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尊德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尊德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尊德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尊德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尊德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D使用胶头滴管时,先将导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后挤压胶头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了一系列

2、的灾害,下列灾害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引发巨大海啸B海浪将车辆卷入海中C核电站氢气发生爆炸D地震中房屋被摧毁3区分下列物质,括号中所用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A食盐水与氯化钙溶液(蒸发)B铁丝和铜丝(看颜色)C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D食盐与蔗糖(水)4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器打碎B工厂炼铁C燃放烟花D酿造美酒5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A石灰水B灼热的炭层C水D灼热的氧化铜6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7市场上有“加碘食盐”、“富硒酱油”、“高钙牛奶”等

3、商品,这里的“碘、硒、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0个原子C青蒿素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9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由H2 和O2 组成Bb 管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点燃前要检验其纯度Ca、b 两管所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D电解使用的电源是直流电源,与 b 管相接的电源一端为正极10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

4、的是A坩锅钳B药勺C锥形瓶D托盘天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结合下图、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2)图中A、B、C、D属于_种元素的粒子;C粒子的元素位于第_周期。(3)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填序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的是_;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其离子符号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1)该实验中,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组成的。(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此反应属_反应(填基本反应

5、类型)。(4)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填序号)。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通电分解水:_;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14某

6、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实验结论: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 8S+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将该试

7、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了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代替蔗糖。(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木糖醇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至0.1%)。(3)15.2g木糖醇中含有_g的氧元素。16在某硫元素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l1,试通过计算,推测该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

8、、制取氧气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效果,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故A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故C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后将导管伸入到液面以下,故D不正确。故选D。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无新物质生成,故A为物理变化;B、海浪将车辆等卷入海中,无新物质生成,故B

9、为物理变化;C、核电站氢气发生爆炸,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故C为化学变化;D、地震中房屋被摧毁,无新物质生成,故D为物理变化故选C3、B【解析】A、食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氯化钙溶液是氯化钙的水溶液,蒸干后都能留下白色固体,不可以鉴别,选项A错误;A、铁丝是黑色的,铜丝是紫红色,用看颜色的方法能鉴别,选项B正确;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选项C错误;D、食盐与蔗糖都易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4、A【解析】

10、A、瓷器打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工厂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放烟花,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酿造美酒,美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5、D【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A、氢氧化钙会将二氧化碳吸收,而没有除去一氧化碳,故A错误;B、当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是生成一氧化碳,但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了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故B错误;C、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除去了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故C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而没有引入新的杂

11、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6、C【解析】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正确,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B正确;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虽然不是最小粒子,但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C正确;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D正确故说法全正确,没有不正确的7、D【解析】“加碘食盐”、“富硒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中的“碘、硒、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

12、在,这里所指的“碘、硒、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8、A【解析】A、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5+22+5=4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为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故选项说法错误;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9、D【解析】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是氧

13、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详解】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B、b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故B错误;C、a、b 两管所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21,质量比为1:8,故C错误;D、电解使用的电源是直流电源,与b管相接的电源一端为正极,故D正确。故选D。10、C【解析】A、仪器是坩埚钳,故A不正确;B、仪器是药匙,故B不正确;C、仪器是锥形瓶,故C正确;D、仪器是托盘天平,故D不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9.00 20 三 三 BC B D S2-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

14、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在A、B、C、D四种微粒中,A和B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B与C、D的核电荷数不相同,属不同的元素,共三种元素,C粒子核外一共三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3)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稳定结构,小于8,结构不稳定,B和C最外层电子数少于8,不具有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少于4,易失电子,B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B微粒核外电子总数大于核内质子数,还两个单位负电荷,是阴离子,核电荷数为16,离子符号为S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氢气+氧气; 分解 B 【解析】(1)该实验中,a

15、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该实验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属于分解反应;(4)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会污染水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子构成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不同种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

16、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金刚石、石墨、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17、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进入集气瓶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

18、 h2h1= 79:100(或4:5) 【解析】(1)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红磷有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实验结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2)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由于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