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RBT 114_第1页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RBT 114_第2页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RBT 114_第3页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RBT 114_第4页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RBT 1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LOGO内/外部信息交流管理程序编号EnP-001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最新版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为了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能源的信息,作好信息的管理,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管理。3.0职责:3.1各部门负责对应相关方信息的收集3.2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沟通。3.3体系管理部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保存和管理相关的信息。3.4体系管理部负责紧急信息的处理4.0工作程序:4.1信息的分类4.1.1外部信息包括:a)能源局、发改委及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b)标准类信息,如能源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c)相关方(顾客、供方、计量单位、媒体等)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等;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改善能源使用等方面的信息。4.1.2内部信息包括:a)正常信息,如能源管理方针、管理目标、指标及完成情况、监视和测量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等;b)(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体系内审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等;c)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能源事故等情况下的信息与记录;d)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4.2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沟通工具体系管理部每三个月做一次信息情况分类汇总,并上报管理者代表。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记录、公告栏、内部刊物、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互联网等沟通的工具或方式予以传递。4.2.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1)品质部负责质量有关部门检查结果信息收集,生产部负责能源部门监测、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并以《信息联络处理单》反馈到体系管理部。当监测、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2)政策法规标准类的资料信息由体系管理部等部门负责收集、更新、整理,统一保存,详见《文件控制程序》。体系管理部每年对公司执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查新一次,确认现行有效,有变化时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及相关方。3)采购部负责与供方等服务方进行信息沟通,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施加影响;业务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和相关方各方面要求;体系管理部负责与公司上级主管部门、媒体等的沟通,了解相关的信息。对来自上述相关方投诉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当对方有要求时,应在一周内给予解决或答复;上述相关方反馈的其它信息,可由对应部门以《信息联络处理单》的形式传递给体系管理部组织处理。4)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它信息,在一周内以《信息联络处理单》反馈到体系管理部,由其负责分类、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4.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1)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门依据相应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正常信息;体系管理部按照相应程序文件的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能源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及其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2)(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环保事故时)由发现部门迅速传递给生产计划部和体系管理部组织处理,可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紧急沟通。4)其它内部信息,提供者可以《信息联络处理单》反馈给体系管理部进行处理。4.3信息库的建立和应用4.3.1体系管理部负责建立公司的信息库,不断汇集各方面反馈回的信息,按照信息载体的不同(如纸张、磁碟、光碟、胶片、声像制品等),提供相应适宜的环境分别存放,统一保存,并参照图书分类的方式,进行整理分类,制成索引,确保已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4.3.2体系管理部根据合同评审、设计、采购、生产、检验等不同过程的需要,提供各部门所需信息相应的拷贝,各部门也可根据索引,在体系管理部调阅所需的信息,体系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上述各类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4.4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类记录的控制,详见《记录控制程序》。4.5各部门对接收传递的信息予以记录。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信息联络处理单》EnR-CG-001采购部公司LOGO能源目标、指标和方案控制程序编号EnP-002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为明确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管理以及管理方案的管理要求,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能源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运行、考核、修改。3.0定义:3.1能源目标:为满足本公司的能源方针而设定、与改进能源绩效相关的、明确的预期结果或成效。3.2能源指标:在能源方针和目标框架下,确定的实现能源目标所规定并要求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可适用于本公司全局或各部门局部的能源目标的量化要求。4.0职责:4.1总经理负责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批准;4.2厂长组织目标、指标的制定,负责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审核,并负责监督其实施;4.3技术部负责根据目标、指标编制能源管理方案;4.5体系管理部负责本公司能源管理方案实施的监督。5.0工作程序:5.1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控制流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制订→能源指标设定→能源方案制定、审批→运行→监督→修订5.2能源目标、指标的制订:a) 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b) 政府部门对本厂的要求;c) 本厂降低能源成本的要求;d) 能源方针中确定的要求;e)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f) 主要能源使用;g) 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及方法;h) 技术、财务、生产运行和市场经营条件;i) 相关方的关注点和要求,例如行业协会、顾客和企业周边社区和居民的要求。5.3生产部将能源目标、指标汇总成《能源目标、指标表》,提交至管理者代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5.4能源目标、指标批准后,由体系管理部进行文件控制,并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5.5能源目标、指标在下列情况下及时进行修订:a)能源方针变更,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b)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c)本公司组织架构发生重大变化时;d)经过管理评审认为原有方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有变更的需要时;e)管理方案的制订。