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汤-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石膏汤-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石膏汤-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石膏汤-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石膏汤-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0石膏汤_圣惠卷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石膏汤_圣惠卷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331.1. 组成: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31.2. 功效:伤寒,已大汗,后下利,其人频渴不解,其脉洪大。 331.3. 来源:《圣惠》卷十。 33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32. 相似度100%:石膏散 332.1. 组成:石膏1两,知母半两,地骨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33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32.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332.4. 功效:小儿伤寒,大汗后,及已下利,烦渴不解,其脉洪大。 332.5.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333. 相似度80%:参膏汤 333.1. 组成:人参5钱,石膏1两,知母6钱,甘草3钱5分(一方加寒水石妙)。 33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33.3. 减:地骨皮 333.4. 功效:膈消。上焦渴,不欲多饮。 333.5. 来源:《脉因证治》卷下。 344. 相似度80%:白虎加人参汤 344.1. 组成:知母6两,石膏1斤(碎,绵裹),甘草(炙)2两,粳米6合,人参3两。 34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44.3. 加:粳米 344.4. 减:地骨皮 344.5. 功效:伤寒、温病、暑病气分热盛,津气两伤,身热而渴,汗出恶寒,脉虚大无力;火热迫肺,上消多饮者;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伤寒若吐若下后,7-8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小儿疮疹赤黑,出不快,毒盛烦躁者;太阳中暍,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然毛耸,口开,前板齿燥者;伤寒汗吐下后,斑发脉虚;斑已出,如脉洪数,热甚烦渴者;暑热脉虚者;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 344.6. 来源:《伤寒论》。 345. 相似度80%:知母汤 345.1. 组成:知母(焙)1两,人参1两,石膏(碎)1两,甘草(炙)半两。 34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45.3. 减:地骨皮 355.4. 功效:伤寒大汗后,烦渴及热不解。 355.5.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356. 相似度80%:石膏化癍汤 356.1. 组成:石膏、知母、人参、甘草、葛根。 35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56.3. 加:葛根 356.4. 减:地骨皮 356.5. 功效:热病发癍,目赤狂言,咽痛烦闷,癍如纹锦,不恶寒反恶热,身热不退,脉沉而数。 356.6. 来源:《伤寒大白》卷四。 357. 相似度80%:知母甘桔汤 357.1. 组成: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 35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57.3. 加:桔梗 357.4. 减:人参 357.5. 功效:肺家受燥,咳嗽气逆,口渴身热,面赤唇焦,吐痰难出,二便赤涩,脉多数大,或见滑数。 357.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368. 相似度80%:白虎汤 368.1. 组成: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炙)2两。 36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68.3. 减:地骨皮 368.4. 功效: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368.5. 来源:《普济方》卷四○三。 369. 相似度80%:知石泻白散 369.1.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石膏。 36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69.3. 加:桑白皮 369.4. 减:人参 369.5. 功效:外感腋痛,燥火伤肺金之气,口渴面赤,吐痰干涸,小便短赤,脉躁疾。 369.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3610. 相似度80%:人参石膏汤 3610.1. 组成:人参半两,石膏1两2钱,知母7钱,甘草4钱。 361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710.3. 减:地骨皮 3710.4. 功效: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3710.5. 