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

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琚,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璟、张仲之等共计。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睿宗立,琚自言本末,主人厚赍使还长安。玄宗为太子,间游猎韦、杜间,怠休树下,琚以儒服见,且请过家,太子许之。至所庐,乃萧然窭陋。坐久,杀牛进酒殊丰厚,太子骇异。自是每到韦、杜,辄止其庐。

琚补诸暨县主簿,过谢东宫。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琚怒曰:“在外惟闻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太子遽召见,琚曰:“韦氏躬行弑逆,天下动摇,人思李氏,故殿下取之易也。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太子命坐,且泣曰:“计将安便”琚曰:“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太子喜,恨相知晚。

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内,视日薄乃得出。遇休日,使者至第召之,而皇后亦使尚宫劳琚母,赐赉接足。琚自以立勋,至天宝时为旧臣,性豪侈,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阖门三百口。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每徙官,车马数里不绝,从宾客女伎驰弋。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琚宿赃,又使罗希奭深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始,琚为中书侍郎,母居洛阳,来京师,让琚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功城野战劳,以诌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复扫除也。”琚卒不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琚义其为义:以……为义。

B.侍卫何止曰何:呵斥。

C.太子喜,恨相见知晚恨:遗憾。

D.从宾客女伎驰弋从:跟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琚“敏悟有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至廷中,徐行高视②眷委特异,豫大政事

③太子喜,恨相见知晚④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

⑤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⑥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琚年轻时被权贵赏识,和周璟、张仲之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情泄露后假扮成佣人躲在一家富商家,后来富商给予他很多帮助。

B.王琚回到长安后,遇太子游猎,就穿着儒服求见了太子,并邀请太子到家丰盛款待。以后,太子每次到韦、杜间游猎,都住在他家。

C.后太平公主谋逆,王琚劝太子先诛之,荐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与之决议。玄宗登极后,提拔为中书侍郎,备受玄宗信任,时号“内宰相”。

D.晚年的王琚自恃功高,生活极尽奢侈,他的母亲之前曾经对他有所劝诫,但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权相李林甫倾轧缢死。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5分)

译文:

(2)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内,视日薄乃得出。(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卖松人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出身寒门,仕途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10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江流天地外,。

(2),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3),天涯共此时。

(4)存者且偷生,。

(5),千金散尽还复来。

(6)离恨却如春草,。

(7)相顾无言,。

(8),画船听雨眠。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0)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因纯粹而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大部分艺术作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1971年,杨丽萍13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但《云南映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合作者本想让杨丽萍编一台“土风舞”。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高成明说。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这是她最大的不同,”

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3月8日,正是“非典”时期。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骗子,还钱来!”“狗屁艺术家!”杨丽萍被若干人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就演了一次,台下只有1名观众,之后放假几个月,可能就此别离了。很多演员选择了回山里。杨丽萍当众哭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说,“跳舞很难成名,如果你把跳舞当成功利性的东西,只会很失落。”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杨丽萍非常清楚,若想有条孔雀裙,必须先挣到买孔雀裙的钱。“既要能赚到钱,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没有任何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商业行为不会影响到艺术吗她反问:你有那么脆弱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终于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发自心底的坚持,以及对美的追求。

或许,正是纯粹的个性成就了她。云南政协改选时,领导来找她,希望她能去参加,她迟到了好久,到了就问:这个职位要开会吧开会我可不能干。领导当场就变了脸色。

她的纯粹,还表现在她的“符号”上——几十年来,她爱孔雀,跳孔雀,久而久之,眉眼间也现出孔雀的神气。

但这只孔雀生活的环境已然变化。她去云南的山寨采风,发现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最早的唱歌跳舞跟生命、跟生活有关,如果农村生活都变成城市生活,他们哪来兴趣再传承这种东西”

她为此忧虑。

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因此,2012年春晚,她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雀之恋》是展现中国民族艺术魅力的,两只孔雀精美的造型、精巧的动作、精致的情感、精湛的演绎,震撼了观众。

“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杨丽萍认为,如果中国舞蹈发展需要一个方向的话,这应该是一个方向。但这种创作,需要人能够沉静下来,需要平实的、非功利的社会氛围和舞蹈环境,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利于艺术创造的文化体制。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舞蹈界和投资者对民族舞的排斥,观众素质的低下,让《云南映象》从准备到上演的过程困难重重,这两年大概是杨丽萍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