5.6生产部根据能源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包括:a)目的和作用;b)实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和权限;c)明确采用的具体要求方法、技术和措施及完成时间;d)需配备的资源经费和相关控制要求;e)实施时间和进度;f)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考核评价的准则和方法;g)所需文件和记录;生产部编制完成的《管理方案》提交至管理者代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5.7《能源管理方案》方案的执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能源管理方案》方案执行第一负责人,确保管理方案的实施。体系管理部必须确认方案进度状况并记录在《方案进度管理表》中,当发现异常情况及需要协助处理时,及时报告管理者代表、总经理。5.8能源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未按进度安排进行(尤其是延期时),应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处置。5.9在管理体系内审时,对所有方案的实施状况进行审核。6.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能源管理方案》EnR-SC-001生产部公司LOGO能力、意识和培训程序编号EnP-003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通过对所有与能源有关的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并提供适宜培训,确保其能胜任本职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对公司所有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价等作出了规定。3.0职责:3.1行政部归口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各部门人员需求、组织实施员工教育和培训等;3.2各部门配合体系管理部管理,实施员工教育,执行培训计划,考评员工绩效。4.0工作程序:4.1员工培训需求确认4.1.1各部门负责人不定期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核,结合其岗位要求,确认本部门的培训需求。4.1.2培训需求的提出a)定期提出:规定为每年年底前,由各部门填写《培训需求表》提出下年度的培训需求交由行政部。b)临时提出:各部门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培训申请表》,如新进员工、岗位调动、新制度的执行、工作绩效及改善需求等。4.1.3新员工培训a)上岗基础教育:包括公司发展概况、厂规厂纪、能源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等培训内容,在入厂后内由体系管理部组织进行。b)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各个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意识的要求,包括所在岗位相关能源管理作业文件、注意事项,相关设备性能、操作过程,现场实际作业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由所在岗位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4.1.4对公司的特种人员培训:驾驶员、电工、操作工等需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4.1.5转岗人员培训:根据其新岗位的能力、意识方面的要求和其实际具有的能力和意识确定培训内容。4.1.6管理人员培训:根据其岗位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应接受能源管理体系的文件、能源法规和客户行为守则等知识的培训。4.2制定培训计划4.2.1行政部根据各部门填写的《培训需求表》所提出的培训需求、能源管理需要和公司的其它情况,负责编制《员工培训计划》并由总经理批准。4.2.2根据《员工培训计划》要求,行政部具体安排公司能源管理知识、方针和目标、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岗位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4.2.3对于培训计划以外的临时培训需求,申请部门应填写《培训申请表》,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行政部组织培训。4.3培训资源的确定4.3.1培训讲师:各部门的组长及以上、培训合格人员和经评估合格的外聘讲师为公司内部培训讲师。4.3.2培训资源:行政部按照培训计划负责安排适当的培训资源,如培训讲师、培训教材、设备、场所等。培训教材或讲义的编制由行政部统筹安排,如外购、利用现有教材或由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制。4.4培训过程的控制4.4.1行政部根据《员工培训计划》和各部门所提交的《培训申请表》,提前通知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及时出席并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4.4.2培训讲师根据培训计划,按指定教材或自编讲义进行授课。4.4.3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讲师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鉴定,考核分为考评和考试两种方式。并由相关人员在《培训记录表》上记录考核,对于因特殊原因而未及时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体系管理部应组织对其补训,确保所有员工均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4.4.4需联系外聘讲师或外派培训时,由行政部报总经理审批,并组织培训。4.4.5培训记录由行政部保存。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员工培训计划》EnR-XZ-001行政部《培训申请表》EnR-XZ-002行政部《培训签到表》EnR-XZ-003行政部《培训记录表》EnR-XZ-004行政部《培训需求表》EnR-XZ-005行政部公司LOGO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编号EnP-004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建立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确保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服务、活动的范围。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负责能源类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监督实施;3.2体系管理部负责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并将之传递到各相关部门;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识别及收集,制定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3.4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法律法规进行适用性审批。4.0工作程序:4.1体系管理部通过与国家、地区及行业主管部门、刊物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4.2体系管理部制定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发送至各相关部门。4.3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结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相关内容,并按相关要求执行。4.4体系管理部将本公司的相关资料存档。各部门将本部门的资料予以保存。4.5文件的发布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有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4.6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4.7体系管理部将本公司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4.8体系管理部每年按本程序4.1要求查找获取一次,如需要或必要时执行本程序4.2~4.7,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更新并适用。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EnR-TX-001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运行控制程序编号EnP-005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与公司的能源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其符合能源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节能降耗行为的不断改进。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节能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3.0职责:3.1生产部负责生产设备及辅助生产设备的日常能源运行、检查、维护、管理;3.2行政部负责办公区域、食堂用水电管理4.0工作程序:4.1建立运行控制准则4.1.1本公司针对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和重点用能设备建立档化的指标和行动方案,确保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能源评审其它输出的内容如非主要能源使用区域的建议或改进机会时,纳入到非主要能源使用区域的作业指导书予以控制,以维持或逐步减少非主要能源使用区域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4.1.2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是针对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所策划的行动,本公司可能采用自身建设或委外形式予以实施。