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武术课本_第1页
校本课程武术课本_第2页
校本课程武术课本_第3页
校本课程武术课本_第4页
校本课程武术课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综述第一节起源与开展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开展史中,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着一种勇猛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有着圆润,和谐的深厚哲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开展。国家体委为继承、开展传统武术,于1979年组织了全国大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历时六年之久,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提出的工作方针是挖掘、整理、继承、开展,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间武术组织积极相应,民间传统的武术各拳种纷纷登台亮象,充分显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武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武术这项与多学科相关联的运动工程,是因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觅食和抵抗猛兽的生存之争中,把抗击的本能和自卫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拳打脚踢和使用简陋武器的攻防方法,久而久之逐渐成为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武术的萌芽,而使用的武器就是武术器械的原型。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争夺食物和地盘的剧烈冲突中,把对抗野兽的方法运用于人与人之间。争斗中的人们有时是空手相搏,有时一个人要对付几个人,有时器械掉地要空手与持武器者搏斗,频繁的争斗促进了武术技术的飞速开展。人们为了取胜,把在战争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加以总结,传给后人,从而使武术技巧也逐渐得到丰富和提高。随着频繁的战争,武术在军队将士训练中普遍运用。这不仅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而且使武术的强身健体的功能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出来。使武术成为一种体育手段得到进一步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纳入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开展轨道。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心下,武术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开展和提高,成为城乡广阔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工程之一。近年来,随着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逐渐深入,竞赛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武术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武术理论研究也日趋活泼。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传统体育工程也逐渐为各国人民所接受。许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武术运动,成立了武术团体、筹建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并举办武术比赛。1987年10月,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正式成立。1990年9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作为正式比赛工程载入亚运会的史册,这标志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工程。武术已进入世界运动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洲际综合体育赛事,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国际武联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并得到五大洲、各国武协的积极响应和声援,特别是得到了中国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以及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和鼎立支持,得到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帮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夫人,以及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威尔布鲁根于2007年8月9日在中国郑州观看了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安排的武术专场表演。罗格主席在观看表演时,不时为中华武术的魅力所感染,屡次鼓掌致意。表演结束后罗格主席和夫人走下主席台来到运发动中间,学着用武术的抱拳礼庆贺表演成功,并与运发动们合影留念。第二节内容与分类武术的分类多种多样,有按流派分类的、有按技术特点分类的、有按门派分类的,现在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套路套路:指动作是以套路形式进行演练的。〔一〕拳术拳术包括有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南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猴拳、醉拳、鹰爪拳等等。〔二〕器械器械包括有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1.短器械:刀、剑、匕首等。2.长器械:棍、枪、大刀、朴刀等。3.双器械:双剑、双刀、双钩、双尖、双枪、双戟、双锤等。4.软器械: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梢子棍、绳镖、双鞭等。〔三〕对练对练包括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1.徒手对练:有对打拳、对擒拿等。2.器械对练:有单刀进枪、朴刀进枪、盾牌刀进棍、大锤对扁担、双匕首进枪、棍进枪、三节棍进盾牌刀、单刀进三枪等。3.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刀、空手破三枪、空手夺棍、空手夺匕首等。4.集体工程:指六人以上各种拳术和器械的集体演练。可以配乐,变换各种图案和队形,动作要整齐。包括有集体根本功、集体剑、集体刀、集体太极拳、集体棍等。二、对抗性工程没有固定的套路,动作是按实战的要求发出的。包括有太极推手、散打、短兵等。第二章武德修养与武术礼节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工程,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强身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但如果从小没有好的武德,长大后就有可能持强凌弱,危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因此,武德修养与武术礼节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如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民族英雄。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再次,通过武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才。所以,武德与武术礼节教育是引导武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一、武德修养武德修养,就是按照武德原那么,标准进行一系列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武德随着社会的开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把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作为武德的根本原那么。