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_第1页
教学研究: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_第2页
教学研究: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_第3页
教学研究: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_第4页
教学研究: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做好“挖坑人”,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以昨日之法教导我们今天的孩子,将使他们失去明天。”在教育领域,当21世纪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时,做事与做人的教育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必须变革。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并厘清了素养的本质、学习素养的维度和构成、学习素养培养和项目化学习的关系、项目化学习背后的知识观、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特征、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理论框架、项目化学习与学科或跨学科课程的关系、项目化学习与真实情境或学科知识的关系等大量的重要理论问题。不仅如此,本书重构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关键维度,

2、详尽分析了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建议和实施思路。更难得可贵是,本书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给出了符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大量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和辅助具,并结合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所有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支持。对我来说,经过一年的融合课程实践,读这本书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一、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从真实的自我才能生发出影响周围人和群体的力量。”“心智自由的人开启的是一种生命之学,为己之学。当一个人直面生命中真实的知识与学习,才能持续追求并坚持学习,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勇于向前。这是一个人不断联结自我与他人,创造人

3、生意义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与学习和生命有关的真实问题的过程。”读到前言中的这一节内容,心生向往,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反思我们的课堂,能够培养出这种心智自由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庆幸的是,我们一直向着更好的教育在探索。可是,我们的探索让孩子们产生了自由探索的心智了吗?孩子们经历了持续的探索历程,创造出新的意义和知识,在情境中发生了迁移和转换吗?回顾一年来和融课程中的几个主题活动,有很多是形式化的,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基于学生的真实需要设计探究活动。二、“用以致学”的教育在阐述什么是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时,作者先从“植物要被晒死了,怎么办?”这

4、一个真实案例谈起,我们明白真正的项目化学习不是先忙着用一个结果套住问题,而是先对这个问题所处的情境进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学生的个体思考和同伴间的讨论,创造性地重新定义情境,分析各种方法在该情境下的合理性,引发学生心智的成长和转换。由此,我想到了过年期间学校统一布置的实践作业,做花灯。本来想让学生在“节日”主题中运用数学一年级上册学过的立体图形和下册将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自己制作、装饰花灯,几位专业的数学老师觉得对下学期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帮助不大,就没想作为重点去做这个活动,开学后也没要求孩子们将花灯带回学校,但是有几位同学连续好几天带着,想着让他们展示展示说说制作过程,训练一下语言表达能

5、力吧。孩子们的作品大同小异,有的甚至都是家长帮助做的,但是他们参与了,用“先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得很棒,还有的孩子跟我们分享了制作过程中一些有趣的事情。根据我一开始的想法,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探究契机,这个小伙子展示的时候很没自信,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花灯不太好,变形了。(图1)我就开始让同学们观察,并帮助改进这个不太成功的花灯。聪明的同学发现这个花灯和其他几个同学做的有点像,通过观察,他们提出在里面加个圆柱的改进建议。顺着同学们的思维,我接着让同学们对这个可爱的小牛头灯笼提一些改进建议。“这个里面也加一个圆柱!”有同学脱口而出。“不行不行,这个跟那个不一样,这个

6、得加个球。”立马有同学反驳。“加个海洋球吧。”“可是我家里没有这么大的海洋球啊。”灯笼的主人说话了。我们继续想办法“往里面放一个苹果。”“放一个圆形的石头。”有同学感觉不妥说:“苹果和石头太重了,会把灯笼压坏的。”同学们就这样认真思考的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对于其他的同学提出的建议进行判断。又有同学考虑到重量之后提出了“把毛绒玩具拆了,往里面塞棉花。”的建议,还有同学说“可以将纸攒成纸团塞进去。”同学们的思维完全发散开来,相互启发中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最后我问:“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经济实用呢?”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最佳方案是用纸团。看,这个活动进行到这,有意义的思维训练活动在

7、相互探讨的交流中生成了。我们经常发现,预设的内容往往没有生成的精彩,因为生成的内容是基于学生的需要,他们感兴趣,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三、从认知冲突到自我建构一年的融合课程实践与我的认知不断发生冲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不断的读书学习,我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渐渐成长。阅读本书后,我的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也让我厘清了很多概念。对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我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禁想起在浙江大学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研修班中,何珊云教授的讲座重构学生的学习历程基于PBL的学习创新,这期间,何教授呈现的一幅图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她认为PBL的学习历程,就是学生“爬坑”的过程。深以为然。老师为学生

8、提供一个真实复杂情景中的劣构问题(劣构问题即结构不良的问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面对的往往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给定条件和目标,从而有比较清晰的问题解决路径,学生运用现成的方法就可以找出问题答案。而生活中他们要面对的更多的是结构不良的问题,问题给定的条件、问题解决的路径及可利用的资源都不清晰。)势必与学生的当前水平形成认知冲突,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供支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进而达到理解,随后可以将知识经验迁移应用到相似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水平在“爬坑”的过程中提高。反观传统的课堂,对于难理解的问题,唯恐学生学不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

9、解,巴不得开架直升机直接把学生拽上去,何曾给学生挖过坑?没有经过认知冲突,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练习怎能达到理解?又何谈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和融课程实践一年来,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给学生“挖坑”,经过前几天的理解力课程培训,现在反观我们去年的实践,我发现,我们挖的“坑”,有时是为了让学生“掉进去”而挖,“坑”本身的意义不大。有的时候“坑”挖的很好,但没有恰当的支架帮助学生爬出“坑”,也没法达到让学生自我建构的目标。在这里,我们就发现学习工具的重要性。本书中说学习工具是进行项目化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素,杜威和克伯屈时代的项目化学习提倡使用真实的工具,如木工、鞋匠、园艺工人等使用的工具;而今天,除了这些传统的工具,学生如何使用信息化的工具和思维类的工具也是项目化学习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地方。作为一个积极而明智的公民,善于运用各种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前几天理解力课程培训学习的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让学生学会思考的20个方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了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情境和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工具,才能达到帮助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