4.1.3自身建设的能源管理方案,本公司要求严格遵循管理方案策划的方法进行建设,如果是复杂的建设工程且本身对工程人员具有较高要求时,实施部门必须建立明确的作业指引,管理层审核批准后,按作业指引予以实施,相关部门按作业指引要求予以记录;如果只是简单的设备更换或替代等简单建设,生产部可不要求建立作业指引,相关部门安排能力胜任的员工作业即可。4.1.4委外项目实施,生产部应约定作业方法或程序,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符合预定的策划要求,达成相应的能源管理指标,也包括约定项目建设后设备、设施、过程及系统的维护以及日常的管理活动形成成文档,生产部可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将外来档予以控制,或转换为合适的作业指导书。4.1.5合理配备各系统的设备及设施。4.1.6针对主要用能设备(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建立并实施主要用能设备(系统)的运行准则,包括:《吸塑作业指导书》、《EPE自动粘贴机作业指导书》、《复合机作业指导书》、《空压机操作规程》等,确保主要用能设备的经济运行;进行合理的设备及管道管线的维修、保养、更新和抢修,确保设备完好率。4.1.7生产计划编制和下达时,关注生产均衡性、淡旺季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关注不同产品、不同工序及辅助生产系统的用能综合协调,进行合理匹配。4.1.8针对生产过程管理,应制定有利于节能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配备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在操作中按照操作规程控制各有关参数,定期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评价,优化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识别最佳可行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予以实施。4.2实施和运行4.2.1执行部门以及相关员工(无论本公司或为本公司工作的员工)须依循作业指引执行,生产部以及相关单位确保将合宜的作业指引传达到相关的员工。4.2.2公司重视重要能源岗位的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这方面的工作按《能力、意识和培训程序》要求及培训相关的政策进行,确保与能源管理控制相关的岗位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4.3应急准备与响应4.3.1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产生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如: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停电等),本公司应急程序充分考虑能源绩效确保应对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能源绩效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考虑能源绩效提升的同时防止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发生。4.3.2体系管理部策划紧急意外灾难事件对能源绩效影响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必要时,定期演习并总结分析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设备操作规程生产部公司LOGO能源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编号EnP-006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的要求,确保实现能源绩效。确保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可重现的。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和边界的与能源绩效有关的关键特性。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及生产计划部负责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监视和测量;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3.2生产部负责管辖范围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日常保养和校验;管辖范围的用能设备的监视和测量;3.3行政部负责办公区域、食堂的用水电管理;3.4各用能单位负责对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4.0工作程序:4.1生产部依据公司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状况,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对公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具有重大影响的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的变化进行监视和测量,规定关键特性监视和测量的频次,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4.1.1监视和测量的方式目测、实测、检查、巡视、关键参数记录等方式。4.2能源绩效监视、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对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实施监视和测量:4.2.1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即各主要用能过程进行能源评审的结果;4.2.2能源消耗、能源使用和能源效率等的能源绩效参数,包括统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4.2.3实际的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即节能量或降耗量等4.2.4对各主要用能部门/区域/设备用电力使用量每月实施监测;4.2.5对用能过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包括生产系统、空压系统、变配电系统、环保系统等运行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4.2.6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指标、参数定期进行测试或试验,包括100kW以上生产设备运行参数、空压机设备运行参数、变压器功率因子/负载率等实施监测;4.2.7对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施进度、实施后的效果评估,确定实现能源目标、能源指针的程度,包括优化运行、技术改造等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4.2.8对开展节能监督、能源审计、能效评估或能效对标等工作的结果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4.2.9对能源中断、能源泄漏、散失和非预期的能耗消耗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4.3体系管理部定期评审对能源绩效关键特性进行测量。当发现实际的能源绩效相比预期有很大差距,应对测量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4.4生产部应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台账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监测设备编号、监测设备合格证书编号、监测设备的状态、精度等级、使用单位等。制定《计量器具周期校准计划》,按计划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定期校验,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生产部应保存校准或检定的记录。4.5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时应保持适当的维护保养,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正常使用和有效的使用寿命。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监视测量计划》EnR-SC-002生产部《能源绩效参数监测记录》EnR-SC-003生产部《计量器具清单》EnR-SC-004生产部《计量器具校准计划》EnR-SC-005生产部《计量器具校准报告》EnR-SC-006生产部公司LOGO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nP-007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能源绩效、运行控制等方面进行合规性评价,以实现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绩效、运行控制及能源目标和指标的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负责对有关能源绩效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进行能源合规性评价3.2体系管理部负责能源使用情况的统计。3.3各部门负责相应目标、指标、环境表现数据的监测。4.0工作程序:4.1例行性评价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由体系管理部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检查,并在《合规性评价报告》上记录检查结果,并编制《合规性评价报告》交管理者代表确认。