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8.240
P62DL
备案号: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XXXX
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规范
Collaborativestandardfor3Ddesignofpowertransmissionand
Transformation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
DL/TX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1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
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1〕92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研究成
果及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并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协同设计框架、协同设计
流程、资源配置、协同设计内容、设计校审。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由XXX
负责日常管理,由XXXX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XXXX(地址
:XXXX,邮编:XXXXXX)。
主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2·
DL/TXXXXX—XXXX
1总则
1.0.1为规范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具体内容及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的三维协同设计。
1.0.3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安全相关规定。
1.0.4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2术语
2.0.1三维设计three-dimensionaldesign
一种利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的程设计的方法。。
2.0.2三维设计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fordesign
工程设计阶段建立的三维模型,随工程不同阶段需求变化。
2.0.3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design
基于三维设计模型进行数据共享及交互的设计过程。
2.0.4属性信息attributeinformation
与模型相关联的参数、特性、意义、关系等,用结构化数据描述。
2.0.5数据交互dataexchange
通过约定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在不同软件之间的共享和应用。
2.0.6软碰撞softcollision
指物理模型间距离不满足特定要求,发生的非接触性碰撞。
2.0.7硬碰撞hardcollision
指物理模型之间发生的接触性碰撞。
2.0.9模型交互Modelinteraction
以模型为载体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的数据交互。
2.0.10资料交互Datainteraction
资料交互是现阶段难以融入三维模型中的设计数据资料,采用二维图纸及视图、文档、表格、多媒
体补充和增强表达设计信息的数据交互方式。
·5·
DL/TXXXXX—XXXX
3基本规定
3.0.1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应保证设计数据的唯一性、兼容性、安全性,实现数据一次输入,信息共享。
3.0.2三维协同设计应实现专业间空间占位信息及数据交互,可采用链接、参考等技术手段实现。
3.0.3三维协同设计应采用统一地理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数据格式,地理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
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0.4各专业三维模型统一采用毫米为单位,基于统一的坐标原点,相对坐标系采用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应有明显标识。
3.0.5电网三维设计编码应满足GB/T51061和DL/TXXXX《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分类与编码规则》
编码要求;
3.0.6电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及应用应满足GB/T51212、GB/T51269要求。
3.0.7不同设计阶段模型精细度应满足DL/TXXXXX《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交互及建模规范》的规定。
3.0.8各专业应按阶段发布经校审的设计模型及数据,供相关专业使用。
3.0.9各专业设计模型、数据和文档应按项目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并引入权限管理机制。
·6·
4协同设计框架
4.1协同设计框架
4.1.1协同设计框架建设应具有专业融合、互助协作的特点,协同设计框架应涵盖设计过程中全专业的
协同工作内容(图4.1.1)。
图4.1.1输变电工程协同设计框架
4.1.2协同设计框架应以三维平台协同环境、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完成数据交互、设计成品校审、成
品输出、三维展示等设计过程中的协同。
4.1.3输变电工程协同设计应包含系统及通信设计、变电设计、架空线路设计、电缆线路设计、勘测设
计五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协同、专业间的协同、专业内的协同需在统一的协同设计平台上完成。
4.1.4协同设计框架建设基本要求
1协同设计框架应与设计分工、组织管理协调一致。
2协同设计框架应满足各相关专业协同工作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3协同设计框架应体现资源配置、模型交互、数据交互、设计校审、成果交付等内容。
4输变电工程专业内的协同应包含公共资源共享、设计资料交互、设计校审等内容;
5输变电工程专业间的协同应包含专业间空间资源及数据资源共享、专业间设计资料交互、专业间
校审、综合评审等内容。
6成品输出协同应包含专业内及专业间的模型及数据共享。
4.2协同设计平台
·7·
DL/TXXXXX—XXXX
4.2.1输变电工程协同设计平台由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组成(图4.2.1)。
