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炼铁厂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0X 年X月X日一 X月X日二、实习地点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毕业设计办公室。三、实习目的对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的认识了解。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对其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做了全面的了解。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现有六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是我国生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 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 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
2、有效容积3200m3, 32 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 以上。引进卢森堡 PW 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 1150 C 的风温。 5 号高炉 1991 年 10 月 19 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 步,从 1993 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具体参数见 表 1。年表 15 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1992 年 1
3、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1998 年 1999 年 XX 年 XX 年实产生铁,万t利用系数, t/(m3?d)风量, m3/min 4941 5843 5902 6001 5313 6133 6224 62746283 6285风速, m/s 210 218 221 228 212 232 233 234 236 237透气性, Q/ P顶压, kPa 152 187 191 188 168 199 207 210 208 204热风温度, C 1034 1088 1130 1133 1075 1136 1130 11251102 1104富氧率,
4、% /入炉焦比, kg/t小焦比, kg/t煤比, kg/t综合焦比, kg/tCO 利用率, %主要技术措施1991 年 5 号高炉投产以后,广大技术人员通过提高精料水平、改进高炉管理和操作方式,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对炼铁工艺的薄弱环节展开攻关活动,高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高炉的优质、高产、低耗、长寿。贯彻精料方针,优化配矿结构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尽可能稳定熟料率在87% 以上,使得炉内操作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加强对烧结矿和焦炭的重要参数进行跟踪管理,重视原燃料的筛分整理,并相应地调节高炉的操作参数。入炉烧结矿采用双层筛及梳齿筛过筛,采用高碱度烧结矿 +酸性球团矿 +块
5、矿的炉料结构。合理使用进口矿石,逐步提高了入炉品位,入炉矿品位从 54% 提高到 59% 通过多年的摸索,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5 号高炉特点的配料结构 (参见表 2),既保证了炉渣的脱硫能力,又减少了渣量。炉料结构的稳定、原料质量和品位的提高,为稳定炉况和强化冶炼提供了物质保障。表 2 高炉炉料结构, ( )炉料烧结矿矿 球团矿 进口块矿海南矿 钒钛矿配比 68? 7216? 205? 121? 6? 5抓好炉况稳定顺行及大喷煤技术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炉况的维护,在高炉保持长期的稳定顺行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合理的装料制度5 号高炉开炉初期沿用的钟式布料模式,采用的是单环布料, C76 J
6、076J , 高炉炉况不稳定,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都很差。为了控制料面形状及调整焦炭平台的宽度,开始采用多环布料方式,首先采用二环布料,之后,又逐渐将布料角位增加到4 个、 5 个,其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87654321JJ0876341 ,高炉的透气性及稳定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为了稳定高炉煤气流,将焦炭布向1 号角位,采用中心加焦技术以增加中心部位的焦炭量,使得高炉透气性改善,减少了炉况的波动。 1994 年 10 月,进行螺旋布料试验,即C876541432213 ; 087653441J, 5 号高炉炉况更加稳定, 1996年以后又将布矿焦的角位推向 9 号
7、角位,并保持适宜的0/C 分布,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 C987651332223 ; 0876534332 J, 经过改进后的装料制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适当抑制了边缘煤气流,同时也适当发展了中心煤气流,生产技术指标进一步得到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突破 /(m3?d) ,其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 改善,为高炉强化冶炼及富氧喷煤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合适的送风制度调整好送风制度,采用长短风口相结合,保持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维持合理的回旋区深度,确保上部炉料均衡下降,稳定了高炉传热传质过程。在开炉初,风口进风面积曾达到,但风速不足,仅220m/s 左右,难以吹透中心,故而炉缸工作状态不佳。之后
8、,通过逐步摸索,将$ 130 和$ 140的风口合理配合使用,风口进风面积控制在?的范围,确保风速在 235m/s 左右。 5 号高炉的生产实践表明,风速控制在240m/s 左右,高炉稳定顺行情况良好,其技术经济指标也明显地改善了。随着高炉炉役期的增长,逐步采用长风口及加长风口,维持合理的鼓风动能,使得高炉炉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炉况更趋稳定,富氧喷煤技术得到保障,高炉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在日常操作管理中,明确规定风量和风压范围,始终控制合适的风量和风压,使风量与顶压相匹配,维持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若不能全风操作,就及时调整装料制度(如缩小批重等 ),使风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抓好炉况稳顺及富氧大
9、喷煤技术高炉富氧喷吹煤粉以后,料速加快,风口明亮,渣铁物理热提高,铁水温度达到1490 C 以上,同时对煤枪进行了改进,调整了风管结构,即使喷煤超过120kg/t , 风口磨坏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为高炉冶炼低硅低硫生铁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富氧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富氧率在左右。以合适的炉渣碱度控制铁水含硫量提高炉渣碱度可提高炉缸物理热,并能有效抑制硅的还原,对冶炼低硅生铁有利。但若炉渣碱度过高,生铁S低于以下,则不利于渣铁的流动性。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高炉炉渣二元碱度维持在左右,S基本上控制在土%对高炉高产稳产有利。加入适量小块焦小块焦入炉前与矿石混合,然后装入高炉,落在中间环带,可形成透气性较