4.2不定期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在下述情况下,体系管理部应及时对变化后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4.2.1新项目的引进;4.2.2能源使用发生重大变化;4.2.3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更;4.2.4组织架构调整,部门能源职责发生变化;4.2.5其他需重新评价的情况4.3能源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应包换以下内容:4.3.1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符合性;4.3.2与国家节能规划中对企业节能量的要求的符合性;4.3.3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与GB17167的符合性;4.3.4能源绩效与国家、行业、地方要求的符合性;4.3.5与其它能源管理相关要求的符合性等。4.5评价结果不符合的处理如评价结果不符合相关要求,则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纠正预防措施。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合规性评价报告》EnR-TX-002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程序编号EnP-008版次B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4-22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19-05-08B版根据新标准修订20XX-04-22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220XX-04-2220XX-04-221.0目的:为规范公司识别、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的活动,确保建立的能源基准准确可行,能源绩效参数切实反映公司能源消耗情况,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以降低能源的消耗。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和边界的能源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的建立、应用和控制。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负责:a) 组织有关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数据的采集和测试、分析评价和报告;b) 能源基准调整;c) 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d) 组织对能源绩效参数的监视和测量及改进;3.2各职能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能源使用部门的能源绩效参数的制定、监视和测量、对存在问题的改进;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能源评审报告的批准。4.0工作程序:4.1能源基准确定的原则4.1.1公司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公司产品及行业特点和能源消耗适应的数据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确定能源基准时考虑以下因素:a)能源结构、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稳定;b)经营、生产相对稳定;c)统计资料齐全、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d)未发生导致停产的重大事故。4.1.2能源基准能反映公司的能源利用状况,涵盖公司级、次级用能单位2个层次的影响能源绩效水平的关键绩效参数。如,能源消耗基准: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同能源单耗(单位产品电耗)和重点工序单耗等。能源利用率基准:设备效率、用电功率因子等。4.1.3根据公司目前使用能源的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评价的能源基准。4.1.4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4.2能源基准的调整4.2.1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a)国家或者行业的能耗定额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政府部门的能耗考核指标发生变化;c)公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发生重大变化;d)运行方式、主要用能设备、设施和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如设备设施停运;e)能源绩效参数不再反映公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f)静态因素发生显著变化时;g)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等;4.2.2能源基准需形成文件,适时评审和更新,体系管理部保存能源基准建立、调整的记录。4.2.3正常情况下,公司每年由体系管理部负责组织对能源基准评审一次,利用能源统计结果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分析其有效性和改进的机会,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当出现5.2.1条款的情况时应评审并调整能源绩效。4.3能源绩效参数4.3.1能源绩效参数的种类:能源绩效参数的表示种类有:量值、比率和模型。a)能源绩效参数的量值——指能源消耗的绝对值。如:生产系统消耗的电力(kWh)、每月最高电力需求(kWh)、峰值消耗电量。优点:直接测量能源消耗绝对减量、直接测量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政府节能量的降低、监测能源的储备和价格、监测能源消耗的趋势。缺点:没有考虑能源绩效的相关变数、不能测量效率。b)能源绩效参数的比率——只能监测一个能源相关变数能源效率。如生产万吨产品的耗电量。优点:不同设备的交叉比对其设备的转换效率、满足法律法规对能效的要求、监测能源消耗的趋势。缺点:没有考虑固定消耗(基础负荷)的影响,只能反应一组相关变量的关系。c)能源绩效参数的模型——采用统计方法对多个变量体现的固定消耗的变量变化因素。通过利用散点图和CUSUM图获得测量结果,找出规律,建立统计模型的函数关系(y=mx+c)。优点:统计模型多个变量的分析。缺点:采用数据拟合函数关系,无法十分准确算出变化量。4.3.2能源绩效参数确定的依据能源绩效参数的设置包括:公司级、次级用能单位能源绩效参数;公司级或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参数包括:综合能源、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重点用能设备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等;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绩效参数包括:重点用能设备的单项能耗、与用能设备经济运行有关的工艺参数等;4.3.3体系管理部负责公司层面的能源绩效参数的设定,各主要用能单位设定本部门与主要能源使用设备、设施和系统的能源绩效参数。通过能源绩效参数的设定验证公司能源目标和指针实现的程度,能源基准选择的合理性。4.3.4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4.3.4.1正常情况下体系管理部每年组织主要能源使用部门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一次,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验证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4.3.4.2当发生4.2.1的情况需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时,体系管理部需及时组织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调整。4.3.5能源绩效参数的监视、测量和分析4.3.5.1体系管理部组织制定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对关键过程和特性指标进行监测。4.3.5.2各能源使用部门按规定对本部门设备、设施、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体系管理部负责收集能源绩效参数的监测的记录并保存。4.3.5.3各能源使用部门每月对能源绩效参数实施监测。4.3.5.4监测中发现重大问题需及时向体系管理部汇报,体系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上报管理者代表。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能源基准及能源绩效参数一览表》EnR-TX-003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能源评审控制程序编号EnP-009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为规范公司能源评审的活动,确保能源种类和来源、能源消耗、主要能源使用区域确定的准确性,为确定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改进能源绩效、降低能源消耗提供依据。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范围内的初始能源评审及按间隔进行的能源评审。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负责能源评审的组织、数据采集和测试、分析评价、能源审核报告的编制。4.0工作程序:4.1能源相关资料的收集体系管理部根据公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在能源的种类、质量、数量、价格、时间、可替代性方面,采用下列方法收集相关的能源数据:a)能源网络图;b)设备清单;c)综合能耗计算结果;d)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记录;e)设备能源效率测试报告f)调查数据表;g)能源数据报表;h)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状况;i)统计模型分析等;j)能源自查报告的结果及能源审计的结果等。