1数据层主要包含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类工程数据、模型库、样板库、材质库等;
2平台层主要包含平台三维图形引擎、展示、协同、设计的文档、资源、权限、流程、校审、发布、
模型管理等功能;
3应用层应包含系统及通信设计、变电设计、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电缆设计、勘测设计的各类专业
应用设计模块。
图4.2.1输变电工程协同平台框架
4.2.2协同设计平台数据层应具有数据统一管理功能,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可追溯性,为平台层提供数
据支撑;平台层应具有工程信息管理、设计管理、模型管理、工程校审、产品移交等各类协同工具,并提
供三维协同环境及公共数据接口等;应用层应涵盖专业各类三维设计软件、三维建模及布置软件等。
·8·
5协同设计流程
5.0.1变电协同设计流程应包含资源配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成品输出(图5.0.1)。
图5.0.1变电协同设计流程
1资源配置应包含工程立项、设计策划、人力资源配置、权限配置、数据库配置、空间占位及卷册
配置。
2初步设计应包含接入系统设计、设计原则制定、数据交互、设计方案综合评审。
3施工图设计应包含专业数据交互、勘测设计、电气设计、总图设计、土建设计、水暖设计、详细
设计数据交互、专业设计方案评审、专业会签、模型锁定。
4成品输出应包含全站模型导出、二维图纸输出、工程量数据提取、成品归档及移交。
9
DL/TXXXXX—XXXX
5.0.2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包含资源配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成品输出(图5.0.2)。
图5.0.2架空输电线路协同设计流程
1资源配置阶段在设计平台中建立工程,申请系统资源,数据库自动初始化,确定专业需求,安排专
业人员,分配相应的协同设计权限,上传项目策划书,确定设计成果卷册目录。
2初步设计阶段输入线路起止点,依据收集的城镇区规划,环境保护区、军事禁区范围,结合路径协
议情况和水文、地质资料,提出比选路径方案;提出导地线、塔型、基础、绝缘配合、防雷设计等主要设
计原则。
3方案评审对比选的路径和主要设计原则进行评审,确定推荐路径和主要设计原则。
4施工图设计阶段宜在三维平台中开展设计工作。测量、水文、气象、岩土专业依据勘测任务书在
协同平台开展相应工作。各专业在平台的工作成果应经过专业校审。线路电气专业进行杆塔优化排位,校
验交叉跨越、风偏距离,导、地线计算,绝缘子连接和强度校验,接地设计,防振和防舞设计。线路结构
专业进行铁塔和基础设计。通信专业确定光缆芯数以及光纤参数。
5成品校核完成后,锁定三维模型,不允许任意修改。
6成品输出阶段,输出二维图纸,提取工程量和材料量并提供给计经专业,导出三维设计GIM文件。
对二维图纸和三维设计GIM文件进行归档。
·10·
5.0.3电缆线路线路设计应包含资源配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成品输出(图5.0.3)。
图5.3.1电缆线路数字化协同设计流程
1资源配置应包含工程立项、人力资源配置、卷册初始化、权限配置、数据库配置、设计进度等。
2初步设计应包设计原则制定、数据交互、路径方案确定、设计方案综合评审。
3施工图设计应包含勘测设计、电气设计、总图设计、土建设计、水暖消防设计、通信设计、系统
设计、详细设计数据交互、专业设计方案评审、专业会签、模型锁定。
4成品输出应包含全线模型导出、二维图纸输出、工程量数据提取、成品归档及移交。
11
DL/TXXXXX—XXXX
6资源配置
6.1数据管理
6.1.1宜建立项目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库的手段进行协同数据的管理,将各阶段信息模型交付并存储到项
目数据中心,形成完整的工程数字档案。
6.1.2数据中心建设应具备数据接入、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共享等基础能力,满足安全性、可靠性、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6.1.3工程项目数据宜实现离线数据管理与数据同步。
6.1.4数据中心应当按照常规企业数据中心管理、维护要求制定日常运维规范,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日常
运维工作。
6.1.5工程项目信息创建应包含工程名称、设计阶段、项目委托单位、项目及其负责人等基本信息,以及
公用的专业特征信息。
6.2人力资源及角色权限配置
6.2.1人力资源角色配置,应包含项目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主要设计人、设计人、
校审人等。
6.2.2设计总工程师在项目开工时应向各专业发布项目设计计划大纲,明确数字化设计流程,专业间协
同配合的形式、内容和时间节点等,指导各专业协同设计。
6.2.3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应配置系统管理员,宜配置数字化管理师。
6.2.4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信息宜与人力资源岗位保持一致。
6.2.5项目参与人员的角色权限配置应包括创建、删除、读取、修改、发布、锁定等内容。
6.3版本管理
6.3.1三维协同设计应具备数据发布、锁定等版本控制功能。
6.3.2模型或信息发布后的模型数据应处于锁定状态,不可修改。
6.3.3发布模型或信息变更时,应在原版本上进行版本升级,原版不可修改,版本历史可追溯。
6.3.4同一设计阶段或面向同一需求多次发布时,文件夹和文件版本应在标识中添加版本号,版本号宜
由英文字母A~Z依次标识。
6.3.5三维模型离线编辑时,平台版本可锁定。
6.4资源配置
6.4.1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应进行数据资源配置,包括数据库配置、初始化模型及目录层级建立等。
数据库配置应包括公共标准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
6.4.2公共标准数据库包括模型库、型号库、符号库、模板库等。
6.4.3项目数据库创建完成后应明确以下内容:
1各专业设计数据存放位置;
2公共标准数据库存放位置及调取方式;
3项目相关配置及出图模板、报表模板等;
4文件、模型命名规则及属性、符号等应用要求。
6.4.4应由专业主设人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工程特征进行区域、单位工程划分,并建立模型初始文件。
·12·
6.4.5目录层级可按照工程级、专业级、区域或单位工程级、模型文件四个层级依次划分建立,初始化
目录相关示例参见附录C。
6.4.6输变电工程各专业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
1电气一次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1;
2系统及电气二次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2;
3土建专业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3;
4水工及消防专业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4;