来源:《洁古家珍》。 3711. 相似度80%:白虎加人参汤 3711.1.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371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711.3. 加:粳米 3711.4. 减:地骨皮 3711.5.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主治伤寒、温病、暑病气分热盛,津气两伤,身热而渴,汗出恶寒,脉虚大无力;火热迫肺,上消多饮者。 3711.6. 来源:《伤寒论》 3712. 相似度80%:人参汤 3712.1. 组成:人参1两,知母1分,甘草(炙,锉)半两,石膏(碎)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371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712.3. 加:黄芩 3812.4. 减:地骨皮 3812.5. 功效:伤寒后,余热不退。 381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3813. 相似度80%:化斑汤 3813.1. 组成:人参半两,石膏半两,萎蕤1分,知母1分,甘草1分。 381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813.3. 加:萎蕤 3813.4. 减:地骨皮 3813.5. 功效:斑毒。 3813.6. 来源:《活人书》卷十八。 3814. 相似度80%:石膏泻白散 3814.1. 组成: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381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814.3. 加:桑白皮 3814.4. 减:人参 3814.5. 功效:燥火伤肺,咳嗽气喘。 3814.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3915. 相似度80%:化斑汤 3915.1. 组成:人参半两,石膏半两,玄参1两,知母1两,甘草1两。 391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915.3. 加:玄参 3915.4. 减:地骨皮 3915.5. 功效:斑毒。痘后发斑,但红不肿不痛者。 3915.6.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3916. 相似度80%:化斑汤 3916.1. 组成:石膏(煨令透)1两,知母1两,人参3分,甘草5分。 391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3916.3. 减:地骨皮 3916.4. 功效:小儿斑疹。胃热发斑,脉虚者。 3916.5. 来源:《医统》卷九十一。 3917. 相似度80%:石膏散 3917.1. 组成:石膏1两半,知母1两,人参1两(去芦头),葳蕤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391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017.3. 加:葳蕤 4017.4. 减:地骨皮 4017.5. 功效:热病已得汗,余热未退。 4017.6. 来源:《圣惠》卷十七。 4018. 相似度80%:人参散 4018.1. 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401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018.3. 减:地骨皮 4018.4. 功效:伤寒大汗后,烦渴,热不解,脉大者。 4018.5. 来源:《圣惠》卷十。 4019. 相似度71%:知母散 4019.1. 组成:知母1两,人参(去芦头)1两,地骨皮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石膏3两,栝楼根2两。 401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019.3. 加:葛根、栝楼根 4019.4. 功效:时气头痛,骨肉烦疼,口燥心闷,外寒内热,已自下利,由有虚热未退,烦渴不止。 4119.5. 来源:《圣惠》卷十六。 4120. 相似度67%:石膏知母汤 4120.1. 组成:石膏、知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412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120.3. 加:桔梗、桑白皮 4120.4. 减:人参 4120.5. 功效:伤暑咳嗽,身热引饮,内热烦躁;或燥火身肿,有咳嗽者。 4120.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4121. 相似度67%:人参白虎桂枝汤 4121.1. 组成:人参2钱,粳米1撮,甘草(炙)6分,知母1钱,石膏钱半,桂枝7分。 412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121.3. 加:粳米、桂枝 4121.4. 减:地骨皮 4121.5. 功效:夏伤于暑成疟。 4121.6. 来源:《杏苑》卷四。 4122. 相似度67%:竹叶石膏汤 4222.1. 组成:石膏、知母、麦冬、甘草、竹叶、人参。 422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222.3. 加:麦冬、竹叶 4222.4. 减:地骨皮 4222.5. 功效:中热症,阳明燥热,发热昏沉,闷乱口噤,烦躁大渴,神识不清,遗尿便赤,外无表症;麻疹没后烦渴。 4222.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4223. 相似度67%:加味人参白虎汤 4223.1. 组成:人参、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苍术。 422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223.3. 加:粳米、苍术 4223.4. 