武德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3、武纪严——遵规守纪,不逞凶斗狠;4、武风良——尊师爱生,共同研习;5、武礼谦——以礼相待,谦虚诚恳;6、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7、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8、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9、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武德的根本要求主要有:学生“十不可〞——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教师“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二、武术礼节武术中礼节主要有徒手礼和器械礼。徒手礼主要有抱拳礼、点首礼和注目礼三种;器械礼主要有抱刀礼、垂刀礼、持剑礼、垂剑礼、持棍礼、持枪礼、递刀礼、递剑礼、递棍礼、递枪礼、接刀礼、接剑礼、接棍礼和接枪礼14种。〔一〕徒手礼1、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虎口〕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2、点首礼并步直立,目视施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勿低头弯腰。此系受礼者表示对行礼者答诺的一种礼仪。3、注目礼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勿点头弯腰。表示对受礼者的恭敬、尊重的礼仪。〔二〕器械礼1、抱刀礼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横于胸前,刀背贴附于前臂上,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左腕内侧〔刀身后部〕。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2、垂刀礼右手虎口向上握刀柄,右臂屈举于胸前,使刀身向下垂直,刀刃朝左侧〔刀尖朝下〕。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3、持剑礼左手持剑屈臂,使剑身贴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刃朝前后或上下;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肘略低于手,两臂外撑,目视受礼者。4、垂剑礼右手虎口向上握剑柄,使剑身向下垂直,剑刃朝左右〔尖朝下〕,右臂屈举于胸前。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5、持棍礼右手握棍把段〔靠棍把三分之一处〕,屈臂于胸前,棍身直立,棍梢向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6、持枪礼右手握枪把端,屈臂于胸前,枪身直立,枪尖朝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7、递刀礼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刀前身,使刀平横于胸前,刀刃向里〔刀刃不对师长〕,目视接刀者。8、递剑礼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剑前身,使剑横托于胸前,剑尖朝右,目视接剑者。9、递棍礼双手靠近握棍于把段〔棍身三分之一,靠棍把一段〕,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使棍竖于体前,棍把端朝下,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10、递枪礼两手握枪于把段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前举,使枪垂直于体前,枪把端朝下,枪尖朝上,目视接枪者。11、接刀礼并步站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刀于递刀者两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刀柄,目视右手接过。12、接剑礼并步直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剑于递剑者两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剑柄接过。13、接棍礼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左手接过。14、接枪礼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枪者右手下部握枪,目视左手接过。第三章根底训练习武者都知道这么几句老话:“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当前武术多是以套路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把一个套路比作一台机器的话,那么根本功、根本动作就如同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只有把每个零件按其规格制做精确,才能为确保这台机器的质量提供最根本的保证。由此可见,根本功、根本动作在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根本功、根本动作是指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以及跳跃和平衡等动作的练习。少年儿童正处长身体时期,根本功、根本动作的练习,可以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身体姿态,并使其身体各关节、各器官得到全面开展。从而到达增强体质的目的。具体地讲,经常进行根本功、根本动作训练,可以增强少儿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其对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进行腾空和组合旋转动作的练习,有助于开展前庭器官,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第一节根本动作一、身型武术训练对身体各局部的要求是:头要正、颈要直、肩要沉、胸要挺、腹要收、腰要立、臀要敛、腿要直、脚要并。易犯错误:头歪、腹突、撅臀。纠正方法:随时注意身体姿态,使其养成正确的习惯。二、手型〔一〕拳〔如右图〕四指并拢由第一关节处开始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图1动作要求:拳要紧、拳面平、腕要直。图1易犯错误:拳松、拳面斜和翘腕。纠正方法:两拳紧握,拳面相对。〔二〕掌〔如右图〕图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易犯错误:四指弯曲松开。图二纠正方法:压腕、撅腕。〔三〕勾〔如右图〕五指尖捏拢在一起,屈腕。易犯错误:屈腕不够。三、步型〔一〕弓步〔以左弓步为例〕左腿在前屈膝,脚尖向前,大腿平行,小腿垂直;〔膝关节夹角为90°〕右腿挺膝,脚尖内扣〔约45°〕全脚掌着地,上体直立正对前方,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前腿弓、后腿蹬、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后脚脚底在一条直线上。易犯错误:1.前腿过高、过低。纠正方法是加强大腿力量练习。2.后腿屈膝。纠正方法是后腿挺膝和后脚跟用力后蹬。3.后脚拔跟。纠正方法是提高踝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二〕马步〔如右图〕两脚平行站立〔约为本人脚长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平行,膝微内扣〔膝部不超过脚尖〕,全脚掌着地,重心在两腿之间;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脚跟外蹬。易犯错误:1.脚尖外撇。纠正方法是强调两脚跟外蹬。2.两脚距离过大或过小。纠正方法是先量好两脚的距离站好,然后反复下蹲马步。3.身体前倾跪膝。纠正方法是加强大腿肌肉的力量练习。〔三〕仆步〔如右图〕〔以左仆步为例〕右腿全蹲,脚尖和膝部外展,大腿和小腿夹紧,臀部接近小腿;左腿挺直平仆,脚尖内扣;全脚着地,两手抱拳于腰间;动作要求:挺胸、塌腰、沉髋。易犯错误:全蹲腿脚底抬起,平仆腿脚外侧掀起脚尖外展。纠正方法:提高踝关节后部和外侧韧带的柔韧性。〔四〕虚步〔如右图〕〔以左虚步为例〕两脚斜向开立,右腿屈膝半蹲,左脚脚跟离地,绷脚面,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膝斜向弯曲,重心落于右腿;双手插腰;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虚实清楚。易犯错误:虚实不分。纠正方法:支撑腿下蹲后,前脚尖再点地。〔五〕歇步〔如右图〕〔以左歇步为例〕两脚斜向交叉站立,左脚外展,右脚图1—2脚跟提起,左腿全蹲,右腿膝向左腿外侧顶出,臀部坐于右腿接近脚跟处。两手腰间抱拳;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两膝紧贴。易犯错误:重心不稳。纠正方法:前脚脚尖尽量外展。两腿贴紧。图1〔六〕坐盘〔如右图〕图1两腿交叉,右腿膝坐地,大小腿和脚外侧均着地,臀部坐于脚内侧;左腿自然弯曲横跨于右腿上方,大腿贴近胸部;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歇步。〔七〕丁步右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左脚脚跟掀起,脚面虚点于右脚脚弓内侧,重心在右腿。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虚步。四、平衡〔一〕提膝平衡〔如右图〕右腿支撑,左腿屈膝上提,〔过腰〕左脚绷脚面内扣于右腿前;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支撑腿伸直,提膝脚面内扣,挺胸。