5采暖通风及空调专业初始化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附表A.5;
6架空输电部分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6;
7电缆输电部分卷册与三维模型对应关系见附表A.7。
13
DL/TXXXXX—XXXX
7协同设计内容
7.1一般规定
7.1.1输变电工程协同设计数据交互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专业间协同设计成果版本宜由各专业主要设计人管理,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发布。
2不能在平台内部协同配合的设计资料,可参考传统协同配合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3交互数据宜集中管理,并设置数据访问权限,不宜采用移动介质或其他方式分发交付。
7.1.2协同设计发布数据应满足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逻辑性要求,校审内容如下:
1发布数据应完成内容审核、数据清理及版本确认;
2数据交互格式宜采用相同格式或兼容格式,数据格式应符合数据互用标准或互用协议;
7.1.3发布模型或信息应采用合规途径进行模型及信息共享,并保证数据源唯一,发布方对模型及信息
内容负责。
7.1.4接收方在交互数据时,应确认下列信息:
1模型单元系统类别及编码。
2模型单元属性分类及名称。
3模型单元属性值。
4模型单元属性值计量单位。
5模型基准点。
7.1.5修改已发布资料应完成校审后才能重新发布,并及时通知接收方。
7.2变电工程
7.2.1总平面布置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全站应采用统一坐标及高程系统,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接收测量、岩土、电气一次、建筑、结构、水工、线路等专业提供的资料(含站外截、排洪设施),
完成站区总体规划布置方案,包括站区围墙范围布置及定位、站外给排水路径、进站路引接等,完成站址
土(石)方平衡计算,确定场地标高,评审后发布总平面布置资料。
3接收电气一次、建筑、结构、水工等专业资料,确定全站总平面范围内轴网布置,完成站区总平
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设计,评审后发布总平面布置资料。
4发布总平面布置三维模型,完成全站三维模型合成,由项目设计总工程师组织完成综合碰撞检查。
5向技经专业发布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资料。
6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1。
7.2.2总平面布置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复核并统一全站坐标及高程系统,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接收测量、岩土、电气一次、建筑、结构、水工、线路等专业提供的资料(含站外截、排洪设施),
复核站区总体规划布置方案,包括站区围墙范围布置及定位、站外给排水路径、进站路引接等,完成站址
土(石)方平衡计算,确定场地标高,评审后向各专业发布总平面布置资料。
3接收电气一次、建筑、结构、水工等专业资料,复核并确定全站总平面范围内轴网布置,完成站
区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设计,并完成总平面附属构筑物三维设计,建立总平面布置初步布置模型(包括
场地、支挡结构、站内外道路、围墙和电缆沟等),发布场地、道路、围墙、电缆沟道模型资料。
4接收建构筑物及基础、设备基础及支架、水工室外设备及管道三维布置模型,完成总平面方案布
置及专业碰撞检查。
5发布总平面布置三维模型,完成全站三维模型合成,由项目设计总工程师组织完成综合碰撞检查。
6向技经专业发布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资料。
7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1。
7.2.3电气一次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电力系统资料(包括建设规模、接线方式、间隔排序)、互感器配置资
料,完成电气主接线设计。
·14·
2向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3接收总平面布置专业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资料,接收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的建(构)筑物资料,
完成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设计。
4接收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水暖专业的站用电负荷资料,完成站用电系统设计。
5向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电气主接线资料、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6向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7向水工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含油设备的油量及外形资料。
8向暖通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设备采暖通风资料。
9向线路电气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10向技经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电气一次设备材料清册资料。
11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2。
7.2.4电气一次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的互感器配置资料,完成电气主接线设计。
2向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3接收总平面布置专业总平面布置资料,接收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的建(构)筑物资料,完成电气
一次布置设计。
4接收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暖通专业和水工专业的站用电负荷资料,完成站用电系统设计。
5接收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暖通专业和水工专业的布置资料,完成电缆敷设设计。
6向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电气主接线资料、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
