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教学用_第1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教学用_第2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教学用_第3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教学用_第4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教学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名师导语』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现代福利制度、解决“滞胀”问题的策略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西方福利制度对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借鉴作用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知识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金融福利主义知识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金融福利主义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社会福利政策 (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20世纪)历史阶段经济理论历史影响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________”困境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滞胀 (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3)含义: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知识经济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知识点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年)①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②特征:私人企业与________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90年代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国有化知识点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形成时期(1945~1979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的经济力度加大。(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3)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4)手段:财政、税收、价格。(5)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________浪潮。私有化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的经济力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____________”。(2)特征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社会市场经济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____________体制”。(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________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统制经济1987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_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易错易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易错易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图示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因“滞胀”而生的社会矛盾激化都促使二战后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图示解史】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20世纪30【概念阐释】

美国的“新经济”【概念阐释】美国的“新经济”【构图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信息提取:在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普遍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以科技为主题的新经济出现、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构图解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信息提取:在罗斯福新政的影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2.“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2.“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1.(2018·湖南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一书在论述西方世界时指出:“战后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它们筹建了许多新的规划部门,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该材料(

) A.意在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 B.认为西方国家政府干预扼杀了经济发展活力 C.意在论证必须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批判战后西方国家存在压迫企业的不当行为1.(2018·湖南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喧嚣时代:20世纪解析材料中“国有化”“筹建规划部门”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均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政府干预的效果,B项结论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国有化并不代表国家压迫企业,故D项错误。答案

A解析材料中“国有化”“筹建规划部门”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2.(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早在1945到1975年就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欧盟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下图是一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二战后~70年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而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2)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面对“滞胀”困境而采取的经济政策调整。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3)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方面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方面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1.(2019·广东模拟)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国际上打压美元汇率的要求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 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明显1.(2019·广东模拟)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贸易政策以维护民族利益,说明国家干预经济形式不仅局限于国内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确。答案

B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贸2.(2018·四川全国卷Ⅲ冲刺演练)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20.74145.081982年685.103166.982.(2018·四川全国卷Ⅲ冲刺演练)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故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与材料中“1951年和1982年”数值上升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答案

C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在就业人口中占第一位。——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较快。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国家干预1.(2018·北京文综,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1.(2018·北京文综,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而非图示的1951年,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而非图示的1959年,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面临巨大财政负担,财政赤字严重,D项正确。答案

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2.(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2.(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克林顿执政期间,解析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考法1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及影响【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考法1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及影响【考题1】(2017·课标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明立意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而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清误区本题为历史阐释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认识不清,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对经济“滞胀”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明立意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考法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考题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何正斌《经济学300年》考法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考题2】(2018·全材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并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材料三

一般来说,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二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1)指出材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8分)提示

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8分)提示

“病症”:陷入“滞胀”困境。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简单评价。(9分)提示

积极: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社会消费。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指出材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关键信息

信息1

信息“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信息2

信息“滞胀”现象的发生,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重新进行调整。

信息3

信息“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说明欧洲福利制度种类齐全、覆盖面广且日益完善。★关键信息★思路点拨

本题以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变化,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第(1)问,从国家职能、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解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概括“病症”,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西方国家为解决“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而采取的举措。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解答。★思路点拨『名师导语』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固定化且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赫鲁晓夫农业及工业改革的措施、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赫鲁晓夫改革的举措及影响、对二战后苏联改革的认识仍将是关注的重点。『名师导语』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固定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赫鲁晓夫在动荡后上台,开始改革。2.内容 (1)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________;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2)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力。 (3)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平反冤假错案。自主权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自主权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________________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社会主义改革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_________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可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局部调整,因此说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的角色。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2.结果 (1)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苏联的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

大国。 (2)20世纪70年代,改革逐渐_______,苏联陷入困境。知识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 (1)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____________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

经济。新经济体制停滞经济管理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经济体制停滞经济管理2.影响 (1)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2)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3)“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 (4)1991年12月,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_______。多党制《阿拉木图宣言》2.影响 (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苏联解体的原因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最后灭亡的总危机阶段,改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索,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联的剧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苏联解体的原因【漫画寻史】

种植玉米运动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目开展种植玉米运动,体现了改革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漫画寻史】种植玉米运动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数字解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数字解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和【漫画解史】

“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漫画解史】“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比较及评价1.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④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比较及评价(2)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的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内容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和政治领域结果造成了苏联的混乱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继续滑坡,导致了苏联解体(2)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2.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2.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3)热点角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3)热点角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1.(2018·课标全国Ⅲ,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2018·课标全国Ⅲ,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解析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C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国家的过度干预,D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材料的“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与斯大林模式一致,故A正确。答案

A解析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2.(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

) 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 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 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 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解析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反思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及认识1.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缺失及经验教训(1)缺失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②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③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反思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及认识(2)教训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②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2)教训2.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3)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2.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4)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结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苏联模式受挫,但并不等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中吸取了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4)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1.(2017·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1.(2017·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解析回忆录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事实,但也具有一定主观色彩,A项错误;B项太绝对,排除;材料说明同一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内容均有不同,体现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无法体现其接近历史真相。故D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

D解析回忆录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事实,但也具有一定主观色彩,A2.(2018·荆门高三调研)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 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2.(2018·荆门高三调研)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解析“新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一种调整,虽然未能真正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理论认识上是一个创新,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故B项正确。答案

B解析“新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一种调整,虽然未能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评价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对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认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垦荒等粗放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劳动生产率仍很低,而且受气候影响,产量波动很大……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还缺乏科学性、一贯性,使其改革效果在前期比较明显,而后期大为减弱。——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核心论点: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问题仍然严重,农业仍然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政策不科学、不稳定,效果逐渐减弱。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评价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对赫鲁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核心论点: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监测)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 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 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 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解析材料反映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答案