易犯错误:支撑腿弯曲。纠正方法:强调头上顶。2.勾脚。纠正方法:强调绷脚内扣。〔二〕燕式平衡〔如右图〕左腿伸直支撑,右腿向后蹬伸,上体前俯,两掌在体侧分开平举;抬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抬头、塌腰、挺胸、后举腿高于头顶水平部位,支撑脚五指抓地、后举腿脚面绷平,上体前俯,略高于水平部位。易犯错误:1.身体不正。纠正方法:加强后腿柔韧练习,多练习后摆腿,后搬腿。2.站不稳。纠正方法:强调支撑脚五指抓地,目盯一处,身体后背绷紧。〔三〕扣腿平衡〔如右图〕右腿屈膝半蹲,左脚扣于右膝窝;左臂屈于左肩前握拳,右拳向右侧冲出;目视右方动作要求:支撑腿弯曲成水平部位,挺胸、塌腰。易犯错误:左脚扣于右膝小腿。纠正方法:强调左膝外展。第二节根本功〔一〕冲拳一、手法〔如右图〕有平拳和立拳两种,平拳拳心向下;立拳拳眼向上。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抱拳于腰间;肘尖向后,目视前方〔如图1—9A〕。动作顺序:右拳、小臂贴腰向前,肘关节过腰后,右小臂内旋向前冲出,臂要伸直,与肩同高;同时,左肘向后牵拉。练习时,左右交换进行。动作要求:拧腰、顺肩、急旋臂、力点达于拳面,有爆发力。易犯错误:1.肘外展、拳向撩出。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2.冲拳过高、过低。纠正方法:在体前设一固定目标,有目的地向前冲出。〔二〕推掌预备姿势:与冲拳相同。动作顺序:右拳变掌,右前臂贴腰向前,肘关节过腰后,前臂内旋,以掌根为力点向前推出,高与肩平〔如图1—10〕。动作要求:拧腰、顺肩、沉腕、翘掌,力达掌根。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均与冲拳相同。〔三〕亮掌〔如右图〕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右手抱拳于腰间,左臂屈肘右腋前立掌,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右掌贴身向下、落于体侧肘,小臂外旋,掌心向前,然后向右、向上划弧,至头右上方时,抖腕亮掌,臂成弧形。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随右手,亮掌时,转头目视左前方。练习时,左右交换进行。动作要求:亮掌手小指一侧上顶。抖腕亮掌、转头要同时完成。易犯错误:1.抖腕不明显。纠正方法:加强腕部柔韧练习。单独练习抖腕动作。2.抖腕亮掌、转头不一致。纠正方法:单独练抖腕亮掌和转头动作。二、步法〔一〕击步〔如右图〕预备姿势:左脚向左一步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目视左前方。动作顺序:重心前移,右腿蹬地提起向前,左脚蹬地前纵。在空中,右脚向前碰击左脚,右、左脚依次落地,目视前方。动作要求:身体始终保持正直。上体斜对前方,动作要轻灵。〔二〕垫步〔如右图〕预备姿势:与击步相同。动作顺序:右脚离地提起,落于左脚处;左脚迅速蹬地向前跳起,让位于右脚,然后屈膝提腿前落。目视前方。动作要求与击步相同。三、腿法〔一〕正踢腿〔如右图〕预备姿势:两脚并立,两臂侧平举立掌。动作顺序:左脚向前上半步,左腿支撑,右脚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直腿猛踢。目视前方,左右交替进行练习。动作要求:挺胸、立腰、头上顶、手外撑。收髋收腹,腿踢过腰突然加速。易犯错误:1.上体前俯,拨跟、送髋。纠正方法:加强腿部韧带的柔韧性,开始练习先踢低,以后逐步加高。2.速度不够。纠正方法:口令强调。〔二〕侧踢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侧向站立,两手侧平举,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右脚向左侧上半步,脚尖外展,左脚脚跟稍提起〔如图1—16A〕,重心前移,左脚脚尖勾紧向左耳侧踢起,同时右臂屈肘上举亮掌,左臂向下经体前屈肘立掌于右肩前。目视前方〔如图1—16B〕。动作要求:挺胸、立腰、侧身、开髋。易犯错误:侧身不够。纠正方法:上步脚外展,踢腿时开髋。〔三〕里合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顺序:右脚向前上半步,左脚脚尖勾起里扣向左上方踢起,经脸前向右侧上方直腿摆动,落于预备姿势;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直腰、合髋、里合经过脸时加速。易犯错误:里合幅度不够。纠正方法:在体前放一固定物体,体会其里合腿的动作要领。同时,还要加强髋关节的韧带柔韧。〔四〕外摆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顺序: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脚尖勾起,向右斜上方踢起,经脸前向右侧摆动,落于右脚内侧,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直腰、展髋,外摆腿摆到脸前加速外摆。幅度要大,呈大扇形。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里合腿。〔五〕单拍脚〔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左臂上举,指尖向上;右臂前举,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左脚向前迈半步,重心前移,右脚跟抬起;右臂向上在头上方用掌背与左手掌心相击。然后,右腿绷脚尖向前上方摆起,手迎击右脚面。左手体侧立掌。动作要求:头上顶、胸要挺、腰立直、击响准确响亮。易犯错误:击拍不响。纠正方法:反复做单个击拍练习,力求准确。上体左转:左臂向前、向左抡摆。四、跳跃〔一〕腾空飞脚〔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顺序:右脚向前上一步,上体稍后仰,左腿向前、向上直腿摆踢,右脚蹬地跃起,身体腾空,两臂由下向前、向头上摆起,右手背迎击左手掌〔如图1—25A、B〕。在空中,右腿向前图上方踢摆,绷脚面,右手迎击右脚面;左臂体侧立掌成勾手,左腿屈膝收提于右腿内侧。脚尖向下。动作要求:上体挺胸、直腰稍前倾;右脚必须高于腰;击响必须准确、响亮。易犯错误:1.上体过于前倾,脚低于腰。纠正方法:不要追求双脚落地,降低腾空高度,按动作要领去做,注意摆踢腿的高度,正确动作形成后,再逐渐加大腾空高度。2.左腿直接屈膝提起。纠正方法:做右腿蹬地起跳,左腿直腿踢摆,双臂由后向前、向上击响的练习。3.蹬地、左、右腿踢摆脱节。纠正方法:做蹬地起跳,左腿直摆屈收,右腿立刻向前摆踢练习。〔二〕旋风脚〔如右图〕预备姿势:高虚步推掌;右腿伸直支撑,左脚绷脚面体前屈膝提起;右掌直臂右侧推出,左臂屈肘,左掌于右胸前。目视右方。左脚向左落步,右掌向左推出;目视左前方。右脚上步,脚尖内扣,身体左转;同时,右掌随身体左转向上摆至右上方,左掌收于腹部右前方。重心右移,身体向左后拧转,左腿向左后上方摆起;同时,双臂向下、向上随转体抡摆;右脚蹬地起跳。在空中右腿里合,左掌击拍右脚掌。动作要求:抡臂、踏跳、转体、里合右腿要连续进行,身体转体不得少于270°,右腿要在面前击响。易犯错误:1.身体转体角度不够。纠正方法:多做原地蹬地转体动作,双臂摆抡路线要清楚。2.上下肢脱节。纠正方法:多做蹬地、摆左腿、立刻合右腿的练习,要求里合右腿速度要快。〔三〕腾空摆莲预备姿势:右腿伸直、左脚绷脚尖前点地,成高虚步;双臂前后立掌推出,右掌小指侧向前;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左脚向前进半步。右脚随之向右前方上一大步,身体稍后仰,脚尖外展、屈膝略蹲;同时,右臂顺势摆向身后。左臂顺势向前。右脚蹬地跳起,同时左腿向右上方里合摆踢、两手于头上击响,上体向右转体,身体腾空。右腿外摆,两手先左后右地拍击右脚面,左腿控于体侧;目随两手。动作要求:踏跳脚尖注意外展,屈膝蹬地,起跳摆腿注意里合,右腿外摆注意扇形,击响要准确、响亮,踏跳、拧腰、转体、里合、外摆动作要紧凑协调。易犯错误:1.转体不够。纠正方法:多做踏跳转体,里合摆腿练习。2.击响不响亮。纠正方法:多做外摆腿击响动作练习。〔四〕侧空翻〔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顺序:左脚向前一步蹬地,右腿从后向上摆起,身体前屈,在空中做向左侧翻动作;右、左脚依次落地;左脚蹬地时,双臂由后向前屈肘向上摆动。动作要求:蹬地有力、顶肩、摆腿要直,速度要快。易犯错误:1.上体前倾,身体甩过去。纠正方法:反复做蹬地顶肩动作。2.两腿不直,两腿摆动距离过小。纠正方法:多做侧手翻、强调挺膝、摆腿幅度要大、甩腿要立圆。〔五〕旋子〔如右图〕预备姿势:两腿开立,两臂侧平举。动作顺序:身体右转,左臂向上、向右前摆动,右臂后摆。重心下移成右弓步,身体平俯向左甩腰摆动成左弓步后,立刻蹬地悬空;同时,两臂伸直随身向左摆动;两腿随身向左撩后摆,使身体平旋;右、左脚依次落地。动作要求:抬头、挺胸、展髋,两腿伸直后摆高于水平;身体平旋。易犯错误:1.两腿弯曲。纠正方法:多做直腿后撩腿练习。2.转体不够。纠正方法:多做原地身体从右向左前方平甩腰练习,然后做甩腰撩后腿使身体原地旋转练习。第四章拳术套路长拳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一、马步双劈拳二、拗弓步冲拳三、蹬腿冲拳四、马步冲拳五、马步双劈拳六、拗弓步冲拳七、蹬腿冲拳八、马步冲拳第二段一、弓步推掌二、拗弓步推掌三、弓步楼手砍掌四、弓步穿手推掌五、弓步推掌六、拗弓步推掌七、弓步搂手推掌八、弓步穿手推掌第三段一、虚步上架二、马步下压三、拗弓步冲拳四、马步冲拳五、虚步上架六、马步下压七、拗弓步冲拳八、马步冲拳第四段一、弓步双摆掌二、弓步撩掌三、推掌弹踢四、弓步上架推掌收势五、弓步双摆掌六、弓步撩掌七、推掌弹踢八、弓步上架推掌动作说明第一段预备式;立正姿势站好〔图3一Al),两手握拳,屈肘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脸向左转,眼向左侧方平视〔图3一A2〕要点:挺胸、直腰、两肩后张、两拳紧贴腰侧,拳面与腹壁相齐。