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课件_第1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课件_第2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课件_第3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课件_第4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了解课程改革理解课程思想关注课程实施 了解课程改革三次教育改革 大致情况 改革特点 发展趋势 八次课程改革 改革历程 现实启示 改革目标 六个改变 第一次:20世纪初 杜威 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心 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教育几十年,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国 第二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改革的核心仍然是课程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 提出加强数学、科学、现代外语三门基本课程 出现了新数学、新物理等一系列新教材 影响十分深远,影响世

2、界各国 第三次: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外部因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由此带来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内部因素 一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 发展趋势 大的来说 调整培养目标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改进课程内容 改革评价方式 具体 指导思想、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课程编制 、知识内容 、教学过程 、角色转变 、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 。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基本方针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

3、统”课程模式 呈现特点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19571963年的第三次课程改革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一阶段:19571958年的调整 “双基”第二阶段:课程改革大跃进 缩短学制、精简课程 第三阶段:19611963年的调整和反思 新动向:重视学科与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实行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重视

4、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19641976年的第四次课程改革 针对问题:某些地区反映教材内容深、分量重、教材难等 ,提出学制、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文化大革命三没有:全国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没有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的只是各地自编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 19781980年的第五次课程改革 1977拨乱反正召开科学教育工作会议. 酝酿课程改革 1978.1.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一.对课程设置进行原则说明 ;二.颁布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三.重建人教社 ,编写通用教材.19861996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 普及义务教育、教育体

5、制僵化等需进一步改革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课程行政管理体制.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 突破(“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996至今第八次课程改革 90年代.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 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

6、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这场改革仍在继续,成败与否有待实践的检验。课程改革的目标六个改变 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调整课程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7、、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理解课程思想教育与课程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构建全过程中,指导着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内容的组织、教育的评价。物理教育与课程思想是教育现实和物理教育与课程各因素在人们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反映了人们的物理教育价值观和对物理教育各种问题的理性认识。主要的物理课程思想:物理学本质的认识物理教育目的中学

8、物理课程目标物理课程的社会、人和知识相统一的思想物理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协调的思想重要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教育理论课程范式(Curriculum Paradigm)课程范式是“从某种课程知识观出发,通过选择和组织一定性质和范围的课程知识,最终形成某种特定的、系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理论观念及其物化的形式。” 三种基本的课程范式:学术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问题中心课程课程范式是指“一个课程共同体所共同拥有的课程哲学观及相应的具体课程主张的统一。”主要的课程范式: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范式、结构主义课程范式、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导课程

9、范式、实践课程范式、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现代汉语词典:科学是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辞海: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物理课程基本思想科学本质及其对物理课程的启示将科学视为系统化、逻辑化的实证知识,代表了19 世纪以来的传统观点。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对科学本质的论述科学知识的本质-世界是可认识的,科学知识是可变的,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结合体,科学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分成

10、专门领域并在不同情况下的研究,科学必须考虑伦理的准则,科学家既作为专家又作为公民参与公众事务。科学本质的实践性解读科学探究只是科学家做的活动?科学是价值观体系(Science as a set of values)科学的价值观是指人们从事科学探究、应用等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态度、精神等科学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求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追求科学求实是科学研究的必须的态度取向科学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和灵魂科学“求真”“向善”“臻美”的人文价值追求科学是知识体系( Science as knowledge)科学知识是人们对物理世界的意义建构;科学知识需要观察实验证据的论证;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真理的性

11、质。科学本质的教育意义科学本质揭示了物理教育基本内涵物理课程与教学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科学探究是学习和领悟物理学的基本途径物理学习要经历发现与提出问题、假设、设计、观察实验、搜集信息、推理、论证、评价、交流等基本过程教师科学本质观显性或隐性地作用于自身的物理教学重视课程实施理解内涵明确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因素遵循原则 改进实施方式 理解内涵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一项课程革新在实践组的构成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教学课程实施者在一定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去实现课程变革的过程明确存在问题 重课程设计,轻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失配 实施策略缺乏变革 实施研究指导不足 分析影响因素 教师的素质:思想、理论、教学等学生的准备、情意、主体性等 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 社会、地方等其它因素作用 遵循原则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探究加强实验、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相结合 三维目标整合 把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 改进实施方式 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实施目标教学尝试问题教学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推荐阅读: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