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页共12页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1一、说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2、经历交换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开展合情推理才能。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确定上述教学目的的根据:一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xxxx版〕》学段目的: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开展合情推理才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xx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究并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二、对教材的把握教材在第一单元教学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及混合运算的根底上,安排了本单元的教学。本单元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探究方法上都存在一样和相似的地方,而我们通过用人教版的教材教,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放在一课时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其原因用奥苏贝尔认知构造变量来解释,在学习结合律的时候,学生对刚刚概括出的交换律认识还不是很明晰,原有知识的与新知的之间的可分辩性不强,不仅影响了新概念的建立,连对交换律本身的认知都模糊了。因此我在教学这单元之前,综合吸收了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意见,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放在一课时教学。三、对学情的分析^p对于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两个规律。本单元的学习,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历,从详细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和归纳,最终形成教学模型。因此教学时,没有从详细情境中入手,直接从数学算式展开研究,主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鉴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解释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对于他们来说比拟抽象。因此,在理解运算定律内涵时,还离不开意义的支撑,需要以详细情境中的实例作为依托。【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开展合情推理才能。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一〕口算比赛,引入课题在比赛中激起认知冲突,唤起对加法交换律的已有认知经历。〔二〕结合实例,探究规律1、观察发现,质疑引思。2、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尝试描绘所发现的运算规律。经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语言描绘,二是用字母表示。这个环节要求尝试用语言描绘规律,提出数学命题。在引导学生通过比拟全面的大量例子来验证结论,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活动过程开展合情推理才能。3、解释定律模型的正确性。【在教学中对运算定律的.探究一般是引导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展的,但不完全归纳法与严格证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引导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概括运算定律后,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更加深化地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意义。】4、唤起原有经历,同化旧知。建构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时认知构造的不断通话和顺应的过程中到达平衡的过程,回忆学习经历中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不露声色的反复呈现,使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不生疏,通过梳理,发现交换律解释了原有学习中的这类现象,使原有认知顺应今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认知构造得到完善和补充。〔三〕知识应用,稳固提升适量的练习是稳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本课的练习自始至终贯穿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研究方法继续研究另外三种运算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定律,既是规律的探究、提炼,同时也是对本课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稳固。同时大量的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学生的考虑和说理贯穿了整个学习活动,对规律的符号化与练习融为一体,减轻学生负担。〔四〕回忆反思借助适当的反思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构造,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升华情感体验。五、说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xxxx版〕指出:老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提出证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解释现象的过程。六、说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经历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着重指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类比归纳法的学习方法,以独立考虑、自主理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进展新知建构。在观察发现、验证猜测、概括结论、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开展数学考虑才能,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四年级数学下册《交换律》说课稿2一、教材说明1、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2、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根底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根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拟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粗浅的认知根底,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拟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拟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那么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拟抽象,理解起来也比拟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根底。3、教学目的。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1)使学生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开展应用意识。(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测、举例验证”的完好、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5、教学难点: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二、设计意图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考虑:我考虑——老师怎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我考虑——“加法交换律”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只是比拟零散,没有系统的表达,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娱自乐、自作多情?我考虑——既然本课的难点是学生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怎么引出字母表示式?是像旧教材上在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后,直接出示还可以用字母表示α+b=b+α,还是让学生经历“详细的数——个性化的符号——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我考虑——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测、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是不是才可以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是不是应该带着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形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一直在考虑……三、教学程序本节课分四局部教学。(一)口算练习,引发猜测。考虑到,我上课时已经是第三节课,学生的精力不是很充分,而教材上的主题图也不是很吸引学生,所以我干脆撇开主题图,采用直接进入法,上课铃一响,我就直奔主题:“听说咱们班同学的口算才能特别强,敢不敢挑战一把?比一比谁的口算才能强!”随即出现一组口算题:8+9=18+7=30+17=9+8=7+18=17+30=学生一边做,我一边问:“猜一猜,下一题会是什么?”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此时,我适时问:“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可能还不会用完好的语言概述,只要有所感悟就可以了。(二)探究新知。在新课教学中,共分4个环节进展。1、举例说明。在第一个环节之后,我以:“这样的题目,你会考考大家吗?”为题接着让学生出题,根据学生的题目,我有选择地板书,这样的设计,一是想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模拟才能,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概括“加法交还律”打下坚实的根底。2、概括规律。“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在做了大量的口算题后,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的同桌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进而组织学生用比拟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同学们总结出的,就是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在加法交换律中变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普遍性,完善了学生的认知构造,还浸透了“变”与“不变”辩证关系。3、个性展示。《课程标准》把开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于是在上一个环节中,我继续让学生举例,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发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也举不完,再用特定的数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要,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怎样表示出所有的例子呢?”启发学生探究新的表达方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紧接着组织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这样的表达方式的,然后把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并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每一个符号或字母表示什么数?”待全部汇报完后,再把这些个性化的符号、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和用详细的数以及语言文字表示的进展比拟,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这样,就使学生从详细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开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统一字母。在学生板书出大量的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后,我向学生说明,为了沟通和交流的方便,数学上通常把加法交换律用α+b=b+α表示,再一次比拟,再一次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单、明了。四、稳固应用用一组根底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其中25+69+75=25+()+()一题,既能检验新知,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判断是否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练习中,254+100=100+254的出现,会再一次使学消费生认知冲突,“同样是等式,为什么不是应用的加法交换律?”强化对新知的理解。3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