4.2能源评审的时机和方法4.2.1能源评审的时机:a)初始能源评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阶段,体系管理部组织能源评审。b)能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后,每年进行一次能源评审。c)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的能源评审。d)能源评审的信息和数据至少应能覆盖一个完整年度。4.2.2能源评审的方法:能源评审的方法包括相关资料的收集、数据采集、资料整理、指标计算、核查、现场勘查、能效测试、未来评估、分析评价。方式可采用与人员交流、询问、座谈等方法实施能源评审。现场勘查:沿着能流图,对能源的采购贮存、分配传输以及最终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核查。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利用排列图、二八原则确定重要能源利用区域;通过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确定与重要能源使用有关的关键变量等;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对用能系统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发现能源的损耗环节或者存在余能利用机会;利用有关的能源统计资料,计算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进行合规性评价,通过将目前现状与相关要求的对比,发现与要求的差异,发现不足。4.3能源评审的输入:a)体系管理部收集的相关资料(覆盖4.1能源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公司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b)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c)能源成本情况;d)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e)行业能耗情况和能耗要求等。4.4能源评审的内容:4.4.1基于输入的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识别:a)公司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如公司目前使用和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b)评价公司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4.4.2基于对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包括:a)识别公司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生产系统、环保系统、空压系统、变配电系统等),识别公司的重要用能系统、主要耗能设备并确定其现状;b)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包括为公司工作的人和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具备操作或管理能力,如主要用能设备操作及维护人员、电工等;c)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d)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水平,如:用能设备设施的型号、设备负荷、设备运行能效、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设备使用频率等,确定设备或设施100kW以上为重要用能单位;e)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如扩产或重大节能改造后能源需求的变化。4.4.3识别改进的机会,并根据影响能耗的程度进行排序。识别方法和途径:能源网络图、能效对标、专家诊断、现场调查、案例研究、成熟的节能技术、员工对能源绩效改进的建议,根据其重要性和可实现程度进行排序,评价和排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a)与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b)影响能源绩效的程度;c)施工周期、安全及环境影响、技术成熟度、系统匹配等技术可行性;d)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除节能外的其他收益等经济合理性;e)相关方的要求。4.5能源评审的输出:4.5.1体系管理部将能源评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作为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依据。4.5.2《能源评审报告》应对4.2.4的评审内容做出详细的评审结果,包括主要能源使用清单。4.5.3《能源评审报告》应列出公司优先进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4.6体系管理部保存能源评审的结果记录。4.7能源评审信息的利用4.7.1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建立能源基准、确定出公司的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和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7.2按照能源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排序的结果列出节能改进建议清单,对改进优先级进行并汇总节能改进建议清单对措施内容、责任单位、进度、节能效果等内容。4.7.3体系管理部负责对能源评审改进措施实施和验证。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能源评审报告》EnR-TX-004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新、扩、改建项目控制程序编号EnP-010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为评价公司新、扩、改建项目对能源绩效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新、扩、改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项目建成后的资源能源控制及能源绩效管理。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确保公司内新、扩、改建项目的所有活动均按国家或省、地方有关的能源相关法规标准执行。3.2设计部负责监督公司内新、扩、改建项目的所有活动均按国家或省、地方有关的能源相关法规标准执行的情况。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新、扩、改建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4.0工作程序:4.1项目筹建阶段的能源管理4.1.1设计部应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公司生产现状提出建设项目的能源方面建议,并参与编制项目可研(建议书)的相关章节。4.1.2各部门对新、扩、改建项目进行工艺选型时,需要合理用能评估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不应采用,工艺设备应满足相关的节能标准;考虑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以及设备能效参数,与工艺的匹配度;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4.1.3设计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或核准前,展开能源评估工作,对建设项目分析,核算该项目的各种能源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量,核算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各种节能降耗措施的效果,核算该项目单位产品和单位产值能源效率指标和经济指标。4.1.4项目在设计阶段应当考虑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合理安排用能设备。4.2项目建设阶段的能源管理4.2.1设计部应组织采购部和生产部负责节能设施设备的采购、安装等工作,并将资料、文件整理建档,将施工进度情况及时报告管理者代表。4.2.2设计部应组织生产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计划,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情况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4.3项目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的能源管理4.3.1坚持项目节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4.3.2设计部应组织生产部确认节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完成后,会同施工单位开展项目内部竣工验收,并基于设备工艺参数和其他信息,确定能源绩效水平,经验收认为合格后,由设计部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试运转申请报告。4.3.3试运行期间生产部及设计部应根据主要能源使用过程,对能源消耗进行评价。4.3.4正式通过验收并获得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验收合格证后,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产运行。