7向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各级电压配电装置资料、构架布置资料、设
备油量及外形资料。
8向水工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设备油量及外形资料、水消防电气距离控制资料。
9向暖通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设备采暖通风资料。
10向线路电气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布置资料、出线资料。
11向技经专业发布电气一次平面布置资料、电气一次设备材料清册资料。
1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2。
7.2.5系统及电气二次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电力系统资料、互感器配置要求资料;向建筑、结构专业发布二次设备室(含
继电器室、计算机室)及通信小室要求资料。
2接收建筑物模型,完成二次屏柜三维布置设计。
3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3。
7.2.6系统及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主接线、水暖专业直流电负荷和控制连锁要求资料,完成电气原理图、端子排图及电缆
清册的设计。
2向建筑、结构专业发布二次设备室(含继电器室、计算机室)及通信机房要求。
3接收站区总平面布置资料及建筑物模型,建立屏柜模型,完成二次设备室(含继电器室、计算机
室)及通信小室屏柜三维布置设计。
4接收建筑物、构架、防火墙及围墙三维模型资料,完成站区辅助控制系统三维布置设计。
5向建筑、结构及暖通专业发布二次屏柜布置模型。
6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交流电源负荷资料。
7向技经专业发布电气二次设备材料清单资料。
8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3。
7.2.7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面布置、结构、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水暖等专业提资(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房间
尺寸、室内净空高度、开门尺寸要求及设备最大运输搬运尺寸需求等资料),完成各工艺用房、辅助用房、
附属用房功能布局。
2向总平面布置、结构、水暖、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建筑方案资料。
3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4。
15
DL/TXXXXX—XXXX
7.2.8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面布置、结构、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水暖等专业提资(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房间
尺寸、室内净空高度、开门尺寸要求及设备最大运输搬运尺寸需求等资料),完成各工艺用房、辅助用房、
附属用房功能布局及其建筑做法。
2向总平面布置、结构、水暖、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建筑方案资料。
3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4。
7.2.9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一次、总平面布置、建筑专业布置资料和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水暖专业的荷载、
开孔、埋件等资料,完成结构设计。
2向电气一次、总平面布置、建筑、水暖专业发布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结构设计资料。
3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5。
7.2.10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一次、总平面布置、建筑专业布置资料和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水暖专业的荷载、
开孔、埋件等资料,完成结构设计。
2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建(构)筑物结构设计资料(含构支架资料、设备基础、防火墙等)。
3向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建(构)筑物结构设计资料(含构架、防火墙)。
4向建筑专业发布建筑物结构设计资料;
5向总平面布置、水暖专业发布建筑物基础布置资料、构支架基础资料、设备基础资料、地下设施
布置资料;
6向水暖专业发布建筑物结构设计资料。
7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8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5。
7.2.11水暖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面布置、地下设施资料,接收建(构)筑物、构支架、电缆沟及电气设备模型,完成管
线、设备、附属设施三维布置设计。
2向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站区管线布置、站外水源、排水设施、水工设备布置等资料。
3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设备交流电负荷资料。
4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暖通设备布置及用电负荷。
5向建筑和结构专业发布暖通设备布置定位、载荷信息。
6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7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6。
7.2.12水暖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面布置资料,完成市政供水管网引接管道或取水装置三维布置设计,站外排水设施、管
线三维布置设计。
2接收总平面布置图及建筑物、构支架、基础、电缆沟、其它地下设施及电气设备资料,完成站区
水池、事故油池、冷却设施、生产、生活、消防管线及附属设施等三维布置设计。
3接收建筑物模型,完成室内供水水箱、恒压装置、控制系统、水处理装置、给排水管线、消火栓、
灭火器材等三维布置设计。
4接收建筑物模型,完成室内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设备及管道三维布置设计。
5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设备布置、变压器消防管道布置、设备负荷、控制要求等资料。