一、马步双劈拳①左脚向左开步,两拳同时从腰侧伸向腹前错臂交叉,左拳在里,右拳在外,拳背均朝外〔图3一A3〕,两拳同时向外抡臂侧劈〔平举〕;②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A4)要点:①开步、抡劈和半蹲的动作必须同时进行。②形成马步之后,两大腿要坐平,脚尖里扣,两膝里合。要挺胸、垠腰、两肩松沉,两拳与肩平行。二、拗弓步冲拳①先将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②左脚跟和右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左转,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势弓箭步;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接着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同时成直拳前冲,拳眼朝上〔图3一A5〕。要点:①上述两动必须连贯起来做,不要分割。②冲拳必须用力。冲出之后,右肩必须前顺,左肩必须后牵,右拳略高过肩。左脚防止脚跟拔起,右脚防止脚外侧掀起。三、蹬腿冲拳左脚不动,右脚屈膝提起,向前平伸蹬出,脚尖翘起;右拳同时外旋使拳心朝上,接着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之成直拳向前冲出,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A6〕。要点:①收拳、冲拳、蹬腿三个动作必须同时进行,要协调一致。②蹬伸之腿必须以脚跟着力向前平蹬,立地之腿必须稳固。③上身仍须挺胸,可略向前倾,防止后仰。两肩要松沉,左肩前顺,右肩后牵。四、马步冲拳右脚向前落步,脚尖里扣;左脚同时以脚掌碾地使脚跟里转,上身随之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形成马步之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即向右侧方成直立拳平伸侧冲,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7〕。要点:①落步、转身、屈膝半蹲的动作必须和收拳、冲拳的动作协调一致。②马步形成之后,两肩稍向后张,左肘向后牵引,右拳略高过肩。要挺胸、塌腰。五、马步双劈拳①上动稍停,两脚不动,两腿直起;左拳从左腰侧向腹前下伸,拳背朝外;在左拳下伸之同时,右拳和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右侧方向下、向腹前内收;收至腹前时,在左拳外面与左拳错臂交叉,拳背也朝外;眼向右平视〔图3一A8);②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拳同时向外抡臂侧劈、平举,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9)要点:与上述第一动的马步双劈拳相同。六、拗弓步冲拳①先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②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蹬地使上身右转,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成右弓箭步、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掌心朝上,接着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同时成直立拳前冲,拳眼朝上〔图3一A10〕。要点:与上述第二个动作的拗弓步冲拳相同,惟动作相反。七、蹬腿冲拳右脚不动,左脚屈膝提起,向前平伸蹬出,脚尖翘起;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之成直拳向前冲出,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ll〕要点:与上述第三个动作的蹬腿冲拳相同,惟动作相反。八、马步冲拳左脚向前落步,脚尖里扣;右脚同时以脚掌碾地使脚跟里转,上身随之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形成马步之时同,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即向左侧方成直拳平伸侧冲,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A12〕。要点:与上述第四动的马步冲拳相同,惟动作相反。第二段一、弓步推掌上动稍停,上身左转,右脚随之向前上步,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箭步;在右脚上步之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之变为侧立掌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3一A12〕。要点:①转身、上步、收拳、推掌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②推掌时,必须使腕关节向拇指一侧上屈,以小指一侧着力向前推出;推出之后,.腕关节尽量向上侧屈,肘臂伸直,肩部松沉并向前顺,掌指高与眉齐。③必须挺胸、塌腰。二、拗弓步推掌两脚不动,步型不变,上身右转;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同时变为侧立掌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3一A13〕。要点;左肩前顺,右肩后牵,防止两脚拔跟、掀脚。三、弓步楼手砍掌①上身从左向后转,面向左前方,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左掌直腕成俯掌,于转身之同时从左向后平摆横搂,眼随左掌〔图3一A14);②上动不停,左掌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同时变掌,臂外展,从后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摆横砍;眼看右掌〔图3一A15〕。要点:①转身、搂手、收拳、砍掌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同时不必过快。②砍掌时,肘腕关节都须伸直;砍掌之后,掌心略高过肩,两肩松沉。四、弓步穿手推掌①左拳变掌,从左腰侧由右掌上面向前平伸穿出,掌心朝上;于左掌前穿之同时右掌和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成俯掌,顺左臂下面屈肘收于胸前〔图3一A16〕;②上动不停,左掌臂内旋,五指成勾手,勾尖朝下;此时上身右转,面向右前方,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右掌同时成侧立掌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3一A17〕。要点:①穿掌与收掌的动作,必须同时进行;转身、勾手与推掌的动作,也必须同时进行;而这两局部的动作,又必须先后紧密相接,协调连贯,中间不要停顿。②推掌之后,掌腕要尽量向上侧屈,掌指高与眉齐;勾腕要尽量向下屈,勾顶略高过肩。弓步同前。五、弓步推掌①上动稍停,左勾手变为倒掌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掌指朝下;②左脚向前上步,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为左弓箭步;右掌同时变拳,骨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掌随之成侧立掌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3一A18〕。要点:与上述第二节第一个动作的弓步推掌相同。六、拗弓步推掌两脚不动,步型不变,上身左转;左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同时变为侧立掌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3一A19〕。要点:与上述第二节第二个动作的拗弓步推掌相同,惟动作相反。七、弓步搂手推掌①上身从右向后转,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右掌直腕成俯掌,于转身之同时从右向后平摆横搂;眼随右掌〔图3一A20〕。②上动不停,右掌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同时变掌,臂外展,从后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摆横砍;眼看左掌〔图3一A21〕·要点:与上述第二节第四动的弓步穿手推掌相同。第三段一、虚步上架上动稍停,左脚尖里扣,上身右转,右脚撤回半步以脚前掌虚点地面。两腿屈膝略蹲,身体重量落于左腿,成左实右虚之虚步,左掌变拳,于上身右转成虚步之同时,向上屈肘横举在头顶上方,拳心朝向身前,拳眼朝下;右勾手随之变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向下屈肘复在右膝上面,拳心朝向身后,拳面朝下;眼向右前方平视〔图3一A24〕·要点:上架之拳,肘略向身后展张;下栽之拳,肘略向前牵引;必须挺胸、塌腰,身体重量完全落于左腿;左脚实踏地面,右脚虚点地面,虚实必须分清。二、马步下压①左腿伸直立起,右腿屈膝提起;右拳同时从下由里向外抡臂绕环,至右前方时成仰拳平举,左拳下降至背后〔图3一A25);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上身同时从左向后转;右脚在转身后立即落于左脚的原位,左脚随之落于上身左侧,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于右脚落地之同时,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向后、向上轮臂,在左脚落地形成马步之同时,臂外旋,屈肘以前臂为力点,从上向身前下压,大臂垂直,前臂举平,拳心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A26〕。