减:地骨皮 4223.5. 功效:中暑,身热汗出,头痛大渴,烦躁不宁,甚则气乏神倦,足冷恶寒。 4223.6. 来源:《金鉴》卷五十三。 4224. 相似度67%:知母石膏汤 4224.1. 组成:知母、石膏、地骨皮、麦冬、天花粉、甘草。 422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324.3. 加:麦冬、天花粉 4324.4. 减:人参 4324.5. 功效:燥热痿软,燥火伤气,口燥唇焦,皮毛干揭,手足痿软,不能行动,右脉洪数者。 4324.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4325. 相似度67%:知母散 4325.1. 组成:知母1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粳米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 432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325.3. 加:粳米、葛根 4325.4. 减:地骨皮 4325.5. 功效:伤寒7日,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证。 4325.6. 来源:《圣惠》卷九。 4326. 相似度67%:柴胡白虎汤 4326.1.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知母、甘草、石膏。 432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326.3. 加:柴胡、黄芩 4426.4. 减:地骨皮 4426.5. 功效:伤寒半表半里,大热大渴,自汗不止。 4426.6. 来源:《育婴家秘》卷三。 4427. 相似度67%:金明散 4427.1. 组成:人参、茯苓、秦艽、知母(炒)、石膏(煅)、甘草(炙)各等分。 442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427.3. 加:茯苓、秦艽 4427.4. 减:地骨皮 4427.5. 来源:《医统》卷四十六引《青囊方》。 4428. 相似度67%:化斑汤 4428.1. 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人参、白术。 442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428.3. 加:粳米、白术 4428.4. 减:地骨皮 4428.5. 功效:未曾下,胃热发斑。伤寒汗吐下后,发斑脉虚。 4428.6. 来源:方出《伤寒标本》卷下,名见《丹溪心法》卷二。 4529. 相似度67%:人参石膏汤 4529.1. 组成:人参(去芦)3钱,石膏4钱,知母2钱,甘草1钱,黄芩1钱,杏仁1钱。 452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529.3. 加:黄芩、杏仁 4529.4. 减:地骨皮 4529.5. 功效: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4529.6. 来源:《济生拔粹》卷八引东垣方。 4530. 相似度67%:化斑汤 4530.1. 组成:人参、知母、石膏、玄参、大青叶、甘草。 453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530.3. 加:玄参、大青叶 4530.4. 减:地骨皮 4530.5. 功效:妊妇伤寒热极发斑,状如锦纹者。 4530.6.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 4531. 相似度67%:白虎加人参竹叶汤 4531.1. 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竹叶。 463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631.3. 加:粳米、竹叶 4631.4. 减:地骨皮 4631.5. 功效:中暑,平昔阴虚多火者。 4631.6.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 4632. 相似度67%:地骨皮散 4632.1. 组成:地骨皮、柴胡、知母、黄芩、人参、甘草。 463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632.3. 加:柴胡、黄芩 4632.4. 减:石膏 4632.5. 功效:春温夏热,阳火炽盛,气分受邪,发热闷乱,烦躁不宁,不得卧,骨节烦热。 4632.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4633. 相似度62%:清凉饮 4633.1. 组成:地骨皮3钱,人参3钱,茯苓3钱,黄芩半两,干葛半两,石膏半两,知母3钱,甘草3钱。 463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733.3. 加:茯苓、黄芩、干葛 4733.4. 功效:婴孩伤寒。 4733.5.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八。 4734. 相似度60%:黄连石膏汤 4734.1. 组成:黄连、黄芩、知母、石膏、甘草。 473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734.3. 加:黄连、黄芩 4734.4. 减:地骨皮、人参 4734.5. 功效:吐血。 4734.6. 来源:《方症会要》卷三。 4735. 相似度60%:人参汤 4735.1. 组成:人参半两,石膏2两,柴胡1两,芍药3分,甘草3分。 473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735.3. 加:柴胡、芍药 4735.4. 减:知母、地骨皮 4735.5. 功效:伤寒,阳盛阴虚,邪气在表,阳气独有余,身热冒闷,口燥咽干,脉浮数,或紧或缓,上出鱼际,寸脉力大于关尺,发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4835.6. 来源:《伤寒微旨》卷上。 4836. 相似度60%:人参汤 4836.1. 组成:人参1两,地骨皮半两,青蒿2钱,山栀子(去皮)半两,甘草(炙)1两。 