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项目建议书》EnR-SJ-001设计部《设计计划书》EnR-SJ-002设计部《设计任务书》EnR-SJ-003设计部《_____设计评审报告》EnR-SJ-004设计部《设计验证报告》EnR-SJ-005设计部公司LOGO文件控制程序编号EnP-011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公司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中的各类文件进行管理,确保各部门使用文件的适宜性及充分性,防止误用作废文件。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电子档)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评审和变更。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为文件归口管理部门。3.2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体系管理部编写。3.3各部门作业文件由各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与控制,并报体系管理部备案。3.4外来文件由各职能部门按其所属类别分别进行收集与控制,报体系管理部备案。3.4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即一、二级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三级文件及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批准。4.0工作程序:4.1文件编制4.1.1编制文件格式a)程序文件(2阶)格式,EnMS:可采用乌龟图+流程形式;其他体系可不拘形式。b)指导性文件(3阶)格式,原则首先使用相对固化的模版,但也可依据实际文件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述格式,如图片、图表等。4.1.2文件编号a)文件编号规则如下:1阶:DG-En-000;2阶:EnP-000;3阶:En-部门代码-000;4阶:EnR-部门代码-000b)部门代码:设计供应储运生产品质采购体系财务行政PMCSJGYCYSCPZCGTXCWXZPMCc)外来文件编号:由接收部门的“部门代码-年份-000”。如SC-20XX-001.d)流水号:“000”为流水号,从001开始编号,至999止。4.1.3文件版号文件版次用大写英文A、B、C…..,初版为A,文件每修订一次则换版一次,版次则向上升一级。4.1.4文件有效标识编制文件应有标题、日期、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版次和编号等信息。4.2文件的修订4.2.1各部门对体系文件如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作业指导书认为需更改时,填写《文件变动申请单》并注明更改内容经管理代表确认后,按规定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批后发放。其他文件需更改时由权责部门直接按需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审批后交体系管理部按本程序相关规定重新发放,手册采用换页修改。4.2.2文件更改时应将更改的主要内容记录于修订页的“修订记录”栏,文件更改的版本和版次按本程序4.1.3的规定执行。4.2.3手册修订时其修订情况、日期、页次及版次等记录于“修订页”中;二、三阶文件修订时应在首页的修订栏里反映修订情况、日期、页次及版次。4.2.4文件编制或修订完成后由体系管理部对文件编号及版本核对确认无误后登录于《文件总表》上,使文件的所有版本处于最新状态,便于文件管理。4.3文件的会审4.3.1文件制订完毕,编制者与部门负责人对文件的格式、内容、条理性、适用性和引用文件,进行初步评审;4.3.2需要相关部门配合执行的共性文件编写部门需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文件规定的内容仅在本部门范围使用的,由本部门负责;4.3.3文件评审可通过微信会议、邮件、现场开会等适宜方式;4.4文件的收、发、废流程4.4.1文件发行a)经批准的文件,由体系文控编号受控发行,并登录【文件清单一览表】,发放时依【文件发放一览表】并填写【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发放新文件的同时收回旧版文件作废销毁。如部门有需求保留旧版文件时,须在旧版文件上盖“作废”印章。a)文件发放须交由文控中心在每页上加盖“受控文件”章。b)文件保存注意贮存和防护,有保密要求的标准如GBT29490标注密级(绝密/机密/秘密)预防泄密。c)补发文件应说明原因,经许可后在【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签名予以补发。d)外来文件外来文件不需转换格式的,由接收部门接收后,进行受控归档,并填写在【外来文件清单】,并识别是否需要发放给相关部门。确实需要转换格式、翻译文字的外来文件,如工程图纸,工程部门经转换成公司格式后,交由文控受控登记并发行。e)临时文件编制和发行审批权限和体系文件一致,但要注明文件性质(如试产文件、工程临时变更、特定批次执行文件等)、发行原因、使用范围和期限临时文件经文控受控后方可使用,适实收回,一般使用期限为一个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3个月。4.5文件保管4.5.1所有管理体系文件的原件由体系管理部保管,受控副本由各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各部门应确保文件幅面清洁易于识别,不准乱划、乱改、乱写。各部门应分类存放受控文件并编制《文件清单一览表》文件应存放于适当的场所以免损坏或丢失。体系管理部定期检查文件使用和保管状态。4.5.2文件借阅:公司员工需暂时借阅文件时,体系管理部负责办理借阅手续,并登记在《文件发放一览表》上,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印受控文件,具体借阅手续按规定内容实施。4.6作废文件的处理所有作废文件的原稿由体系管理部在每页正面盖“作废文件”印章并与有效文件分开存放。各部门交体系管理部的副本非机密作废文件由体系管理部盖“作废文件”章进行识别(或打X)后作为手二纸再利用,机密文件副本由体系管理部用碎纸机销毁。4.7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的控制也应参照上述要求执行,电子文档应有备份且规定使用权限和修改权限,应对备份的电子文档进行标识且编制《电子文件管理指导书》。4.7.1体系管理部将按本程序3.1文件(技术图纸和职务说明书等机密文件除外)编制、审核及批准权责表审批后的最新版本受控文件,转换成PDF格式文档,存放于公司公共盘中,以备各部门人员参考使用。4.7.2当文件有修订后,体系管理部应在文本文件审批完成后,第一时间将该文件转换成PDF档存放于公共盘中替换原文件,使公共盘中的文件始终保持为最新版。4.8记录保存: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保存。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文件清单一览表》EnR-TX-005体系管理部《文件发放一览表》EnR-TX-006体系管理部《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EnR-TX-007体系管理部《外来文件清单》EnR-TX-008体系管理部《作废文件记录表》EnR-TX-009体系管理部《文件变动申请单》EnR-TX-010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记录控制程序编号EnP-012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产品能源行为符合要求及为有效运行提供证据,为验证和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2.0适用范围:适用于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以及有效运行的记录控制。本程序对记录的填写、标识、保管、归档、借阅、保存期限和销毁作出了规定。3.0职责:3.1体系管理部归口管理记录。3.2各部门负责记录的设计、使用、收集、保存、归档。4.0工作程序:4.1记录的分类4.1.1与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合同评审记录、供方评定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4.1.2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如投诉记录、顾客反馈记录、不合格品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4.1.3来自供方的记录也应作为这些记录的组成部分。4.2记录格式的设计a)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经部门负责人审核,但应遵循以下原则:不重复、简洁、一表一用、不留空白栏。b)记录格式的设计应考虑产品和过程的特性、控制的要求、证实策划的安排所需的数据、可追溯性所要求的内容等。4.3记录格式的审定批准管理者代表负责审定批准设计的记录。应确保:a)所设计的记录是产品和过程证实以及可追溯性必需的,不存在不适合的重复和交叉;b)设计的项目合理,指标正确;c)格式安排合理、适用,设计版式美观。4.4记录的应用和保管4.4.1管理者代表审定后,统一由综合管理部进行编号,编号的规则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并建立《记录清单》保持最新状态。4.4.2记录由指定的人员使用于规定的场合和事项,应确保填写及时、真实准确、数据清晰、项目完整。确因笔误可采取“划改旁注”方式更正。4.4.3各部门建立“部门记录清单”并保持最新状态。记录人应妥善保管,避免污损和丢失,按部门规定的时间上交。4.4.4管理者代表在每年检查文件使用管理状况时检查记录的使用管理情况,保存检查和纠正不符合的记录。4.4.5记录格式的修订采用换版方式,按《文件化信息管理控制程序》规定的换版原则进行。综合管理部在发放新的记录时,应清收作废版本记录。作废版本记录利用于其他用途应加施“作废”标识。4.5记录的收集、整理和贮存4.5.1部门负责人应对岗位人员上交的记录审验。应根据记录的性质和保存期限分类整理、装订,确保齐全并安全贮存。4.5.2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方式如下:a)管理评审、体系审核、体系验证、目标考核、数据分析资料、重大事故追溯、外部检测报告等记录——由综合管理部保存,保存期至少3年;b)其他记录由归口管理部门保管,保存期依据记录对产品和体系的重要性确定2-3年的保存期,其中已做统计分析的记录保存期可定为2年。c)法律法规和合同有明确要求的记录,其保存期从其规定。4.6记录的利用和处置4.6.1日常生产和工作过程记录的数据,归口管理部门收存后应按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4.6.2内部人员借用归档记录应具借条,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借阅。