要点:①跳步的时候,先使左膝略屈,然后以脚掌蹬地.伸腿跳起:跳起之后,上身即在空中做向后转的动作;转身后,必须使右脚先行落地,左脚随后落地。②右拳外抡必须与提步的动作同时进行;右拳屈肘抱腰必须与右脚落步的动作同时进行。左前臂下压必须与左脚落步的动作同时进行。三、拗弓步冲拳左脚跟和右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左转,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箭步;左拳同时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仍朝上;右拳随即从右腰侧成直拳向前平伸冲出,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27〕。要点:与上述第一节第二动的拗弓步冲拳相同。四、马步冲拳左脚尖里扣,右脚跟里转,上身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即向左侧方成直拳平伸侧冲,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A28〕。要点:与上述第一节第四动的马步冲拳相同。五、虚步上架上动稍停,右脚尖里扣,上身左转.左脚辙回半步以脚前掌虚点地面,两腿屈膝略蹲,身体重量落于右腿,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同时右拳和右臂外展,向上屈肘横举于头顶上方,拳心朝向身前,拳眼朝下;左拳随之内旋使拳眼朝下,向下屈肘附在左膝上面,拳心朝向身后,拳面朝下:眼向左前方平视〔图3一朋,〕。要点:与上述第三节第一动的虚步上架相同,惟动作相反。六、马步下压①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屈膝提起,左拳同时从下由里向外抡臂绕环,至左前方时成仰拳平举,右拳下降至背后〔图3一A30);②上动不停,右脚蹬地跳起,上身同时从左向后转;左脚在转身后立即落于右脚的原位,右脚随之落于上身右侧,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于左脚落地之同时.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向后、向上抡臂,在右脚落地形成马步之同时,臂外旋,屈肘以前臂为力点.从.上向身前下压,大臂垂直,前臂举平,拳心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31〕。要点:与上述第三节第二个动作的马步下压相同,惟动作相反。七、拗弓步冲拳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右转,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成右弓箭步;右拳同时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仍朝上;左拳随即从左腰侧成直拳向前平伸冲出,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3一32〕要点:与上述第一节第二个动作的拗弓步冲拳相同。八、马步冲拳右脚尖里扣,左脚跟里转,上身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即向右侧方成直拳平伸侧冲,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3一A33〕。要点:与上述第一节第四个动作的马步冲拳相同。第四段一、弓步双摆掌上动稍停,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展,上身随之左转,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箭步;左拳同时在身前下伸、内收,与右拳一起变掌,从右向上、向左弧形绕环,至左侧方时,两掌均成侧立掌,左掌直臂平举,右掌屈肘使掌心靠近左肘臂,掌指均朝上;眼看左掌〔图3一34〕。要点:转身的动作必须和两掌绕环的动作同时进行,使整个动作协调一致口两掌绕环时,肩关节必须放松,不要僵硬;绕环动作结束时.两腕尽量向上侧屈,左掌指高与眉齐,右掌指高与鼻齐,两肩松沉。弓步同前。二、弓步撩掌①左脚跟稍向外展,左腿全蹲,右腿伸直平铺,成仆步;上身随之右转,向右脚处前探:于转身同时左掌和左臂内旋,反臂上举成勾手,勾尖朝上;同时右掌成俯掌,从身前向右脚处横搂;眼随右掌〔图3一A35);②上动不停,右掌继续向身后搂去,至身后反臂后举成勾手,勾尖朝上;上身同时前移,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于上身前移之同时,左勾手变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为力点,从后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举;眼看左掌〔图3一A36)要点:①上述二个动作,必须连贯起来,中间不要停顿。②仆步的时候,臀部尽量使之接近全蹲之小腿,上身向铺腿的一面探伸。③仆步转人弓箭步的时候,上身不要立起.要从低处向前探伸移动。④撩掌的时候,腕要直,肩要松;撩至平举部位时,其高度不要过肩。⑤反臂后举勾手,腕关节尽量上屈,臂向上举.但须防止由于反臂上举而影响上身的挺胸、塌腰;弓步同前。三、推掌弹踢①右勾手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屈腕使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掌开始变掌;②上动不停,左掌变拳之后,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右掌成侧立掌从腰侧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右脚不动,左脚随之向前平伸弹踢,脚面绷平;眼看右掌〔图3一入37〕。要点:①收拳、推掌、弹踢、必须动作协调,时间一致,不要有先后快慢之分。②弹踢时,必须先使弹踢之腿屈膝,小腿后举,脚后翻;然后,蹂关节尽量下屈,脚面绷平,膝关节猛然挺伸使小腿向前弹出。③形成推掌弹踢的姿势后,上身稍向前倾,推掌之肩前顺,收拳之肩后牵;立地之腿必须站立稳固。四、弓步上架推掌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掌和右臂内旋,屈肘横架于头顶上方,成横掌;左拳随即变掌,向前成侧立掌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3一A38〕。要点:落步要轻,推掌要快,动作要协调一致。五、弓步双摆掌上动稍停,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展,上身随之从右向后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箭步;两掌同时向上、向右弧形绕环;至右侧方时掌,心靠近右肘臂两掌均成侧立掌,右掌直臂平举,掌指均朝上;眼看右掌(图3一A39〕卯左掌屈肘使要点:与上述第四节第一个动作的弓步双摆掌相同。六、弓步楼掌①右脚跟稍向外展,右腿全蹲,左腿伸直平铺,成仆步;上身随之左转,向左脚处前探;于转身之同时,右掌和右臂内旋,反臂上举成勾手,勾尖朝上;左掌那么同时成俯掌,从身前向左脚处横搂;眼随左掌〔图3一A40);②上动不停,左掌继续向身后搂去.至身后反臂举成勾手,勾尖朝上:上身同时前移.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勾手于上身前移之同时变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为力点,从后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举;眼看右掌〔图3一A41〕要点:与上述第四节第二动的弓步撩掌相同。七、推掌弹踢①左勾手变掌,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屈腕使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右掌开始变拳;②上动不停,右掌变拳之后,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同时成侧立掌从腰侧向前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左脚不动.右脚随之向前平伸弹踢,脚面绷平;眼看左掌〔图3一A42〕。要点:八、弓步上架推掌右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掌和左臂内旋,屈肘横架于头顶上方,成横掌;右拳随即变掌,向前成侧立掌平伸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3一A43〕。要点:与上述第四节第四个动作的弓步上架推掌相同。收式:①右脚跟稍向外展,右腿伸直立起,上身同时向左转正,左脚随之向右脚处靠拢并步:两掌于并步之同时变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脸向左转眼向左侧方平视〔图3一A4);②脸转向正前方,两拳变掌,直臂下垂,仍作立正姿势〔图3一A45〕。要点:①两拳抱腰时,其要点与上述的预备势相同。②立正收势时,头须端正,收下颊,挺胸,直腰,松肩,呼吸平稳,精神振作。棍术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一、弓步劈棍二、弓步撩棍三、虚步上拨棍四、虚步把拨棍五、插步抡劈棍六、翻身抡劈棍七、马步平抡棍八、跳步半抡劈棍第二段一、单手抡劈棍二、提膝把劈棍三、弓步抡劈棍四、弓步背棍五、挑把棍六、转身弓步戳棍七、踢腿撩棍八、弓步拉棍第三段一、提膝拦棍二、插步抡把劈棍三、马步抡劈棍四、翻身马步抡劈棍五、上步右撩棍六、上步左撩棍七、转身仆步摔棍八、弓步崩棍第四段一、马步把劈棍二、坐盘半抢劈棍三、左平舞花棍四、右平舞花棍五、插步下点棍六、弓步下点棍七、插步下戳棍八、提膝拦棍复原式动作说明预备式①两脚并步,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右手持棍立于身体右侧。