6向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发布直流电负荷和控制连锁要求资料。
7向建筑和结构专业发布机房位置及尺寸、管井位置及尺寸、穿墙孔洞位置、穿楼板孔洞尺寸,设
备荷载及布置等资料。
8向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全站地下管线、事故油池、排水沟、雨水井、消火栓井等布置资料。
9向电气一次专业发布暖通设备布置及用电负荷。
10向建筑和结构专业发布暖通设备布置定位、载荷,以及风管定位、尺寸、材质等信息。
11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1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6。
·16·
7.2.13测量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建筑、结构及总平面布置资料,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确定地理信息数据和模型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发布站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等地理信息数据和模型。
4向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测量报告。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2.14测量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建筑、结构及总平面布置资料,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发布站址所在地经过补充更新后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等数据和模型。
3向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专业发布测量报告。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2.15地质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图布置、建筑、结构、电气专业资料或模型。·
2发布区域矿藏等地质岩土、物探专业相关的数据资料。
3发布站址所在地的地质模型和属性数据。
4向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电气专业发布地质报告。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2.16地质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总平图布置、建筑、结构、电气专业资料或模型。
2发布补充更新后的区域矿藏等地质岩土、物探专业相关的数据资料。
3发布站址所在地补充更新后的地质模型和属性数据。
4向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电气专业发布地质报告。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2.17水文气象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电气及水暖专业资料,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发布站址所在地的水文气象模型数据资料。
3发布水文气象报告。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2.18水文气象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建筑、结构、总平面布置、电气及水暖专业资料,明确工程建设范围。
2发布站址所在地补充更新后的水文气象模型数据资料。
3发布水文气象报告。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1.7。
7.3架空线路
7.3.1线路电气初步设计
1发布初选路径方案,确定设计范围。
2发布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包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电网专题数据、电网空间数据、输电线路通道
数据、工程勘测数据)。
3完成路径选线、通道拥挤地段和大跨越等特殊区段塔位布置、多路径方案设计和综合比选,发布
推荐路径方案。
4接收系统专业输送容量、导线截面、架设方式等数据资料,接收水文气象专业提出的气象数据资
料,完成导地线选型设计、杆塔规划设计,完成导地线三维建模。
5接收通信专业的通信资料,完成光缆选型设计。
6向线路结构专业发布导地线选型成果、杆塔规划成果和杆塔荷载等资料。
7向线路结构专业发布通道拥挤地段、重要交叉跨越、大跨越等特殊区段的定位成果。
8完成绝缘配合、金具及绝缘子串选型设计、防雷接地设计,完成金具、绝缘子及绝缘子串三维建
模。
9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17
DL/TXXXXX—XXXX
10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1。
7.3.2线路电气施工图设计
1补充更新后发布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包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电网专题数据、电网空间数据、输
电线路通道数据、工程勘测数据)。
2结合施工图排位成果,优化并确定路径方案。
3对变电站进出线通道等走廊拥挤区段进行三维空间距离校验。
4接收水文气象专业的气象数据资料,接收测量专业的测量技术报告及平断面定位图资料,接收结
构专业的杆塔使用条件等资料,完成平断面定位及校验设计。
5完成导地线架线设计、完成金具、绝缘子串选型设计及三维建模。
6向线路结构专业发布定位成果、杆塔荷载等资料,接收结构专业提出的杆塔呼称高等资料。
7接收电气一次专业的出线构架资料,完成进出线档架线设计。
8接收结构专业的杆塔外型和挂点尺寸等资料,完成绝缘子串连接校验和塔头间隙等电气间隙校验。
9接收勘测专业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交叉跨越等资料,完成三维电气间隙校验。
10接收地质专业土壤电阻率等资料,完成杆塔接地设计。
11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1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1。
7.3.3线路结构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配合完成路径选线、通道拥挤地段和大跨越等特殊区段塔位布置、多路径方案设计和综合比选。
2接收线路电气专业的导地线选型、杆塔规划、杆塔荷载等资料,完成杆塔设计及三维建模。
3接收线路电气专业的杆塔排位、勘测专业的工程勘测数据等资料,完成基础、防护设施的设计及
三维建模。
4向电气专业发布模型。
