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1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2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3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4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十三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一、多选题1、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A.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细菌DNA聚合酶D.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E.细菌DNA螺旋酶2、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A.依诺沙星 B.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洛美沙星E.氟罗沙星3、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A.依诺沙星B.洛美沙星C.氧氟沙星 D.环丙沙星 E.氟罗沙星4、口服吸收易受食物影响,宜空腹服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是:A.诺氟沙星B.氟罗沙星C.培氟沙星D.依诺沙星 E.氧氟沙星5、可通过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的药物是:A.洛美沙星 B.氧氟沙星 C.依诺沙星 D.培氟沙星 E.氟罗沙星6、口服生物利用度最低的药物是: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氧氟沙星 D.依诺沙星 E.氟罗沙星7、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是:E.环丙沙星A.诺氟沙星B.氧氟沙星C.培氟沙星D.氟罗沙星E.环丙沙星A.氟哌酸B.氟啶酸C.氟嗪酸D.甲氟哌酸E.环丙氟哌酸9、磺胺药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DNA螺旋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分枝菌酸合成E.改变膜通透性10、SMZ口服用于全身感染时需加服碳酸氢钠的原因:A.增强抗菌作用 B.减少口服时的刺激C.减少尿中磺胺结晶析出D.减少磺胺药代谢 E.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11、能降低磺胺药抗菌作用的物质:A.PABA.B.GABA.C.叶酸D.TMPE.四环素12、外用抗绿脓杆菌的药物:A.磺胺噻唑 B.磺胺喀啶 C.磺胺米隆 D.磺胺醋酰 E.柳氮磺毗啶13、在尿中易析出结晶的药物是:A.磺胺异恶唑 B.磺胺喀啶C.磺胺甲恶唑D.磺胺甲氧喀啶E.柳氮磺毗啶14、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A.磺胺异恶唑 B.磺胺喀啶C.磺胺甲恶唑D.磺胺甲氧喀啶E.柳氮磺毗啶15、尿路感染最宜选用:.磺胺异恶唑B.磺胺喀啶 C.磺胺甲恶唑D.磺胺甲氧喀啶E.柳氮磺毗啶16、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宜选用:A.磺胺异恶唑B.磺胺喀啶C.磺胺多辛D.柳氮磺毗啶E.磺胺喀啶银17、局部应用无刺激性、穿透力强,适用于眼科疾病的药物是:A.磺胺喀啶银B.磺胺醋酰 C.磺胺米隆 D.柳氮磺毗啶E.以上都不是18、短效磺胺的常见不良反应是:A.肝脏损害B.肾脏损害C.叶酸缺乏D.变态反应 E.胃肠道反应19、中效磺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肾脏损害B.肝脏损害C.叶酸缺乏D.变态反应 E.胃肠道反应20、长效磺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肾脏损害B.肝脏损害C.叶酸缺乏D.变态反应 E.胃肠道反应21、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 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DNA螺旋酶 E.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22、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易引起下列哪种不良反应?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C.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D.变态反应E.胃肠道反应23、不宜与抗酸药合用的药:A.磺胺喀啶 B.甲氧苄啶C.氧氟沙星 D.吠喃唑酮 E.吠喃妥因24、抗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无效,细菌不易耐药,而易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A.环丙沙星 B.异烟肼 C.磺胺异恶唑 D.吠喃妥因 E.万古霉素25、吠喃唑酮的主要用途是:A.肠炎和菌痢 B.尿路感染 C.伤寒和副伤寒 D.霍乱E.消化性溃疡26、用吠喃妥因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肾孟肾炎时,为提高疗效应使尿液:A.碱化B.酸化C.中性D.无关E.以上都不是27、女性,2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求诊,用青霉素G治疗三天,疗效不好,可改用的药物是:A.林可霉素 B.红霉素 C.万古霉素 D.磺胺醋酰 E.氧氟沙星28、上题中患者不能用的药物是:A.磺胺异恶唑 B.吠喃妥因C.毗哌酸D.磺胺喀啶银E.TMPB型题问题29~32A.SD+链霉素 B.SMZ+TMP C.周效磺胺+乙胺喀啶 D.SD+青霉素GE.周效磺胺+TMP29、治疗耐氯喹的恶性疟:C30、治疗鼠疫:A3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32、治疗呼吸道、泌尿道感染:B问题33~35A.氟嗪酸B.氟哌酸C.氟啶酸D.毗哌酸E.萘啶酸33、最早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E34、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D35、最早合成的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BC型题问题36~38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36、磺胺喀啶:A37、甲氧苄啶:B38、吠喃妥因:D问题39~41A.对耐药金葡菌有抗菌作用 B.对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 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9、喹诺酮类:C40、磺胺喀啶银:B41、四环素:DX型题42、磺胺异恶唑适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因为:A.作用时间短 B.肝脏乙酰化率低 C.尿中原形药物浓度高D.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 E.抗菌活性强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有:A.抗菌谱广 B.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 C.口服吸收好D.不良反应少 E.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感染44、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是:A.绿脓杆菌 B.耐药金葡菌 C.大肠杆菌 D.厌氧菌E.支原体45、下列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A.妊娠妇女 B.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C.有癫痫病史者 D.|服用抗酸药E.对青霉素过敏者46、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 C.溶血性贫血和粒C减少 D.变态反应E.胃肠道反应47、甲氧苄啶与磺胺类合用可使:A.抗菌活性增强B.耐药菌株减少C.抗菌谱扩大D.作用时间延长E.不良反应减少48、甲氧苄啶可增加哪些药物的抗菌作用?A.红霉素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D.磺胺类E.氯霉素二、问答题1、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及应用注意事项。.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除对霉形体、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敏感外,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亦有作用。例如对畜禽多种致病支原体、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巴氏杆菌、绿脓杆菌、波特氏杆菌及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葡菌、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动力学性质优良:本类药绝大多数内服、注射均易吸收。3.作用机制独特:本类药作用机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是抑制细菌DNA合成酶之一的回旋酶,造成细菌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呈选择性杀菌作用。本类药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耐药性。4毒副作用小。5化学性质上为酸碱两性的化合物,在醋酸、盐酸、烟酸或氢氧化钠(钾)溶液中易溶。6本类药物能抑制茶碱和咖啡因的代谢,合用可提高茶碱和咖啡因的血药浓度。7.某些金属离子可减弱本类药物的抗微生物活性。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脑动脉硬化,肝肾功能不全者、高血糖患者禁用;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老年患者多有肾功能减退,应减量给药。2、为何SMZ和TMP联合应用?SMZ(磺胺甲恶唑)及TMP两者配伍合用的机制是磺胺甲恶唑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成;而甲氧苄氨喀啶又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阻碍核糖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抗菌活性增强,耐药株减少,抗菌谱扩大。3、磺胺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使患者出现药物热和皮疹,严重者可发生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等;2、可能使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导致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者可致死;3、可能导致患者肝脏及肾脏损害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4、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参考答案:一、多选题TOC\o"1-5"\h\z1E.2 C.3 E.4 A.5 D.6 B.7 B.8 C.9 C.10 C.11A.12 C.13 B14B.15 A.16 D.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