目向左平视〔图6一l〕。②右手提棍上举,臂伸直;左手随即握住棍把〔棍的粗端为棍把,细端为棍梢。下同〕,臂平屈胸前。目仍向左平视〔图6一2〕。要点:右手持棍稍放松,棍上举要轻快。身体正直,左肩不宜过分下沉,微挺胸,收小腹。第一段一、弓步劈棍身体左转,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握棍随上步动作使棍身上段向前下劈,棍梢略高于肩,棍把紧贴左腰侧口目向前平视〔图6一3}。要点:劈棍时,左手用力向左腰侧后拉,右手用力向左前下压。上步与劈棍动作要协调。二、弓步撩棍①右手握棍向左侧上举,随即松握下滑握住棍的把端,左手撒开,由棍把处换握于棍的中段。与此同时,右脚离地准备向右斜前方上步。目向前平视〔图6一4〕。②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大步,屈膝,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后下方抡棍,右手经身前向头上方提起、翻腕,使棍沿着身体左侧向前撩出。左臂伸直,棍梢与右膝同高。目视前方{图6一5〕。要点:左手上移时,动作轻巧而迅速。动作匀速不宜太快,力点在棍梢一端。棍沿身体左侧抡动时。三、虚步上拨棍①左手使棍梢由前下方向左上方摆起,在头上绕半圈口与此同时,右手由屈到伸向前推棍把,左手那么继续向身体右后侧绕行,上体稍右转,头微后仰,两臂左上右下在胸前交叉。此时,右脚尖外撇,两腿成交叉步。目视前方〔图6一6〕。②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继而右脚再上一步,略屈膝.或右虚步。同时,左臂伸直向前平摆,手心向下,身体随即左转,使棍梢由右后向前划半个圆,再向左上方拨动。此时,右手置于左腋下,棍梢高与头平。目视棍梢〔图6一7〕。要点:上步与拨棍动作须协调一致,棍梢向左拨时,右手握棍位置不变。四、虚步把拨棍①左手握棍由左前侧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绕行一周,右手握棍把由左腋下向前、向上,经头部右上方绕行,使棍身在头上平转一圈.同时右脚向右侧斜前方跨半步,膝盖微屈{图6一8〕②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前上一步,膝盖微屈,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手由头部右侧向后、向左,再向身体右前侧绕行,臂部伸直斜上举;左手顺势绕至右腋下,使棍把由身后向身体右前上方划半圆拨击,棍把一端略高于头部。目视棍把〔图6一9〕。要点:拨动棍把必须与虚步同时完成。五、插步抡劈棍①右手向下、经左腿外侧向左肩上方绕行,左手顺势稍下降,同时左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使棍把由前上方向下、向上摆起。两腿成交叉步。目视身体右下方〔图6一10〕。②右脚向身体右侧跨一步,并成为右虚步。同时,随着上体的稍右转,右手握棍向身前抡劈,手心向下,左手随即稍后拉,停于左肋旁,使棍把由后上向前劈下,把端与头部齐平。目视棍把〔图6一11〕。③右脚稍前移,继而左脚从身后向右侧插一步.成交叉步。同时,左手握棍向后、向上、向身前抡动,右手握棍向下、向左腋下绕行,使棍身在胸前转半个立圆,棍梢用力向身体右下方抡劈。目视棍梢〔图6一12〕。要点:图6一10、图6一11为抡劈棍的第一步,图6一12为第二步抡劈时,两手握棍不要太紧,棍身须紧贴体侧。六、翻身抡劈棍以两脚为轴,上体向左后翻转,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与此同时,左手握棍下压,继而向左、向上,随翻身动作向左侧前方下劈,右手握棍把顺势置于右腹前,棍梢略高于棍把。目视左前方〔图6一13}。要点:翻身时,左脚掌内转,右脚跟辗动,翻身动作要干脆利落。劈棍前,棍梢须划一个立圆,劈棍动作要有力。七、马步平抡棍①右手握住棍把上举。使棍身经过头上向后下落;背于后肩上。随即左臂伸直,手心向上,松握于棍梢近端。目视棍梢〔图6一14〕。②左手撒开,右手握住棍把用力向身前抡动,使棍梢平抡一周。与此同时,身体顺平抡棍之势,以左脚为轴从左向后转,右脚向转体前的身体左侧上一步,随即两腿半蹲成马步。平抡棍后,两臂平屈胸前,左手松握于右手外面,手心均向下,棍身架于左上臂部,棍梢指向身体左侧〔偏后}。目视右前方〔图6一15〕。要点:平抡棍时,右手要用力,平抡棍高度略高于腰即可。八跳步半抡劈棍两脚同时蹬地跳起,以转胯的力量使身体从右向后转,随即两脚同时落地成马步。两脚起跳时,左手上滑握于棍的中段,并使棍略上举;身体转跳时,棍梢沿着身体向前下方平抡半圆;在两脚落地成马步时,两手向右前斜下猛劈,左手要随即向前松握滑把,左臂伸直,棍梢指向身体左侧,右手握住棍把撤至右腰前。目视棍梢〔图6一16〕。要点:转体跳步时,两脚离地不要太高,两脚要同时起落,但转体要快。两手抡棍要用力,并与转体动作协调一致。第二段一、单手抡劈棍①右脚略向左移,脚尖着地,上体随即右转,成右高虚步。同时,左手撤开,向左侧上举成横掌,右手握棍把上举,继而臂外旋向右侧伸直,使棍梢由左向上、向身体右侧划弧绕行。目视右前方〔图6一17}。②_匕动不停。右手继续向下、向后、向前上方抡动,使棍梢经右腿外侧向后上方绕行〔图6一18〕。③上动不停。右手向右侧翻腕,并屈肘收至右腹前,使棍梢继续向上、向前绕行;左手随即握住棍的中段,两手一齐用力向身体左前侧劈棍,使棍身与地面平行。在劈棍的同时,右脚向后退一步,上体右后转180',两腿半蹲成半马步。目视棍梢〔图6一19),要点:右手抡棍过程要用力,棍走立圆并尽量靠近身体,左手接握棍身动作要快速准确。二、提膝把劈棍①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左脚稍内收,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握棍把向右上方提起,左手略向棍梢一端滑握。目视棍梢〔图6一20〕。②上动不停。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独立式。同时,右手用力向前下压,臂伸直,左手收至右腋下,上体随即左转,使棍把向前劈打,使棍身与地面平行口目向前平视〔图6一21〕。要点:劈棍须与提膝动作同时完成,上体稍前倾。三、弓步抡劈棍①左脚向前下落,脚尖外撇,上体左转,成交叉步。同时,右手握棍向下、向腹前绕行,使棍把向下、经左腿前面向身体左下侧抡动。目视棍把〔图6一22〕。②上动不停。右脚向身体右侧跨一步,脚尖点地.上体稍右转,成右虚步。同时手顺势撤至左腰侧。棍把继续向上目视棍把〔图6-22向前抡劈,高与头平,图6一23〕。③上动不停。右脚再向前上半步,屈膝,左腿挺膝蹬直右弓步口同时,左手稍向棍身中段移握,并向后、向上、向,成前绕右手顺势收于左腋下,使棍梢由后向上、向前劈打,高与眼行平棍要走立圆,速度要均匀。目视棍梢〔图6一24〕。要点:整个抡劈棍动作要连贯四、弓步背棍①右脚尖外撇,左脚跟外转,上体右转。棍向下、经腹前向身体右侧绕行,使棍梢向下目视棍梢〔图一25]·与此同时,左手握、经右腿外侧抡绕: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屈膝,右腿挺膝蹬直,步。同时,梢继续向上左手继续向上、向前绕行,右手顺势拉至腹前、向前抡绕。目视棍梢〔图6一26〕③上动不停。左手继续向下、向腹前绕行右手向后上方举起,使棍把向后上方抡起。目平视前方〔图6一27}。④上动不停将棍托至右腋下。右手持棍继续向前、向后下方抡绕,左手顺势。然后撒开,手.心贴靠右胸,由右手单手握棍抡前掌绕至棍身斜背于左肩背后,棍梢指向⑤左手再由右胸前向前撩起成立上方〔图6一28〕。,小指一侧在前,掌指向上。目视左掌〔图6一29〕要点:抡棍过程中,动作连贯完整,棍要走立圆。背棍时,右手松握棍,两臂动作要伸展,上体稍前倾。五、挑把棍①右脚略向前靠,两腿叉开站立。右手握棍向下、向左、向上绕行,使棍把由后下方绕至头部的前上方,左手在右胸前接握棍的中段。目视左侧〔图6一30〕·②上动不停。右脚向身体左侧上一大步,屈膝,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继续向后下绕行,左手握棍屈肘于左肩前,使棍把由上向后下抡绕。目视棍把〔图6一31〕。③上动不停。上体左转,同时右手由后下向前绕行,左手顺势收回左腰胯前,使棍把向前上方挑起,略高于头顶。目视棍把〔图6一32〕。要点:抡棍要走立圆,棍把向后抡绕时不要太猛。向前挑把时,右臂须用力快速挑起。六、转身弓步戳棍①右脚尖里扣,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独立式。与此同时,上体稍左转,右臂在右肩外侧平屈,左手稍向棍身中段滑握,然后臂仲直贴在左腿内侧。目视棍梢〔图6一33〕。②上动不停。右脚尖里扣18。“,上体从左向后转〔图6一34〕。③转身之后,左脚立即向身体左侧落步,屈膝,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与此同时,两手握棍使棍梢向左侧平戳,左手松握后滑与右手靠近。目视棍梢〔图6一35〕。要点:提膝和转身动作要连贯,提膝不宜过高,转身要敏捷。七、踢腿撩棍①右脚稍向前移,身体重心随即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口在转身的同时,两手握棍向上、向右侧体前抡劈。目视棍稍〔图石一36)②上动不停口两手握棍使棍梢继续向下撩绕,上体随即再向后转,右腿顺着撩棍的方向,右向侧踢起,棍继续向身体左侧上撩。此时,两手握棍置于胸腹前,棍梢高于头,脚尖勾起,与鼻同高。目视棍梢〔图6一37〕。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协调,棍须走立圆,撩棍和踢腿要同时进行,两肩及手臂动作要放松。踢腿时不要弓腰。八、弓步拉棍①左脚尖稍外撇,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准备下落于身体右侧。与此同时,左手上滑握于棍身中段,直臂向右上方举起,使棍梢向右上方抡绕。目向右平视〔图6一3B〕。②上动不停。