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科技的社会功能第二节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科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科技的社会功能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培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第一节科技的社会功能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培根作品集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知识就是力量。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知识就是力量。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第二位对科学技术做出深刻分析的是马克思。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5.5—1883.3.14),德国犹太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与弗里得里希·恩格斯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二位对科学技术做出深刻分析的是马克思。卡尔·亨利希·马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导师,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於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於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他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於人类历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资本论》及有关著作中进行了光辉的论述,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劳动创造世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劳动创造世界。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和创新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和创新邓小平(19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高智能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技进步实际包涵着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作为经济增长起直接动力的资本、劳动、科技进步,并不是等量的三要素,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质的不同。科技进步是核心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生产3.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本质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表明: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3.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一种(三)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1.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的出现科技进步可以带动一系列新产业群的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领域的开拓,这样,必然会导致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消耗降低,导致新产品的出现,随着新产品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逐渐形成新的产业部门。(三)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1.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2.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1)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2.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1)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2)第二产业(工业)迅速发展。(2)第二产业(工业)迅速发展。(3)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3)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二、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一)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
二、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一)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科技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改变着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了,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的变革。(二)科技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三)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主要是探讨科技是通过什么途径驱动社会变革的。科学技术驱动社会变革的途径是:科学变革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生产关系革命社会形态革命。(三)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主要是探三、科学技术与科教兴国(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启示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作用和影响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崭新术语。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三、科学技术与科教兴国(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启示我们在谈论知识经济概念时,既要从生产力角度充分全面地理解其含义,并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为本质含义,切忌以偏概全;又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国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奋发图强,力戒脱离国情空谈治国;同时应该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在谈论知识经济概念时,既要从生产力角度充分全面地理解其含(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1.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价值的潜在性2.劳动资料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价值的间接性3.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价值的实现形式(1)自然科学来源于生产实践,但最终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它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是知识形态的社会生产力。(2)自然科学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3)中国改革开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要素的先进性,能更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1.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价值(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1.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加强科技教育的投入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改革创新体系1.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第二节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一)人口问题(二)温室效应(三)厄尔尼诺现象(四)臭氧层被破坏(五)土地荒漠化(六)酸雨现象(七)森林的破坏(八)物种的消失(九)垃圾泛滥第二节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第六章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二、产生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原因(一)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二)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三)科学技术的不完善二、产生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原因(一)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一)从《人类环境宣言》到“可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一)从《人类环境宣言》到“可持续发(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四、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科技进步将给人类发展提供巨量的能源(二)科技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新型先进材料和优质资源。(三)科技进步将为人类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四、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科技进步将给人类第三节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一、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一)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1.科技作为生产力,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2.科技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3.科技是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4.科学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影响。第三节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一、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二)科技进步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1.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2.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3.促进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二)科技进步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1.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二、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首先,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总之,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制度变更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首先,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三、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而人文是求善,解决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三、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第一,科学与人文都有着自己的明确而强烈的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1900.8.1~1928.2.29)字桂根,衡阳县礼梓山(今洪市镇余家大屋)人,生于湖北秭归县。第一,科学与人文都有着自己的明确而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毒素识别仪》课件
- 叠瓦癣的临床护理
- 教练式专业销售实战技巧培训课件
- 《信贷管理概论》课件
- 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健康宣教
- 肛门湿疹的临床护理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课件好
- 课外活动组织方案计划
- 可转换债券协议三篇
- 地球大冒险运输协议三篇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基础篇)(含答案)
- 直系亲属股权无偿转让合同(2篇)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A4
-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题及答案大全
-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试卷与参考答案
- 童年 高尔基 课件
- 企业愿景及三年规划目标
- 2024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范文百度网盘
- 80大寿流程、主持词及发言稿
- 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