C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监测)1957年苏联2.(2018·四川资阳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 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2.(2018·四川资阳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解析题干“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体现出民众的认识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题干“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考法1苏联(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

A考法1苏联(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考题1】(2017·课★明立意从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承认了农民的物质利益。★清误区本题为文字信息推理型选择题,难度适中。本题容易误选C项。城乡之间的差别只会日益缩小,而不可能“消除”。高考试题中,带绝对化的表述词的选项往往不是正确选项。★明立意从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法2对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考题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考法2对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考题2】(2018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12分)提示

(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苏联垦荒地区交的粮食减少。中国:由于决策失误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关键信息

信息1

1953年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

信息2

1957年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思路点拨

本题以苏联和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解答本题时,首先,依据表格信息提炼出相关的信息,如经济增长或减少;其次,依据时空信息结合中、苏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现状解答。★关键信息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教学用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名师导语』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现代福利制度、解决“滞胀”问题的策略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西方福利制度对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借鉴作用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知识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金融福利主义知识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金融福利主义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社会福利政策 (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20世纪)历史阶段经济理论历史影响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________”困境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滞胀 (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3)含义: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知识经济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知识点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年)①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②特征:私人企业与________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90年代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国有化知识点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形成时期(1945~1979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的经济力度加大。(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3)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4)手段:财政、税收、价格。(5)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________浪潮。私有化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的经济力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____________”。(2)特征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社会市场经济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____________体制”。(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________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统制经济1987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_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易错易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易错易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图示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因“滞胀”而生的社会矛盾激化都促使二战后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图示解史】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20世纪30【概念阐释】

美国的“新经济”【概念阐释】美国的“新经济”【构图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信息提取:在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普遍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以科技为主题的新经济出现、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构图解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信息提取:在罗斯福新政的影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2.“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2.“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1.(2018·湖南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一书在论述西方世界时指出:“战后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它们筹建了许多新的规划部门,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该材料(

) A.意在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 B.认为西方国家政府干预扼杀了经济发展活力 C.意在论证必须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批判战后西方国家存在压迫企业的不当行为1.(2018·湖南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喧嚣时代:20世纪解析材料中“国有化”“筹建规划部门”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均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政府干预的效果,B项结论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国有化并不代表国家压迫企业,故D项错误。答案

A解析材料中“国有化”“筹建规划部门”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2.(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早在1945到1975年就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欧盟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下图是一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二战后~70年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而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2)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面对“滞胀”困境而采取的经济政策调整。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3)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方面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方面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1.(2019·广东模拟)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国际上打压美元汇率的要求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 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明显1.(2019·广东模拟)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贸易政策以维护民族利益,说明国家干预经济形式不仅局限于国内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确。答案

B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贸2.(2018·四川全国卷Ⅲ冲刺演练)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20.74145.081982年685.103166.982.(2018·四川全国卷Ⅲ冲刺演练)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故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与材料中“1951年和1982年”数值上升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答案

C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在就业人口中占第一位。——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较快。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国家干预1.(2018·北京文综,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1.(2018·北京文综,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而非图示的1951年,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而非图示的1959年,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面临巨大财政负担,财政赤字严重,D项正确。答案

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2.(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2.(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克林顿执政期间,解析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考法1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及影响【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考法1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及影响【考题1】(2017·课标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明立意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而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清误区本题为历史阐释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认识不清,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对经济“滞胀”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明立意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考法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考题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何正斌《经济学300年》考法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考题2】(2018·全材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并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材料三

一般来说,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二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1)指出材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8分)提示

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8分)提示

“病症”:陷入“滞胀”困境。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简单评价。(9分)提示

积极: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社会消费。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指出材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关键信息

信息1

信息“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信息2

信息“滞胀”现象的发生,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重新进行调整。

信息3

信息“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说明欧洲福利制度种类齐全、覆盖面广且日益完善。★关键信息★思路点拨

本题以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变化,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第(1)问,从国家职能、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解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概括“病症”,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西方国家为解决“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而采取的举措。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解答。★思路点拨『名师导语』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固定化且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赫鲁晓夫农业及工业改革的措施、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赫鲁晓夫改革的举措及影响、对二战后苏联改革的认识仍将是关注的重点。『名师导语』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固定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赫鲁晓夫在动荡后上台,开始改革。2.内容 (1)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________;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2)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力。 (3)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平反冤假错案。自主权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自主权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________________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社会主义改革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_________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可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局部调整,因此说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的角色。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2.结果 (1)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苏联的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

大国。 (2)20世纪70年代,改革逐渐_______,苏联陷入困境。知识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 (1)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____________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

经济。新经济体制停滞经济管理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经济体制停滞经济管理2.影响 (1)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2)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3)“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 (4)1991年12月,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_______。多党制《阿拉木图宣言》2.影响 (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苏联解体的原因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最后灭亡的总危机阶段,改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索,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联的剧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苏联解体的原因【漫画寻史】

种植玉米运动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目开展种植玉米运动,体现了改革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漫画寻史】种植玉米运动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数字解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数字解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信息提取:赫鲁晓夫改革和【漫画解史】

“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漫画解史】“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比较及评价1.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④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比较及评价(2)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的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内容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和政治领域结果造成了苏联的混乱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继续滑坡,导致了苏联解体(2)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2.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2.多角度理解苏联的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3)热点角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3)热点角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1.(2018·课标全国Ⅲ,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2018·课标全国Ⅲ,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解析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C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国家的过度干预,D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材料的“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与斯大林模式一致,故A正确。答案

A解析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2.(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

) 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 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 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 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解析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反思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及认识1.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缺失及经验教训(1)缺失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②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③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反思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及认识(2)教训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②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2)教训2.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3)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