5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6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2。
7.3.4线路结构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结合施工图排位成果校核具体塔位的合理性,配合完成线路路径优化。
2接收线路电气专业的杆塔负荷、间隙圆、挂点、地线保护角、相间距离、层间距离等资料,完成
杆塔设计及三维建模,完成复杂节点及复杂结构的局部碰撞校验。
3向线路电气专业发布铁塔外型尺寸、挂点、接地孔等资料。
4接收线路电气专业的杆塔排位、勘测专业的工程勘测数据等资料,完成基础设计及三维建模。
5完成杆塔与基础、地脚螺栓的碰撞校验。
6接收线路电气、测量专业提资,完成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的优化配置,并向线路电气专业
发布呼称高、接腿及基础型号等资料。
7完成塔基防护设施及水保措施设计及三维建模。
8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9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2。
7.3.5测量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专业提供的路径选线方案。
2向线路电气专业提交已选路径反映地形、地貌和地物的测量数据,发布模型。包括原始地形数字
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地物模型数据和其他矢量地理数据等。
3向电气专业提交平断面图及相关的数据及资料。
4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3。
7.3.6测量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气专业提交测量数据及资料。
2向线路电气、线路结构专业提交平断面图、房屋分布图等成品资料,发布模型。
3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3。
7.3.7地质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线路专业提交地质报告,发布三维地质模型。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4。
·18·
7.3.8地质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线路专业提交地质报告、岩土工程数据、物探成果资料,发布三维地质模型。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4。
7.3.9水文气象专业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线路专业提交水文气象报告等相关资料,发布模型。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5。
7.3.10水文气象专业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线路专业提交水文气象报告等成品资料,发布模型。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2.5。
7.4电缆工程
7.4.1路径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土建、电气专业完成路径走向选线设计,向勘测专业发布路径走向资料。
2土建、电气专业接收勘测专业初勘资料,完成重要节点路径方案设计。
3电气专业完成电缆断面设计,向土建专业发布电缆断面资料和重要节点模型。
4完成出站接口处通道设计,向电气、土建、勘测专业发布通道接口资料。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1。
7.4.2路径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土建、电气专业,向勘测专业发布初步路径走向选线资料。
2土建、电气专业接收勘测专业详勘资料,完成全线路径方案(含工作井等节点布置)设计。
3电气专业完成电缆断面设计,向土建专业发布电缆断面资料和模型。
4完成出站接口处通道详细设计,向电气、土建、勘测专业发布通道接口资料和模型。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1。
7.4.3电气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系统专业输送容量需求资料,完成电缆选型设计。
2完成电缆断面布置设计,向土建、水暖专业发布电缆断面资料和重要节点模型。
3向土建专业发布电缆支架要求资料。
4向通信专业发布线路基本信息、综合监控系统通信需求资料,接收通信专业通信需求资料,完成
光缆设计。
5向变电电气一次专业发布间隔关系、电缆布置要求资料,发布电缆模型。
6向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监测监控系统供电需求资料。
7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8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2。
7.4.4电气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成电缆及其附件断面布置设计,向土建、水暖专业发布断面资料和模型。
2向土建专业发布电缆支架尺寸、荷载、材质要求,电缆抱箍安装孔径及孔位布置等资料。
3向土建专业发布预埋件规格、尺寸、位置、布置等要求资料。
4向通信专业发布线路改换接情况、综合监控系统通信需求和位置及尺寸资料,接收通信专业光纤
敷设通道要求、支架要求等资料,完成光缆敷设通道设计。
5向变电电气一次专业发布同名间隔对应关系、进站段及变电建(构)筑物内电缆布置要求资料和
电缆模型。
6接收地质专业土壤电阻率资料,完成接地设计。
7向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监测监控系统供电需求和位置及尺寸资料,发布监测监控系统模型。
8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9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2。
7.4.5土建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缆(光缆)布置、线路参数资料,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提供总平
面、纵断面、横断面资料。
2接收附属设施布置资料,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供配电所、风机房(通
19
DL/TXXXXX—XXXX
风孔)等资料。
3接收消防、排水要求资料,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防火门、防火隔断、
集水井等布置资料
4接收节点布置资料,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工井、投料口、逃生口、
人员出入口等布置资料。
