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_第1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_第2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_第3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_第4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为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稳步达标投产、争创国优工程,杜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势在必行,由于变电安装工程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新的质量通病也将不断出现,施工人员必须持续改进施工工艺及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才能防患于未然。本措施将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列举如下:主变压器、油浸式电抗器油箱、法兰连接处渗漏油原因分析:各部件密封处连接不当,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整体密封试验。防治措施:1)处理每个密封面,所有大小法兰密封面或密封槽在安装密封垫前均应清理干净,密封光滑平整;采用与密封面尺寸配合良好的耐油密封圈,并将变形、失效的垫圈全部更换;对于无密封槽的法兰,将密封垫用密封胶粘在有效密封面上;紧固法兰时采取对角线方向,交替、逐步拧紧各个螺栓,最后统一紧固,以保证压紧度一致。2)变压器注油完毕,按制造厂要求做整体密封试验,对渗漏处进行处理。治理措施:更换密封圈或重新均匀紧固螺栓。硬母线安装管形母线不平直、不美观原因分析:安装方法不当防治措施:安装前母线对焊时,可根据经验预留一点挠度,安装时母线上凸,受重力作用使母线趋于平直。正确采取防微风震动措施。处理措施:重新安装或增加微风防振动措施。2、硬母线连接螺栓规格不符合要求,连接不紧固原因分析:对规程不了解,图省事,未按要求力矩进行螺栓紧固防治措施:母线孔径不应大于连接线端子直径1mm,螺栓长度宜漏出螺母2~3扣。严格按规定紧固力矩紧固螺栓,紧固完后应进行检查。治理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螺栓予以更换。采取力矩扳手重新紧固。电缆敷设电缆桥架不平直,部分桥架及连接螺栓生锈,未按要求留伸缩缝原因分析:采购把关不严,支架安装不当。防治措施:严格控制采购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要求退货更换。桥架安装前应预先校正偏差,不应碰损。支架应拉线安装,保证支架平直。按规范要求预留伸缩缝,防止膨胀变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治理措施:更换生锈的螺栓,个别桥架生锈处除锈防腐。电缆保护管敷设不到位,排管管口不齐,保护管口有毛刺,敷设封堵管口不及时原因分析:设备接线位置不清,保护管弯制弧度不统一,对规程不了解,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防治措施:电缆保护管施工前应参照安装图纸确定电缆接线位置保护管弯制严格控制弯度长度。保护管切割后,立即修整管口毛刺,敷设完后应及时封堵管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治理措施:排管管口不齐,进行切割取齐。采用火焊切割的重新气割或用磨光机打磨管口。管口有毛刺,采用锉刀打磨光滑。未封堵的管口及时封堵电缆保护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的现象,敷设时弯头露出地面,不美观原因分析:保护管制作采用弯管模具不合适,保护管敷设深度不够。防治措施:电缆保护管弯制应采用合适的模具并控制保护管弯制角度。保护管敷设时应控制敷设深度。治理措施:保护管有扁、凹、裂的现象不得使用,重新弯制使用。弯头露出地面的保护管重新敷设。电缆敷设不整齐,交叉处理不好原因分析: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敷设次序不正确。防治措施:电缆施工采用微机辅助管理。敷设时,合理配备人员分段指挥病现场控制质量。电缆敷设时同一路径电缆尽量一批敷设完,敷设时按先长后短,先上后下,先内后外顺序敷设,敷设一根即整理绑扎牢固一根,排列应整齐。增加中间验收环节,敷设整理不合格,不能进行下工序施工。治理措施:对已敷设电缆进行整理,绑扎固定。电缆封堵不密实、不美观,个别地方漏刷防火涂料原因分析:封堵方法不合理,对封堵工作不重视。防治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封堵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质量检查。治理措施:封堵不密实处重新封堵,漏刷处补刷防火涂料。电缆存放及敷设后做头前电缆端头未封堵,电缆受潮原因分析:工作人员不重视防治措施: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加强质量检查。治理措施:将受潮的电缆头切除,不予使用。金属电缆管生锈原因分析:电缆管除锈防腐不符合要求或购买的镀锌管质量差。防治措施:金属电缆管应先进行除锈,然后刷漆。加强采购质量控制。治理措施: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涂以防腐漆。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直接对焊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不清,图省事。防治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要求准备相应规格套管管材或加工制作套丝短套管。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短套管焊接或螺纹连接,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连接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口对准。治理措施:将电缆管切断重新制作。只在电缆两端挂设电缆标识牌,电缆标识牌内容过少,个别电缆标识牌挂设错误。原因分析:质量要求不严认为按规范要求挂设电缆牌无用。工序安排不大拿感,统一安排在二次接线完成后更换正式电缆牌。挂设标识牌不认真,图省事。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要求。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二次接线完成后统一挂牌存在困难时,应在接线过程中挂设电缆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点终点;并使用电缆应有的顺序号。治理措施:在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补装标志牌。对不符合要求活挂设错误的标志牌予以更换。除规范允许情况外仍出现电缆对接头原因分析:电缆敷设前根据购买的每盘电缆长度对电缆进行规划,确定各盘电缆敷设哪几根电缆。电缆敷设时应由熟悉设备位置及接线位置的施工人员在电缆两端负责确定电缆预留长度。必要时与电缆厂协商,特殊加工超长电缆。治理措施:尽量更换不够长的电缆并用于其他短电缆敷设,重新敷设本根电缆。按规范要求做对接头,并做好相应记录。金属软管连接不美观原因分析:金属软管过短,用胶布缠绕固定,图省事。防治措施:电缆保护管应敷设到位,原则上金属软管长度不超过0.8m。治理措施:金属软管连接不牢处做固定,电缆软管过长的更换钢管配合金属软管敷设电缆。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够,电缆间距不够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掌握不够,图省事。