右脚在身体右侧落步,屈膝,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向右肩前拉带并内旋,左臂也直臂下压内旋,棍身斜放于身前,棍梢位置在膝下躁上之间。目向左侧平视〔图6一39)要点:拉棍与弓步要同时完成,整个动作要舒展。第三段一、提膝拦棍①左脚向身体右侧跨一大步,屈膝,上体随即从右向后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棍随着上步转体动作向身体左侧推出臂伸直,手心斜向上,右手顺势提至头上〔图6一40〕。②左脚尖里扣,右脚略收回并以脚尖点地,上体右转,成右虚步。与此同时,左手握棍上举于左后侧,右手顺势向胸前下拉,臂弯屈,棍身斜举于胸前,棍梢指向身体左上方口目视右下方〔图6一41〕。③上动不停。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右手握住棍把向前推拦,左手举于头上,上体前倾,棍身斜架于身前。目视棍把〔图6一42〕。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自然,支撑腿要站稳二、插步抡把劈棍①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外撇,上体稍右转。同时.左手握棍向前下压,右臂顺势屈收至左腋下口目视前下方〔图6一43〕。②上动不停。左手继续向下、经右腿外侧向右绕行,上体随即右转,右手位置不变,两腿左右交叉。目视棍梢〔图6一44〕。③上动不停口左脚向身体左侧横跨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口同时,左手继续向右、向上、向左绕行,右手顺势撤至右腰侧,使棍梢向上、向左划弧平劈。目视棍梢〔图6一45〕。④上动不停。右脚从左腿后向左前插上一步,两腿成左右交叉。同时,右手向右、向上、向左,左手经腹前向左腋下绕行,使棍身在体前垂直翻转半周,棍把向左口目视棍把〔图6一46〕。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两手松握棍,棍身要贴近身体,并且必须翻转两个立圆。三、马步抡劈棍①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上体向右翻转18。同时.右手握棍向下、向右、向右肩外侧绕行,屈前臂,上臂与肩平行,左手那么顺势直臂斜伸左下侧,棍梢指向左下方。目视棍把〔图6一47〕。②上动不停。左脚向身体右侧跨一大步,上体随即从右向后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口与此同时,左手握棍向上,并随着转体动作向身体右侧抡棍,臂伸直,用力前推下压;右手顺势撤至右腰前,使棍的上段向前平劈,棍梢略高于棍把。目视棍梢〔图6一48〕。要点:劈棍动作须用力,并与马步动作同时完成。四、翻身马步抡劈棍①右腿屈膝提起,左腿直立,上体随即右转,并稍向左侧倾斜。同时,右手握住棍把向右胸前提起,屈肘:左臂伸直,稍下降。目视右上方〔图6一49〕·②紧接上一个动作。左脚用力蹬地跳起,身体腾空。在起跳的同时,’上体开始向右翻转,棍梢从左下方随转体动作向上抢绕。在腾空的最高点,身体已从原来的位置转动,两腿屈膝提起,左手握棍上举,右臂屈肘于胸前。目视右下方〔图6一50〕。③在空中,身体继续从右向后转1日。“,随即右脚先落地,左脚相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手握棍从上向身体左侧平劈,臂伸直.右手顺势撤至右腹前。目视棍梢〔图6一51〕。要点:在腾空阶段,上体要挺直。整个动作要轻灵.劈棍与马步两个动作须同时完成。五、上步右撩棍①两腿直立,左脚稍回收口左手向棍把一端下滑并迅速换握于右手小指下侧,两手一齐向上、向右绕行,同时上体右转,使棍梢向上、向转体前的右侧方抡动,划半个立圆。双手握棍举于胸前。目视棍梢〔图6一52〕。②紧接上一个动作。上体迅速从左向后转,两手握棍继而向下、向后上方抡动并停在脸前。同时右脚跟上一步.使棍梢向前撩出,划半个立圆。此时,左腿半蹲成右虚步,两手屈臂举于脸前,棍梢与胸同高。目视棍梢〔图6一53〕。要点:抡棍上撩时,棍要尽量靠近身体右侧。六、上步左撩棍①上动不停。左手迅速移至右手拇指前握棍,两手一齐继续向左后抡棍。同时,两腿随转身动作逐渐伸直,两臂伸直,两手握棍位于腰腹前。目向前平视〔图6一54〕·②紧接上一个动作口两手握棍继续向下、向头部的前上方摆起,同时上体向右后转,左脚经右腿前面向前上一步,使棍向下、经身体左侧向上撩起。此时,右腿半蹲成左虚步,右手握住棍把置于头部前上方,左手在脸前松开托住棍身,棍梢与胸同高。目平视前方〔图6一55〕。要点:与“右撩棍〞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七、转身仆步棍①上动不停。两手握棍继续向上、向身后抡出,同时左脚掌里扣、右脚跟辗转,两腿逐渐伸直,上体随即右转〔图6一56}。②紧接上一个动作。右腿屈膝在身前提起,同时两手稍上提,左臂内旋,使左手虎口向下,右臂外旋,右手稍放松,使棍梢由前向下抡绕〔图6一57。③紧接上一个动作。两手继续使棍沿身体右侧向后、向上、向前、向下抡劈,同时,右脚向身后落步,全蹲,左腿伸直平铺,上体稍右转,成左仆步。此时,左臂斜前伸直,右臂屈肘于胸前正下方,棍梢前半段摔地,上体稍前倾。目平视前方〔图6一58〕。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抡棍要走立圆,摔棍动作须全蹲成仆步同时完成,棍身与左腿平行八、弓步崩棍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左手略向右手前滑握,棍顺势前送,两臂自然伸直,右手猛力向下压,使棍梢从下向上崩挑,高与头平。目视棍梢〔图6一59〕。要点:左手屈腕与右手下压要猛,但上崩弧度不宜过大。第四段一、马步把劈棍①身体重心后移,左脚随即稍回收,上体右转,两腿半蹲成半马步。与此同时,右手握住棍把向身体右上方提抽,左手顺势向棍梢一端滑握。目视左下方〔图6一6。〕。②右脚向左脚前跨一大步,上体随即向左后转,两腿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动作从右肩前上方一面滑握于棍身中段,一面向前、向右做抡劈动作,左手迅速换握并顺势撤至左腰侧,使棍把向上、向身体右侧抡劈。此时,右臂向右伸平,手心向下,虎口向左,视棍把〔图6一石功左手虎口向右,把端高度在胸下腰上之间口目要点:上步与劈棍动作要协调一致,左右手换握、滑握要快口劈把时,右手要用力。二、坐盘半抡劈棍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上体右转,两腿屈膝全蹲,成坐盘式。与此同时,右手滑握至棍把,并收至腹前,左手滑握至棍身中段.并向上、向前抡劈,使棍梢随转体动作向上、向身前平劈。此时,左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下.小指一侧在前,右手握棍于腹前,棍梢与肩同高口目视棍梢〔图6-.62〕。要点:转体下坐与劈棍动作要协调一致。劈棍时,左手须用力下劈。三、左平舞花棍①两腿立起,随即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两手将棍向上平举,左手换握成手心向上,虎口向前〔图6一63}。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右脚向身前跨跳一步,脚尖里扣,身体随即向左后转,左脚在身后悬空。同时,右手向身前、向左、向后、向右再经脸前向左腋下绕行,左手那么经脸前向右、向前平绕,使棍身随着转体动作在头上平转一周半〔图6一64〕。③紧接上一个动作。左脚在身后退一大步,上体随即向左后转,左腿半蹲,右腿蹬直,成左弓步。与此同时,棍梢随转体动作继续平绕半周,向身体的左上方拨击,两手握棍姿势不变。此时,左臂斜上举,棍梢略高于头。目视棍梢〔图6一65}。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棍梢共绕行两周。右脚跨跳不宜太高。舞花时.两手不要握得太紧。四、右平舞花棍①右脚向身体右前方上一步口同时,右手从左腋下向前、向头部右上方绕行,左手那么从身体左前方向右、向后再向左绕行,使棍身在头上平转接近一周。此时,右臂略屈肘上举,左臂向前平伸,两手虎口相对〔图6一66}口②上动不停。右脚蹬地跳起,左脚向身体右前方跨跳一步,脚尖里扣,上体随即右转,右腿在身后悬空。与此同时,两手握棍不变,左手继续上举,准备在头上做舞花棍动作〔图6一67〕。③紧接上一个动作。右脚向身体左后侧落步,上体随即右转。同时,左手经脸前向右腋下绕行,左手换握,虎口挟握棍身,右手那么向后、经左肩上方向身前绕行,使棍身在头上平转一周。此时,身体重心落于左腿,右臂向身前平伸,手心向下。目视棍把〔图6一68〕。④紧接上一个动作。右脚再向身后〔偏左〕移一小步,上体随即向右后转,右腿半蹲,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与此同时,棍把随转体动作继续平绕半周,向身体的右上方拨击,两手握棍姿势不变口此时,右臂斜上举,把端略高于头,左手置于右胁处,棍梢贴靠右胯外侧口目视棍把〔图6一69〕。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棍把共绕行两周。左脚跨跳不宜太高。两手上举舞花时,不要握得太紧,并都向棍身中段滑握,以便顺利地做舞花动作口五、插步下点棍右腿略伸直,右脚前脚掌擦地回收半步.上体随即左转,左脚速向左侧插步,成交叉步。与此同时,两手在腹前各绕一个立圆,即右臂内旋,右手向下、向左、向上、向右再向左下方绕行,左手那么从右肋处起也顺着右手的绕行路线向腹前绕压,使棍梢由右胯侧向上并随转体动作向右、向下、向左再向上、向右下抡绕点地。当左手从右肋处绕至身体左侧时,应迅速翻掌握棍并向右手附近滑握。目视棍梢〔图6一70〕。要点:抡棍动作要轻松自如,棍要划立圆.棍梢共绕一周半,点地要轻。六、弓步下点棍上体左转,右脚向后退一大步,左腿半蹲,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在腹前转腕,即左手向左前使棍梢由身后向上、向前抡圆点地。此时,两臂伸直,两手位于膝盖前。目视棍梢〔图6一71〕。要点:棍点地与弓步同时完成,点地要轻。七、插步下戳棍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随即从身后向右侧插一步,成交叉步。与此同时,左手先上抬并向棍梢一端滑握,右手随即从把端略向中段滑握,使棍把由腹前向转体后的身体右下方戳击。