5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6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3。
7.4.6土建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数据,完成电缆通道总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
计,并向各专业提供电缆通道模型。
2接收设备资料及模型,完成附属设施结构设计,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发
布配电所、风机房(通风孔)等模型。
3接收消防布置、水工套管、集水坑资料及模型,完成土建设计,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
力及照明专业发布防火门、防火隔断、集水井等布置模型。
4接收节点布置资料,向电气、勘测、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专业发布工井、投料口、逃生口、
人员出入口等布置模型。
5向技经专业发布模型及资料。
6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3。
7.4.7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路径资料,完成水工部分设计。
2向土建、电气、照明专业提出水工系统资料。
3接收路径资料,完成通风部分设计。
4向土建、电气、照明专业提出通风设备位置、负荷及安装电源位置资料。
5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4。
7.4.8水工、通风、动力及照明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路径资料,完成水工管线、设备、附属设施设计。
2向土建、电气、照明专业提供水工系统开孔、套管、集水坑的资料及模型。
3接收路径资料,完成通风、防排烟设备及管道设计。
4向土建、电气、照明专业提供通风设备位置、负荷、控制要求、设备型号及安装电源资料及模型。
5向土建、电气专业提供供电电缆开孔大小及位置。
6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4。
7.4.9测量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收电气专业提供的路径选线方案。
2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已选路径反映地形、地貌和地物的测量数据,发布模型。包括原始地形数
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地物模型数据和其他矢量地理数据等。
3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5。
7.4.10测量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测量数据及资料。
2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地形图、地下管线(障碍物)分布图等资料,发布模型。
3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5。
7.4.11地质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地质报告等资料。
2向电缆线路土建专业发布临近建筑物及地下基础、基坑支护等数据资料。
3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6。
7.4.12地质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地质报告、岩土工程数据、物探成果资料,发布三维地质模型。
2向电缆线路土建专业发布临近建筑物及地下基础、基坑支护等数据资料。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6。
7.4.13水文气象初步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水文气象报告等相关资料,发布模型。
·20·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7。
7.4.14水文气象施工图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向电缆线路各专业提交水文气象报告等成品资料,发布模型。
2数据交互内容及方式详见附录B表B.3.7。
21
DL/TXXXXX—XXXX
8设计校审
8.1一般规定
8.1.1协同校审应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数据格式。
8.1.2协同校审范围应包含工程不同设计阶段的全流程设计文件,包括原始输入资料、计算资料、交互
资料、交互模型、输出成品、成品会签,并保留校审痕迹。
8.1.3协同校审应包含专业提资校审,专业会签校审两部分,宜根据设计流程确定校审内容,并满足工
程各阶段校审要求。
8.1.4综合评审阶段应对设计原则、原始设计输入资料、工程设计方案及专业间协同内容等进行评审,
并满足相应设计阶段评审深度要求。
8.1.5交互模型校核应包含几何模型、模型属性、模型编码的正确性、完整性及软硬碰撞检查。
8.2变电工程
8.2.1变电工程协同校审内容应包含总平面布置、电气一次、系统及电气二次、建筑、结构、水工、暖通、
通信专业,校审内容见表8.2.1及表8.2.2。
表8.2.1初步设计阶段变电工程各专业协同校审内容
协同专业
总平电气系统建筑结构水工暖通线路
序
专业类别协同校审内容面布一次及电
号
置气二
次
总平面1全站总装模型√△△△△△△
布置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三维成品√△△△△
1电气主接线√△
2电气总平面布置三维成品△√△
电气一次
3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三维成品△√
4户内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三维成品√△△
系统及
二次设备室屏位布置三维成品√△
电气二次1
1各专业配电室三维成品△△△√√
2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构架三维成品△△√
3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基础、支架三维成品△△√
土建
4户内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基础、支架三维成品△△√
5水工泵房三维成品√√△
6地下水池三维成品√△
1站区给排水管道布置三维成品△△√
水暖
2户外消防设施三维成品△△√
说明:符号“√”表示主要设计专业;符号“△”表示协同专业
表8.2.2施工图设计阶段变电工程各专业协同校审内容
协同专业
总平电气系统建筑结构水工暖通线路
序
专业类别协同校审内容面布一次及电
号
置气二
次
总平面1全站总装模型√△△△△△△
布置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地下设施三维成品√△△△△△
1电气主接线√△
2电气总平面布置三维成品△√△
电气一次
3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三维成品△√△
