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_第1页
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_第2页
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_第3页
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_第4页
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清扫天花板,洪秀全木玺在我家重见天日太平天国印玺(印拓)1982年11月18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简明电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旨准木印玺,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发现。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史学界和新闻界的轰动。据史料记载,天王洪秀全共有三枚印玺:金玺、玉玺与木玺。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之后,金玺、玉玺被作为战利品送往北京。其次年金玺在清廷军机处被内盗出宫,熔为金条。玉玺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但对这枚玉玺,学界一直存有真伪的争议。因而流失在民间的木玺显得弥足宝贵,一百多年来没有人知晓它的下落,而今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不得不让人欢欣鼓舞。天王洪

2、秀全木玺在南京瞻园路173号“出土,是由一位名叫张大仁的中学教师清洁卫生时发现的,笔者青少年时期就是瞻园路173号的住户,就居住在“出土木印玺的屋内,张大仁是笔者的大哥,所以笔者从大哥那里得知了木印玺出现的前前后后。南京瞻园路173号原址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斜对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曾是东王杨秀清的王府所在地,天王木玺出现之后,经史学家考证,瞻园路173号是太平天国的“刷书衙,即印书馆,繁忙之时印刷工人达百余名之多。太平天国公布了极其严格的书籍审查制度,所有书籍务必盖上木印玺方可出版,否则一律以妖书论处。现存的太平天国文献天条书太平礼仪天朝田亩制度等数10种天国国印书的首页都盖有天王的木

3、印玺。瞻园路173号是粉墙小瓦木质结构的清代建筑,迎门是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雕花缕空门窗。入院的门在木楼右侧,推开两扇厚实的朱漆木门,迎面一个两米来宽五六米长的修长走道,走道右壁中镶着几块古石碑,靠门前的一块尤为宝贵,常见业内人士一心致志地拓印。穿过走道,前后四进房屋,每进屋都有正厅、上下房、偏厢房,不同规格的小院。院落结果是一个花园,有几件简陋的假山石,石榴树、桃树,还有一口古井。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切在拆迁中荡然无存了。这儿原是个私宅,后收为国有,变为经租房。20世纪50年代,母亲带着我们一家六口住进瞻園路173号第三进东厢房。东厢房有两道门,入门一窄长横向小院,屋内东西向为砖墙结构,木天

4、花木地板,一道木板墙将屋一隔为二,里屋方格玻璃推窗,外屋雕花木格窗,屋顶有一木斗形天窗。在笔者的记忆里,这里发生过大量诡奇之事,记忆犹新的有三件。有一年夏日,前院木楼上住户竹竿上晾晒的衣裤全都不见了踪影。衣裤是套晾在竹竿上的,竹竿的两头搁置在二楼走道木栏杆上,后来分析是盗贼所为,但楼上住户紧紧相连,且因夏日炎炎,都开着门窗睡觉,门窗前过道狭窄,只要有人走动,地板相连,总会发出响动,睡觉的人极易惊醒,竟然无一人知晓。其次件事发生在暑假,楼上有一小学生,早晨醒来,母亲放在桌上给他当早餐的馒头不翼而飞,一连几日,每日如此。第四进屋的另一名学生懒觉睡醒,发现自家桌上有一馒头,以为是家人所留,理所应当地

5、填塞了肚皮。后来东窗事发,众邻里感到古怪之余,一致推论为家猫所为。但一只家猫是如何将一只大馒头叼在嘴中,从前楼楼上穿过三个院落,运输至第四进屋的方桌上,不得而知。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我身上。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学校开萤火晚会,我单独回家很晚。当我走到173号门前,突然从水泥砌礅的高压电柱后闪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胡子很长,长到齐胸。他穿着白色中式衣裤,手持一竹杖。他突然用竹杖敲打了一下我小腿,对着我念念有词。我哪有胆子听,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脱兔似的逃回家。我惊吓得生了场病,一连几日高烧不退,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家里人还为我操作了封建迷信的喊魂。高烧迷糊之时,总是看见花格窗上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大量古代小人。

6、多年后那个场景都清楚地记得,以致少年时期草木皆兵,只要天色已晚,都飞奔而归。1975年初夏,一连几天南京城都在风雨中度过。那时我在插队,听大哥说,这一天夜晚雨越下越大,风雨中夹杂着电闪雷鸣,没有夜生活,没有电视消遣的人们早早地上床就寝。突然一个炸雷,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正在熟睡的大哥还没有搞清状况,只见东面的砖墙整个垮塌了。幸运的是,大哥的床紧贴着砖墙,而砖墙是往外倒去的,屋内人人平安。日后还是雨,房管部门暂时无法修缮。没了墙,整个家暴露在外。大哥不敢怠慢,日夜坚守。闲暇之时,他突发奇想,将天花板清洁一番,免得今后从缝隙中落灰落臭虫。于是找来木梯,提防翼翼地爬入天花板,将陈年的灰尘逐渐地清扫

7、出来。当他清扫到天窗木斗旁,发现了一只方形的木疙瘩,上面的尘土足足积有半寸厚,朝下的一面还刻有字迹。他取下木疙瘩,原来是一枚大印。11.7厘米见方,2.4厘米厚,上刻双凤朝阳,边饰五爪立龙,下为福山寿海,正方形双框中正书“旨准两字。我们兄弟曾探讨过“旨准二字,认为一定与皇帝有关,但在那个“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人们对文物认知匮乏,只知道涉及帝王将相、封资修的东西,没有一件好东西。因而这枚印玺被长期弃置杂乱的工具箱中,当地板腐坏的时候,它还临时承受过垫床腿的大任。值得庆幸的是这枚天王印玺完好无损地被保存下来,假若是在“文革初期,恐难逃红卫兵抄家时的噩运。1982年8月,南京市全面开展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各区也相应成立文物普查办公室。雨花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因缺乏人手,拟从文教系统中抽调一名教师协助工作。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恰恰抽调了当时对文物知识不甚了解的我的大哥张大仁。同年11月初,有位市民拿了一枚印章来到文物普查办公室,寻求鉴定。文物鉴定人员细心分辩后,说:“这是一枚古代印章,有珍藏价值。“这也有珍藏价值?我家里有一枚,比这大了大量,上面还刻有旨准二字呢。大哥深有触动地说。“真的假的?旨准可是皇家印玺呀!大哥随即赶回家中,翻腾出印玺。此时的印玺长期“窝居在工具箱内,早已沾满灰垢。于是,他认真地洗刷了一番,呈给了文物办公室。经鉴定,这果真不是一枚普通的印章,这是一枚太平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