此时,右臂向右下方伸直,左臂屈肘于左胸前,手心向里,上体略向左倾斜。目视棍把〔图6一72}。要点:插步与戳把动作要协凋一致。八、提膝拦棍①右脚向右侧退跨一步,上体随即左转,回时左手向左肩外侧提带,右手那么经过腹前向前面推出{图6一73〕·②上动不停。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稍右转,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独立式口与此同时,右手向右后上方举起,左手那么向身体左侧平伸推出,手心向上,使棍身中段向左上方架拦,棍梢指向左斜下方。目向左前平视〔图6一74〕。要点:整个动作要轻松自如,提膝后上体稍向左前倾。复原式①右手从上屈肘向身体右侧下落,臂伸直,左手顺势向上、向右肩上方成直拳,而后屈臂,使棍把由右上方下降至右腿外侧,棍身直立口目仍向左侧平视〔图6一75}口②左脚自然下落,与右脚并步站立。同时,右手上滑握于棍身中段,左手撒开垂于身体左侧,棍把在右脚外侧着地。目视正前方〔图6一76〕要点。复原式动作要认真,精神要贯注。第五章武术小知识一、武术拳种知多少?〔一〕内家拳类: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二〕长拳类:查拳、华拳、炮拳、洪拳、花拳、少林拳、戳脚、翻子等。〔三〕短拳类:绵张短打、绵张拳等。〔四〕南拳类:洪家拳、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侠家拳、咏春拳、五祖拳、太祖拳、鹤拳、罗汉拳、武林脱铐拳等。〔五〕像形拳类:醉拳、鹰爪拳、猴拳、蛇拳、螳螂拳、鸭拳、地躺拳等。二、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们常常会在武侠小说或武打影视中听到用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来形容武林高手。那么,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武术开展源远流长。武术器械也是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衍变过程,由笨重到灵巧由简单到复杂,再经过实用、美观、方便三方面的滤选,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器械,人们之为“十八般兵器〞,并将使用这些兵器的能力称为“十八般武艺〞。各个朝代对十八般兵器说法不一,互有出入。现今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锶、槊、棒、鞭、锏、锤、釽、拐子、流星〞。事实上,中国器械绝不止“十八般〞,仅少林拳谱上所载兵器就有五十种以上,因此,武术开展到今天,“十八般武艺〞只是被用来形容习武之人的能力,而“十八般〞兵器也只是被作为武术器械的总称。三、武术对练是随意乱打吗?少年儿童在看武打片或武术对练表演时,常看到有长枪围人紧扎、大刀向人乱砍、棍子向人猛抽、拳脚向人狠踹的场面或动作,不少孩子常感到害怕,担忧这样打会不会打着人?打着人怎么办?其实,无论是电影中的武打场面,还是表演中的对练、对打都是按预先编排好的套路进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运用正确的攻防要求和防守方法进行的实战演练。它需要对练双方或多方的密切配合,配合越逼真,场面也就越惊险。可见,武术对练既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打,也不是真拚实斗。而是经过刻苦训练,严密配合,按实战动作编排出来的。因此,少年儿童在看武术对打时,既不用感到害怕,也切记不可在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没有教练正确指导下随便模仿其中的动作。四、哪种拳术、兵器最厉害?开始学习武术,常常会听到少年儿童说:“我喜欢刀,刀最厉害〞,“我喜欢棍,棍最厉害〞。那么,到底哪种拳术和兵器最厉害呢?还是让我们从各拳种和各器械的特点来看看吧。太极拳的特点从外表上看是体松心静,呼吸自然,可实质上它是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以小力胜大力,以慢制快,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形容太极拳的发力特点的。再如,长拳类的通臂拳,肩臂松顺,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劲力是冷弹柔进,力发腰背。而短拳类的拳术,那么拳法密集,短促多变,紧逼硬攻,发拳似连珠炮,令人猝不及防。再说兵器,长兵器能放长击远,但不利近战;短兵器运用灵活,利于近战;软兵器能放能收,可长可短,但近身战时,难以发挥效用。以枪为例,枪的长处是可以在远距离向对方攻击,所以枪除了可以对付长兵器外,也可以用来对付短兵器和软兵器;古代很多武林英雄都是以枪天敌手而著名的。但是,枪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短处,它的短处是在近距离作战时不能得心应手,没有一定的空间就施展不开,而短器械虽然没有像长器械攻击远距离对方的条件,但它便于招架防守,对近身攻击有利。总之,各类拳术、各种器械都各有所长,也有所短。不可能说某种拳或某种兵器就是最厉害。有些少年儿童可能会说:“我们把各家拳法的精华都学到手,岂不是天下无敌手了。〞其实,我们的前辈们在创造各种拳法时,都十分注意博采众长,但总不能包罗众长,十全十美。有长必有短,在搏击中,决定胜负的不是拳种的本身,而是掌握技术的人的技击功夫。武林豪杰赵云用的是枪,岳飞用的是枪,关羽用的是大刀,张飞用的是丈八蛇矛,岳雷用的是双锤,李逵用的是双斧,谁又能说清哪种拳械最厉害呢?因此,与其问哪种拳枪最厉害,不如问应如何学习武术,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五、人真的能飞檐走壁吗?喜欢看武打小说和武侠电影的少年儿童,常常对“身轻如燕、纵跳如飞〞,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之人佩服不已,并信以为真,认为只要练习武术就能得此真功。其实,小说中描写的只是小说家的夸张,电影中拍摄的那么是运用特技手段制造的场面。那么,人体是怎样从地面上跳起来的呢?从物理学的原理讲,它是通过力的作用,这个力是由于人用力向下蹬地而产生的。当人用力向下蹬地时,地面就以一个大小相等,方面相反的力作用在人体上,这个反作用力大于人体的重量,人就离开地面跳了起来。我国著名跳高运发动朱建华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创造了二米三八的世界纪录。经过测试,他所用的蹬地力量是455公斤以上,如果要跳到三米以上的高度,该用多大的力量!这是人的体格和体力所受不了的。当今世界跳高纪录只是二米四,人们创造的每项新纪录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所谓的飞檐走壁之人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人们对武术豪杰的想象而已。六、武术的流派有哪些?武术流派,是指不同的技法特点和风格形成的武术技术派别。至今为止武术的流派根本上是按下面几种方式划分的;〔一〕以区域划分的有:1、长江流域派,俗称“南派〞,又称“南拳〞。技法特点近似“内家拳〞,架势小,招势紧,技法严密。2、黄河流域派,俗称“北派〞,又称“北腿〞。技法特点近似“外家拳〞,架势大,招势宏敞,多用腿法。〔二〕以宗教划分的有:佛家宗少林派,又称“外家派〞。道家宗武当派,又称“内家派〞。〔三〕以山川划分的有:以山划分的有: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等;以川为划分的有:长江派、黄河派、珠江派等。〔四〕以门类划分的有:太极门、少林门、八卦门、地躺门、形意门等。七、什么是武术的四击、八法、十二型?〔一〕四击:是指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那么。〔二〕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气、力、功八法。〔三〕十二型:是指用自然界的十二种事物形象来形容长拳中动、静、起、落等技法要求,包括: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鹤、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八、武术训练对场地的要求是什么?练习武术一般不受场地限制,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拳谚说:“拳打卧牛之地〞,说的就是只要有牛能卧倒那样一块地方,就可以练习武术。少年儿童进行武术训练是从长拳工程开始的。一般来说,长拳类工程蹿蹦跳跃、跌扑滚翻动作较多,少年儿童又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在过硬的地面上长期训练,会导致软骨组织过早骨化,从而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创伤。因此,少年儿童最好在辅有地毯的地板上或质地松软、平坦、宽敞的泥地上进行武术训练,对原地单个动作练习和一些简单的武术操及其套路组合练习,只要场地平坦、能活动开就可以了。武术比赛的场地要求为:长十四米,宽八米〔集体工程除外〕。由于器械活动范围比拟大,在场地四周需要有二米左右空余地,以利比赛的进行和平安。比赛可在地毯上或平坦的土地上进行。九、武术器械有哪些?武术器械可分为钢制和木制两种,一般训练可以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器械,常见的器械有:〔一〕长器械。①枪,②矛,③棍,④朴刀,⑤大刀,⑥飞叉,⑦戟。〔二〕短器械。①刀,②剑,③拐子。〔三〕双器械。①双匕首,②峨嵋刺,③双刀,④双剑,⑤双尖双枪,⑥双勾。〔四〕软器械。①九节鞭,②三节棍,③短梢子,④长梢子,⑤流星锤,⑥绳镖。〔五〕其他。盾牌十、套路的时间规定是怎样的?一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