4户内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三维成品√△△
系统及1二次设备室屏位布置三维成品√△△
电气二次2辅控设施布置三维成品△√△
1各专业配电室三维成品△△△√√△△
土建2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构架三维成品△△√
3户外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基础、支架三维成品△△√△
·22·
4户内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基础、支架三维成品△△√△
5水工泵房三维成品√√△
6地下水池三维成品√△
1采暖、通风、空调布置三维成品△△√
2站区给排水管道布置三维成品△△√
3户内给排水管道布置三维成品△√
水暖
4户外消防设施三维成品△△√
5户内消防设施三维成品△√
6电气设备水消防三维成品△△√
说明:符号“√”表示主要设计专业;符号“△”表示协同专业。
8.2.2总平面布置专业初步设计阶段协同校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提资校审应包含:
1)应设置全站基准点、统一坐标及高程系统,并保证地理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的正确性。
2)站区总体规划布置方案,包括总平面布置、站区围墙范围布置及定位、站外给排水路径、进站
路引接等。
3)站址土(石)方平衡计算、场地竖向布置设计方案。
2专业会签校审应包含:
1)电气一次专业完成配电装置布置、避雷针布置、电缆通道布置的校审。
2)结构专业完成构筑物布置、设备基础布置、地下沟道布置的校审。
3)建筑专业完成建筑物布置方案的校审。
4)水工专业完成排水设施布置、户外消防设施布置、事故油池、地下管线布置的校审。
3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间模型碰撞检查。
4完成全站模型组装碰撞检查。
8.2.3总平面布置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协同校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提资校审应包含:
1)复核全站基准点、统一坐标及高程系统的正确性。
2)站区总体规划详细布置设计方案,包括总平面布置、地下设施、站区围墙、站外给排水路径、
进站路引接等施工图设计。
3)站址土(石)方平衡计算、场地标高等竖向布置设计方案。
2专业会签校审应包含:
1)电气一次专业完成配电装置布置、避雷针布置、电缆通道、户外配电箱布置、站区预埋管布
置的校审。
2)系统和电气二次专业完成站区辅控设施布置的校审。
3)结构专业完成构筑物布置、设备基础布置、地下沟道布置的校审。
4)建筑专业完成建筑物布置方案的校审。
5)水工专业完成排水设施布置、户外消防设施布置、事故油池、地下管线布置的校审。
3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间模型碰撞检查。
4完成全站模型组装碰撞检查。
8.2.4电气一次专业初步设计阶段协同校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提资校审应包含:
1)电气主接线、站用电系统方案,包含建设规模、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短路电流计算、设备
配置及主要电气参数、导体型号等主要信息。
2)电气一次平面布置方案,包括户外及户内的一次设备布置、间隔排列、相序、构架、电缆通
道、避雷针及避雷线柱等布置。
3)带油设备资料及户内设备散热、采暖要求,包括带油设备外形尺寸、油量,户内设备散热量
等。
2专业会签校审应包含:
1)总平面布置专业完成户外电气一次平面布置方案校审,包括户外一次设备布置、避雷针布置、
电缆通道布置等。
2)系统及电气二次专业完成电气主接线校审,包括变电站与电网系统联接情况、接线型式、设
备配置、参数配置等。
3)线路专业完成电气一次平面布置方案校审,包括变电站出线构架定位、挂点位置及高度、间
23
DL/TXXXXX—XXXX
隔排列、出线相序、出站电缆通道接口定位及尺寸等。
3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间模型碰撞检查。
8.2.5电气一次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协同校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提资校审应包含:
1)电气主接线、站用电系统方案,包含建设规模、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短路电流计算、设备
配置及详细电气参数、导体型号等主要信息。
2)电气一次平面布置方案,包括户外及户内的一次设备布置、间隔排列、相序、构架、电缆通
道、避雷针及避雷线柱等布置。
3)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方案,包括户外及户内的设备和导体所需的支架、基础、荷重、开孔、
埋件、埋管、接地、运输、净空、吊钩或地锚、户内行车、安全净距等资料。
4)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案,包括屋顶避雷带布置等。
5)带油设备资料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作业设备租赁及安全培训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教科新版高三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选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介绍知识图谱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协议范本
- 专项多媒体系统购销及施工协议(2024年版)一
- 个体工商户雇佣协议标准文本2024版A版
- 2025年度LED照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合同3篇
- 财富流游戏灯片
- 路面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 职业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和卷库编写要求
- 新媒体运营培训课件
- 国企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制度(试行)
- ZZ007 现代加工技术赛项正式赛题及评分标准完整版包括所有附件-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
- 锅炉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房屋买卖合同律师见证书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 新形势下物资采购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思考
- 电气接线工艺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