外部人员借阅记录应获得管理者代表批准。4.6.3保存期满的记录,统一在年初由各部门清理并填写《作废文件记录表》,送管理者代表集中销毁处理。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记录清单》EnR-TX-011体系管理部公司LOGO采购控制程序编号EnP-013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采购过程实施控制,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采购过程的控制。3.0职责:3.1采购部负责产品所需的各种原辅物料采购及采购过程的控制3.2行政部负责备品备件、劳保用品的采购及采购过程的控制。3.2品质部制定原料采购标准,提出采购产品的要求。3.3品质部参与合格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验证采购产品的符合性,批准接收入库。4.0工作程序:4.1供方选择与评定4.1.1评价原则4.1.1.1每个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有足够的能力保证生产质量、交货期,以满足供货要求。b)对于有与所供产品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具有保持质量稳定性的能力和节能的供应商,优先选择。c)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4.1.1.2每种产品应选定两个以上的供应商,以利于竞争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4.1.1.3供应商的初步选择:采购部收集供货商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概况、是否通过国家生产或经营许可、营业执照、认证证书等资格类证明,并发放《物料供应商基本情况表》,初步确定2~3家供货商进行重点考察。4.1.2供方评定4.1.2.1调查结论合格的新供方须提供试用样品,经检验或使用部门检验/试用合格后,按《供应商评价表》的内容对供方进行评估。4.1.2.2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对供应商的控制程度分两类,对提供主要原辅材料及配套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其它辅料及设施的供应商只验证其当时提供的产品合格与否。4.1.2.3对供方的考核应作如下处理:a)供方评定低于80分的,应保存其资料,列入观察对象。b)供方评定80分(含80分)以上的,将《供应商评价表》呈采购部部长审核、总经理审批,如批准为合格供方,应保存资料列入《合格供方名录》。c)如未批准为合格供方,应保存其资料列入观察对象。4.2供方的日常管理:当供方出现供货质量和交付不及时的情况,采购部应立即通知供方并督促其整改。4.3供方再评定4.3.1每年年底,由采购部组织各部门参加供方再评定,参照《供应商评价表》内容对供方进行评估。4.3.2对供方的考核应作如下处理:a)供方评定85分以上的,继续纳入《合格供方名录》;b) 供方评定70-85分的,保留合格供方,列入观察对象;c)供方评定低于70分,整改6个月仍不见成效的,撤消其供货资格。4.4物资分类依据物资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将其分为A、B、C、D三类。A类物资:构成产品组成部分、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能耗低的关键原材料。B类物资:构成产品组成部分但对产品质量无重大影响、能耗低的物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辅助性的物资。C类物资:A类和B类以外的能耗低物资。(备件、办公设备、劳保用品等)4.5采购标准品质部负责编制公司所需采购产品的《原辅物料标准》,经品质部部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并应根据生产要求适时更新,以保证标准的正确、有效、适宜。4.6采购申请:采购部依据生产计划要求、库存情况、各部门采购申请,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经相应领导审批后实施,领导外出时,应于领导返厂后补签。4.7采购合同的签订4.7.1采购员依据物资《采购计划表》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由具有签订采购合同资格的人员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以明确违约责任。4.7.2采购合同内容必须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限、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必要时可规定验收方法、包装要求、质量保证条款和超额运费的承担等。4.7.3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由供方提供检验报告时,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内容作出规定。4.8采购4.8.1采购员应严格按照批准后的《采购计划表》,以电话、传真方式通知供方按时保质保量供货到位,有需要时由采购员赴供方销售现场提取货物。4.8.2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资,必须符合本国及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4.9采购物资的验收与入库4.9.1物资经采购进入本公司后,做好到货记录,并通知检验人员检验/验证;4.9.2对于本公司具备检测能力的关键原材料,由品质部按规定的检验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进行检验,填写记录。4.9.3对于本公司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关键原材料,当供方原料所附合格证明内容齐全,检验人员可以验证确认合格,验证项目包括材质书、合格证、有效的检验报告、包装、数量、外观等。4.9.4检验/验证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检验/验证不合格的产品通知采购部进行处理:a)拒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直接退货;b)让步接收:对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经领导审批,可做让步接收处理。c)如该供应商在3个月内连续两次(含两次)发生质量问题(让步接收、退货)的,取消该合格供方资格,更新《合格供方名录》。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合格供方名录》EnR-CG-001采购部《采购计划表》EnR-CG-002采购部《检验报告》EnR-CG-003采购部《供应商评价表》EnR-CG-004采购部公司LOGO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编号EnP-014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为验证本公司各种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的有效性,并为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特编制本程序。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能源体系审核活动的控制,并满足本公司管理方针的要求。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策划内部审核,批准审核计划和报告。3.2体系管理部是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内部管理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3.3审核员按审核程序准备、实施及报告审核工作,对评审情况形成各种文件,并负责跟踪、验证;3.4各部门配合内部审核,完成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4.0工作程序:4.1策划4.1.1本公司内审采取集中审核方式,至少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管理者代表策划年度内审方案,指定内审组长和内审小组成员,形成年度内审计划。4.1.2下列情况之一,应适时安排内审:a)发生组织结构和人事、工艺技术和产品重大变化;b)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更;c)确保外部审核保持认证/认定注册资格。4.2审核准备4.2.1内审组长按照管理者代表的安排策划审核过程,编制《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审核前7天发送到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4.2.2《内部审核计划》应表述: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审核人员及其分工、具体日程安排等。4.2.3按正常时间间隔进行的例行内审应:a)覆盖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产品、过程、场所、部门;b)所选择的审核准则包含GB/T23331-2012;适用的法律法规;来自顾客方面的要求;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等有效版本;c)审核的安排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与重要性以及以往内外审核的结果;d)执行内审的人员应培训合格,且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4.2.4适时增加的内审根据审核的目的并考虑以往审核的结果,确定审核范围、选择审核准则、安排审核过程。4.2.5内审员应按组长的分工熟悉审核应用文件,确定审核思路,策划审核内容和方法,准备检查记录。4.2.6受审核部门应准备接受审核。内部审核期间,部门负责人一般不能外出,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应获得管理者代表批准,并有一名授权人员替代。4.3现场审核4.3.1首次会议内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内审组成员、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到。