防治措施: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并应埋于冻土层以下。治理措施:电缆埋设深度不够应继续挖深电缆沟。带钢铠电缆钢铠未按要求接地原因分析:对规范及设计要求不清,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技术人员查阅相关图纸及说明书,明确接地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治理措施:重新做头,将钢带按要求接地。对不应两端接地而已接地的予以拆除。接地施工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过浅,不符合设计规定原因分析:对零米标高位置不清。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施工前,土建人员根据零米标高及目前场地标高资料,设计要求确定接地体埋设深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在接地体回填前严格验收。对接地极难以打到地下规定深度的,可将相应地点开挖一定深度后打接地极。治理措施:继续挖土直至水平接地体达到设计要求,将垂直接地体继续深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焊接部位未做防腐处理或防腐前未去药皮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遗漏施工人员自身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指定相应处罚措施。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治理措施:未作防腐处理的进行防腐未去药皮防腐的将药皮打掉重新做防腐。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不清。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明确规范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治理措施:进行返工,重新敷设。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在直线段上,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原因分析:缺少支持件,或支持件间距过大。敷设接地线时未划线安装,导致位置偏斜。焊接时接地线出现偏斜。防治措施: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明敷接地线时,应划线安装,保证敷设顺直。治理措施:按要求增加支持件。出现弯曲现象后进行返工,重新敷设。明敷接地线个别漏刷条纹标志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遗漏。质量要求不严。防治措施:安排施工任务时,对需刷标志漆的部分进行交底,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治理措施:漏刷处补刷条纹标志。明敷接地线条纹不符合要求、污染墙面等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不清楚。施工人员图省事。刷漆顺序不对。刷漆前未除锈或镀锌面直接刷漆。刷漆时,未对墙面等采取保护措施。防治措施:给施工人员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要求,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可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做标志。刷漆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除锈,刷漆时宜扫从上到下的顺序刷漆,以免相互污染。墙面上采用报纸或塑料布等进行保护,以免造成污染。治理措施:按规范要求重新刷漆。接地体(线)的焊接搭接长度不够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不清楚。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焊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型(或直角型)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型(或直角型)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治理措施:返工处理。接地体(线)的连接焊接夹渣、不牢、工艺差原因分析:焊工技术水平低。质量要求不严。防治措施:采用合格焊工进行焊接或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治理措施:进行返工处理。接地体及相应紧固件采用普通件代替镀锌制品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不清楚。材料准备不足。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要求。准备足够相应材料,发生材料代用应得到设计人员许可。治理措施:对用错的材料进行更换。打入地下接地极时,接地极弯曲或端头受损原因分析:施工人员野蛮施工。采用施工方法不当。防治措施:试打接地极,直接打入困难时,可对相应区域进行开挖,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打入接地极。打入接地极时加工专用接地保护帽,保护接地极端头不受损伤。治理措施:将弯曲变形的接地极予以更换。二次接线质量通病防治电缆二次接线不整齐,标识不清,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原因分析:接线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工艺水平差防治措施:根据盘内设备布置情况制定接线方案,必要时可进行模拟比较确定接线方案。对接线工作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芯线号头采用内齿软管或异型管热压制作,一面盘内号头长度应一致。治理措施:标识不清的更换号头。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的增加端子排进行调整。盘、柜内的二次导线有接头原因分析:施工人员预留芯长度不够,设计变更后芯线改变接线位置。防治措施:敷设电缆及盘内分线时,施工人员应根据盘内端子布置情况预留电缆长度。加强图纸会审力度,争取提前提出问题进行变更。治理措施:将不够长的芯线通过备用端子转接,并明确标识。盘柜二次接线芯线损伤原因分析:使用工具不合适,使用自制钩刀剥电缆皮,人员工艺水平差、图省事。防治措施:使用专用电缆刀剥电缆皮。对不同型号电缆在剥电缆皮前进行试剥,调整钩刀剥切深度。治理措施:损伤的芯线不得使用,换用完好备用芯。两根导线接同一端子不规范原因分析:对规范要求不清,图省事。防治措施: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掌握正确的接线方法。治理措施:不同截面两根导线接在同一端子的,将接线重新调整,必要时增加转接端子。两根导线间未加垫片的补加垫片。对于螺栓连接端子,电流回路不打圈原因分析:对要求不了解,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治理措施:将芯线打圈后压接。多股导线直接压节到端子排上,多股芯线于接线鼻子压接不牢原因分析:选用接线鼻子或压钳不合适,施工人员图省事。防治措施:根据端子排形式选取适合的接线鼻子,插接式端子排采用针型鼻子,螺丝压接根据情况选用“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