10、好的矿焦混合层,改善高炉中间带的透气性,相应地控制了边缘煤气流。5 号高炉通过向矿石中混入小块焦 (10mm- 30mm来降低软熔带透气性阻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5 号高炉一般小块焦的加入量在/批左 右。充分使用高风温,保持充沛的炉缸温度不断提高高炉工长的操作技术水平,及时调整操作参数,充分发挥改进型热风炉的能力,稳定高风温操作,减少炉况波动。目前, 5 号高炉在单烧高炉煤气,采用双预热的情况下,可提供 1150 C 以上的高风温。积极推行高风温、全风量、富氧大喷煤等强化操作,为保持理论燃烧温度在2250 C? 2400 C 左右,规定正常情况下风温使用水平不得低于 1100 C。采取
11、加重边缘、适当疏松中心的布料矩阵,改善煤气利用,提高了高炉炉况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冶炼强度创造了条件。 1992 年 3 月 3 日开始喷吹无烟煤,1993 年 12 月 9 日开始富氧鼓风,高炉逐步实现富氧喷煤操作。前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喷煤量一直不高,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摸索, 1996 年喷煤量超过80kg/t , 1998 年平均煤比达/t,1999 年以后平均煤比超过 120kg/t 。喷煤量加大以后,根据大气湿度的变化,严格控制鼓风的加湿量以保证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随着高炉原燃料质量的改善及设备运行质量的提高,1996 年以后,通过加重焦炭负荷,增加喷煤量,提高风温及炉渣
12、碱度,生铁含硅量稳步下降,具体指标见表3。表 3 高炉炉温控制情况时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年 1997 年1998 年 1999 年 XX 年 XX 年焦炭负荷炉渣碱度生铁含硅量加强炉型与冷却制度的管理高炉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诸多因素综合防治的结果。 5 号高炉采用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分冷却壁、风口区和炉底区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能有效地保证各部位的冷却强度。从开炉伊始, 5 号高炉就非常重视炉型与冷却制度的管理,保证足够的冷却强度,严格控制冷却壁热负荷、水温差、冷却壁温度,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确保炉况的稳定顺行,延长高炉寿命。5 号高炉的炉底
13、采用了水冷炭砖薄炉底结构,1993 年 6月层靠中心一点达到650 C 并逐步上升,炉底供水已到设计能力,为实现高炉安全长寿,开始加入钒钛矿护炉。使用量为入炉矿总量的 %半月后此点温度下降到550 Co 此后坚持长期适量加入钒钛矿护炉的原则,加强对炉底温度的日常监控,采取增减钒钛矿入炉量的措施,保证护炉强化两不误。在正常情况下,钒钛矿加入量控制在左右,其效果非常好。从其它高炉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高炉冷却壁的损坏多集中在炉腹至炉身下部区域,对于5 号高炉则第 6、& 9 段冷却壁为重点维护区域。在正常情况下,5 号高炉严格控制冷却壁的进水温度,不允许冷却壁温度大于200 C,第 6 段冷却壁的温
14、度控制在120 ? 135 C 之间,第 8 段冷却壁的温度控制在 100 ? 110 C。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各区域冷却壁的热流 强度,以形成稳定的渣皮保护砖衬,同时在操作制度上尽量 避免高温区下移。5 号高炉投产10 年,仅烧坏了不同冷却壁上的13 根勾 头管和 4 根直管 (5 号高炉共有 192 根直管、 96 根勾头管和 48 根蛇形管),为 5 号高炉一代炉龄达到 15 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化生产组织协调,实现均衡生产,加强设备管理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炉内为中心,以炉前为重点,明确各岗位责任,相互配合,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随着高炉的不断强化,渣铁量增加,做好出铁安排,实行日出铁次,
15、基本消除了 15渣铁不能及时排放的问题,缩短了出铁间隔时间。及时排出渣铁,缓解了高炉憋风现象,促进了高炉的 稳定顺行,提高了冶炼强度。努力提高炉前操作水平,加强铁口的维护,提高炮泥和铁沟料的质量,通过改进铁口泥套,采用浇注料泥套,确保了铁口的正常工作。改进开铁口工艺,使用三种不同型号的钻头,调整出铁时间,有效地出尽渣铁。重点抓铁口深度合格率,使铁口深度长期维持在左右。注重炉前设备的维护,完善设备日常点检制度,严格执行定修保产制度,通过开展“星级设备管理”等活动,保证炉前设备正常运行,使高炉的休风率及慢风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今后的任务及措施(1)继续改善原燃料条件,以抓精料为突破口,搞好富氧喷煤、高炉强化操作的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为充分发挥炼铁系统潜力提供保障,改善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节能降耗降成本。15(2) 高炉富氧率偏低,影响了煤粉的燃烧率,同时设计煤粉供应能力不足,限制了喷煤量的进一步提高。如果能提高富氧率,对喷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喷煤量,实施烟煤喷吹, 5 号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将进一步提高。(3) 随着高炉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及设备运行质量的提高,生铁含硅量有待进一步降低。(4) 围绕高炉长寿采取有力措施,重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日常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学生班干部竞选模板自我介绍20
- 学生身心健康情绪管理学生营养日20
- 2025授权出版合同样本
- 沙子土地出售合同范本
- 2025网站委托建设合同模板
- 语料库语言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鲁东大学
- 2025办公写字楼租赁合同样本
- 共创绿色未来
- 高一英语学案:预习导航Workingtheland-SectionⅢ
- Unit3+Understanding+ideas+The+New+Age+of+Invention外研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申请表(义务教育及社会资助通用申请表)
- MCGS网络版访问指导书
- 拉拔知识学习
- 活动一除旧布新大行动(课件)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章
- 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 卧床患者四肢关节功能锻炼(优化版)课件
- 遵守法律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世界之初》大单元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试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