组长重申《内部审核计划》。4.3.2现场检查内审员按计划的安排,依据审核准则和既定的检查方案对受审核部门的能源管理过程实施现场检查。采取抽样方式,通过面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符合性、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录入《现场检查表》。受审核部门应配合审核,提供审核所需的证据和信息,对偏离管理要求的事实予以确认。4.3.3内审组内部沟通现场检查结束前,组长召集内审员进行内部沟通。a)内审员报告审核发现,集体研判不符合项和观察项(系统性或区域性失效,以往已关闭的不符合项重新出现不符合等应判严重不符合),开具《不符合项报告》;b)分析和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统一审核结论;c)汇总编制《不符合项报告》,准备末次会议。4.3.4末次会议内审组长主持末次会议,内审组成员、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到。会议按以下程序进行:a)组长概述审核过程,报告审核范围的基本状况,指出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不符合项的分布状况和性质,宣布内审结论,宣读《不符合项报告》,对开列的《不符合项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说明《内部审核报告》的发布时间。b)管理者代表根据内审组的报告强调完善/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c)组长宣布末次会议结束。分发《不符合项报告》,部门负责人领取并于《不符合项报告》签名。4.4内审报告:组长按照内审组内部沟通形成的结论编制《内部审核报告》,送管理者代表批准,在末次会议结束的5个工作日内发送到受审核部门。《内部审核报告》应:a)阐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时间,概述审核过程;b)报告审核范围的管理体系要求实施的基本状况,指出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不符合项的分布状况和性质,提示受审核部门应当关注的问题;c)给出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结论;d)明确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完成时限和要求。4.5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4.5.1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应立即纠正不符合,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为消除不符合原因,避免同类不符合重复发生制定纠正措施,并获得内审员审定。4.5.2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应按审定的纠正措施要求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由内审员跟踪验证其有效性。责任部门应提供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的客观证据。4.5.3当证据表明纠正措施未能达到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的目标时,责任部门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并制定和采取进一步措施,直至经内审员验证证实不符合原因消除方可关闭该不符合项。4.5.4纠正措施实施过程的纠正、原因分析、措施、实施和审定、验证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员录入《不符合项报告》的相应栏目,有效性验证的客观证据附后。由内审员在不符合项关闭后,交组长审查、确认。4.6内审信息的处理组长在所有不符合项都关闭后,整理内审过程的全部记录、资料,编制目录,移交体系管理部归档。内审信息由管理者代表输入管理评审。5.0相关记录: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部门备注《内部审核计划》EnR-TX-012技术管理部《内部审核检查表》EnR-TX-013技术管理部《不符合项报告》EnR-TX-014技术管理部《内部审核报告》EnR-TX-015技术管理部公司LOGO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编号EnP-015版次A发行部门体系管理部生效日期20XX-05-08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制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A版新版发行20XX-05-08文件分发: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会签分发部门名称份数会签人□■生产部□■品质部□■PMC部□■行政部□■储运部□■财务部□■业务部□■体系管理部□■采购部□■设计部编写审核批准ByDate20XX-04-2920XX-05-0720XX-05-081.0目的:对公司现行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评审,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情况,为不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依据。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3.0职责:3.1总经理负责能源管理评审的领导工作,主持能源管理评审会议,签发能源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3.2管理者代表:a)组织、落实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审核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b)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意见;c)审核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负责检查落实。3.3体系管理部a)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b)负责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写工作,并跟踪验证措施的实施情况。c)对管理评审有关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保管。3.4公司各部门参加管理评审工作,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并负责管理评审报告中规定的有关任务的实施工作。4.0工作程序:4.1公司管理评审,必须由总经理主持。4.2管理评审频次4.2.1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间隔不大于12个月。4.2.2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增加管理评审,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a)公司领导、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b)管理体系运行出现严重问题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c)公司的产品发生重大变化时;d)认证期满复审前。4.3管理评审计划由体系管理部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的主要内容:a)评审时间;b)评审目的;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e)评审准则/依据;f)评审内容。4.4评审方式评审方式主要采取会议形式进行。必要时由总经理组织现场观察。4.6管理评审输入a)管理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b)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的审核);c)外部环境与公司的内部管理的适应情况;顾客投诉的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测量结果及反馈的重要信息;内部员工及供方的建议;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能源方面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f)可能影响能源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g)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管理方案是否可行,目标、指标是否需要调整,是否满足未来环境/能源管理的需要;h)合规性评价报告、环境事故等;i)能源绩效和相关的能源绩效参数;j)改进建议、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4.7会议资料由体系管理部组织,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提交总经理评审。评审会议由体系管理部负责记录。4.8管理评审过程评审过程按《管理评审计划》安排的程序进行,总经理应对能源方针和目标、能源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作出评价,对调整、改进的要求作出决定。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4.9管理评审输出4.9.1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管理评审报告》方式,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者代表按《文件控制程序》分发。4.9.2报告的内容应包括:a)能源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能源的方针、目标、指标、组织架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