483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836.3. 加:青蒿、山栀子 4836.4. 减:石膏、知母 4836.5. 功效:热劳,肌热烦躁,面红颊赤。 4836.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4837. 相似度60%:人参汤 4837.1. 组成: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五味子(炒)1两,石膏(碎)1两,甘草(炙)半两。 483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837.3. 加:麦门冬、五味子 4837.4. 减:知母、地骨皮 4837.5. 功效:伤寒下后;发热烦渴。 4937.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4938. 相似度60%:黄耆汤 4938.1. 组成:黄耆1两,人参2钱半,地骨皮5钱,桑白皮2钱,甘草2钱半。 4938.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938.3. 加:黄耆、桑白皮 4938.4. 减:石膏、知母 4938.5. 功效:小儿热入经为客热,咳嗽喘逆,身热,鼻干燥,呷呀有声者。 4938.6. 来源:《洁古家珍》。 4939. 相似度60%:地骨皮散 4939.1. 组成: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人参2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4939.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4939.3. 加:柴胡、羚羊角屑 4939.4. 减:石膏、知母 4939.5. 功效:髓黄,体赤黄,四肢不举,肌肉战掉,鼻中出血,两脚疼闷,一手专安额上,身不壮热,爱卧冷处。 4939.6. 来源:《圣惠》卷五十五。 4940. 相似度60%:地骨皮散 5040.1. 组成:地骨皮2两,石膏(细研,水飞过)2两,川大黄(锉碎,炒)2两,井泉石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040.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040.3. 加:川大黄、井泉石 5040.4. 减:知母、人参 5040.5. 功效:眼睛疼痛,睡卧不得。 5040.6. 来源:《圣惠》卷三十二。 5041. 相似度60%:麦门冬汤 5041.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2两,石膏2两,地骨皮2两,桅子仁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5041.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041.3. 加:麦门冬、桅子仁 5041.4. 减:知母、人参 5041.5. 功效:心脏实热,烦躁喘急,欲吐不出,头目昏眩。 5041.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5042. 相似度60%:化斑汤 5042.1. 组成:石膏4钱,知母1钱5分,元参1钱5分,甘草1钱,糯米1合。 5042.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142.3. 加:元参、糯米 5142.4. 减:地骨皮、人参 5142.5. 功效:麻疹火盛,正出色红者;或麻疹正出之时,偶遇大风大寒,或内伤生冷,令麻疹隐隐于皮肤之间,时有时无,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摇动者。 5142.6. 来源:《痘科类编》卷三。 5143. 相似度60%:升麻散 5143.1. 组成:川升麻3分,知母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石膏1两半,葛根1两(锉)。 5143.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143.3. 加:川升麻、葛根 5143.4. 减:地骨皮、人参 5143.5. 功效:时气下后,烦渴不止。 5143.6. 来源:《圣惠》卷十六。 5144. 相似度60%:石膏二母汤 5144.1. 组成:石膏3钱,川贝2钱,知母2钱,甘草1钱。 5144.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144.3. 加:川贝 5244.4. 减:地骨皮、人参 5244.5. 功效:胃中有火,午前咳嗽者。 5244.6. 来源:《温热经解》。 5245. 相似度60%:地骨皮散 5245.1. 组成:地骨皮2两,栝楼根1两,石膏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1两(炙微赤,锉)。 5245.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245.3. 加:栝楼根、黄连 5245.4. 减:知母、人参 5245.5. 功效:消中,烦热口干,眠卧不安。 5245.6. 来源:《圣惠》卷五十三。 5246. 相似度60%:麦门冬散 5246.1. 组成:麦门冬1两(去心),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 5246.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246.3. 加:麦门冬、五味子 5246.4. 减:知母、地骨皮 5246.5. 功效:时气壮热烦渴。 5346.6. 来源:《圣惠》卷十六。 5347. 相似度60%:防风葛根石膏汤 5347.1. 组成:防风、干葛、知母、石膏、甘草。 5347.2. 原方对照:石膏2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 5347.3. 加:防风、干葛 5347.4. 减:地骨皮、人参 5347.5. 功效:阳明风湿身重。 PAGER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