B.在表演《雀之恋》时,杨丽萍已年逾五旬。在其几十年的舞蹈生涯中,她从一个个体舞者到拥有自己的舞蹈团,这一过程也是她的艺术追求不断被大众理解、接受的过程。

C.高成明认为这个时代艺术应该取悦观众,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但杨丽萍坚持不迎合观众,所以她的《云南映象》几经波折才得到认可。

D.源于生活的艺术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杨丽萍的舞蹈植根于生活,她热爱自然,坚持采风,最终纯粹依靠作品成就了自己的艺术。

E.本文描写了杨丽萍热爱艺术、献身舞蹈、培养新人的事迹,塑造了一位为舞蹈事业而坚守“纯粹”的传奇女性形象。

(2)杨丽萍的“纯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民族艺术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因素。(6分)

(4)杨丽萍说,既要能赚钱买孔雀裙,也要让孔雀裙没有任何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你对艺术商业化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日本外相一再表示,日本政府决定购买钓鱼岛是务实的做法,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月16日,全国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自愿参加了“饥饿24小时”体验活动,这一活动对减少粮食浪费虽是杯水车薪,但表现出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川菜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

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D.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1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1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3分)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答: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4分)例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答: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王琚刚刚成年时,拜见驸马都尉王同皎,王同皎非常器重他。谋划刺杀武三思,王琚认为他的做法是符合正义的,就和周璩、张仲之等人共同谋划。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了他丰厚的财物,王琚也靠这些财物来补充生活所需。唐睿宗登基,王琚自己把谋刺武三思的事情告诉了富商富商又给他丰厚的资助,让他回到长安。当时唐玄宗还是太子,在韦、杜之间微服游猎,累了在树下休息,王琚穿着儒生的服装来拜见,并且请太子到他家里。太子答应了。到了王琚所住的草庐,(草庐)贫穷简陋。坐了很长时间,王琚进献异常丰盛的酒肉,太子也很惊异。从此,每次到韦、杜,就会在他的草庐停留。王琚补诸暨县主簿之缺,到东官感谢太子。到了宫中,慢慢地走并且抬头仰视,侍卫大声呵斥阻止他说:“太子就在这里!”王琚怒气冲冲地说:“在外只听说有太平公主,没有听说有太子。太子原本对国家有功,对君主孝敬,怎么会有这种名声”太子马上召见了他,王琚说:“韦氏亲身实行谋逆之事,天下为之动摇,百姓思念李氏,所以您取得天下是非常容易的。现在天下已定,太平公主只想建立功勋,身边的大臣都被她所用,皇上因为她是自己的妹妹,能够忍让她的过错,臣私下里为您感到寒心。”太子一边让他坐下,一边抽泣着说:“应该怎样谋划呢”王琚说:“太子如果真的召集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人共同谋划,您的担忧就可以化解。”太子非常高兴,遗憾相知太晚。皇帝对王琚特别眷顾,(让他)参与重大政事,当时号称“内宰相”,经常在内阁召见他,到太阳落山才能够出来。遇到休息日,皇帝也会派使者到王琚府第召见他。而皇后也派遣女官慰劳王琚母亲,赏赐的物品不计其数。王琚自认为立下功勋,到天宝年间已经成为老臣,性格豪放奢侈,接受馈赠达到数百万钱,侍儿有数十人,宝帐全都有,全家上下三百口人。失去宠信之后,慢慢放纵自己,不能遵守法度。每次调任官职官,车马绵延数里不绝,带领门客侍女驰射。右相李林甫恨王琚倚仗功劳恣逞意气,想要除掉他,就让人弹劾说发现王琚过去的赃款,又让罗希夷深入调查他的罪过,王琚害怕,喝下毒药,没等到死,罗希夷就把他勒死了。当时的人都哀叹他没有罪过。起初,王琚担任中书侍郎的时候,他的母亲住在洛阳,来到京城,责备王琚说:“你家上代都是做州官县官的,现在你没有攻城野战的功劳,凭巧言谄媚取悦皇上,海内之士都切齿痛恨,我怕你家坟墓没有人再清扫了。”王琚最终没有免于被杀。8.(5分)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9.(6分)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需有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0.(每空1分)(1)山色有无中(2)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