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齐桓晋文之事1相关知识补充1、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 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

2、的取材依据。2孟子中的成语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尽信书不如无书 3 孟 母 断 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翻译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

3、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4 孟 母 三 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5 一、课文悟读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

4、活动于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也曾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但和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也百不一售。本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和精彩的游说。在孟子的层层诱导之下,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虽然事后齐宣王并没有付诸实施,但这恐怕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以兼并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动乱社会中,只有兼并才能实现社会的统一,才能结束战乱,因此孟子所说的“王道”和“仁政”在当时是行不通的。6 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

5、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要说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引而不发,跃如也”,并逐层推进的启发方式;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之人彀,由齐宣王高高在上的问询,到自己承认“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的“围剿”等方法令人叫绝。短短的篇章,波翻浪卷,风云开合,舒卷自如。7 文章写得很有特色,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孟子的思想;而孟子在游说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妙的论辩艺术,更使本文成了游说的名篇。凡是高妙的游说,论辩者首先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化解对方的敌意,求同存异,掌握主动,蓄谋存势,然后再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对方。考察烛之武、文种、触龙还有邹忌的游说,虽然各有其风格和特

6、点,但也无不入此规则。孟子比起这些人来,则更显其圣人之胸襟、高屋建瓴之气势和进退自如之能事。尤其是在论说的主动权的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为人称道。87文白对照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段落大意: 全文共二十二段,可分四部分: (1)、1 4段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所创立的霸业之事,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 (2)、514段 孟子举出以羊易牛一事,说明宣王有不忍之心,已具备王天下的条件。 (3)、1520段 說明宣王未能王天下,是不为,而非不能。 (4)、2122段 孟子通过论证推恩的方法与效果,比较

7、推恩与否的利害,说明能推恩即可实行王道,泽及百姓。30 主旨: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霸业之事,反而向他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关心人民疾苦,爱护百姓,推广恩德,便能称王于天下。31 思考題:1.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答:本文是用对话形式写成的议论文,阐述国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论点。2. 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 答:孟子认为国君要爱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为国君以德服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3.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衅钟做法的原因? 答:宣王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见到牛临死时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沒有犯罪的人被押往刑场处死而产

8、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衅钟。324.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答:齐国百姓认为宣王以羊易牛是出于吝啬,因为这样做是以小换大,以价值高换价值低的,否则如说不忍心牛无辜被杀而用羊替换,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分別呢?5.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答:孟子认为齐宣王以羊易牛是非出于吝啬,而是出于不忍。由于宣王见牛未见羊,才会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沒有考虑到两者的大小和价值的高低。如果他见到羊恐惧发抖的样子,也会以他物代替羊的。336.不能与不为有什么分別? 答:不能是指有能力做而不去做的,如替上年纪的人折树枝作拐杖,说不能,其实是不愿去做。7.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不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答:齐宣王的

9、不忍之心,亦即仁心只及于禽兽,而沒有推恩于百姓,他欠缺的是仁术,即沒有爱护自己的百姓,其实他有能力去做,只不过他不去做罢了。因此对他來說,是不为,而非不能。348.为什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答:因为有敬老护幼的心,又能推己及人,把爱自己亲人的心推广到爱护百姓,令人民安居乐业,必定会得到人民拥戴。这样治理天下,便好像在掌上运转丸珠那么容易了。359.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 答:孟子巧妙地避开齐宣王对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询问,改变话题,向宣王宣传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运用的逐层推进技的层次如下:1)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之事,说明他有不

10、忍之心具备王天下的条件。2)孟子替齐宣王开解,认为他并非吝啬只是见牛未见羊而已。3)孟子举出力足以举百鈞而不足以举一羽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见輿薪两个事例,说明宣王之所以不行王道,是不为,并非不能。又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作譬喻,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別。4)如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然后指出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效果,请宣王考虑。36 归纳写作技巧: (1) 掌握心理,因势利导。 (2) 结构严谨,说理透辟。 (3) 善用比喻,气势迫人。 (4) 运用对比,加强说理。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釆: 对比对偶排比 反诘引用比喻37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三个波折):第一

11、个波折: 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论,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38第二个波折: 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

12、心。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39第三个波折 : 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

13、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40 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41排比的运用: 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在内容上既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盛

14、壮。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则能使文采斐然,行而远矣。如“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它的浅显易懂,还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4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愧,并进而去检点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和“天下之欲诉其君者”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的好处,在齐

15、宣王面前显示了巨大的诱惑力,展开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个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43孟子的经济思想在课文中的反映: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课文中的反映,就是“制民之产”。与讲求霸道的学说比起来,孟子的“仁政”学说,如果没有经济作为基础,必将缺乏底气,所以,孟子非常详尽地解说了自己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民之产”的经济思想。这一部分内容在阅读时容易忽视,因为课文较长,这就造成我们对孟子思想理解上的极大的欠缺。在理解孟子的经济思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分析一下,为什么孟子的这

16、么优秀的思想却始终不能被各国君主采用并推广实行。可以说,这首先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种现实由不得君主们去讲究理想的治国方法,他们倾心于武力争霸实在是身不由己,而孟子的那一套学说自然就因其不合时宜而不被采纳。所以,孟子的经济思想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理想的蓝图终究只是理想而已。44孟子“仁政”思想与自己的学养 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之心,仁义礼智皆由此而来,每个人都应该扩充自己的不忍之心,“苟不充之无以事父母”,扩而充之则“足以保四海”,而扩充的办法就是养浩然之气。认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

17、馁矣。”在这里,孟子特别强调了人的修养与“义”与“道”的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孟子是特别重视人的内在修养的。正是由他的这种内在修养,决定了他的学说的核心内容“仁政”,这里的关键是一个“仁”字。这个“仁”是发展孔子思想而来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为圣王,所以,他抨击暴政,宣扬仁政。另外,也正因为孟子的这一层学养,决定了孟子正言厉色地抨击“邪说”,极力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45拓展思考: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所用以羊易 牛、为长者折技、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三例,分別属于论说上的哪种例证?又三者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答:

18、以羊易牛属于事例,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他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而产生不忍之心;为長者折技属于设例,说明齐宣王虽然具备仁心,但沒有施行仁政,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为语例,引自诗经意思是说,如以身作则,作妻子和兄弟的榜样,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46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夫子之谓也 (“之”是宾前标志) (3)何由知吾可也 (疑问代词 作宾语,前置) 主语后置: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介词短语后置: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省略句: 将以(之)衅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47找出句中不含有谦称的两项 A、臣请为王言乐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 乐耳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D、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 也E、愚谓大计不如迎之F、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8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