天然然气进进口规规模。。水电和和核电电是优优化能能源结结构、、减少少二氧氧化碳碳排放放强度度的主主力军军,必必须提提早安安排建建设。。风电和和光伏伏发电电技术术接近近成熟熟,具具备中中期内内大规规模发发展潜潜力,,是未未来发发展的的重要要方向向。太阳能能热利利用、、大中中型沼沼气、、固体体成型型颗粒粒等可可再生生能源源利用用技术术已比比较成成熟,,应积积极推推动加加快发发展。。五、推推进能能源产产业低低碳化化发展展《全国人人民代代表大大会常常务委委员会会关于于积极极应对对气候候变化化的决决议》指出::要立足足国情情,发展绿绿色经经济、、低碳碳经济济;紧紧紧抓抓住当当前全全世界界开始始重视视发展展低碳碳经济济的机机遇,,加快快发展展高碳碳能能源源低低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深化能源财税、价格改革,明确企业在低碳发展中的社会责任,形成督促企业低碳发展的舆论环境。结束束语语世界界能能源源发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